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生物算力
- 都市長生:從病毒開始
- 勤耕不迭
- 2527字
- 2023-11-16 18:56:00
在空間成為天賦能力之后。
有了自我運算的功能。
李凡終于能夠從繁瑣的病毒進化分析跟理論方向的研究中脫離出來。
空間提供的生物算力,能夠滿足絕大部分的病毒基因片段分析過程。
通過這個空間的基礎生物算力,就能夠自動的進行日常繁瑣的各種基因片段的匹配,基因修飾等常規(guī)操作。
不需要人為的控制。
這個空間已經(jīng)是一個成熟的研究空間了,可以按照規(guī)定的實驗路線自行研究病毒的突變。
通過病毒復制,不斷的產(chǎn)生突變體,篩選出合格的突變體進行匯總整理。
此時空間內(nèi)儲存的幾種病毒都產(chǎn)生了不同的亞種突變體。
不過正常的突變體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突變基因并不可取。
目前空間內(nèi)的病毒種類有漢坦病毒,SM-01,SM-02,SM-03,SM-04,SM-05,XY-01,SZ-01,H1N1,共9種病毒,分為五個培養(yǎng)區(qū)域。
總共提供了6點算力。
每一種新的病毒能夠提供一點算力,亞種病毒提供的算力會少很多。
一些普通的變異不被空間所認可,并沒有提供變異可能。
李凡對這個生物算力十分好奇。
不過經(jīng)過一兩天的搗鼓,并沒有找到起其作用機理。
提高病毒數(shù)量、種類都能夠增加算力,但增加比例無法具體得知,算法一時半會兒研究不清楚。
李凡猜測可能是不同種病毒聚集體凝聚在一起后,形成了一股共生意志。
病毒研究空間可以操控這股意志進行一些病毒進化方向的演變。
這是一種被動能力,不會消耗精神力。
或許消耗得很少。
在平常的活動中,并沒有感受到精神力的降低。
這些日子,李凡將研究重心放在了細菌上面。
打算把最后一個日常任務完成。
看看能不能刷新其他人任務,對于病毒進化細菌的主線任務有一定作用。
“恭喜完成任務任務③接觸細菌,獲得進化點+1”
系統(tǒng)再次提醒道。
李凡終于完成了細菌的基因結構分析,成功的分離出了一直送酵母菌的基因片段。
消耗殆盡的進化點又存了一點。
以現(xiàn)在的水平去研究細菌這種具備完整細胞結構,擁有復雜的細胞器的個體基因鏈,許多基因片段的能力都還無法徹底的搞清楚。
去掉一部分基因鏈后的細菌會直接基因崩潰,細胞裂解死亡。
李凡花費巨大的代價,全心全意的去研究酵母菌的基因構造找到基因鏈中的特殊基因片段。
但因為無法真正的表達進行演化。
只能當做理論數(shù)據(jù),就像蜥蜴基因,水蛭基因一樣保存下來,成為研究空間的收藏之一。
現(xiàn)在手上的這一管淡黃色的培養(yǎng)基里面,含有一定量的酵母菌。
這些是從市場上購買的酒曲酵母,一般用來釀酒用的酵母菌,分離的基因片段后有許多剩余。
李凡專門的挑選了兩個特殊的能力基因與病毒進行結合演化。
一個能力是將葡萄糖分解成為酒精跟二氧化碳。
一個能力是將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這兩種能力是用來發(fā)酵的主要功能,同樣也是酵母菌賴以生存的特殊能力。
能夠在有氧環(huán)境跟無氧環(huán)境下生存并且衍生出不同的生物種類。
李凡注意到酵母菌的特殊性,選擇這個菌種作為初步試驗的材料。
試圖通過病毒感染擴增酵母菌的能力,從最基本的基因修飾方法,來試圖釀制出更加美味的酒。
將這兩種能力融入病毒后,試圖以病毒感染酵母菌進行表達繁衍出新種類的細菌。
能夠感染動物的動物病毒無法感染酵母菌。
現(xiàn)在需要做的是找到能夠感染細菌的病毒進行酵母菌的改造。
相對于人類病毒或者動物病毒來說,微生物病毒屬于微觀上的研究,可參考的數(shù)據(jù)不多。
李凡將研究放下一個階段,注意到系統(tǒng)剛剛刷新的三個新的日常任務。
“日常任務:①完成一個超凡病毒研究;②尋找分離1000個特異性基因片段;③接觸細胞結構”
“這就開始超凡了嗎?”
突如其來的變化,令人忍不住興奮。
這代表系統(tǒng)已經(jīng)認可了自身的能力,現(xiàn)在足以研究超凡病毒了。
什么是超凡病毒?
李凡依據(jù)先前研究的經(jīng)驗,將系統(tǒng)的任務劃下幾個目標。
首先是超乎尋常的基本能力。
其一感染力,其二生存能力,其三適應力。
三個要求缺一不可。
不然就無法稱之為超凡。
沒有感染力,就不能迅速的入侵宿主細胞,無法進行復制分裂。
沒有給病毒帶來生存能力,只會讓病毒逐漸滅絕,乃至最終消失。
沒有強大的適應力,病毒無法應對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變化,不適用就會被環(huán)境淘汰。
所以具備這三種基本能力的特殊病毒,才能逐漸的根據(jù)其特殊能力衍生出超凡病毒。
依據(jù)宿主細胞針對病毒進行分類的話。
動物類病毒宿主細胞DNA復雜,能力多變,培養(yǎng)時間跟研究時間太長。
植物細胞跟動物細胞相差較大,不過可操作性較大,而且生命力頑強,比動物細胞較為容易。
對比細菌類病毒來說,針對細小微生物的研究數(shù)據(jù)參數(shù)要少許多。
可分析的范圍能力縮小,可行性較大。
而且因為細菌種類的特殊品種,可以跟一些動植物細胞進行共生關系。
研究細菌類病毒感染細胞衍生超凡能力,看上去要容易許多。
經(jīng)過再三思考,李凡決定側重點在細菌類病毒的演化,不過同時進行動植物類病毒的研究。
不能專心一種病毒,造成偏科的話。
后期補課就麻煩了。
李凡向認識的人里面都表露出想要購買微生物病毒樣本的意愿。
然后繼續(xù)開始生物研究。
就在他表露這個消息的之后,整個生物圈都開始為這件事情關注。
這可是癌癥疫苗研發(fā)者所關注的方向。
一個多月過去,發(fā)表在頂級期刊上的那篇關于癌癥疫苗的理論研究過程,癌癥細胞基因修飾及突變的片段的研究已經(jīng)被光大生物醫(yī)藥研究所關注。
許多醫(yī)藥公司都組建了關于基因重組研究項目組。
選擇跟隨這份論文提出的基因修飾方向來針對各類癌癥進行研究。
試圖找出下一款癌癥的疫苗。
不過其中的運算量太過龐大,哪怕是動用超算進行盤算各種堿基組成結構的基因片段模擬過程。
其算力都有些不夠。
于是,在眾多強大的公司眼中,這個研制出肺癌疫苗的研究組恐怕是掌握了一種獨特的生物算法。
甚至有可能研制出了傳聞之中的生物計算機。
不然以現(xiàn)在計算機硬件進行計算。
絕對不可能在上百億的數(shù)據(jù)組成的結構之中,找到最為合適的基因構造進行基因修飾。
這種運算能力,太過恐怖了。
計算機都做不到,沒有人會想到是一個人的頭腦進行的基因修飾路線理論研究。
這根本就不存在。
李凡的頭腦,已經(jīng)展露出了超凡特質(zhì)。
現(xiàn)在外界最普遍的一種說法就是,這個公司機緣巧合下找到了肺癌病變基因片段。
所以能夠通過基因修飾讓病毒攻擊癌變細胞,讓身體恢復健康。
“癌癥疫苗跟微生物病毒有關系?”
一些普通研究人得到這個消息,選擇跟風去尋找相關細菌病毒進行研究。
而一些資本卻開始挖掘深層次的原因。
超乎資本的力量,則是開始謀劃這研制肺癌疫苗的人才。
比如國際上有名的幾家醫(yī)藥資本。
強生、艾弗森、國美、菱花等跨國醫(yī)藥集團全部都注意到了這篇論文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