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青并不是結束,殺青對于柳野來說不過是一個新的開始。
配音用的是演員的原聲,在錄制的時候柳野便特地交代過收音問題,需要補錄的地方并不多;
配樂部分柳野本是完全外包給音樂公司負責,但在片中占比極重的兩支鋼琴曲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倒逼得柳野用自己那貧瘠的音樂知識將影片中的鋼琴曲部分譜子給扒了下來。拿著這個錯漏百出的譜子,找了陳教授幫忙聯系了一位音樂學院的導師幫忙調整補全,前前后后花費了一天半時間才將鋼琴曲部分給完成;
為了滿足國際電影節的參賽要求,柳野還找英語方面的專業人士制作了英文字幕;
至于剪輯,自然是柳野親自操刀,沒有人比他更為合適!
對照腦海中的成片,柳野直接跳過了粗剪和精剪兩個階段,一步到位直接進行精剪。
剪輯、合成、調色、添加音效、添加配樂、查缺補漏、細節調整、添加片頭片尾、添加演職人員,工作人員名單......
說三天就三天,一天不多一天不少,在殺青后的第三天下午兩點鐘,《調音師》這部連帶片頭片尾,共十三分鐘四十一秒時長的短片正式完成!
創作部分完成之后,剩下的便是準備資料投遞事宜。
花費兩小時時間將所有國際性電影節按照截止日期從近到遠排序好,再根據官網上的限制條件整理資料并進行投遞。
【戛納電影節,短片正片截止日期:2009年3月27日......可投遞單元:短片競賽、影評人周、導演雙周和電影基石......還能報名參加短片角展映......】
【投遞影片需在電影節舉辦日前12個月內完成,未在國際上進行放映,非英/法語言須添加英/法語字幕......一位導演只能送一部影片......時長不能超過十五分鐘......投遞短片角影片需未在網絡上傳播......】
“時間還給趕巧了,但凡晚幾天都趕不上這趟了......這戛納電影節還是國際性電影節上少有,除了獎項之外還會頒發獎金的......”
導演簡介、故事大綱、影片海報,劇照、預告片......
最重要的自然還有投遞費用!大部分電影節都是需要自費參與的!五十到五百美元不等的報名費,將相當一部分玩票性質的人拒之門外。
戛納電影節,報名費兩百美元,折合人民幣一千三百六十四元;圣丹斯國際電影節,報名費六十美元,人民幣四百一十元;翠貝卡電影節,一百二十美元,八百二十元人民幣;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八十美元......圣塔芭芭拉國際電影節,四十五美元......
廣撒網,多斂魚,柳野一口氣投遞了大大小小三十多個國際性電影節賽事,將省下來的那些片酬全都搭在了報名費上,甚至還額外掏了好幾千塊......
“希望能多拿幾個入圍以及提名吧,要是能拿到獎項那就再好不過了......這些國際性電影節的獎項可是奧斯卡電影節的前哨站,只有在這些電影節中拿到獎項,才有投遞奧斯卡電影節的資格......”
盡人事聽天命,該做的,能做的,柳野已經全都做了,剩下的便是漫長的等待。
《調音師》短片的拍攝以及制作已經完成,接下來自己若是不去找工作的話,那就是完全空閑的時間,這段時間除了將《調音師》電影版的劇本給寫出來之外,還能干點什么呢?
思緒流轉到這里,柳野下意識地便想起了陳教授與李老板的合約,一個不弱于《調音師》的故事。
柳野非常清楚自己不過是充當臺階的存在,實際上這是陳教授跟李老板二人之間的事情,他本也想著不參與其中,但拍攝這些天接觸下來,從戲院成員口中大致了解到戲院的現狀后,心中不由生出了惻隱之心......
福樂戲院最早成立于清朝中期,曾是名譽全國,首屈一指的一流戲院,即便歷經幾次戰亂,被戰火摧毀又重建好幾次,這依舊無損其威名。
但在二十一世紀末,華夏進入了經濟發展快車道,可福樂戲院的負責人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一步慢步步慢,一點點微小的差距累積起來后,福樂戲院便落后于其他戲院一大步。
爭權,內斗,名角被挖,團隊被挖,人員流失,大廈崩塌......
2005年到2006年這兩年間,劇院資產還一度被變賣,這種情況一直到李正勝接手之后才停歇,但他接手的時候,資產已經所剩無幾了。
而李正勝之所以會接手這個爛攤子,主要是他畢業后便在這戲院中工作,在這里認了師傅,找到了媳婦,還以戲院為跳板成為了一名演員......
這里是他夢開始的地方,自然不愿眼睜睜看著它徹底湮沒在時間長河中,只存在于人們的記憶中。
于是他疏通關系接手了這間戲院,但喪失的名聲想要恢復起來談何容易,李正勝也不過是在勉力維持的同時想方設法尋找崛起的機遇。
對于肯干事、干實事,還有情有義的人,柳野是極為欣賞的。
一個話劇劇本對于自己來說并不算什么,且自己規劃的發展路線是朝著影視方面發展,這些劇本放在自己手中左右也不過是個落灰的下場,倒不如拿出來讓其在福樂戲院中發光發熱......
升米恩斗米仇,暫且先拿一個劇本出來看看李正勝值不值得結交,也當是給李正勝以及其團隊免費出演《調音師》的報酬......
思及此,柳野從書桌抽屜拿出了一沓全新的雪白稿紙,拿起了灌滿黑色墨水的鋼筆。
就福樂戲院目前的經營情況而言,他們承擔不起大的花銷,新的話劇布景要簡單,人員要精簡,故事更是要精彩紛呈......
隨著一個個關鍵詞的浮現,腦海中那承載著地球記憶的畫卷快速滾動了起來,最終停留在一部名為《殺死馬克吐溫》的話劇影像上。
喜劇外殼,悲劇內核,驚悚反轉,時長一小時二十分鐘,整個故事由三名話劇演員演繹,大部分布景靠光影效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