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點,“發電廠”錄音棚。
高杉徹錄完歌曲,徑直走出這間裝修風格像是澡堂蒸房的錄音室。
他扭頭望了一眼華納的工作人員,對方朝他搖了搖頭,表示邦喬維不愿意見面。
摻和DSP技術專利是沒戲了!
高杉徹默不作聲穿上助理遞來的外套,毫不猶豫離開了“發電廠”。
投資不成也無所謂,有錢還害怕花不出去。
這個時代,對于擁有百萬美金的他來說,賺錢機會遍地都是。
紐約,曼哈頓金融中心花園酒店。
高杉徹在保鏢的簇擁中下車,邁步走進酒店大廳。
不得不說,高杉綱信派來的安保,遠比研音找來的要專業。
上午剛剛抓到一批跟蹤者,下午又有所斬獲。
望著那個朝自己沖來,被保鏢迅速攔截的外國人,高杉徹只覺得有些眼熟。
此人一頭金發,上半張臉長得和未來好萊塢電影明星尼古拉斯·凱奇相似,下半張臉則像是憨豆先生。
“高杉徹,#**#……!”
“高杉徹,高杉……”
外國人的反應很激動,即使被保鏢和趕來的酒店保安摁倒在地,依舊在大喊大叫。
口音雖無比蹩腳,高杉徹卻聽出那是日語,也聽清了自己的名字。
什么情況,原主在米國的朋友?他心里冒出一個大大的疑問。
難道是他的名聲已經傳到外國,都有粉絲了,還是個男粉。
這一點引起了高杉徹的好奇,很快,酒店經理就給他解開了困惑。
此人是華爾街一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者,從上午等到現在,只為了和他見一面。
這都不是重點。
“你說他叫什么名字,來自哪個公司?”
高杉徹腦子有點小懵,嘴巴卻不慢,熟練的英語脫口而出。
“瑞·達利歐,橋水公司。”
酒店經理非常專業,記憶力好到會讓人誤以為收過達利歐的小費。
高杉徹沒時間關注這些,心里早已翻起驚濤駭浪。
連忙上前一步,出聲拯救,這位即將被保安扔出酒店的未來“華爾街之王”。
金融市場充滿數不勝數的不確定性,每個時代,華爾街都會上演王者崛起。
瑞·達利歐,正是其中一位。
此人創立的橋水基金,是未來世界頭號對沖基金。
資產管理規模高達1600億美元,創造超過20%的年平均投資回報率,累計盈利近500億美元。
因此瑞·達利歐登上華爾街王的寶座,此外,他還有另一個美譽“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
高杉徹打量著已經站到自己面前,整理衣物的達利歐。
只覺得峰回路轉,正愁這一百萬美金該怎么花,就有人送上門來。
不過絕對不能著急。
達利歐這么迅速的主動找上門,說明此人膽大果決,消息靈通。
但那些華爾街大公司,消息難道不靈通嗎?
面對一百萬美金,金融大佬能做到不動聲色,故作矜持。
可對于普通交易員來說,這絕對是一大塊肥肉,足以令他們垂涎三尺。
大公司的人沒有一窩蜂圍上來,達利歐先登門,只能說明此人更心急。
而且,高杉徹了解一些達利歐的信息。
大多數傳奇人物背后,都有傳奇經歷。
尤其像達利歐這種,出身米國中產階級的傳奇,相當于是白手起家,更具有傳奇性。
達利歐的人生經歷,就和他投身的金融市場一樣。
存在“A”和“V”兩種軌跡,前者是峰頂,后者是谷底。
此人可謂是逆轉式的天才模板。
年少時,除了學習,什么都愛干。
他在一個高爾夫俱樂部當球童,通過偷聽金融大佬們的對話,學習到了一點投資經驗。
十二歲開始,就能在股市不停地賺錢。
因此,他對金融投資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達利歐從此開啟了學渣變學霸之路。
高中畢業,入讀長島大學,在大學主修金融學,然后又憑借著近乎完美的績點,被哈佛商學院錄取。
哈佛畢業,他直接進入一家證券公司,專門負責大宗商品交易業務。
拿著同屆哈佛畢業生中幾乎最高的底薪,開始在華爾街嶄露頭角。
這個時期的達利歐,正處在人生的“A”字。
直到他轉去另外一家證券公司,做期貨的對沖業務。
問題少年終究是問題少年,年少成名,難免輕狂。
這當中有多種說法,其中最出名的則是。
達利歐在公司年會上,雇傭了一位脫衣舞娘上臺配合表演,大概是為了活躍氣氛。
沒想到,氣氛是活躍了,但臺下老板和股東們臉都綠了。
老板忍無可忍,上臺制止,眾目睽睽之下,達利歐一拳把老板干倒,然后被開除。
好在達利歐手里有一些客戶,干脆自己創業,成立了橋水公司。
說是公司,其實就是他居住的出租房。
真正的員工也只有他一人,外加一個打球的朋友湊數,大概是用來分擔房租的。
在創立公司剛開始的幾年里,一直都做得不溫不火。
1979年,達利歐徹底走向了人生下坡路。
米國通貨膨脹,經濟大蕭條。
股票、債券、大宗商品交易,凡是橋水公司能做的業務,都經歷了巨大波動,暴漲暴跌。
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背負著非常大的經濟壓力。
為了生活,不得不變賣汽車,向父親借錢。
但高杉徹清楚,這還不算什么,此人還沒有來到人生谷底,“V”字底端。
接下來,達利歐會錯判經濟形勢。
在白銀和黃金投資,以及拉美債務危機上,接連出現決策失誤。
這場判斷失誤,會讓他遭受人生最慘重的失利,血本無歸,輸光一切。
很多人的故事,也許到這就戛然而止了,找一份穩定的差事,養家糊口。
但達利歐顯然不一樣,他不僅沒有被擊倒,反而在這次失敗中總結出了一條屬于自己,并終身受用的原則。
以及一套獨創的投資模型,最終成為億萬富翁,登頂“華爾街之王”。
此時此刻,高杉徹不由得在想。
是趁達利歐現在剛剛一只腳掉進坑里,拉此人一把。
還是等到對方徹底跌落谷底,再出手拯救。
如果沒有那些沉重的打擊,達利歐還能全面反思自己,找到“投資的圣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