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客房門栓好,囑咐了一聲沒事不要打擾之后,李道元這才放心地帶著瓷瓶回到了現代。
在宋朝的時候,無論過去多久,現代時間都不過過去了一秒鐘而已。
因此,宋朝那邊已經是傍晚,而現代還是大白天。
想了想,李道元用一塊布將瓷瓶包裹住,接著便出了門,直奔離家不遠的“古玩一條街”的方向。
沒錯,他要賣掉手里這個瓷瓶。
按照李道元心里所想,來自北宋的瓶子,雖然不是什么官窯青花,但應該也能值點錢吧?
畢竟,年份就在這里了!
挑選了一家比較偏僻的古玩店,一走進去,一位學徒看到他手上的瓷瓶,便是招呼道:“這位先生,您是要賣東西嗎?”
李道元點點頭,將瓷瓶放下,道:“你看看,這東西能值多少錢?”
學徒心里壓根就沒拿他當什么人物,因此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
誰知,這一眼讓他整個人如遭雷擊!
“這、這是……”
學徒吞了口唾沫,直接從柜子后面走了過來,將瓷瓶抱在懷中,兩只眼睛湊到上面看去。
動作迅猛,如同餓狼撲食般,把李道元都嚇了一跳!
“這釉色,這造型,還有這質感,典雅含蓄……莫非是宋瓷……”
學徒嘴里念叨著,抱著瓷瓶的手都是微微顫抖,興奮得如同打了雞血似的!
宋瓷,中國瓷器文化的巔峰水平。
加上出土的高價值宋瓷實在是太少,因此每一件宋瓷的價格和珍貴程度,都是瓷器之中的頂峰!
李道元心里雖然有預期,不過見到這學徒如此興奮激動的樣子,也是嚇了一跳。
剛想說話,只聽見一個聲音從房后傳來:“大呼小叫的,成什么樣子?”
只見一位身穿白色蠶絲衣服的老者從房后走出,見到學徒這幅樣子,便是訓斥了一番。
“師父,您看!是宋瓷!”學徒被罵,也沒有氣惱,反而是十分興奮地招呼起來。
老者一愣:“宋瓷?”
急忙上前一看,老者的臉上顯露出震驚的表情:“真的是宋瓷!”
“這花紋和樣式,絕對沒錯!”
老者也是興奮地將瓷瓶抱住,細細觀察起來。
“嘖嘖嘖,居然如此完整,甚至沒有一絲污垢破損?太難得了!”
宋瓷出土極少,本身就珍貴。
加上年代久遠,戰亂等影響,現存大多數宋瓷都是有些殘破的。
然而,李道元的這一件瓷瓶,完好無損不說,甚至散發著光澤,仿佛從窯里燒出來沒幾十年似的!
然而,老者突然一皺眉頭:“咦?這包漿似乎有點不對勁,太新了,這是怎么回事?”
雖然瓷不會氧化,然而上千年過去,也會在其上留下一些痕跡。
李道元的瓷瓶,太新了,除了沾了點灰塵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包漿。
老者心中疑惑。
李道元干咳一聲,急忙解釋道:“這東西,是我家里傳下來的,一直放在谷倉里,所以保存比較完好,您看看能值多少錢?”
老者雖然還有些疑惑,不過也是沒多說什么,而是沉吟了片刻道:“這樣吧,小伙子,我給你二十萬一口價,如何?”
二十萬!
李道元懵了。
他知道,宋代的瓷器很值錢。
但沒想到,居然是這么值錢!
不過鄉村人家里的一個嫁妝瓷瓶,居然能在現代賣出二十萬的高價?
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吞了口唾沫,李道元剛想說話,那老者卻是道:“小兄弟,我知道這個價格可能低了點,但是你這宋瓷實在是太新了。”
“加上也不是五大名窯燒出來的,不過是名窯而已,你就算是拿出去賣,也都是這個價格!”
老者費力解釋著。
看來,李道元的愣神,被老者誤以為是嫌太便宜了。
“好!就二十萬!”李道元直接開口拍板。
老者松了口氣,笑了笑,道:“小兄弟,看得出來你也是個敞亮人,這樣吧,你日后若是有想要處理的東西,就來找我,我叫孫梁。”
李道元點點頭,也是將自己的名字報了上去。
不多時,老者就抱著瓷瓶美滋滋地走了,看樣子應該是得了好東西,要去賞玩一番。
而那學徒也是很快將二十萬轉賬到了李道元的卡中。
走出大門,李道元仔細查看了一下余額的數字。
二十萬!
整整二十萬躺在自己的卡里!
要知道,畢業這段時間,他卡里的余額,從來就沒有超過四千。
如今,李道元走在街道之上,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夢幻之感!
良久,才將心中的狂喜壓下,李道元不禁嘿嘿笑了起來:“北宋,真是一座寶庫啊!”
…………
吳家村。
經過幾日的修建,李道元的住宅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雛形和骨架。
不過,真正的修建工作甚至還沒有開始呢。
夯基、砌磚……
這些才是真正的耗費。
李道元押在吳順安那里的幾斤白糖,減去材料和人工耗費,已經所剩無幾。
因此,他此刻必須找到其他的財路,來填補空缺。
不過李道元并不著急,大不了就再拿幾斤冰糖出去唄,這東西他那里多的是!
他現在比較重視的,是種地。
準確地說,是種植玉米、紅薯和土豆這三樣。
這十畝荒地,都被開辟出來,而建造宅邸只用了大約兩畝,剩下的就成了李道元的田地。
種地就能有收成,為什么古人不多種點地,這樣不就有糧食了嗎?
因為能種地的地方,真的不多。
山坡等田地,本身就貧瘠,還不能固住水土,根本不能種植水稻!
因此,這個時候,田地等荒地,除非是種茶樹等,一般都是沒人要的。
而李道元買下的這塊田地,大部分都是坡地,雖然坡度不算太大,但種植水稻是別想的了。
這也是為何,吳順安十分痛快地將荒地賣給了他。
此刻,李道元人朝黃土背朝天,穿著一身短褐,正費力地將一排紅薯塞進田地之中,然后在其上空支一個塑料窩棚。
這是為了給紅薯催發秧苗,便于扦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