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一位鎮邑大夫
- 春秋:杞人不憂天
- 得見春秋
- 2691字
- 2023-12-10 08:00:00
第二天下午,隰伯平登門拜訪,告知姒安思齊城后續動靜。
“小師弟,隰家的規劃已經通過,只等父親和國子先生調配好人手,隰家立刻動身去彌水南岸。”
“隰大夫真是高效啊!”隰家這么賣力,姒安才不會吝嗇自己的夸獎。
“都是齊國上下通力支持的結果。”
隰伯平不知道當初朝堂發生的事,但不妨礙隰朋告訴他,全國上下都會全力支持思齊城的建造。
“伯平兄,這次負責建造思齊城的人可是衛先生?”
“小師弟也聽說衛先生的名聲了?”
“昨天聽大師兄說起,這才知道隰家臥虎藏龍。”
隰伯平說:“小師弟不會是想要衛先生吧?這件事父親都說了不算,得看衛先生的意思,他是不會離開隰家的。”
“伯平兄安心,君子不奪人所好,衛先生是隰家的人,我就算再喜歡,也不會強求。”
“伯平慚愧。”
“我聽說衛先生有兩個兒子,我想請衛氏到杞國開枝散葉,伯平兄以為如何?”
隰伯平點頭說:“衛先生的次子剛成家,長子已經有子嗣,正是開枝散葉的好時機,我會如實稟告父親,讓父親去和衛先生商量,總之,我是支持小師弟的想法的。”
“謝過伯平兄了。”姒安趕忙見禮。
“小師弟客氣了,開枝散葉,對衛先生只好不壞,隰家不會阻攔。”
“能與伯平兄結識,真是一大幸事。”
“能與小師弟交好,才是隰家的福分。”
姒安笑道:“伯平兄放心,以后若是有需要,可以去杞國找我,我一定盡力支持。”
“有小師弟這句話,隰家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隰家除了隰伯平,還有他的弟弟和其他旁支,若是在齊國沒有機會,將來去杞國闖蕩,也是一條出路。
“小師弟,”隰伯平說,“根據家臣推算,今年的天氣和去年相差不多,按照去年的記錄,下雪結冰的時間是十月初,小師弟做好準備,我們九月下旬出發,乘坐小船沿著淄水順流而下,最多兩日可抵達北海(渤海),若是天氣有變,時間會再改。”
自古南船北馬,之前用下水游泳舉例論證壓強的時候,沒有一個下河游泳的人,姒安對臨淄城的船運表示懷疑。
“淄水船運靠譜嗎?”姒安問道。
“淄水不通大船,小船還是沒問題的,未來我們還要在北海邊上搭建房屋,工具和糧食都要從臨淄通過船運運往北海,若是有傾覆的危險,我們再走陸路。”
“只要物資運輸沒問題,想來人也是沒問題的。”
既然隰家能想到用水運,淄水上一定有船家,只要有專業人士在,姒安是不擔心的。
他只怕隰家一群半吊子迷之自信,覺得自己會玩船,而且玩得不錯。
那時候的天氣很冷了,即便姒安會游泳,他也不敢保證船沉了,還能游到岸邊。
就算他能游上岸,侍衛們都是旱鴨子,也會全軍覆沒,這個損失,姒安承受不住。
“淄水上有船運,還有打魚人,水性和經驗絕對沒問題,隰家可不敢拿小師弟的生命開玩笑。”
隰伯平知道姒安在擔心什么,自己說沒下河游過泳,讓他對隰家的水運完全失去信心了。
“伯平兄有信心就好。”
事情都交代完畢,隰伯平立刻回家找隰朋商量,衛先生次子的問題。
不多時,李克和毛贏來到姒安的小院,詢問姒安進展。
自從昨天正式拜君以后,毛贏成為姒安院子的常客。
以前都是改良文字才來,現在沒事就在姒安的院子里待著,上班的覺悟極高。
“隰伯平是支持的,就看隰大夫和衛先生怎么說了。”姒安解釋道。
“隰朋大夫不會拒絕的,”毛贏說,“衛先生的誓言只約束他自己,希望很大。”
李克非常肯定地說:“衛先生不會拒絕開枝散葉的機會,更何況是去杞國做官的機會,他和長子必須留在隰家,只能靠次子掌權了。”
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每個家族都必備的生存法則。
姒安點頭,“但愿能說服衛先生,以后建造城邑的次數不少,有個專業人士,會省下很多力氣。”
“小師弟以后打算大量建造三千戶大小的城邑?”毛贏問道。
姒安點頭,“杞國沒有貴族,不需要私人農莊,不如建造大一點的城邑,圍上城墻,國民的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這個時期、野獸、野人、東夷人都是危險源。
建立村子、莊子這種小型聚集地,抵抗風險的能力太弱。
姒安干脆跳過村莊這個級別,直接以鎮邑為單位,每個鎮邑都建設城墻。
即便東夷萊國來犯,各個鎮邑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撐到軍隊的到來。
三千戶,三千青壯守城,婦孺協助,死守一座城邑幾天時間,完全足夠。
這個時代的攻城器械非常簡單。
雖然已經出現云梯,但距離魯班改造的成熟形態還有一段距離,想要攻城,只能拿命填。
雙方武器科技相近的時候,只要防守方不瞎指揮,攻城方的戰損會是守城方的好幾倍。
所以才有十則圍之的說法。
如果真有十倍兵力,通常都是用在野戰上,沒有哪位將軍,會選擇死磕一座不大不小的鎮邑,不劃算。
尤其是,死磕沒有多少物資的鎮邑,輸贏都是虧本的。
“小師弟打算按照三千戶的規模設置鎮邑?”
李克聽過姒安的大概規劃,但沒想到姒安已經決定好具體的數字了。
“三千戶正好,住戶再多,不如直接建思齊城這種大城。住戶少了,鎮邑太多,若是都建城墻,浪費人力,而且因為人口不足,鎮邑的防御能力也會下降。”
除了上述理由,姒安選擇三千的原因,還有不知哪里聽來,三十個勞動力才能供養一個士兵的說法。
他計劃按照三十戶取一丁為正規野戰軍,一百預備兵作為后備,維護鎮邑日常安全,三千戶正好取兩百人,省掉計算的麻煩。
想要壯大軍力,通過吸納流民和野人增加人口基數,推動軍隊等比例的壯大。
試行成功,可以避免未來出現窮兵黷武的風險。
當然,現在一切都只是構想,具體行不行,還要看隰家建好第一個模范鎮邑,試過以后才知道。
“我好像有什么信息不知道?”毛贏問道。
李克替姒安解釋一遍他最初的土地、人口和軍隊的改革。
毛贏點頭說:“這么說來,隰家幫忙建造的第一個鎮邑,決定了這些方案能否執行?”
“我讓隰家幫忙建造鎮邑,目的是想提前試驗這個辦法,可行的話,回國就可以推廣,不行的話,只能回國,我們再一起改進。”
“小師弟,贏自請擔任鎮邑大夫。”毛贏主動請命。
“我的第一人選,正是毛贏師兄,具體情況,還要了解以后才能決定。”
姒安用余光觀察李克,發現李克并沒有爭奪的意思,他很好奇李克沉默的原因。
“大師兄不想試一試?”姒安問道。
“若是思齊城,我不會謙讓,鎮邑的話,還是毛贏更個適合,他對農事比我更熟悉,鎮邑是生產糧食的主體,我去只會耽誤事。”
“多謝成全。”毛贏向李克見禮。
毛贏更加通曉農事,但李克也不是不懂,他想做,也能做,稍微學一下,都能做得很好。
李克說不擅長,是在謙讓,而且有理有據,讓人欽佩。
姒安問道:“毛贏師兄更擅長農事?”
毛贏不方便自夸,李克代替他解釋道:“毛贏什么事情都擅長,除了對付我這種隨時可能不講理的人。”
對于李克的解釋,毛贏無奈點頭。
他自認為比李克更強,但他確實拿李克沒辦法,反而會經常吃虧。
“我可以自己耕種養活自己,”毛贏說,“我之前想和小師弟一起探討農事,可不是在開玩笑。”
“毛贏師兄可會種植粟米、小麥和豆菽?”
毛贏點頭,“還會種大部分果蔬。”
“第一位鎮邑大夫,非你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