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
正常個屁!
這首《追光者》雖然也是好歌,但是明顯也就精品歌的程度。
放在顧全以往唱過的幾首歌里面,質量頂多也就算是中規中矩的樣子。
可發布在音樂平臺后的數據漲幅,卻顯然比之前的幾首歌嚇人多了。
無論是聚集在顧全身上的熱度,還是以《暗號》為首,并未發布的四首新歌,對數據的加成太大了。
流行樂壇的其他歌手、音樂人在這種時候。
甚至覺得只要顧全新歌維持一定質量,都不用怎么努力,就能吊打一群人。
如此。
顧全在每次發布新歌的時候,只要保證質量方面不出問題,這種歌迷信任的加成就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這無疑是一種很簡單的市場邏輯。
但相較于商人維持商品質量的難度,音樂人一直維持歌曲質量這種事……都已經不是難度的問題了。
問題是整個流行樂壇的歷史中,只存在誰能把這件事堅持的更久,并不存在誰能一直堅持下去的情況。
一張張專輯、一首首新歌制作出來,質量水平也總會有個起伏,誰都做不到首首精品好歌。
哪怕是以高質量著稱的成名歌手,拉長專輯的制作時間,也頂多保證一張專輯,會有兩三首精品好歌。
其他用于構成一整張專輯的歌曲,都只能說是聽起來至少不會差勁。
即便如此,也足夠讓歌迷粉絲滿足,認為專輯有這種質量的歌手,都是有堅持、有追求的優秀音樂人。
顧全本身就是再有才華的音樂人,也不可能做到一直首首精品這種事。
流行樂壇現今都很相信顧全的才華,所以都比較敢想象顧全才華的極限。
他們認為以顧全這種罕見的才華,若是用樂壇里從未有過的方式,一直堅持首首精品好歌的做法。
25歲的顧全最多也就堅持個一兩年,一兩張專輯是首首精品好歌的程度。
想堅持的時間更長……
他要么是放緩制作新專輯的速度,將新專輯發布的時間拉得更長,什么時候湊夠了好歌的數量再發。
要么就是出過兩張首首精品好歌的專輯以后,就此徹底不再制作新的專輯。
以不發歌就不跌落神壇態度,厚著臉皮一直吃自身的老本,用這種方式把記錄時間無限延長。
別看這事其實是挺不要臉的。
但如果樂壇還有其他音樂人,能做到首首精品好歌的程度,一定會有很多人選擇第二種方式保持不敗。
掙錢嘛,反正已經證明了自身的才華,憑本事吃老本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
“琵琶和古箏的專業生?東風破!你要唱那首歌了?”
姬紅才剛看完顧全在節目上的表演,就接到了自家學生打來的電話,一聽要求立馬猜出了對方的意圖。
顧全的歌或許都很不錯,但要說姬老師最喜歡的,還得是更突出傳統樂器的《東風破》。
甚至要不是怕影響到顧全和簡從義,她早都想拿著《東風破》和其他同事炫耀了。
聽見沒?
這叫華國風歌曲,我家學生的作品!
“嗯,我打算明天錄制的時候唱,畢竟是也是個不錯的機會,想問問您有沒有擅長古箏和琵琶的學生。”
顧全對姬老師自然是沒什么好隱瞞的,反正最大的秘密都已經被這位女士拆穿了。
“古箏倒是有個孩子的確不錯,那首曲子嚴格來說也不算多難。”姬紅想了想說道。
“明天就要上臺錄制的話,那保險點你把曲子發過來,我現在就幫你聯系那孩子,讓她先熟悉下譜子。”
“行,那琵琶呢?”顧全當即答應了姬紅。
以華音院專業生的水平,再加上自家老師的認可。
他不會懷疑對方的能力,何況曲子的演奏也確實不算多難,水平高的演奏者多練習幾遍也差不多了。
畢竟就只是在節目上進行錄制演奏,真出了什么岔子也不是無法挽回的。
“你那首曲子里,琵琶的演奏難度不小,一般水平怕是很難達到你的要求,所以我決定明天親自幫你。”
“……不是,老師您明天真的能行么,我不是質疑您的專業水平,但您畢竟也是華音歌唱團里的一員。”
“你怕個屁,我不比你清楚團里的要求,我說能親自幫你,那就一定能上臺,又不是商業性質的表演。”
“您這級別還無償上臺表演啊?”
“那可是東風破,是你華國風創作的第一首歌,我幫幫自己的學生又怎么了?”
“那行,反正我是占您的便宜了,那我現在把樂譜發給您,明早開車去接您一起錄節目?”
“幾點?”
“我肯定還得壓軸表演,距離上臺留出三個小時練習,咱們應該就差不多了吧?”
“行,仨小時肯定是夠了,關鍵也就是要看那孩子。”
“那就7點半,我準時去接您,讓那位學生到您家里集合,還是……”
“行了,我幫把她叫家里來,你趕緊把譜子發過來,磨磨唧唧的是干什么。”
“……好,那我掛了。”
“嗯。”
片刻后。
姬紅看著顧全發到自己手機里的樂譜,先是聯系了自己找來幫忙的專業生。
等一切都安排約定好了。
她迫不及待的打開了團里的聊天群,把自己明天要幫顧全錄制節目的消息,放了出去。
一時間,原本沒人說話的群里,不少人都被這事炸了出來。
但完全沒人說姬紅的不對,說她不應該太過溺愛自己的學生,哪怕那學生是顧全,的確是挺爭氣的。
反而都很好奇姬紅一個和流行樂壇無關的人,為何突然就要上臺幫顧全錄制新歌的表演。
畢竟姬紅專業的那些東西,咋看都和流行樂壇不沾邊。
唯有簡從義瞬間就知道了什么,在群里連續發了幾個感嘆號,并表示自己非常期待明天的表演。
而簡教授表示出的那種態度,自然也讓群里其他人看在了眼里。
一幫歲數最小都40上下的人,就像孩子似的追著倆人問東問西,關鍵點就是顧全明天到底唱什么新歌。
但簡教授不講武德,表示完期待直接潛水裝死,理都不理群里的一群好奇寶寶。
姬紅則是拿著手機咯咯直樂,不管群里誰問都一副保密的態度,最多讓他們好好期待自家學生的節目。
最后甚至氣的團里的領導,直接動用了管理員的權限,把姬紅這種不懷好意的家伙給禁言了。
然后一群人跟那自己討論了起來,但可惜其中最受贊同的猜測,也只推測顧全的新歌可能是古風方向。
畢竟那節目又沒讓選手請幫唱嘉賓,姬紅除了唱歌一共也不會幾種樂器,就那琵琶的水平相對還不錯。
姬紅被禁言后沒再看群,而是熟悉起了手機上的曲譜。
最后甚至不顧是不是晚上,其他的鄰居是不是已經休息了,拿出琵琶在客廳里練習了起來。
聽到聲音。
宮敬武和小豆子本來都是想說些啥的。
但倆人一出房間,聽著琵琶的旋律,見到自家老婆(老媽)的模樣,反倒沒忍心上前打擾。
隨后。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歲月在墻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姬紅試著跟隨記憶中的旋律,開口輕聲吟唱出了一段副歌。
無論是琵琶那優美的旋律,還是那頗具味道的唱腔歌詞,都讓這對父女原地欣賞了起來。
哪怕姬紅記不住全部的歌詞,幾句后只是隨著旋律輕聲哼唱,也讓父女倆覺得這歌的韻味,很不一樣。
好聽,不俗,最關鍵的一點是,有種傳統音樂的獨特美感,是市面上不存在的音樂風格。
而其中還有種最古怪的感覺,是你明明沒聽過這種風格的音樂。
但卻偏偏會覺得它仿佛早已存在了,是屬于這個國家本應可以誕生的風格,只可惜一直無人唱出來過。
宮敬武甚至覺得如果是這首歌,一定會有很多的華國人喜歡,只因這風格、這韻味實在太明顯了。
它,是華國人才能輕易理解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