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
不就是因為愿意用學閥治世嘛,又小瞧了這些拿著刀筆的人,其實高祖也吃過悶虧,只是他認栽了而已。
據說當年高祖想廢了太子,呂后請張良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結果自然是劉邦偃旗息鼓。
只能讓戚夫人跳舞,他唱了一首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就是這么的霸道,皇帝面對學閥也只能唱個歌,自己安慰自己算了。
自己現在要是想弄出這些新的東西,勢必會影響一些學閥的壟斷,尤其是拼音,絕對是顛覆性的存在。
一個字怎么讀,怎么解,在這年頭,都需要權威的認證,要不然大家都喜歡引經據典,不是這個曰過,就是那個曰過的。
自己的下場顯而易見,要么被封口,要么被當成祥瑞送到京城當個吉祥物,標榜一下當今皇帝的文治功德,一點用都沒有。
還是算了,就當是從新來過一道,從頭開始學就是了,憑借自己強化+140的頭,還能比不過這些土著。
就是真比不過,那就再加點便是。
嗯,還有武功,也不知道那玄機道人教自己什么武功。
最好是什么大陰陽合歡經之類的功法。
主打一個實用。
曹信搖搖頭,算了吧,不求飛升,但求無恙,茍著比什么都穩,打不過就加入,沒什么好糾結的,心里胡思亂想著,但是手下的功夫卻沒有停。
寫了擦,擦了寫。
不但字越寫越有好,就連三指立異的拿筆法,也越發的順手,尤其是二次發育之后的食指、中指,配合起來非常的默契。
擫、押、鉤、格、抵運筆五要素,拿捏的死死的,不過這也是剛剛起步,真要寫出一手漂亮的館閣體小楷,那就要天長日久的水磨工夫了。
看看天色,已經寫了不短的時間了,就是睡午覺也該起床了,把身上收拾干凈,朝著屋內正在納鞋底的丁杏嬌喊了一聲。
“娘,我去三叔家了。”
“去吧,好好讀書。”
“知道了。”
幾步路到了曹云禮的家里,他依舊像是往常一樣,在樹蔭下的躺椅上看著書,享受著歲月靜好,見曹信來了,只是瞥了一眼,緩緩坐直身子。
“三叔,打擾您休息了?!?
“不礙事,去過那玄都觀了?”
“是的,晌午的時候才回來,吃過飯后又練了一會字才過來?!?
“哦,那就寫寫,看看寫的如何?”
“好的,三叔。”
曹信摸出自己準備的小木棍,開始在地上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曹云開看著曹信寫字,一開始臉上沒有表情,但是隨著他一個一個的寫完,臉上表情越來越豐富,最后居然從躺椅上站了起來。
“嗯,寫的不錯,看來是下了功夫了,只是你這帶尾巴的小點是個什么意思,還有這個上面一個點,下面還是一個帶尾巴的小點,又是何意???”
曹信寫著順手,把逗號和分號也寫了出來,聽曹云禮這么一問,不由得有些懊惱,這種沒有面世的東西,前面自己還打算不弄出來。
現在居然順手寫出來了,嗯,想想怎么編個理由才是。
“三叔,我是聽您給我講這幾句話的時候,回去就開始練習了,但是寫著寫著就覺得這字不能連著一起讀。
不能連著讀,我就想著要不要分開讀呢,所以就自己做了標記,這個帶尾巴小點我叫他逗號,那個上面有一點的叫分號。
最后那個圓圈,我叫他句號?!?
曹云禮聽曹信說完之后,嘴里讀了幾遍這一句話,越讀越覺得這樣的標記有意思,不禁的右手握拳砸在左手之上。
“有意思,真是有意思,這么一分,倒是清清楚楚,跟句讀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真是好用,曹信,看來你真是個讀書的種子。
不錯,小小年紀,剛開始讀書就能有此見解,就憑你這幾個標記,若是傳出去,恐怕就要名滿江南了。
就是簡陋一些,不過出自你手,實屬難得。
不過,以后你再寫東西的時候,不能用這些標記,萬一寫順手了,便會很難改掉,等到科舉考試的時候,主考官會以為你這是做的暗記。
沒了你的卷子是小,要是當成舞弊,那可就麻煩大了,三年不能科考不說,即便是將來再參加科考也不會中的。
沒有一個主考官會錄一個有前科的考生,這很重要,你一定要記清楚,如果下次我再發現你用這標記,罰你十戒尺?!?
“知道了,三叔,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曹云禮看著恭恭敬敬的曹信,心里不由的暗自開心,這小子也太妖孽了,自己連名字算上橫豎才教了14個字,居然就能有如此見識。
當真是妖孽,自己六歲蒙學,十六歲中了童生,在這東??h已經算是有一號的人物了,但是跟曹信比起來,真是差距頗大。
難道曹家的文氣都到了他的身上,老天何其不公啊,不過好歹是自己的侄子,要是學好了,自己也能得了實惠。
也算是不錯,但是剛想到這,就心中啐了自己一口,自己這書是讀到狗身上了,君子當天行健自強不息。
自己這個侄子真是了不得,只是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必須低調謙遜一點才是,自己能扶一把,就扶一把吧。
“好了,不說這些了,既然你記的快,寫的也好,今天就多教你幾句,你回去之后,要好的溫習,反復的寫。
莫要以為用木棍能寫好,將來用毛筆也能寫好,差著份呢,你有如此天資,萬萬不可荒廢,以后我會對你更加的嚴格。
即便是你進了學,我也會跟你的塾師仔細交代,嚴格管束于你?!?
“侄兒都聽三叔的。”
“曹信,三叔告訴你,雖說管子曾云,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但是為何這士放在最前,遠的不說。
就說咱們大乾,能屹立在朝堂之上的全是讀書人,至于那些勛貴軍門,如今天下承平,也只有被慢慢消磨的命。
也有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是不是每一個讀書人都能有機會得到。
咱們大乾科舉有定制,也算是承襲歷朝舊制,第一關便是院試,第二關為鄉試,第三關為會試,過了這三關,還有最后一關便是殿試。
后面幾關先不說,就說這第一關,也分三關,第一關縣試,第二關府試,第三關才是院試,考中才能得秀才功名。
第三關這院試也不簡單,分為歲試和科試,所有學子通過縣、府試之后,可稱為童生,童生參加歲試,錄中者便算是進學了,叫生員,也叫秀才。
隨后還要參加科試,名次考前者,才能去參加鄉試,不過也有門路的做了貢生,或者舉了監生的另當別論,不是咱們這種人家能覬覦的。
你三叔我便是一舉通過了縣、府二試,歲試考了幾次都沒有中,告訴你這些,是希望你能好好讀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你要謹記,什么時候中了童生,便是在這讀書的路上有了一點點成就,便有了成為士人的基礎和起點。
與那農工商便有了天壤之別,世人都會高看一眼,科舉還有更細的規矩,今日便不多說了,省得增了你的煩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