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快消時期:2005—2015
1.受益匪淺的大學創業
我讀大二的時候,學校一個熱血青年準備創辦一份免費直投雜志,專門面向學校當地近10萬大學生。雜志的內容以軟硬廣告為主,印刷和人員工資也全靠廣告贊助。我的一位舍友是校報主編,所以在雜志招兵買馬的時候,她馬上被看中了。收到邀請的那個晚上,舍友輾轉難眠,她的志向旨在“純文學”,這個直投雜志卻是純商業性質,她一點興趣都沒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做雜志是我的夢想,這么好的機會豈能放過!雖然我無任何經驗,但是沒看過豬跑還沒吃過豬肉嗎?
憑借多年看雜志的經驗,我馬上下床草擬了一份幾千字的雜志大綱,并取了一個挺洋氣的名字——《X-EXPRESS》。我一夜未眠,第二天便興沖沖跑到熱血青年那里,我倆一拍即合。憑借那份雜志大綱和滿腔熱情,我加入了這個團隊,貢獻了大二、大三、大四的三年時光,也開始了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既然雜志以軟硬廣告為主,編輯和選題都是其次,最關鍵的是拉到廣告贊助!我們招聘了一批志同道合者,無底薪,20%的廣告提成。我們根據行業分成4個小組:數碼類、餐飲類、娛樂類、大項目組(主要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大客戶)。開會那天我幾乎覺得要開始預訂10年后的《福布斯》封面了,比爾·蓋茨、馬云的創業故事在我腦海里打轉,我對自己肅然起敬,直到敲開第一家客戶的門。
成交第一單
我打扮一新,背上挎包,提著裝滿策劃文案、刊例、樣板、學生證、名片的文件袋,由老業務員帶著,先從小客戶的門開始敲起。
第一個客戶是學校旁邊的面包店,我一臉笑地進門后,直奔收銀臺。根據經驗,掌管財務的一般都是老板娘,“你好!我是某某大學的學生小劉。”
老板娘看我一身業務員打扮,戒備地問:“有什么事?”我遞上名片,繼續笑,“這是我的名片,請問你們老板在嗎?我們有個項目想和他談談。”我們名片上一般寫著:某某廣告工作室市場部經理某某,后來證明這樣寫是失敗的。因為我們個個都是經理,又都是沒有經驗的愣頭青,會讓客戶對我們團隊缺乏信心,因此后來我們將頭銜全部改成業務員。
老板娘一看是來拉廣告的,口氣很硬:“我就是老板,不好意思,我們小店不做廣告。”
各種勵志故事在我腦海盤旋,我本著不放棄的精神繼續說:“老板您好,我很喜歡你們家的提拉米蘇,還是你們的會員呢,就耽誤您5分鐘時間。請問怎么稱呼您呢?”
老板娘口氣稍緩:“我姓王。”
“王老板您好,你看咱們店里東西這么好吃,但是新生不知道啊,他們可能會認為對面的那家面包更好吃。我們廣告形式很多樣的,您可以選擇優惠券形式,廣告效果您看得見!”老板娘聽到這里就不再趕我們出去了,我適時遞上宣傳文案、樣板和刊例,客戶質疑越多,成交概率就越大,用合理的解釋消除顧客疑慮,最后就是談價格了。
我們是按照“印刷成本+人員成本+其他成本+合理利潤”來制定刊例的,幾乎只收成本費,但老板們還是往死里還價,32開的內頁廣告我們報價1500元,發行1萬冊,就算客戶自己設計、制作、派發都不止這個價,但老板娘說最多給500元,我聽完還想爭執下去,老業務員立刻拉住我。
“這樣吧,王老板,您的價格已經遠遠低于我們的成本價。您可以算出來的,印刷1000張單面彩色廣告頁都要500元,還不包括設計費和派發費。我們幫您設計、制作、派發到學生宿舍,但是500元的話,只能少印幾本,這樣廣告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不是嗎?您考慮一下吧,對面的面包已經確定做一版的廣告了,您想好之后再給我打電話。”
老業務員后來告訴我:“這種往死里砍價的人要么一點興趣沒有,砍價只是臺階;要么真心想做,但價格高出她的預期。她提出了很多想法,應該有點興趣,你再跟進兩次應該就差不多了。實在做不了一版,半版也好啊。遇到脾氣不好的,你也別往心里去,如果事事爭氣,最后難受的是自己。”
我是火暴脾氣,只要聊不到一起立刻有甩頭走人的沖動,還好有老業務員在旁指點,買賣不成仁義在,有些客戶暫時不能合作,說不定下次就有機會,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公司的運作。慢慢地,我的臉皮也越來越厚。
過了兩天我給王老板打了電話,并提前做了廣告設計給她拿過去。沒想到她竟痛快答應了,并要求印刷出來后放一些在門店做宣傳。這是我的第一單,還算比較順利。總結下來,客戶的選擇很重要,一開始不要貪大,小客戶雖然費用不多,但時間短、溝通快、成交率高,可以迅速獲得成就感,要知道很多時候就是這一點點的成就感支撐著我們繼續走下去的啊。
人生第一個貴人出現了
都說廣告業務員最基層、最難做,那段時間我算是體會到了。由于時間緊,我們每天要拜訪4~5個客戶,有時會更多。有時候一周沒有成交一單,打電話沒說兩句對方直接掛電話,最常見的是根本找不到拍板的老板。印象最深的是幫本地一家化妝品連鎖店做廣告,其門店遍布當地所有高校,旗下代理了幾十個國內外化妝品牌,消費群以學生為主。這家公司偶爾在公交車上做宣傳,而我們的雜志是他們宣傳的最佳載體,我幫他們想了一系列的宣傳方案,有信心打動客戶和我們合作。
我連續打了一周電話,前臺才架不住我的軟磨硬泡,終于把電話轉到了老板辦公室。老板是個和藹的大叔,事業有成,溫文爾雅,看了我給他的方案,他說跟策劃部商量一下。
幾天后我一直沒接到老板電話,就主動打給他,重述了我的想法——廣告+高校巡講+路演。他說價格高出他們的預算,除去報價中的固定費用,如果降價,我們只能減少利潤,由于我們第一次幫客戶做這么多活,和團隊成員商量后,我們給出了一個友情價。前后周折了快半個月,我們終于把合同簽下來了。
這次廣告還算順利,演講和路演是第一次做,出現了很多狀況,甚至還出現了主持人比演講人晚到、現場觀眾太少要不斷拉人等低級錯誤,我深深覺得對不起老板的信任,沒想到他很大度地說:“誰沒有年輕過!我像你這么小的時候,都不知道在干嗎,之前我很不看好你,但還是被你的真誠和堅持打動,你一定會成功的。”
后來我們斷斷續續合作過幾次,雖然還是會有小錯誤,但總能得到老板的理解和支持。大學畢業后,我們的工作室也面臨解體(根本原因是盈利有限),老板知道后推薦我去一家外企做銷售,我在磕磕碰碰中終于慢慢成長,我非常感激他,他對我這個陌生后輩的支持,讓我受益終身。
第一份工作其實沒有賺到錢,但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成就了一副厚臉皮,認識了不同行業的不同人,拋棄了學校的教條主義,拋棄了清高。社會沒那么復雜,只要去努力,就能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