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情緒價值高于一切
- 都穿越了,誰還要當舔狗啊?
- 夏夜7
- 2053字
- 2023-11-11 20:35:39
而蘇哲身旁的林婉兒更是用充滿好奇的目光打量著后者。
“這個男生挺帥的,就是有點瘦,不過他看起來怎么有點面熟,我好像在哪里見過他?”
林婉兒心中暗自想道。
見林婉兒竟然主動打量蘇哲。
坐在后排的韓明心中怒火連連。
盡管自己如此優(yōu)秀。
但林婉兒還從沒有用正眼看過自己。
蘇哲這條舔狗,憑什么能被校花偷偷打量?
難道是因為自己沒有他帥嗎?
這個渾身穿著廉價品的窮小子,根本就不配讓我們家婉兒對他產生一絲興趣。
所以今天無論如何我也不能讓他出這個風頭。
想到這里。
韓明瞬間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李教授,蘇哲同學平時就不是很喜歡學習,想必他也說不出什么建設性意見。”
“我父親就是一家傳媒公司的老板,我從小就對新媒體行業(yè)十分熟悉了。”
“若是您不介意,不妨先聽一下我的想法,若是稍后蘇哲同學有更好的想法,隨時歡迎補充。”
不得不說,韓明這一招很高明。
雖然他搶了蘇哲的發(fā)言機會。
但是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這就給李偉明一種韓明能說出什么具有前瞻性意見的錯覺。
“那好,蘇哲同學你先坐下,我們先聽一下這位同學的意見,你稍后再做補充。”
李偉明一聽韓明家就是搞傳媒的。
頓時也來了興趣,便示意蘇哲稍后發(fā)言。
蘇哲點點頭,回過頭看了一眼韓明。
后者立即露出挑釁的表情。
見到后者莫名對自己產生如此強烈的敵意。
蘇哲估計是和坐在自己身旁的校花林婉兒有一定關系。
想到這里。
蘇哲心中冷冷一笑。
算了,先讓他嘚瑟幾分鐘,一會自己再狠狠地打他的臉。
“我認為現(xiàn)在傳統(tǒng)文化之所以在逐漸走向沒落,是因為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
“從而導致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所以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慢慢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而我們只要加大對傳統(tǒng)文化在新媒體渠道的投資和扶持,并成立相關的獎項,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傳統(tǒng)文化的新媒體宣發(fā)事業(yè)中來。”
“天下往來皆為利兮,只要有足夠的利益,我相信那些自媒體的博主和頭部主播自然而然就會參與到傳統(tǒng)文化的宣傳工作中來。”
“當宣揚傳統(tǒng)文化的新媒體矩陣足夠大的時候,全國十幾億的網民自然而然就會對傳統(tǒng)文化充滿興趣。”
“從而徹底打開傳統(tǒng)文化在新媒體時代的市場,讓傳統(tǒng)文化事業(yè)起死回生。”
“謝謝大家,我的意見說完了。”
韓明說完,教室中頓時響起了一片掌聲。
不過也有人沒有鼓掌。
就比如說蘇哲,林婉兒,李梓琪。
韓明的想法雖然很好,但不是很現(xiàn)實。
因為宣揚傳統(tǒng)文化基本無利可圖,一些官方項目都在虧錢。
何況民間資本呢。
再說,不賺錢的事情,一般是沒有人去做的。
讓資本家去為愛發(fā)電?
那根本就不現(xiàn)實。
“這位同學的想法很不錯,不過執(zhí)行的成本較高,理想和現(xiàn)實總是有所出入的。”
部分同學能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傳媒系大學教授當然也能發(fā)現(xiàn)。
對韓明表示了鼓勵后。
他又對蘇哲問道:“這位同學還有什么補充嗎?”
“李教授,我認為韓明同學的觀點太過于狹隘,始終站在利益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我認為新媒體文化之所以能引起特定群體的共鳴,就是因為這種文化引起了大家的共同情緒。”
“想要將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就要讓大家都看到華夏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之處,并為之產生濃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四大發(fā)明,古建筑,絲綢,瓷器,古戲曲,漢服等華夏傳統(tǒng)文化元素,就可以與現(xiàn)代新媒體技術相互結合,做出爆款的文化作品。”
“諸如短視頻,就像之前的逃出大英博物館,雖然制作成本并不是很高,但創(chuàng)作者利用多種創(chuàng)作手段,做出了超級爆款視頻短劇。”
“這部短劇之所以能夠爆火,就是因為它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所以,我認為要想讓華夏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就要利用短視頻,短劇此類當下流行的媒介,精工雕琢,做出現(xiàn)象級的影視作品。”
“從而激發(fā)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始終堅信,情緒價值才是公益事業(yè)的第一驅動力,當人們覺得做一件不得利益的事情會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時候。”
“那么華夏傳統(tǒng)文化就能徹底破圈,再次成為當下的主流文化。”
“謝謝,我的想法就是這些。”
蘇哲說完,對李偉明和同學們鞠躬后,這才坐下。
“嘩啦啦!”
這次,現(xiàn)場掌聲如雷。
林婉兒聽后心中大受震撼,更是第一個為蘇哲鼓掌。
幾乎所有人都肯定了蘇哲的想法。
畢竟他們也曾看過蘇哲說的那個短劇。
甚至還為小玉壺流下了雄鷹般女人/熊獅般男人的眼淚。
通過這個短劇大家不僅了解到了華夏傳統(tǒng)文化之美。
更是對當年從華夏搶走大量文物的罪人無比痛恨。
這就是情緒價值共鳴的恐懼之處。
當一個人被情緒左右的時候,就不會在乎利益等狹隘的東西了。
他們會為了一個名為信仰的存在,奉獻自己的一切,飛蛾撲火,至死不渝。
“這位同學的想法很不錯嘛,眼光犀利,總結到位,和我想到一塊去了。”
“下課之后我們加個聯(lián)系方式,以后我們可以經常討論一下有關方面的話題。”
相對于韓明的想法,李偉明覺得蘇哲的想法更加貼合實際。
也更有說服力。
《逃出大英博物館》的爆火,其背后邏輯和蘇哲分析的幾乎相似。
那就是強烈的共情感。
觀眾對小玉壺的同情,會轉換成現(xiàn)實世界中對文物,對華夏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
所以,他對蘇哲這個韓明口中的“學渣”特別有興趣。
如果說蘇哲是個學渣的話,那韓明甚至還不如學渣了。
見舔狗蘇哲突然從一個學渣變成了被大學教授點名表揚的的學霸。
教室中的同學們紛紛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