“好吃!”
“味道真好啊。”
“好甜,就像是飴糖一樣!”
農戶很少能嘗到甜食,玉米的口感和味道讓他們十分滿意,一群人吃得狼吞虎咽,不過片刻一大鍋玉米便被消滅干凈,吃完的人都還意猶未盡地舔舔嘴唇。
看樣子,就算是再來一鍋他們都吃得下,這些不過是溜溜縫而已。
然而,看著這些人祈求的眼神,李道元卻是沒有慷慨地施善,而是微笑著道:“這玉米乃是海外仙種,產量頗高,照料起來也較為水稻容易些,種植起來之后,雖然長久使用味道不如白米,但也是一種十分優質的粗糧!”
“此外,這玉米的秸稈也可以喂給牛羊等,是一種上乘的草料。如若家中沒有牲畜,曬干之后也可以當作柴火燒。”
“玉米不用脫殼,成熟之后十分耐貯藏,用來喂養牲畜的話更是能讓豬羊膘肥體壯!”
眾人聞言,都是眼睛發亮。
味道不錯,還耐貯藏、產量高。
就連秸稈都有極大的用處。
這簡直就是全身都是寶啊!
有人上前,小心翼翼地問道:“李公子,這玉米……不知道是否能賣給我們些種子?”
這些農戶十分心動,雖然不會直接大規模種植玉米,但有種子的話,先實驗幾年,確定其如同李道元所說那般好之后,再大量種植。
原本以為,李道元會將這些玉米種子高價出售。
誰知他卻是微微一笑,笑呵呵地道:“玉米種子,我不出售。”
“不出售?”
所有人都是愣了一下,就連在李道元身旁的錢山都是心里犯嘀咕,不過對于李道元的決定,他從來就沒有搞清楚過,因此也不作多想。
“我準備在白梁山安寨扎營,這玉米種子,我只準備給我白梁山莊之中的農戶!”李道元沉聲宣布道。
此話一出,周圍之人瞬間變了個臉色。
安營扎寨?
難道這李公子想成為第二個白梁山寨山賊不成?
這可是掉腦袋的大事啊!
這些農戶雖然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但對于皇權和官府的畏懼,都是印刻在骨子里的,絕對不敢如此狂妄,山上去當山賊!
更何況,他們都有家室,也不會為了所謂的錢財去冒險。
仿佛是看出了眾人的擔憂,李道元笑呵呵地道:“諸位不用擔心,我不是要大家落草為寇,只是準備在這里開荒種地罷了,將這里打造成一個小聚落。”
“諸位也都能看到,白梁山下方是百畝茶田,而東西兩邊都有平地,最適合不過開荒種田了。”
“往日里,不過是山賊盤踞在此,大家無法可想而已,如今我連同諸位壯士將其徹底鏟除,又重新建造此地,若是不物盡其用,豈不可惜?”
李道元的話語,讓眾人松了一口氣,但隨即又是都暗自在心里搖頭。
在山上開荒?
白梁山上地勢平坦,在此地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但開荒何其困難,白梁山之上的地大部分都長滿了樹木灌木,其中礫石甚至是大巖石更是數不勝數,不知道要花多少心思才能將一塊地挑揀干凈雜物。
這也就罷了,不過是麻煩些而已。
最重要的是成本問題。
一塊地至少要耕作三四年才能成為一塊熟地,穩定產量。
試問,在這個生產力落后的時期,誰家里有多余的糧食,能白白耗三四年的時光,只為了開荒?
除非是那些土地被地主侵占的農戶,沒有辦法才能被迫開荒。
而即便是開荒之后,也并非就萬事大吉了。
古代時期地廣人稀,因此官府大多都是鼓勵開荒的。
北宋時期甚至規定,只要開荒耕種三年之后,土地便可以成為開荒者所有。
聽起來很美好,但事實卻是,當你幸幸苦苦將一塊地給開荒耕種熟,田里的稻子就快要成熟收割的時候,這時候某個地主老爺便會突然蹦出來,聲稱這地是他家的,強行將其侵占!
在這個地主和鄉紳治理地方的時代,一個農民是絕對不可能告倒官老爺和地主老爺的,因此也只能吃啞巴虧。
一來二去,地主老爺積累起來萬畝良田,幾個村落,甚至是半個縣的土地,都有可能聚集在一人身上。
而聚落周邊的良田都被侵占完,農戶無處可去,不敢又沒有能力開荒,只能成為地主老爺的佃戶!
如此輪回,地主老爺只會越來越富有,田產越來越多。
而農戶們被迫成為地主的佃戶甚至是奴隸,永遠沒有翻身的時候。
在場之人,大部分都是佃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擁有自己的田地,聽聞李道元的話語之后,第一反應便是搖頭否定。
古代文明之下的農戶們,特別是在儒家文化等熏陶之下,大多都恪守中庸守成之道,如若不是沒有活路,絕對不會做出改變。
如今能在地主手下種田,雖然賦稅重些,但只要辛勤勞作,勉強也有口飯吃。
因此,李道元說的話,對于他們而言,沒有半分的吸引力。
有的人甚至懷疑李道元是不是太過異想天開了。
一時之間,場面十分寂靜,沒有人出聲。
見狀,李道元也不意外,笑呵呵地道:“我知道諸位心存疑慮,不用多想。我今日只是告訴大家一聲,日后若是想要在白梁山莊落戶安家,我必定會給大家優待。”
說到這里,李道元頓了一下,轉過身對一人吩咐道:“拿過來吧。”
那人應聲點頭,隨即從身后搬出來一個巨大的木牌,立在場上。
木牌之上工工整整寫著數行大字。
眾人仔細看去,有些認識字的將其上的內容讀出來,以便于周圍的人能夠理解。
“一,上山開荒者,免稅兩年,期間可在山莊內做工貼補家用,酬勞豐厚……”
“二,所有開荒后土地開荒者擁有歸置權……”
“三,山莊內賦稅十抽一,無其他雜稅,且以后只向山莊賦稅,不必向官府交稅…………”
“四……”
一條一條念下去,農戶們神色各異,面面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