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官位到手
- 人在諸天,只為改變渣男人設(shè)
- 樹大招浪
- 2164字
- 2023-11-18 10:24:57
“今科榜眼,李牧何在?”
若非呂夷簡要舉薦李牧為開封府秉筆執(zhí)事,趙楨都快把這位新晉榜眼郎的樣子,忘了個一干二凈。
盡管先前有對他進行過嘉獎,可依然沒有令趙楨對此人有任何深刻的印象。
說白了,其實是因為,這位榜眼在此次恩科中的表現(xiàn)太過中規(guī)中矩。
帖經(jīng)、墨義、詩賦、策論四項,盡管都寫的不錯,但也僅僅是不錯而已。
這其中,并無多少亮眼的地方,或者犀利的言辭,讓人對他記憶猶新。
也或許是因為,在這次大考中,陳世美的表現(xiàn)太過耀眼,才會讓其實表現(xiàn)的還算不錯的李牧,看上去有些“平凡”罷了。
李牧走上前,大禮參拜過后,回道:“微臣在。”
趙楨朗聲道:“李牧聽封,鑒于你在此次恩科中成績卓著,朕決定,破格提拔你為開封府秉筆執(zhí)事。”
“望你司職期間,盡職盡責(zé),為民請命,不辜負朕的一片良苦用心。”
呂夷簡和曹鑫既然都認為李牧適合這個位置,那么趙楨便想著,或許此人真有什么過人之處,只是他沒發(fā)現(xiàn)而已,因而決定一試。
李牧克制住激動的心情,連忙再行大禮:“謝陛下隆恩,微臣定不辜負陛下所望。”
賜封過后,趙楨又問:“諸位愛卿,可還有本奏?”
見半晌,下面一眾王公大臣,無人應(yīng)答。
趙楨便站起身,說道:“朕先行一步,諸位愛卿繼續(xù)。”
說完,他便離開了。
皇上離開后不久,便也有朝中重臣相繼離開。
時至此刻,一眼望去,剩余留下來參加晚宴的人當(dāng)中,多是一些在朝中地位并不算太高的官員。
這時候,他們之間相互寒暄,一個個,極力地拓展自己的人脈。
但凡見到一個比自己官階高的官員出現(xiàn)在他們的視野,必湊上去阿諛奉承一番。
李牧這個朝中新貴,從五品官身的秉筆執(zhí)事,自然成了一些低階官員巴結(jié)的對象。
此刻,他被一眾官員圍在中間,有人大聲恭喜,有人為在他面前混個熟臉,極力表現(xiàn)自己。
眾官員好話一籮筐,寒暄不止。
這時候,當(dāng)朝駙馬爺陳世美,恰似從他身邊剛好經(jīng)過,嘴里陰陽怪氣的說:“李執(zhí)事真是好手段,就連本宮都不得不說一句佩服,佩服。”
這一幕的發(fā)生,但凡是個明眼人,哪個瞧不出來,這是兩人有過節(jié)啊。
一個小小的秉筆執(zhí)事,膽敢得罪當(dāng)朝駙馬爺,這只要不是腦袋缺根筋的人,都知道如何站隊。
于是前面還見著恭維不止,熱鬧非凡的場面,一下子做鳥獸散,各個官員,紛紛找理由離開。
見自己的目的達到,陳世美得意的邁步離開,走出數(shù)丈外,又突然回頭,眼神怨毒地看了李牧一眼。
這一幕,被李牧盡收眼底。
卻是他根本就不當(dāng)回事。
如今順利當(dāng)上開封府秉筆執(zhí)事,他便不再是平頭百姓的身份,再加上他在朝中錯綜復(fù)雜的關(guān)系網(wǎng)。
這也就意味著,他李牧從今天開始,便不可能被人隨意拿捏。
就算對方得的身份,是背靠皇家的當(dāng)朝駙馬爺也不行。
除非他不怕辱沒了皇家的名聲,用些下三濫的手段來對付自己。
回頭望了一眼,先前還一個個在自己面前,表現(xiàn)的那般諂媚,現(xiàn)如今避他如蛇蝎的眾官員。
李牧笑了,笑的有些諷刺。
驀然轉(zhuǎn)身,他也離開了御花園。
出了宮門,才至宮前大街,李牧便在此,見到了一個讓他倍感意外的人。
包拯。
入目所見,開封府的官轎停在大街一旁,包拯矗立在側(cè),神情淡漠,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分站左右。
明月當(dāng)空,這一幕,襯托的包拯氣勢非凡。
兩人對視,包拯首先開口:“李執(zhí)事,方便聊兩句嗎?”
李牧上前,先是作揖,然后喊了聲:“包大人。”
包拯開門見山道:“呂相竟在御花園晚宴上,舉薦你為我開封府秉筆執(zhí)事,這屬實讓我感到意外。”
“實不相瞞,你的文章,本官拜讀過,毫不客氣的說,并無多少亮眼的地方。”
“因而本官覺得,呂相舉薦你,這說不通。”
“況且,據(jù)本官所知,呂相在位四十載以來,從來沒有舉薦過任何一位,通過科舉選拔的恩科三甲入朝為官,今日你是首例。”
“本官是越想,越想不通。”
“總覺得,這里面有什么事情,是我不知道的,心里著實不踏實。”
李牧聽包拯這么說,心里大為佩服。
單從蛛絲馬跡的串聯(lián),便察覺他被呂夷簡提拔這件事不簡單,這不愧是以查案明察秋毫著稱的包拯。
李牧直起腰身:“大人在此等屬下,便是為此。”
包拯點頭:“不錯。”
李牧微笑:“呂相為何會提拔屬下,來開封府擔(dān)任秉筆執(zhí)事,不瞞大人,屬下也不知個中因由。”
李牧當(dāng)然不會在這時候把公主趙昭,膽敢做出替換恩科大考成績,這等欺君罔上之事曝出來。
更不會把之后,呂夷簡為維護皇家聲譽,來找自己當(dāng)說客,而自己則以此作為要挾,來謀求現(xiàn)實好處之舉說出來。
否則,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依照包拯做人做官的準(zhǔn)則,定會將此事一查到底。
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就算他的罪責(zé)稍輕,也難免要受皮肉之苦。
包拯凝視著他,問道:“李執(zhí)事真不清楚嗎?”
李牧認真點頭:“屬下確實不知。”
包拯莞爾:“那可能真是本官想多了。呂相或許真是因為李執(zhí)事才華橫溢,才會出于欣賞,向皇上舉薦。”
李牧能夠明顯感覺到,包拯說這話,并非真的相信他,而是無實際證據(jù)的隨口說辭。
不過這并不重要,李牧才不管包拯信與否,他要做的,只是要站在他所應(yīng)該站著的地方,去改變陳世美這個人渣而已。
古語有云:“低其位,言無力,上其位,則錯也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若你社會地位低下,面對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你說什么,別人都不會去聽。
而你若是地位高于對方,那么就算你說的是錯的,對方也會認為是對。
這是社會生存法則,也是恒古不變的定律。
李牧心中所決,就是要步步登高,去矯正陳世美的渣男思想。
包拯臨走時,突然回頭與李牧這般說道:“李執(zhí)事,明日一早,務(wù)必早去開封府報道。”
“本官要提審云縣縣令徐子麟,此案事關(guān)當(dāng)朝駙馬,滋事體大,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