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剩男”“剩女”:適婚人口的初婚風險
- 孫煒紅
- 2140字
- 2024-03-25 15:51:23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意義
一 研究問題
基于以上討論,首先,我們看到男孩偏好在我國社會有幾千年的歷史并且依然影響著人們的生育決策,而獨生子女政策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們有動機和能力對胎兒進行性別篩選。出生性別比失衡使得未來婚姻市場中的適齡男女的相對供給不平衡,產生男性婚姻擠壓問題,進而導致大量農村大齡男性處于未婚狀態。由此產生的“光棍”危機又會引發一系列的人口、社會和安全問題。其次,我們也發現城市“剩女”現象與農村“光棍”危機共存。在男權社會的背景下,“嫁高娶低”的男女婚配觀念和梯度婚配模式所產生的婚姻市場錯配最終導致受過高等教育的城市職業女性也面臨婚姻擠壓現象,即很難把自己嫁出去。最后,我們也看到,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現代化過程中,個人的擇偶偏好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傮w來說,婚姻形式逐漸從包辦婚姻過渡到以自由戀愛為基礎的婚姻。另外,后天自致性因素在決定個體擇偶偏好和婚姻匹配中的重要性不斷上升,而家庭先賦性因素的重要性則是先下降后上升。
這些觀察促使本書將研究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基于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六普”)數據,利用隊列要素法和婚配性別比法,預測我國2011~2030年的人口數量,同時,運用修正后的婚配性別比法,測算我國初婚市場的婚姻擠壓度,分析我國是否存在婚姻擠壓現象。
二是,若存在婚姻擠壓現象,婚姻擠壓的水平有多高?從隊列和時期兩個視角,測量婚姻擠壓水平。在隊列因素視角下,測算某出生隊列理論男嬰富余比,從隊列的角度反映未來婚姻市場中男性婚姻擠壓趨勢。在時期的視角下,仍選用修正后的婚配性別比法,測算初婚人口婚姻擠壓水平。是不是理論男嬰富余比越高,未來婚姻擠壓的程度就越大,對應的婚配性別比值就越大?
三是,在個體層次,利用微觀追蹤調查數據分析家庭先賦性因素和后天自致性因素如何影響適婚男女初婚風險。這里的初婚風險指的是個體進入初婚市場后在適婚時期內每一時間點發生結婚行為的可能性,即在每個時間點上從單身狀態過渡到初婚狀態的瞬時概率。比如,我們想知道,受教育水平是否對男性和女性初婚風險有不同的影響?在不同社會時期或者不同個體年齡段,教育對個體初婚風險的影響是否不同?城鄉戶口差別會不會影響個體初婚風險?等等。
二 研究意義
適齡人口的婚配情況不僅反映了一個社會婚姻與家庭的變遷,而且對國家人口再生產有巨大的影響,因此從宏觀層面探究我國初婚市場婚姻擠壓情況和從微觀層面探究我國適婚人口初婚風險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研究初婚風險的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弄清楚了初婚風險的影響因素和作用大小,也就理解了初婚時間選擇(初婚年齡)的決定機制。其次,無論是針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情況,不少研究均表明初婚年齡對生育率、離婚率、婚姻滿意度、子女健康和教育等有重要影響(Bartle-Haring et al.,2017;Booth and Edwards,1985;Bumpass,1969;Chari et al.,2017;Hertrich,2017;Lampard,2013)。也就是說,通過初婚風險來分析初婚年齡也是理解家庭結構、性別關系等與家庭相關議題的重要渠道。最后,初婚年齡的變化是社會變遷的一個重要標志(Nobles and Buttenheim,2008;Raymo,2003;Yabiku,2004)。因此,了解婚姻形成的影響因素及其變遷也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變化。
相對于國外,國內關于初婚風險的研究還比較少,更不用說系統性地分析初婚風險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正是在這方面做些嘗試,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與國外研究的差距。同樣重要的是,探討初婚風險的影響因素也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我國初婚市場中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為什么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并且幫助我們了解更深層次的社會變遷過程。
本研究的理論意義如下。
第一,本研究改進了婚配性別比法,立足于人口學視角,分析我國是否存在婚姻擠壓以及婚姻擠壓的水平。改進后的婚配性別比法具有更強的可行性,綜合性更強,同時測算也相對簡單。另外,在測量婚姻擠壓水平時,我們選用隊列和時期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而已有研究通常不考慮隊列效應。這部分工作已經公開發表,詳見孫煒紅和譚遠發(2015)、孫煒紅和張俊良(2016)。
第二,本研究借鑒并修正了Blau和Duncan(1967)的度量指標,豐富了基于中國國情之下的研究內容。本研究將初婚風險的影響因素劃分為家庭先賦性因素和后天自致性因素兩類,結合我國婚姻市場的獨有特征,增加或者修正了這兩類因素的度量指標,運用事件史分析方法系統地分析它們對適婚人口初婚風險的影響及其機制。與國外豐富的理論和經驗研究成果相比,至今還沒有一項研究系統地考察過中國國情下初婚風險與家庭先賦性因素和后天自致性因素之間的關系。
與此同時,本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利用宏觀統計數據,分析我國初婚市場是否存在婚姻擠壓現象及擠壓水平的高低,能夠幫助我們從宏觀上理解和把握我國適婚人口整體的婚姻匹配演化路徑和現狀,為更深入地探究婚姻和家庭問題提供參考。
第二,基于微觀追蹤調查數據,探究我國適婚人口的初婚風險及其影響因素,能夠幫助我們從微觀個體層次理解城市“剩女”現象和農村“光棍”危機。這也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探討這兩種現象的預防措施和治理對策,因而具有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畢竟,農村“光棍”危機和城市“剩女”問題不僅事關個人發展、家庭幸福,更可能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比如,拐賣婦女、買賣婚姻、性犯罪現象常見諸報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