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何雨柱的廚藝

呂俊鵬沉默片刻,問道:“老賈在軋鋼廠也燒鍋爐?”

“對。”

“那賈東旭頂替,也應該是燒鍋爐才對,怎么轉成了鉗工?”

何雨柱擺擺手:“不不不,你搞錯了,那時候軋鋼廠是私資股東在經營,不搞頂替。賈東旭是招工進的軋鋼廠。”

“賈東旭剛進場時,干的是鈑金工,跟著一個賈老蔫幫他找的老師傅,在車間里混日子。”

“結果57年搞工級制,賈東旭連一級鈑金工考核都考不過。廠里說,要是一直考不過就給他調去掃地。他那老師傅工級也不高,使不上勁,那段時間可把他們家愁壞了。”

“剛好一大爺那時候定級了七級鉗工,賈家人不知道使了什么辦法,拜進了一大爺的山頭,賈東旭轉成了鉗工。在一大爺的教導下,一年后順利通過了一級鉗工考核。”

何雨柱嘖嘖兩聲,感慨道:“你不知道,一大爺剛定級七級鉗工時,全院爭搶著巴結。最后,反倒是不聲不響的賈東旭得利最大,這事當時說酸話的人不少。”

“要我說這事很正常,一大爺無后,擔心沒人養老。賈東旭娶的媳婦又懂事又能干,伺候人也是一把好手。”

“而且,他媳婦第一胎就生了個男娃,以后有人撐家業,簡直是最好的養老人選。”

呂俊鵬莫名一笑:“其實你也是個不錯的養老人選。母親不在了,父親跑了,賈東旭怎么說還有個媽橫在中間。”

何雨柱愣了一下,滿臉追思表情,一邊想一邊道:“你還真別說,老家伙剛跑那幾年,一大爺對我確實不錯,有兩年走的還挺近的。”

“但收了賈東旭做徒弟后,就淡了許多。這家人精著呢,能眼看著到嘴的食兒,被別人搶去?”

“你不提這茬,我還真沒想明白。難怪賈東旭父子倆齊上都被我捶了,57年只剩賈東旭自己,他竟然敢一個人找茬和我鬧,原來是為了將一大爺的軍,逼他表態。”

“他們想太多了。我當時就一個幫廚,還不如車間里的學徒工,虛歲快二十五了還娶不到媳婦,一大爺怎么可能瞧得上我?”

呂俊鵬奇怪:“這和娶媳婦有什么關系?”

何雨柱分析道:“男人負責掙錢養家,家里都是女人在管,沒媳婦怎么幫他養老?縫縫補補、里外清掃,不都得女人來?”

呂俊鵬戰術后仰,難怪老話說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何雨柱這個論斷確實直指核心,也從側面解釋了原劇中聾老太和易中海算計的出發點。

兩人都選中了傻柱作為養老人選,但傻柱是負責出血的,真正照顧他們生活的,還得是女人家。聾老太看中了婁曉娥,易中海看中了秦淮茹。

易中海的算計,可能還隱藏了不少內情,前期,并沒有認真推動秦淮茹和傻柱在一起。

聾老太就直接多了,看到機會直接梭哈,算是給傻柱留了后。

當然,留了后也沒什么用,那個扭曲的大團圓結局不可能發生。

何雨柱看他表情,不滿道:“你這什么表情?我就不能聰明一次?”

呂俊鵬哈哈大笑:“能,絕對能。他們喊你傻柱,其實是在夸你大智若愚。”

何雨柱一拍大腿:“沒錯啊,大智若愚!這詞好,來咱哥倆干了。”

呂俊鵬舉起小碗,把碗里最后七八錢酒一口干掉,何雨柱舉著酒瓶添酒。添完這碗,酒瓶已空。

一碗三兩多,兩人各喝了一碗,瓶里就剩一碗的量。何雨柱順手擰開另一瓶,給自個滿上。

剛這一口悶了小一兩,兩人喉間都有點辣,抄起筷子吃了一通,呂俊鵬贊道:“柱子,你這手藝真是沒得說,有沒有升主廚?”

何雨柱道:“咱工廠食堂,不講主廚、副廚,講的是小灶中灶大灶。”

呂俊鵬拍了拍腦門:“對,我忘了這茬。”

何雨柱笑道:“我現在在一食堂,管的是中灶,一食堂的小灶是我師伯在管。不過他老人家年齡快到站了,馬上要退了,他退了之后,一食堂的小灶大概就交給我管了。”

“你師伯?”

“對,我剛才不是說了嘛,老家伙跑路的時候,就是我這師伯幫我辦了入職手續,把我弄進了軋鋼廠。我這身廚藝,大部分都是我師伯教出來的。”

呂俊鵬擺擺手:“不對啊。我聽別人說,你的廚藝是家傳的。”

何雨柱點頭:“是家傳。我師伯的廚藝是我爺爺教的,他再教給我,雖然拐了一手,但還是家傳啊。”

☆☆☆

原劇25集,傻柱對帶兒子首返四合院的婁曉娥說:自打18歲到這(軋鋼廠食堂)。意思是18歲進入軋鋼廠。

秦淮茹33年出生,51年18歲嫁入四合院。因為秦淮茹不認識何大清,所以何大清離開的時間,還在賈秦結婚前:51年底前。

傻柱是35年出生,何大清51年底前離開,當時傻柱周歲才16歲半。所以原劇里傻柱那個18歲進入軋鋼廠,說的應該是虛歲18。

51年下旬何大清跑后,何雨柱托關系找工作(也有可能是何大清臨走前有安排),52年初,虛歲18歲時,進入軋鋼廠后廚。

☆☆☆

呂俊鵬恍然:“我還以為都是你爹教的。”

“嗨。”何雨柱搖頭苦笑:“他跑的時候我虛歲十七,按周歲算才十六。那點年齡能學多少?”

“以前學廚,至少要十二歲,太小了干不成。十二歲學廚,最開始打雜,沒有上灶的資格,連幫廚都算不上。”

“先干一兩年雜活,再切兩三年墩,整一年白案,直到各類食材都如數家珍,才能在師傅的指導下上灶。”

“這東西也沒什么固定的時限,一是看你學什么,二是看廚房怎么安排。咱們就按最順利的算,十二歲上手、十八歲上灶、二十三之前能出師就不錯了。”

“廚藝這玩意需要天長日久磨礪,就算老家伙教我不藏私,十六歲能練出來啥?”

呂俊鵬點頭。

說到這里,何雨柱自得一笑,道:“不過有我師伯關照,我在一食堂過的也不差。雜活只干了三個月,三個月后就去切墩了,第三年就站師伯身邊幫廚了。”

“54年轉正,開始是給師伯打下手。57年工級改制,我完成十級炊事員考核后,開始上大灶。”

“去年過了第二次評級考核,升了九級炊事員,接手中灶。我師伯打算63年讓我評個八級,從他手里接過小灶,他就退了。”

呂俊鵬問道:“你們是三年一評?”

何雨柱解釋道:“服務崗是一年一評,但名額有限,三年輪一圈。”

呂俊鵬點點頭,又問道:“我聽說你們家傳的手藝還有譚家菜?”

何雨柱驚訝:“你還知道譚家菜?”

呂俊鵬笑:“聽別人說的。”

何雨柱想了想,道:“譚家菜那老家伙可能會點,但會的不多,我沒怎么學到。如果他指點著,我興許能做出來,但我自己整不好。”

“這譚家菜,是譚家那位榜眼出身的老翰林,一邊吃一邊學,糅合粵菜和京菜的特色,創出來的。”

“老翰林不在后,譚家沒了進項,開銷卻絲毫不收斂,坐吃山空,沒辦法,就悄悄承辦私宴。后來越辦越紅火,改譚府為譚家會館,搞起了私家菜會館。”

“官府菜,講究一個什么口味都能照顧。譚家長于干貨發制,精于海味,講究食材的原汁原味。其它口味,難免有照顧不到的時候。”

“因此譚家會館專門請了幾個二廚,負責照顧客人口味。老家伙當時在廚房里負責川菜,偷學了幾手,也偷偷給我講過兩次。”

“但舊社會你知道的,偷學是很嚴重的事。譚家會館干的又是官場私宴,在官場上還有臉面的。如果讓他們知道,招的外來廚子偷學菜式還往外教,就算留我們一條命,也會把手筋挑斷,讓我們這輩子沒法顛勺。”

“那老家伙雖然偷偷講過幾次,但我沒怎么試過,如果老家伙人在這,他站旁邊指點著,我還能做。他不在,我一個人拿不準。”

★★★★★★

譚家菜只是官府菜中的一個小分支,解放前就是一個會館私廚,解放后私廚解散,那幾個廚子在一個小巷里干了幾年,最后被請到BJ飯店占了一層。

六七十時代的譚家菜,就是掌握譚家三個家廚手里的一個私菜班子。這三個人,分別負責熱菜、冷盤、白案。

何大清會譚家菜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偷學,別人不可能傳給他。因為會譚家菜的那三個人是譚家自己教出來的家廚(半家仆半徒弟那種),在舊社會,他們的人和技藝,都屬于譚家。

還有何雨柱在豐澤園、鴻賓樓等地學藝,或何大清在豐澤園、鴻賓樓上班等內容,這些也不大可能。

原劇對何家父子的定義是:川菜、譚家菜。

豐澤園是魯菜泰斗。

鴻賓樓是久負盛名的清真風味飯莊,有‘京城清真餐飲第一樓’之稱。

而且,鴻賓樓是1955年,才應總理之邀入京。55年之前,首都沒有鴻賓樓這個字號。

譚家會館這種私家會館,有可能會為熟客定制宴席行方便,請幾個外菜系的廚子照顧口味。官府菜這個行當,也講究兼容并蓄,不死板。

豐澤園和鴻賓樓這種地方,只經營自己的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市| 翁源县| 太康县| 闵行区| 云梦县| 盘山县| 德令哈市| 叶城县| 三门县| 裕民县| 五家渠市| 遵化市| 准格尔旗| 博罗县| 许昌市| 顺平县| 昆明市| 北安市| 太白县| 临西县| 新密市| 南通市| 利辛县| 邛崃市| 青阳县| 泽库县| 秀山| 嘉荫县| 穆棱市| 通道| 扶沟县| 东莞市| 湖口县| 无锡市| 吉首市| 黑龙江省| 理塘县| 中超| 五指山市| 克什克腾旗|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