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海州兵變
- 半島1812
- 柳絮惹清風
- 2478字
- 2023-11-23 17:00:00
次日,柳東旭親自見了樸孝信,明確的告訴他,他準備親率起義軍救援咸興,讓其回去報訊。
樸孝信大喜,正要告辭,柳東旭拉住了他的手。
“樸將軍,你是堂堂偉丈夫,忠義之士,有些話我知道我不能說,可是我只怕今天不說,日后只怕再沒機會說了。”
“大帥有話但說不妨!”樸孝信說道。
“此番將軍回了咸興,要好生珍重,若有不如意的時候,我平安道起義軍的大門永遠是對將軍敞開著?!绷鴸|旭真心地說道。
“多謝大帥!”樸孝信拱手道謝。
他本來就是從平安道起義軍中走出來的,其實對定州這邊也有些親切感,只不過自己現在的大帥是尹厚驗,他不可能在這種危急關頭離去。
三日后,柳東旭與麾下眾將,領著五千大軍,浩浩蕩蕩從定州南面的碼頭登船,走海路去黃海道。
而走陸路的申承佑,早在三天前就出發了,他需要在一片大山中穿行,直插京畿道,肯定比柳東旭走海路慢。
柳東旭他們為了裝下那么多兵,幾乎征用了定州和安州兩座大城的所有中大型船只。
現在這個時間點,西方列強的注意力還只在海對面,幾乎沒怎么關注半島和島國,而且這個時間點,西方也還沒與對面發生海戰。
所以半島這邊,除了南邊要防止島國入侵,其他地方基本不怎么注重海防。
經過一天的航行,起義軍終于到達了目的地,長淵與甕津之間的細狹海灣。
從這里登陸,到海州只有35公里,一日便可到達。
不過柳東旭沒有直接去攻打海州,而是想先拿下離登陸點最近的甕津城,只有15公里的距離。
所以起義軍一登陸,柳東旭和鄭圣翰領著五百精銳騎兵,率先朝甕津進發。
在離甕津還有五里的地方,鄭圣翰領著五十名起義軍士兵,裝扮成販馬的商人,準備搶奪甕津城的城門。
一旦得手,就立刻點火焚燒城門口的民居,通知柳東旭,讓他立刻領著大隊騎兵趕來增援。
可是柳東旭等了半個多時辰后,鄭圣翰領著人馬原路返回了。
“怎么了?甕津城的官軍有了防備?”
一提到這事,鄭圣翰也有些郁悶。
“稟報大帥,甕津城城門緊閉,城頭上的看守軍說任何人不得進城?!?
“為什么啊?”柳東旭有些不解地問道。
“屬下問了城外想進城逃難的百姓,百姓說是有起義軍造反?!编嵤ズ灿行o奈地說道。
柳東旭一聽,只覺大事不妙,便連忙問鄭圣翰。
“莫非我的行蹤已經暴露了?”
“不是,甕津守軍所說的起義軍造反,不是說得我等,而是海州,那里有個名叫宋承秀的官軍將領,帶領麾下的官軍造反,攻占了海州府衙!”
柳東旭沒想到竟發生了這樣的事,顯得有些激動。
“你知道這個宋承秀有多少兵馬嗎?”
“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海州的起義發生得太突然,別說鄭圣翰這個外來人了,從海州逃到甕津的水軍節度使柳和源,都不知道宋承秀策反了多少官兵,造反后還有沒有拉攏其他官兵。
柳東旭稍加思索了片刻,立刻傳令,全軍突擊甕津!
對于柳東旭的命令,鄭圣翰有些不解。
“大帥,我們這先鋒部隊都是騎兵,沒有攻城器械,根本不可能打得下甕津城啊!”
柳東旭知道鄭圣翰誤會了,于是趕緊解釋。
“我并不是真的要打下甕津,只要給躲在里面的官軍造成一種兵臨城下,不日便要被起義軍攻破的感覺。
另外,你再派兩個兄弟去海州,聯系那里的起義軍首領宋承秀,如果能與他聯兵作戰,就不信李海愚不將圍攻咸興的兵馬調回來!”
五百起義軍精騎兵,直撲到甕津城下,嚇得城外的百姓一哄而散。
柳東旭為了讓甕津的官員和官軍恐慌,特意讓一個起義軍士兵在城下大喊。
“甕津城里的狗官聽著,我乃是平安道起義軍大元帥,柳東旭麾下的士兵,如今我家大帥統率十萬起義軍來攻打甕津,爾等若想活命,速速投降,否則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現在平安道起義軍加起來才一萬多一點,定州和安州加起來也才二十萬人。
這個士兵喊十萬,無疑是柳東旭讓他故意夸大其詞,好讓李海愚快速將圍攻咸興的兵馬撤回來。
從海州逃到甕津的主官柳和源,見還有別處的起義軍兵臨城下,又驚又怕,趕緊的躲在城樓之中問麾下眾將領。
“你們誰敢殺出城去向觀察使大人求援?”
眾將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出聲。
見狀,柳和源勃然大怒。
“如今叛軍造反,都兵臨城下了,你們這些人食國家俸祿,就不愿意為國盡忠嗎!”
“大人,您不是已經派人去黃州求援了嘛,如今這遍地皆是賊寇,哪里還能殺得出去?。 币粋€將領說道。
“大人,我軍此刻只益堅守城池,待大軍一到,內外夾攻,定能滅賊!”另一個將領說道。
“唉!”柳和源嘆了一口氣后,也只能如此。
就在柳和源準備固守待援的時候,柳東旭沒有閑著。
海州那邊遲遲沒有音訊,他便讓崔鳳寬和吳燦宇,率領三千五百主力趕到甕津城下,留一千兵馬讓姜民赫駐守海灣的營寨,保證全軍的退路。
柳東旭知道,李海愚一定不會坐視海州失守、甕津被圍,而且柳和源也是他的心腹,不會見死不救。
此時此刻,柳東旭的游騎哨探早已派了出去,全在李海愚救援甕津和反攻海州的必經之路上。
同時,四千精銳起義軍士兵也已經擺下口袋陣,枕戈待旦,等待李海愚的大軍到來。
正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如果柳東旭領著兵馬來早了,從黃州出來的官軍,就不僅僅是為了鎮壓海州兵變的人馬,很可能是大軍到來,他和那個宋承秀可能會一起滅。
來晚了,宋承秀的兵變一旦被鎮壓,海州、甕津都駐扎大量的官軍,那就算柳東旭這五千兵馬到來,也不可能導致李海愚手忙腳亂。
說不準還會變成起義軍屯兵堅城之下,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如果是這樣,那柳東旭的麻煩可就大了。
退而言之,就算宋承秀的兵變沒有被鎮壓,只是盤踞海州,官軍都進駐甕津,那柳東旭的處境也是相當尷尬。
由于柳和源在柳東旭到來之前,就已經向李海愚求援,且只是為了平海州之亂。
這就造成李海愚只讓麾下的悍將,文星宇和孫宥利領著一千五百兵馬來平叛。
文星宇和孫宥利的謀劃是,準備先去甕津和柳和源匯合,整頓甕津的兵馬,一起去攻打海州。
文星宇和孫宥利在整個黃海道軍中,都是不受李海愚待見的。
他們不受待見,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本事,或對李海愚不忠心。
相反,在黃海道軍中,文星宇和孫宥利的本事不在李東善、柳和源之下。
若論忠心,他們對李海愚可以說是忠心耿耿。
可是他們越是有本事,越是忠心,便越不受待見。
這個時期,朝廷用人,首重門第。
各地的豪門望族,都會相互推薦自家的子弟親朋做官,然后再利用姻親關系,結成穩固的政治同盟。
安東金氏現在的權勢甚至比王都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