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自來古代趕一趟路,才知道古人為何會造出“舟車勞頓”這個成語。
姒安一行人花了三天時間,這才來到紀城。
這個速度已經算慢了,軍隊用腳走路,杞城到紀城的距離也就三天。
而姒安骨頭都要散架了,高傒因此吩咐在紀城休息一天,同時去給姒安上理論課——如何坐馬車不那么勞累。
具體實操啟程后在路上教。
聽到高傒的講解,姒安這才明白,原來不是自己太弱雞,而是有人悄悄總結技巧開掛了。
“你還笑?”
姒安非常不爽,高傒身為老師,不告訴他也就算了,惹不起,忍了。
己季你個狗東西居然也看笑話,還要不要階級友誼了?
己季此刻哪還有半分溫文如玉的公子形象,就差滿地打滾了。
高傒本想忍住不笑,但被己季的笑容感染,不禁笑起來,“是我叮囑己季不要提醒你,你可知為何?”
“不知道?!辨Π残睦镉性?,回答不見誠懇。
“大道理就那么幾條,竹簡書籍都說完了,諸國國君哪個看不到,哪個沒看過?國家不照樣一團糟。
教人行事,誰都會,可是被教的人學得會嗎?說出來的道理都是無用的,只有事實才能教人成長。
為師知道,你聰慧過人,即便聽大道理也能學會,但為師還是希望你從事實中領會道理,你可知為何?”
姒安見禮求問,“請老師教誨?!?
“你是一國儲君,未來杞國的君主,為師相信,未來的你,必然奮發圖強,杞國也會因你而強大,那時候杞國朝堂不會再是一個大夫帶著幾個小吏的模樣,你會有許許多多臣子,忠誠的、狡猾的、暗藏壞心思的……那時候,他們各說各的,都是大道理,你聽誰的?”
“我只看事實,”姒安明了高傒還未說出口的話,再行禮,“我明白了,為君者,最不可信的就是耳朵,要相信眼睛,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否則必有奸臣當道。”
高傒撫須大笑,“孺子可教、孺子可教……還有一點,為君者,耳不可輕信,除非,那是來自國民的聲音?!?
此時此刻不是21世紀,鍵盤當道,為了利益、因為怨恨……說鬼話的人比比皆是,只要利益到位,熊貓都能說成紅配綠。
這個時代的國民,沒有那么多彎彎繞繞、蠅營狗茍,他們用最樸素的道德觀判斷對錯,而后發出自己的聲音——國民暴動。
他們團結而正義,推翻周厲王,拉開周召共和的序幕。
未來不久,姜無知也會引起國民暴動,姜小白和公子糾借此機會回國爭奪國君之位。
高傒不知道姜無知的光輝事跡,但周厲王的高端操作,以及引發的后果,高傒可是一清二楚,他要提醒姒安的,正是這一點——不要聽信奸臣的讒言,不要忽略國民的聲音。
姒安的靈魂都在震顫,這個時代就已經有“以民為本”的思想了?
余下幾千年的君王都去干什么了?愣是沒有一個王朝能真正做到,讓王朝在興亡之間來回反復幾千年。
就連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如此,雖然他足夠優秀,但他依然是帝王,國家才是他的本,穩定才是他的本。
人民,只是被順帶了一下,就已經是幾千年中,少有的幸福時光,唐太宗也因此名垂千古。
高傒是在告訴他,平衡貴族和國家利益時,看一眼國民,僅僅只是看一眼,稍稍在乎一點,國家就會因此而強大,姒安自己本人,也將是名垂千古的仁義明君。
想通這些,姒安不禁抬頭看了高傒一眼,老師,雖然我用得上,但就這么教我帝王之術,你是一點不擔心杞國捅齊國腰子啊。
更何況高傒教授的還是更高級的帝王之術,就是昭烈帝的專屬帝王術——以民為本,再加上一個“以信與臣”……
姒安都要懷疑高傒也是穿越者,見過昭烈帝的事跡了。
高傒博古,姒安通未來,二者相互呼應,姒安眼中的歷史瞬間變了模樣,最初構想的新政權構架,也因此作廢。
觀看歷史的不一樣,那些東西的目的,自然看得更清楚。
許多招數,效果依然有,還會很好用,但更多是惡心人的手段,他的戰士,不屑使用這些骯臟的東西。
這堂課,受益人不只是姒安,己季也悶聲發大財了,但見識短的弊端注定了,他的收獲遠遠不如姒安。
什么道理都學不到,才是學習的常態。
道理會在人的大腦里孕育很久,直至本人經過現實的敲打,三觀崩碎,這枚種子才能破土而出,重新融合破碎的三觀。
心如死灰的人,便能借此,破繭重生。
高傒非常清楚一個人學會道理的過程,所以提前講下這些道理。
希望姒安在上位以后,能逐漸消化、吸收多年前學到的知識,這就足夠了。
高傒離去以后,姒安一臉愁容,己季問道:“剛才不是挺興奮的嗎,怎么轉眼又愁眉不展了?”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兩千年后的教育子彈,此刻正中姒安的眉心,“我明白夏商之覆滅、大周之混亂的原因了?!?
己季仿佛被雷劈成石塑,內心瘋狂吶喊:我們聽同樣的課,為什么我沒懂,姒安老弟,你要不要這么妖孽,我壓力很大??!
己季鞠躬行禮,“請師兄教我。”
姒安被他驚呆了:己季,為何歷史書上沒有你的名字?歷史,你到底掩埋了多少英雄?
“老師說的對,說出來的道理總是無用的,我也是結合諸多經歷才明悟,季哥哥讓我說明白,實屬為難師兄了,但師兄可贈你一句話,若能想明白,我今日明白的,季哥哥也都能明白。”
雖然歷史暫且只有夏商周,但己季真要能想通,這段歷史足夠映照出他想要的答案。
“請師兄教我?!?
“治國之道,在于知己、知彼、信臣、愛民?!?
這一套是季漢政權的運行邏輯。
昭烈帝知彼、信臣、愛民。
阿斗知己、信臣。
搭配諸葛武侯彌補他們自身的短缺,合在一起就是王炸。
季漢結局雖然悲涼,但只論君臣一心,政治之美,上下五千年,別無二家。
將最骯臟的政治,經營成存在于現實的理想國,這正是季漢始終令人心生向往的根本原因。
即使結局失敗,也是敗于天命,怪光武拖欠天命舊債不還,砸后繼者頭上了,不然鹿死誰手未可知。
撕碎最美好的事物,才是最浪漫的結局,這大概就是天意吧。
“知己、知彼、信臣、愛民?”己季一時讀不懂,但依然道謝。
姒安笑了笑,繼續躺尸休息,骨頭散架的感覺,非躺平不能治愈。
姒安和己季此刻怎么都不可能想到,未來的己季,明白了。
當然,那都是后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