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開天辟地 興亡何限魚龍
從猿到人 勞動造成世界
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里來的?這是人人心里的一個疑問。
從古以來,在我國一直流傳著一種神話。據說,在最古時候,天地初分,有一個人,叫作盤古。他生在天地的中間,天每日高了一丈,地也每日厚了一丈,盤古也每日長了一丈。他老是頂天立地地生活著。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厚,盤古也極長。他呼吸的氣變成了風,他的聲音變成了雷,他的眼睛一閃一閃就是電,他哭的眼淚變成了江河,他高興時就是天晴,他生氣了就是陰雨。后來,他死了,頭變成山岳,眼睛變成日月,毛發變成草木,脂膏變成江海。他就是我們人類最早的祖先。盤古以后,還有三皇五帝和許多氏,大約離現在有一二百萬年。這種神話一直流傳了許多年代,成為民間有趣的故事。
到了近代,由于考古學發掘出許多古代遺留下來的化石,我們才知道我們人類的祖先的的確確是由古猿進化來的。尤其是偉大導師恩格斯所著的《從猿到人》,填補了人類遠古歷史的空白,使大家知道我們的祖先是通過不斷的勞動,經歷無數次艱難辛苦的斗爭,才不斷戰勝自然,改造自己,創造了人類的文明和歷史。那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雖然說明了我國歷史的悠長,卻只不過是一個神話而已。
盡管如此,這個古代流傳的神話卻另有它的意義。它表現出我們的老祖先們并沒有把“天地”認為是什么神創造的,而是靠人自己的力量來開辟的。因此,這個神話故事也說明了我們的最初祖先們,在改造自然和自然斗爭的過程中,用自己的勞動創造了世界。
古代流傳的神話既然不是事實,那么世界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的最早祖先究竟是什么模樣呢?
原來在最早最早的時候,據說天空中有許多像蒸氣一般的東西。說它是云,它又閃閃發光,像許多星;說它是星,它又蓬蓬松松,像一團云。只好叫它作星云。它們在空中光輝燦爛,不停地旋轉著。經過了不知幾萬萬年,其中有團星云熱度漸漸降低,有些部分陸續飛了出去,中間留下的一大團便凝結成了太陽。飛出去的那些部分也都凝結成了行星,圍著太陽,不停地旋轉。現在已經知道的太陽系大行星有九個,(1)其中一個便是地球。后來又由地球分出了繞著地球旋轉的月亮。
地球最初既然是由太陽分出來的,所以非常炎熱。過了幾萬萬年,熱度漸漸降低,表面就凝成了一層薄薄的殼,這就是地面。那個時候,地殼上面圍著極厚的空氣,空氣里含著極多的水蒸氣,上面滿布著陰沉沉的黑云,不斷地降下陣陣熱雨。雨還沒有降到地面,又被地面熱氣蒸發,重行化汽上升;這樣地循環不絕。地殼受了震動,也有劇烈的崩裂,忽高忽低,不知變動了多少次。
這般昏黑熱濕的地上,一點日光也沒有,只有熊熊的火山烈焰,紅徹云霄,地層崩陷的聲音轟轟不絕,無數巖石灰塵滿空飛舞,真和天崩地塌一般,實在太可怕了。
不知經過了多少萬年,地球表面的熱度越降越低,地殼也越來越厚,仿佛像一個帶殼核桃的樣子,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不過略帶一點扁形。雨漸漸可以降到地面,凝結成水,流在凹下的地方,就成了海洋。整個地球大半都是水,只有一點點陸地。據說,在那時的中國,只有泰山露出了山頂。
這個時候,比起以前,已經安靜得多。可是空氣依然濃厚,黑云遮蔽日光,狂風暴雨不斷地吹擊,把地面的巖石溶化成泥,帶到海洋里去。這就是所謂天地初開的樣子。那時代還不曾有生物,所以叫作無生代,也叫作太古代。
后來,水里漸漸產生了一種很微小的蛋白質,慢慢變成了單細胞的水藻,這就是地上最早的生物。那時,水上半沉半浮的滿是這種綠色浮渣,又像泡沫一般,漂來漂去,越生越多,有時被海水潮汐沖到岸邊。那時,陸地上都是頑石,并沒有一點生物。中國這塊地方,除了泰山外,只有五臺山和南口也露出了水面。
水藻越生越多,就漸漸有了比它更綠更大的苔蘚。過了許多年,像紫菜、石花菜、海帶、馬尾藻之類都生滿了海洋水底,朱碧紛披,非常好看。這時候水里增添了許多生趣,無數極小的動物也生出來了:一種名叫曙蟲,身體小得很;一種名叫貨幣蟲,圓得像一個錢;此外還有什么鮫石蟲、太陽蟲等。這些動物,現在說起來,很小很小,可是它們卻是一切動物最早的祖先。
這些蟲類身體都是軟的,離開了水就要死亡。漸漸有一種比它適于生存的甲殼動物出現。其中,身子又扁又平、每一部裂成三片的三葉蟲是繁殖得最早的。它偶然也能離水,全地球差不多都有它的蹤跡。還有一種形似豆芽的貝類,名叫海豆芽。后來,大一點的動物也有了。橫行的螃蟹在水底蹣跚地爬著,身長丈余的海蝎在海藻里穿來穿去,無數魚類也都在搖頭擺尾地逍遙自在。這時,中國北方剛剛露出一片大陸,東南也有一條狹長陸地,中間一大片都是極目無邊的白茫茫海水。這些生物在這般汪洋大水里占盡了便宜,隨意大量地擴充地盤。魚類算是那時最高等的動物,尤其發展得快,千千萬萬地滋生起來,整個地球簡直成了魚的世界。這就是魚類時代的古生代。
那時水里生物都欣欣向榮,許多魚類為了自己的生活,互相爭斗吞吃,大的吃小的,強的吃弱的,你搶我奪,把碧波似鏡的海洋鬧得天翻地覆。
一部分植物,因為繁殖得快,也漸漸向水邊蔓延。可是海水是有漲有落的,一到潮退的時候,不免露出水面,甚至完全和水離開。那不能適應環境的,自然就枯干死了;剩下比較堅強的,表面便干得成了一層皮,來保持內部的水分,根部也增加了吸水能力,慢慢就變成了陸地的植物。不久,動物也就跟著上陸。最先是魚類里面出了一種肺魚,當潮退時候,它們就藏在泥里,露出頭來,用肺呼吸空氣。沒有水,它們也能生活。后來,兩棲動物像青蛙、蠑螈一類也漸漸出現,可是離水稍遠的陸地還是沒有生物。
植物到了陸地,樣子也改變了,種類也增加了。那時氣候比現在溫暖,沒有冬天,樹木永遠青青,又高又大,像木賊、石松、羊齒一類都很茂盛。一望青翠,映著碧澄澄海水,浮現著幾片陸地,頗為幽美。只是還沒有美麗的花和芳軟的草,也沒有唧唧歌唱的蟲鳥和翩翩飛舞的蜂蝶。昆蟲和現在的也不一樣。蜻蜓大得嚇人,翅膀有二三丈(原文如此)長;蜘蛛不會吐絲結網;蝸牛在陸地上爬著。這樣陰森寂寞的世界,只有時時火山爆發的巨響和紅焰來打破它的沉默。火山爆發一次,地殼就跟著變動一次。陸地漸漸高了起來,海水也逐漸涸淺。到了最后,中國成了一片大陸,海水完全退去,魚類的黃金時代便結束了。這時氣候大變,寒冷無比,全球都在冰雪堆積之下。許多生物都死亡了,只剩下少數,進入了另一個爬蟲時代,就叫作中生代。
爬蟲時代開始,冰雪漸漸融化,以前古生代植物都已壓積在地層底下,變成煤層。現在地上又另外生出許多植物,像棕櫚模樣的蘇鐵和銀杏、松、柏之類。那松、柏是一種矮小常青的植物,并不是現在的松、柏。一切動物也和古生代差不多。可是后來忽然出現了一種空前絕后的兇猛大動物,獨霸世界數百萬年,這就是爬蟲類里的恐龍。
最早的爬蟲,古生代已經有了。后來越生越多,身子也越來越大。它們因為覓食,不得不用細小的四足拖著笨重的身子,在潮濕的沼澤里勉強爬行。這樣掙扎了幾十萬年,到了中生代,居然四足發達起來。有幾種還會用后肢和尾巴來支持身體,把前肢伸出覓食。后來益發生得高大無比,像梁龍,有八九丈長;雷龍全身有六只大象重;還有暴龍,是食肉的,兇暴得很。這時代的動物統統給它們吃得走投無路,只剩下一些逃得快、躲得遠的才留下性命。到了后來,整個地上可吃的東西差不多都給大肚皮的恐龍吃光了。恐龍們再也找不到足夠的食物,越來越吃不飽。有時,一大群饑餓的龍正在盤踞濕地吃食生物的時候,碰著另外一群饑龍也來搶奪食物,就不免要發生一場惡斗,甚至自殘同類地互相吞吃起來。
它們爭斗的時候常常揚鱗振鬣,像暴雨般噴濺出滿身的腥臭黏涎,再迅疾地用尾巴撞擊海水,卷起堆疊如山的白浪,滿空瀑布狂飛亂濺,弄得天昏地暗,云霧彌漫。它們在半空中張開血盆般大口,露出兩排白森森利刃般的牙齒,躍起龐大身軀向敵人猛撲,好像騰云駕霧一般,張牙舞爪,昂頭掉尾地攪成一片。這時,一望無際的森林,常常會給它們踐踏得一排一排稀里嘩啦地倒了下來。碎葉零枝,滿空飛舞。巉巉崖石也常常給鋼鐵般的尾巴掃得像冰雹一般紛紛碎落。不消片刻,周圍若干里地方都已掃成平地。那些逃得慢的動物盡數被踏為肉泥,砸成血醬。等到云開霧霽、天地清明的時候,早已陵谷全非,山川變色,只剩下無數殘鱗,幾洼血海。那些水里的蛇頸龍、魚龍,陸上的劍龍、鰓龍,空中的翼手龍、蝙蝠龍、羽齒龍,頭有三角的三龍,也都是兇惡成性,日日爭斗。像這樣可怖的瘋狂殘殺,就是恐龍的日常生活,在幾百萬年爬蟲時代中一直進行著。
翼手龍又名飛龍,只有老鴉般大小;雙爪的第五指和身體中間生了一層薄薄的膜,可以飛行。因為它沒有毛羽,仍然算是爬蟲,和蝙蝠龍、羽齒龍一般。后來進化到一種鳥,全身和爬蟲一般,有羽毛,也有兩排牙齒,翅膀前端有三個帶著指爪的指頭,尾巴是一條長骨,尾骨兩邊排著長羽。模樣像鳥,又會飛行,所以稱為始祖鳥。始祖鳥出現以后,漸漸就分化出了許多鳥,水里也添了許多鱷魚、章魚、烏賊、龜、鱉、蛤、貝之類。這時候,地上已經分出冬夏兩季,漸漸夏短冬長,全年大半都是嚴寒,受不了寒冷的生物全都滅亡。尤其是身軀龐大的恐龍類,早已因為食物不夠,終日斗爭,再碰著這樣寒冷氣候,就漸漸衰微減少。到了最后,這赫赫不可一世的恐龍竟然弄到滅種。我們現在除了在化石里看到它們的骨骼外,再也找不到這些曾經霸占地球幾百萬年的動物的蹤跡了。
爬蟲時代結束了,就進到哺乳動物繁盛的近生代。
中生代末期,早已有了哺乳動物。它為了需要保暖,身上生了一種溫軟的毛,以后天氣越來越冷,它的毛也越生越長。經過了多少萬年,便成了有毛的動物。又因幼兒是胎生的,乳哺了一個時期,又把覓食避害的本領傳授給幼兒,使它能夠自己生活,才和母親分開,所以在那樣寒冷氣候里,哺乳類能夠安全度過。爬蟲類對于它們所生的卵是完全照顧不了的,因此凍死了許多。只有鳥類和哺乳類相似,身上也有羽毛,也會孵育撫養幼鳥,所以鳥類也繁盛起來。
近生代初年,冰期已經過去,中國整個大陸都溫暖得四季如春,各種樹木非常茂盛。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濃蔭參天,連綿不斷。地上也長滿了碧芋芋的嫩草和香馥馥的鮮花。萬紫千紅,爭妍斗艷,又有宛轉歌唱的嬌鳥和逐隊尋芳的蜂蝶,這都是以前所沒有的。在這樣繁華美麗的環境里,哺乳類享受著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涯,滋生得特別蕃盛,大的小的,應有盡有,大半和現在模樣不同。馬有五個腳趾,身子只有狗大;狗卻大得和熊一般。大象很多。還有一種貓,牙齒極尖利,像刀一般,后來越變越大,就成了劍齒虎。此外還有駱駝、犀牛、豺、狼、羊、鹿等,真是哺乳動物極盛的時期。
在那時候的許多動物中間,最機靈的要算猴子,種類也最多。小的有獼猴、狐猴等,大的有矮猿、鼻猿、黃河猿、上新猿,猩猩、狒狒等,布滿了中國大陸。還有一種類人猿和人很相似,后來又進化為一種古猿,就是我們人類最早的祖先。它們都在茂盛的大森林里,終年享受著吃不完的甜美果子。
這樣溫暖快樂的時間大約有幾百萬年之久。以后漸漸因為許多火山陸續爆發,氣候慢慢改變了,一點一點冷了下來,分出寒暑冬夏,不再是以前萬花如繡、終歲長春的美景了。到了離現在二百萬年左右的時候,地殼忽然起了一個大變動。無數火山紛紛爆裂,天動地搖;地層倒塌了不計其數,這邊凹下,那邊凸了起來。陸陸續續造成了不少山脈,喜馬拉雅山和西藏高原就是在這個時候造成的,秦嶺、南嶺也出現了。在山脈之間,流出了浩浩蕩蕩的長江、黃河。東邊的大陸陷下,成為黃海、渤海。這樣一個大變動當然影響到周圍的環境,氣候突然冷了許多,寒多暖少。一到秋來,也照例西風颯颯,落葉蕭蕭。因為喜馬拉雅山的高聳,把南方帶有豐富水汽的云阻在山南,不能吹到山北亞洲的中部,雨量便漸漸減少了。雨量一少,大森林需要的水分不夠,漸漸死去了許多,面積一天一天縮小;果子自然也少了。這時,享慣林里生活的動物,眼看著每天采的果子越來越少,寒風一起,樹葉落得精光,再也不能保持溫暖了,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只得陸續向森林較多的低濕地方遷移。
這時,中國北方,尤其是黃河下游一帶,住滿了無數古猿。它們把樹上的果子漸漸吃光,只好天天下樹到各處尋覓。但是那時地上各種兇猛的野獸很多,古猿抵御不過它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碰著敵人的時候趕快爬上樹去。因為古猿有很長的臂,攀援樹木特別快,所以古猿的生活是離不了樹的。偶然下樹來到地上,也不敢走到太遠的地方。
樹上果子漸漸少了,一部分古猿便攀枝跳樹,跟著果子一點一點地搬移。南方天氣比北方較暖,靠南一點的樹林自然果子也比較多,古猿便漸漸搬向南方。到現在,南方還有這種猿類,但是它的名字已經不叫古猿而叫作現代猿了。
還有一部分開始沒有搬走的古猿,到了森林減少,需要穿過大片平地才能找到另一片森林,于是它們就只好不搬了。因為它們穿過平地,就好像人類穿過大海一樣危險,平地上有許多兇猛的敵人,時時刻刻會侵襲它們。
當它們饑餓的時候,有時也到地上采摘野果,或挖取地下的植物根莖來吃。爪不夠長,便折了樹枝來挖,漸漸學會了使用木棒。偶然也拾取石塊,當作一種工具。慢慢就把前肢練習得比后肢靈活許多,特別是大拇指會和其他四個指頭對向著握起來。天氣越來越冷,它們就加緊找尋食物,無奈冬天時候,處處都是缺草少果,即使僥幸找到一些,也是今天飽明天餓,有一頓沒一頓的。它們又不知道把多余的東西儲藏起來,以致天天都得忙碌地找尋。
這天,有一個古猿到山下找尋食物,忽然看見一只花鹿在草堆里撥動。它看見古猿就迅速跑開去。古猿仔細一看,草叢下微微露出一塊東西。它伸出前肢挖了一會,挖出一個圓形的球莖。聞了一聞,似乎有點香味,咬了一口,果然十分甘脆好吃。它心里非常高興。正吃得起勁,遠處忽然走來一只毛象,身材足有古猿的幾十倍大,渾身灰色長毛,四條腿好像四棵大樹,兩只扁平的大耳,前面拖著一條長鼻,像蟒蛇一般左右卷舞,兩邊露出又尖又銳的兩個長牙。古猿一看這般怪狀,慌得回身就跑,躥到旁邊的一棵樹上。這只毛象卻很斯文,慢慢地走到草叢,伸出長鼻,卷了草送到嘴邊,不多時便把一片草地統統吃光;站在那里,甩著長蛇般鼻子,好像還不滿足的樣子,慢慢地走到樹下,伸起鼻子往上一卷。古猿嚇得幾乎摔下樹來,趕快朝著高枝躥上,卻見那獸卷下一枝樹葉送到口中咀嚼。卷了幾次,就吃去半棵樹的葉子。卷到后來,把古猿所伏的那個樹枝卷折了。樹杈反振一下,古猿站不住腳,摔了下來,跌得頭破血流。幸虧那毛象只顧自吃樹葉,但是古猿早已嚇得半死,爬起身來,拼命逃走。跑了很遠的路,忽然看見前面又是一片草叢,和剛才的很像,便站住了腳,仔細向草根挖掘。挖了一會,果然又挖出幾塊球莖,用前肢細心捧抱著,用后肢支住整個身體,半走半爬地回到樹上來喂它的幼兒。自己也坐在樹杈上,慢慢地享受這半天擔驚受嚇得到的果實。剛剛吃得兩口,那邊樹上早跑來另一個古猿,伸出前肢一撲,搶走了一塊,迅速地跳到高枝上去吃。古猿眼看自己口里的東西給人家搶去,哪肯甘休?便跟著跳上高枝打架,一面口里吱吱地叫著。那個古猿忙不迭把球莖銜在口里,騰出前肢抵抗。一不留心,那球莖由口中滑出,滾了下去。另外一個古猿迅速地跳下樹去,拾來吃了。那兩個古猿打了一會,因為食物已失,也就罷手。可是掘得球莖的古猿因為吃得不夠,只得又溜下樹去掘;那嘗到滋味的也就跟蹤而來,見它在地下挖出球莖,便也化敵為友。大家共同來掘,一面掘,一面吃。附近樹上古猿望見它們有東西吃,都紛紛趕來,爭相挖掘,鬧成一片。忽然一陣狂風卷起,十幾個花鹿拼命地狂奔亂竄,后面一只白額吊睛的斑斕大虎咆哮著跳躍追來。古猿在樹上看見過老虎的兇狠,急忙拋棄掘得的球莖,紛紛逃走。不想那老虎一時追不上小鹿,卻碰著這一大群倒霉的古猿,便大吼了一聲,放棄了小鹿,張牙舞爪,直向古猿撲來。嚇得許多古猿都沒命地狂奔,老虎也緊緊不舍地在后面追著。一時旋風大作,滿空飛沙走石。正在危急的時候,忽然一聲狂吼,山鳴谷應,迎面又跳出一只黃毛大虎,也望古猿這邊撲來。這時古猿進退無路,忙都掉轉身來,向左邊斜刺里逃去。這兩只猛虎看見古猿害怕的樣子,更加不舍,一前一后地搖頭擺尾咆哮跳躍著奮勇追來,看看就要趕上。許多古猿嚇得心寒膽裂,不知如何是好。其中一個古猿跑得慌些,絆著一塊石頭,摔在地下。連忙爬起來,已經落后一步,眼見老虎就要撲來,一時心慌意亂,連忙抓起那塊絆腳石頭,望著老虎擲去。雖然沒有打中,老虎卻閃了一閃,慢了一步。古猿趁這機會,急急逃走。前面古猿看見這種情形,忙都抓起身邊大大小小石塊,紛紛打去。老虎左躲右閃,究竟身軀笨拙,不免著了幾下。古猿更加鼓起勇氣,石塊像雨點般打來,老虎無法再趕,便大吼幾聲,垂著尾巴回頭走去。古猿這才定一定神,歇息一會,重新再去采集球莖,搬回去吃。經過這次事情,它們便不敢單獨下地,常常合群同走。遇到猛獸,便大家合力奮勇用石塊來拋擲。但是拋擲石塊,必須用兩只前肢捧抱,這樣就得將全身重量都交給后肢去負擔了。并且因為時刻要提防撞著猛獸,費盡心思,腦力便也漸漸發達了。
它們每天從這里到那里,流浪著,彷徨著,到處找尋食物。有一天,有個古猿偶然找到了一個滿布荊棘的危崖,上面稀稀落落地掛著許多深紅色的干果。它連忙爬上崖去采取來吃,一個不留心,有一個肥美的紅果由它爪中滑脫,滴溜溜地滾到崖下去了。它心里覺得可惜,便爬了下去在草縫里找尋。找了一會,還沒有找到,忽然后肢蹬空了,打個踵,原來草下是空的。它連忙穩住身子,撥開亂草一看,草下露出一個洞穴,穴里還零零落落地散布著許多干果,都是一向由崖上掉下來的。它發現這個地方,滿心歡喜,便撿起干果來吃。一面吃,一面撿,漸漸撿到洞里去。這洞又深又大,而且洞里有許多枯草敗葉,又軟又暖,不比住在稀疏的樹上要受寒風的侵襲。它高興極了,連忙跑了出去,呼群引類地搬到這個洞里來住。住不下的古猿,便也學它方法,找尋別的洞穴來住。這樣,久住樹上的古猿,漸漸都搬到地下來了。
古猿每年要生小猿。生了兒子,母猿更加忙碌了,又要哺乳,又要尋覓食物,又要防御外來猛獸,兩只前肢簡直沒有一點空。這時候,它們住在洞穴,雖然比樹上溫暖一些,可是時刻都要防備猛獸前來侵襲。一不留心,小猿就會被虎狼銜去。所以它們總在洞穴口旁,堆積許多石塊,夜里還用石塊和樹枝堵塞洞口。不多時,小猿長大了,也學會母猿用后肢支持身體的方法。因為它的身材細小,模仿得十分巧妙。漸漸也會幫助母猿尋覓食物,也會練習前肢來做搜采食物、拋擲石塊等工作。越做越熟,成了自然。不多幾年,小猿也生了兒子,它也把自己所知道的教導兒子,兒子也做得比母親更自然、更巧妙。這樣經過了幾十萬年,古猿的后肢鍛煉成了一雙人類的腳,前肢也發達成一雙人類的手了。到了最后,它們便會直起身子,站在地上,成為直立猿人。
這時候的猿人,身上依然有許多毛,容貌也和猴子差不多。雖然已經直立,還不過彎著腰俯著身子站著。又經過許多年,才慢慢站得直了,一個腦袋端端正正地安在身體上面,腦子也漸漸變大,使他的智慧更加增添。
雖然身體進化了,可是天然的食物卻越來越少,因為動物不斷繁衍,需要的食物卻因氣候變冷并不曾增加,當然越吃越不夠了。一年容易,又是秋風,各種動物都急急采摘果實,找尋食物,預備過冬。這時候,猿人也是到處搜尋食物。轉眼冬天,再也找不到什么東西了。但是猿人因為饑餓,仍然在崖巔谷底拼命地找尋著。一天,他們在崖石上面,無意中望見了海潮洶涌的奇景,碧波滉漾,白浪翻飛。不多時,一輪紅日浴波而出,放射著燦爛的金光,照眼生纈,那一派偉大雄奇的壯觀,誘惑了崖石上面的天真猿人。他們連臂跳躍著,奔跑著,由崖上走下,跑到海濱,張開雙手,歡迎這初日的光芒。當他們天真地跑到海灘的時候,忽然看見許多海鳥正往海邊飛來,紛紛落在沙灘上面,伸頸就啄。仔細一看,沙上散布著許多小魚、小蝦,還有螺螄貝蛤,有的還會跳蹦。猿人以前雖也看見過這些東西,從來不曾想到吃它,今天肚子實在饑餓,看見海鳥吃得那么津津有味,不由涎垂三尺,便伸出爪來拾起一條小魚,拿到鼻子旁邊聞了一聞,覺得腥臊得很,搖一搖頭,重復放下。旁邊一個猿人看見同伴這般舉動,便也拾取一個小蝦,也放在鼻子旁邊聞聞,似乎還不太腥,便大著膽子把它放在口內,嘗了一嘗,雖然不像果子香甜,卻也不太難吃。因為饑火中燒,便不管好歹,吃了再說。別個猿人看見他舐舌咂嘴的樣子,連忙也拾起魚蝦放入嘴里,大家吃了起來。吃了一會,漸漸止了饑餓,玩了多時,也就散去。從此,他們每次覺得饑餓,便來海邊找尋魚蝦充饑,漸漸各種水族也都拾來嘗嘗,只有螺螄貝蛤一類介殼東西,外面十分堅硬,便當它作小石子,不去動它。吃了多時,也就漸漸吃慣。這種魚蝦,每天海潮來時,總要沖來許多,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的;不比果子那樣,必須一定季節,才能成熟。因為如此,猿人便成群結隊前來,數目越來越多。一天,有一個猿人偶然看見有一個蛤蜊給太陽曬得開了口,干死在地上。他覺得奇怪極了,怎么一個石子也會開裂?便慢慢地用爪摳出蛤蜊的肉,嘗了一嘗,原來也是可吃的。這個新發現使他高興極了,便撿了一個放在口中,使勁一咬,蛤殼原封不動,反把牙齒震得疼痛,只得吐了出來。別個猿人看見他這樣,也就模仿著,拾個蛤蜊來咬,咬來咬去,總是咬不開。想盡各種辦法,弄了半天。忽然一個猿人把蛤蜊往地上摔去,落了下來,依然緊緊合住,分毫不動。又有一個猿人撿了一塊大石,向蛤蜊殼上狠命砸去,這一下可把蛤蜊砸得稀爛,里面的肉也成了醬了。猿人挑起肉醬嘗了一嘗,樂得咧開了嘴,連忙拾了許多蛤蜊,個個敲得稀爛,摳出里面的肉來吃。從此,他們又多了一種美味,砸了許多次,也學到了許多經驗。各種螺螄貝蛤都成了猿人食物。這樣,住在海濱的猿人暫時可以解決饑餓問題,安穩地度過冬令。年月一久,他們所吃的貝殼越堆越多,簡直和一座小山相似。現在人們常常在海濱附近發現這種“貝冢”,就是上古的遺跡。
住在離海很遠的猿人就沒有這種口福了。他們除了果子之外很難得到食物;到了冬天,常常忍著饑餓。有時餓得沒有辦法,就只得碰著什么就吃什么。他們也漸漸吃起各種昆蟲來。有時為了采集野果爬到樹上,東掏西摸,偶然掏到了鳥窠里的小鳥蛋,又圓又滑,很像果子模樣,他忍不住就放在嘴里咬破了來吃。味道倒是很好,只是不容易找到,因為常常有母鳥護著,掏蛋的時候往往要和母鳥打架,甚至公鳥和許多鳥都來飛撲他,亂啄亂抓他。這種合群的力量是很大的。雖然猿人比鳥強得多,可是一個猿人和許多鳥比起來,也就未必得勝。
這時候,中國北方鴕鳥很多。鴕鳥是很大的鳥,它的蛋也非常大,是猿人最喜歡吃的。吃到后來,漸漸也吃孵得已經成形的小鳥,又吃比較小的小鳥。這些東西都漸漸地成為猿人口中的食物。那時森林雖然已經漸漸減少,但是和現在比起來,還是很多,尤其各種動物多得遍地都是。猿人保護自己的工具只是木棒或石塊,遇著厲害一點的猛獸就無法對抗,而且為了覓食,常常被野獸撞著,便有生命危險。尤其劍齒虎、鬣狗、狼、熊、毛象等兇惡龐大的獸,更是猿人的大敵。他們每日總是小心翼翼,東張西望,風頭一不對,就飛快逃回洞穴。
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深冬,偶然有一群猿人出來覓食。當他們正在毫無所獲的時候,忽然看見遠遠有幾個白點向他們這邊慢慢移動。這種白點,他們在山上是常常看見的,那是一種馴良活潑的小羊,為著尋覓食草,躑躅著迤邐前來。猿人抬起頭來,漫不經心地看著它們漸漸走近。突然一陣狂風,離小羊不遠的地方,草莽叢中跳出一只斑斕威猛的劍齒虎,只一撲,早已把一只可憐的小羊撲倒在地;嚇得那幾個小羊沒命地飛跑逃去。猿人也嚇得迅速爬上樹去,緊緊抱著樹枝,往下窺看。只見這只小羊被劍齒虎利爪按著,狼吞虎咽地早已連皮帶骨吃得不亦樂乎。猿人雖然也常常看到這種慘劇,依然不免覺得膽寒。他們看到劍齒虎吃得那樣起勁,忽然起了一種微妙的感覺,他們自己也不明白,究竟是嫉妒還是羨慕,只感到另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不多一會,劍齒虎大約吃夠了,滿意地舐著舌頭慢慢地走了。猿人看到劍齒虎那種滿足的樣子,更加覺得自己的肚子饑火難熬。等到劍齒虎去后,他們便由樹上溜了下來,不由自主地往那小羊的地方走去。這時,那小羊已經給劍齒虎吃得只剩了零星碎塊,地下還流著一攤血。猿人走到那里,站著,猶豫了一會,一個猿人慢慢蹲了下來,撿起一只吃殘的后腿,腿上帶著豐滿的嫩肉。他拿在手里細細地看著,饑餓的壓迫使他不得不嘗試地咬了一口,想不到竟是那么柔軟肥美,不知不覺把整個羊腿上的肉都吃光了。別個猿人也向地上找了幾塊碎皮零肉,都啃得干干凈凈。這次的經驗不但解決了他們的饑餓,而且使得他們知道,除了果子之外,還有許多東西可以吃;只要努力去找,總不會餓死的。他們學了這個乖以后,出去覓食的時候,便格外留心尋覓,碰著猛獸吃殘的東西,不管是羊是鹿,總叨光吃了個飽。不久,他們大家都學會了吃這新鮮東西,不過這種東西也是很不容易碰到。碰不到的時候,依然還要挨餓。
一天,他們正在覓食的時候,忽然草里窸窣窸窣好像有什么東西在那里探頭探腦。他們停了步,屏息觀察著。倏地由草里躥出了一只小小的白兔子,活潑地撥弄著叢草,似乎尋覓什么東西。他們被這兔子的雪白肥胖身體所吸引,聯想到那天雪白肥胖的小山羊,不是和它一般嗎?這該是多么腴美的食物!雖然他們沒有吃過兔子,可是現在饑餓征服了他們,他們不得不做一次嘗試。他們準備好了,運用他們敏捷的兩手,出其不意,迅速地撲了過去。小兔子吃了一驚,掙扎著要想逃走,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猿人按著兔子,模仿著劍齒虎的動作,猛力咬了一口,兔子的毛血塞滿了他們的嘴。他們嘗到兔血的鮮味,也和羊肉仿佛。在饑餓壓迫下,他們沒有工夫考慮,便盡量地啖食一飽。從此,他們不但吃起兔子,便看見別的小動物也都盡力去捕捉來吃。他們不但自己吃,還糾合了許多同伴共同捕捉動物來吃。
一天,有一個猿人發現山上有一頭轉角羊正在吃草,連忙招呼同伴。大家迅速地跑上山去,正要前后包圍上來,轉角羊已經驚得躥上坡去。十幾個猿人都拼命地向前追趕。有幾個跑得快的,看著就要追上,忽然震天動地的一聲巨響,登時滿山木石狂飛亂舞,前面峭拔的危峰也搖搖欲倒,腳下石塊紛紛滾下山去。猿人個個頭昏目眩,站立不住,滿地打滾,跌成一堆。那些滿天亂飛的大小石塊還在像雨點般打來,打得他們鮮血迸流,傷痕遍體,痛得都昏了過去。不知過了多少時間,才陸續蘇醒過來,只見滿天一片通紅,紅里又透著黯淡陰森的昏黃顏色,一陣陣震天動地的轟轟隆隆聲音接連不斷。滿空飛沙走石,塵土蔽天,地上還是搖蕩不定,鼻子里只嗅到一股特別焦臭味道。樹林倒得縱橫遍地,各處砂石灰土堆積如山,光景好不凄涼。大家掙扎起來,望見那邊天上一陣熊熊烈焰,紅光燭天,又是一陣滾滾黑煙,上沖霄漢。他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可怕的景象,嚇得戰戰兢兢,不知如何是好。并且有的頭部打破,有的肢體打折,疼痛難禁。又記掛著穴里的小猿人,急要回穴去看,便不顧危險,都一瘸一拐地覓路下山。這時山路已經給亂石堆滿,地面不停地搖晃,這些石塊也都不停地骨碌碌滾著。他們找不著道路,只好大家臂牽著臂,跌跌爬爬地慢慢走去。一路上碰著許多大大小小的野獸,像土狼、犀牛、駱駝、黃羊、水牛、黃牛、花鹿、蹇驢和無數的猿人,都在紛紛奔竄,連爬帶滾地各逃性命,混亂不堪。也有叫的,也有哭的,一大隊擠過來,一大隊涌過去,攪作一團。那種凌亂樣子,更加使他們慌張無措。找了多時,還不知東西南北。這時又聽得一陣慘厲怪吼的聲音,那邊山上沖下一群豺狼虎豹,也都狂嗥亂吼地拼命奔竄;明明一大群野獸,擺在它們面前,它們卻都不想攫食。一會,山上骨碌碌滾下了幾頭毛象,也向山下逃走。猿人看見這般光景,越發心膽俱碎,瞎沖亂撞了許多時間,才沖出重圍跑向自己洞穴地方,早已面目全非,再也無法分辨。找了多時,才找到已經崩塌的洞穴,上面重重疊疊壓著許多亂石,也不知洞里幼兒是生是死,個個都惶急得目瞪口呆。連忙盡力搬運,把拿得動的石塊都挪開了,好容易才露出一個窟窿,聽見里面呻吟的聲音,更加急得要命。加緊地又搬了一會,個個都弄到筋疲力盡,才找到被壓在穴里的幼兒,有的受傷,有的壓死,也有的平安無事。他們這才哭的哭,笑的笑,抱著各人的孩子,重新尋覓安身的所在。但是這時許多兇猛野獸的洞穴也都同時崩塌,它們也都拖兒帶女地滿山找尋安身的地方。那些土狼、黃羊、花鹿、水牛一類,早已潛形匿跡。只剩下虎嘯、熊咆,一片凄厲的聲音,四山響應。猿人認得這種尖銳聲音都是饑餓猛獸覓食時候所發出的,嚇得手足無措,一則因為身受重傷無力抵抗,二則搬運石塊已經十分疲乏,三則又抱著受傷的兒女,需要保護。洞穴既已毀壞,急切找不到躲避的地方。正在萬分危急時候,忽然看見那邊還有幾棵大可十圍的古樹,因為根基堅固還沒有拔倒。一時情急智生,便紛紛跑到樹下,努力攀援上去。剛剛爬上大樹,喘息未定,早見許多兇猛的獸類,已經由那邊氣息咻咻地且走且嗅,迤邐前來。猿人屏息坐在樹上,等候它們陸續過盡。末后一只老虎走過樹下的時候,忽然往上咆哮幾聲,大約是看見猿人了。但是老虎的身體十分笨拙,爬不上樹,所以叫了幾聲,望了幾眼,也就無可奈何地走了。猿人們剛剛喘過一口氣,那邊又聽得怪叫了幾聲,只覺得尖銳刺耳,也不知是什么動物。那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望過去一團漆黑,蹣跚爬動。猿人料是另外一種猛獸,也就不敢下來,只得偎抱著小猿人,膽戰心驚勉強在樹上過了一夜。只見那邊天上還是一陣濃煙,一陣紅焰,好不怕人,時時傳來轟隆聲音,樹上也還搖動不息。猿人頭昏眼花,委實難以支持。好容易挨到天明,大家商量辦法。原來猿人自從住在地上以后,吃了許多動物,更比專吃果子時候容易增加腦量,所以腦子越變越大,智力也漸漸增加。后來又常常合群抵抗野獸,斗爭激烈之時,口中每每發出呼喊聲音,彼此傳達意思,互相救應。久而久之,這聲音便有高低疾徐的分別,成為一種簡單言語。現在他們便用這種言語互相商量。商量的結果,在沒有找到洞穴之前,還是暫住樹上。便把樹上小枝采折下來,鋪架在粗大杈丫上面,把孩子放在樹上,留下幾個母親看守,其余猿人都冒險下樹找尋食物。找了一會,只覺到處溫暖如春,不知是什么緣故。抹過山邊,忽見那邊許多猿人紛紛推擁,好像搶奪什么寶物。連忙跑去一看,原來那邊山上有許多鹿、兔、羊、獾,散布各處,都已經死了,發散出一股香味,引人流涎。許多猿人正在爭相搶奪,有的抱,有的抬,都拿回自己洞穴去享受。他們急急動手,也搶了一頭半焦的獾,兩只烤熟的羊。大家抬到樹下,用嘴咬開毛皮,共同分吃。那種味道,香美無比,和以前吃的生肉大不相同。這時候,猿人還不知道這獾和羊都是火山起火時逃避不及,給過高的熱度烤死燒焦,只知道今天的肉特別好吃,越吃越饞。吃到羊頭時候,無法打開頭骨,本想拋棄。一個猿人不舍,抱著羊頭狠啃。啃了一會,總啃不動,一時性起,便撿起一塊石頭來砸,砸了幾下,居然給他砸破腦殼,挖出羊腦來吃。這個發明驚動了別個猿人,連忙也撿石塊,把羊骨反復敲擊,吃了許多羊髓。又把羊肉割碎幾塊,帶到樹上,來喂他們的兒女。這樣做了許多次數,才知道要切開一塊肉,是要用銳利的石片才容易成功。從此,他們便學會了撿取尖銳的石片來用,漸漸懂得切開肉,又漸漸懂得切開皮了。可是石塊里面不大容易找到又尖又薄的,偶然碰到合適的石片,他們便當作寶貝藏了起來。
有一天,他們正在樹上分吃著拾來的半只鹿的前蹄,忽然云霧杳冥,昏天黑地,登時傾盆大雨,打得滿樹淋漓,一陣陣電光和金蛇一般左右盤繞。突然極響亮的霹靂一聲,前面一棵大樹熊熊火起,和那天火山相似。他們都是驚弓之鳥,不覺嚇得發抖,忙忙帶了兒女,不顧大雨,拼命離樹逃走。跑了很遠地方,方才住腳。回頭一看,樹上還在燃燒,幸虧地面還沒有搖動,大約沒有什么危險,他們便蹲在雨地提心吊膽地等著。忽然又是一聲巨雷,眼見原住的幾棵樹上也起了火,他們嚇得兩手掩耳匍匐在地。挨了許多時候,漸漸雨止,到天明,火勢也漸漸滅了,這才東張西望地慢慢走回。還沒有走到,早看見許多猿人都圍在那里指指點點,都顯得十分大驚小怪的樣子。地下東倒西歪地橫著幾棵大樹,都已枝斷葉焦,發散出一股難聞的氣味。在枝葉殘灰里埋著他們剛才吃的半只鹿蹄,只露出一些兒蹄尖在外。猿人便跑過來,把它抓出,卻把手燙得怪痛的,連忙甩在地上。別個猿人忙來拾取,也燙了一下。他們更加詫異,東也來摸,西也來摸,都聞到焦香好吃的滋味,只是不能到口。弄了好些時候,鹿蹄漸漸涼了一點,大家便搶奪起來,這個猿人咬了一口,便被那個猿人搶去。這樣搶來搶去,把它吃得皮骨無存,大家都咂咂舌頭,覺得還有余味。但是仍然不明白為什么這個鹿蹄會這樣好吃。
一會兒,許多猿人都漸漸散去,自去覓食。這群住在樹上的猿人也只好仍去找尋洞穴來住,也搬了許多石塊,堆積在洞口,預備和野獸斗爭;又搬了許多枯葉,堆積在洞里,取些溫暖。忙了許多天,才把家安下。剛剛弄得清楚,忽聽外面許多猿人凄厲的叫聲,連忙紛紛出洞來看,卻見無數猿人都在崖上,有的蹲著,有的掛著,個個搬了石塊往崖下拋去。一面忙碌地搬,一面發出呼救的聲音,山上也陸續跑來各處猿人,都紛紛參加戰斗。忙往崖下一看,不得了,一大群鬣狗,正在狺狺狂吠,連奔帶跳地往崖上直躥。這些鬣狗專喜咬吃動物,兇猛得和狼虎一般,是猿人最怕的猛獸。這時大家都慌了手腳,忙忙搬運石塊雨點似的拼命擲打。果然人多好做事,鬣狗雖然兇狠,禁不起許多猿人居高臨下合力抵御。鬣狗被石塊擲得頭破血流,只得狺狺地怒吠,垂頭喪氣地退去。這邊猿人看見敵人已經打退,便急急再去搬運石塊,藏積洞旁。崖上大小合適的石塊都已拋擲一空,只好等到鬣狗去遠,下崖去拾取剛才拋下的石塊。忽然發現有幾個黑色的石,已經擲碎,成了幾片,尖銳無比,比起平日用來割肉的石片銳利得多。幾個比較敏慧的猿人便發出驚詫的聲音,彼此傳觀一會,然后個個分拿一塊帶回各人洞內作為切割之用,果然銳利無比,非常方便。這種石刀就成為猿人的寶物。經過許多時間,他們漸漸懂得這種黑石是可以摔碎的。在一天要切吃一只小羊的時候,一個猿人偶然嫌那黑石不合手,抓起一塊石頭,對黑石用力打了一下。不料那黑石是一種燧石,一經用力敲打,登時迸出萬點火花,星星亂射,許多落在枯葉上面,立刻點著燃燒起來。猿人已經給火嚇怕,一見闖了這般大禍,馬上狂跳起來,拼命逃走,一面大聲喊叫。鄰近猿人都陸續趕來,只見枯葉上面火光熊熊,紅舌亂卷,都以為妖怪出現,連忙紛紛逃去。等到火滅煙消,方才敢走回去。這時,灰上燒熟的小羊正在散布香味。他們又驚又喜,想起了以前幾次所吃的東西都是在這種奇怪事情發生以后才發現的。他們相信這是一種可怕的事情,所以他們雖然喜愛燒熟的東西,卻也不敢常常去試。只是拿著燧石顛來播去,當作神物看待;有時也因為無心敲打,燧石就迸出了點點火星,往往把他們嚇得大聲喊叫。過了許多年后,每每因為無心弄出火來,但是除了燒去一些枯葉敗草或燙傷皮毛外,并沒有很大傷害,漸漸他們也就不大害怕了。
這時候,他們移住地上已經幾十萬年,仗了合群的力量和腦力、體力的發達,由猿類進化成了人類。后來生育繁多,便漸漸移徙各地,擴充居住地域,散布到許多遼遠地方。那時,歐洲、美洲和南洋一帶都和亞洲大陸連著,未曾分隔,他們遷移起來很是便利。年復一年,猿人便布滿各地。后來又經幾次地震,爪哇南洋便和亞洲大陸脫離,隔了一個海,美洲也和亞洲分開了。
那留在黃河下游北京附近一帶地方的猿人,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懂得居住洞穴,吃各種生物,用石塊來抵御敵人;也懂得合群的道理,有什么困難,大家商量辦法,互相幫助。在天氣寒冷的時候,他們還是不能不出來覓食。這樣過了許多年,有一天,在一陣狂風之后,樹林里忽然發出火光,他們開始覺得害怕,遠遠地看著。看了多時,似乎并沒有什么危險,便慢慢向前,看見樹上還在燒著,卻并不十分猛烈。一個膽大的便冒險在地上拾取一支半燃未滅的樹枝,帶著火焰拿回洞去,這是他們初次得到了光明的火。漸漸他們懂得樹枝是可以燃燒的,便在火上陸續加入樹枝,繼續地燃著;漸漸他們知道火并不那樣可怕,是可以想法控制的,也可以用它來取暖。
一天,他們正在洞口生著火,忽然一陣大雨,把火全潑滅了。這又給他們上了一課新的知識,原來火是怕水的。要想滅火,潑一點水就行。可是要生火卻不大容易。他們這時候又想起了燧石,就把燧石敲敲打打來取火。這個時候大約離現在一百萬年。這個剛剛學會弄火的猿人就是我們中國最早的祖先“北京人”。(2)
北京人完全是由斗爭進化,經過了許多萬年,才以人類的姿態出現在世界上。他們在這種原始生活中,經過了許多萬年,學會了把石塊互相敲擊,可以把旁邊不需要的地方打去,留下了石塊的中心,成為一種合用的石器,這是一種極大的發明。為了要找堅固的石器材料,他們常是撈取水里的圓石來打成他們自己所喜歡的石刀;同時他們也學會了控制火的方法,可以生火來取暖和烤熟獸肉了。
漸漸許多猿人覓食歸來,就坐在火的旁邊,拿了兩個石塊敲敲打打,成為平日一種工作。這工作雖然很簡單,但是任何其他動物都不會,只有人類才會。人類的出現使哺乳時代的近生代起了一個重大變化,因此人類出現后的時期也叫作靈生代,大約離現在五十萬年到一百萬年。
那時北京人已經會控制火,并且有了許多石器。為了生活的需要,他們不斷地敲打著石器。有一次,偶然敲打得太近石塊的中心,竟然把石器打成了碎片。一開始,他們很覺得惋惜,因為沒有打得合于他們的理想。后來仔細一看,打碎的地方都有尖銳的棱角,這幾個碎片居然都成了最好的石刀。這時候他們歡喜得跳躍起來,互相談論這個新奇的發現。于是他們就有意用石塊去打另一個石塊的中心,一下子就可以得到許多石器。這個創造使石器時代的文化再進了一步。
他們漸漸地進步了,會知道用多大的石塊來打就可以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石器,并且敲下的石片也可以隨意再敲,改成大小合適的石器。但是制作石器都要用很大氣力,十分艱苦,石塊反震的力量常常使他們的手震得非常疼痛。所以每一個石器都需要很長的時期才能打成,可是北京人是不怕艱難辛苦的。幾十萬年的努力,使得他們的雙手進化得特別發達,因為他們已經知道用雙手做各種的工作。
這個時候,地上氣候忽然變冷,冰雪遍地,漸漸大塊的冰隨著半溶解的冰水像河水一般流過中國,這就是冰川。那時,地上一片晶瑩明徹,成了琉璃世界。只有冰川不到的地方,還留下幾叢青翠樹林,恰似大雪之后,白茫茫一片無垠,只露出幾枝松針似的。這時,生物大半都已凍死,只有靈敏的預先逃避,才能生存。北京人也歷盡了千辛萬苦,靠著他們幾十萬年勞動得來的經驗來度過這可怕的冰期。
他們發明了把所吃的獸類的皮用石刀割了下來,包裹在幼兒身上。漸漸他們自己也都穿上了這種毛皮,來保持身體的溫暖。他們之中,也有由洞穴里搬出遷到樹上居住的。這時候他們住在樹上可沒有以前方便,因為他們已經離了森林幾十萬年,不像以前猿類時代那樣靈巧了。他們的手已經學會了種種工作,可是不再像以前的善攀會跳了。為了安全起見,只得砍折了許多樹木,搭成鳥巢模樣,嚴嚴密密地鋪上樹葉枯草,以避風雨。這時他們的腦力已經十分發達,所做的巢自然比鳥類高明得多。這樣,在樹上居住了許多萬年,漸漸越做越好,把巢做得有門有戶,有的還會做個透光的窗。這個時期就是傳說中的有巢氏時代。那些仍然住在洞穴里面的人,自然也為數不少。
人類居住在樹上,比較可以不怕野獸的侵襲,但是下樹覓食的時候,還是非常危險。假使碰著會爬樹的野獸,就更糟了。有一次,他們正獵得一只梅花鹿,坐在樹下,用石刀來開剝鹿皮,忽然山上奔來一只大熊,好像正往這邊樹下跑來的模樣。他們連忙抓了剛剛分做幾塊的鹿腿、鹿身迅速地都爬上樹去,隱在樹葉里窺看。那只大熊跑到樹下,找到他們剛剛切下的幾塊鹿頭、鹿骨,嗅了幾嗅,張開大口就嚼,不消幾口,已把鹿肉吃個精光。隨后那大熊把后身一聳,將兩只前腳按著地下,大聲咆哮起來,一面舉頭四顧,兩只碧綠眼睛射出可怕的兇光,好像尋覓什么東西的樣子。一會,眼光突然停在樹上,灼灼直視,大約是看見了人,立刻大吼一聲,直向樹身沖來。舉起兩只前爪,就要撲到樹上。嚇得諸人手忙腳亂,只怕它真要爬上樹來,樹上許多幼兒給它抓去一個,可不是玩的;但是樹上并沒有可以抵抗的東西,只得把樹枝扳下來,紛紛往下打去。熊的皮毛極厚,對于這些樹枝毫不在意,仍然抓住樹身,伸直后腿,用力一蹬,就勢一曲,早已騰身上樹。諸人見熊身體雖笨,動作姿勢卻極敏捷,知道是爬樹慣家,先就著忙,急急把樹枝往它身上拼命擲去。粗大的樹枝,一時急切扳折不斷,細小的打下去一點也不濟事。倒把熊惹得性起,大吼一聲,前肢往上一搭,緊緊抓住樹身,再借著前肢搭緊的勢,把早已離地的后肢往上一躥,就足足躥上了二三尺,眼看再躥幾下就要上來了。這時,大家益發慌忙,七手八腳地扳下許多樹枝,拼命地拋擲下去。那熊毫不畏懼,仍然向上直爬,轉眼已經爬上了半棵樹,就要抓到樹杈了。諸人只得紛紛把樹枝向熊亂戳亂打,戳在熊的身上,它若無其事,反被熊張開血盆般大口咬住樹枝往外一甩,有人撒手不及,幾乎跌下樹去。這時,另有人把尖銳的樹枝冷不防向那只熊的左眼盡力戳去,戳得鮮血迸流。那熊狂叫一聲,四足一松,滑下樹去,用左爪護著眼睛,坐在地上。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連忙把樹枝像雨點般向熊拋去。那熊給樹枝打在頭上,牽動受傷的眼睛,更加疼痛,只得勉強站起,怒吼幾聲,拖著笨重身子慢慢走開。諸人眼看大熊離去,想起剛才情景,還在膽寒。大家商議,樹上也不是安全所在,必須好好防衛。便把樹木折下做成木棒,把石刀用皮條綁在棒端,做成一種石斧。但是石斧很笨重,他們又找比較尖小的碎石綁在棒端,就成了石槍。他們有了石斧、石槍,就可以和猛獸斗爭了。
漸漸他們又把石斧、石槍都敲得平正,就更加銳利。特別是水里圓石做的槍尖,尤為合用。因為這些石卵都已經受河水日夜磨洗,又光又滑,石質又是十分堅固。只消敲去旁邊,使它銳利,便是極好的刀槍。他們仗著這新式武器防護身體,比從前赤手空拳的時候安全得多了。
冰期過去,天氣轉暖,獸類漸漸又在地上活躍。其中梅花鹿和扁角鹿兩種最是肥美好吃,人類就仗著石斧和石槍來捕捉它們。捕捉的時候,大家都伏在樹旁石后,偵伺鹿群出來覓食。等到它們走離窟穴,進入澗旁山路,有的嚼食澗旁青草,有的低頭喝水時,人們就迅速分成兩隊,一隊由后面截斷它們回穴的歸路,一隊由前面阻住它們逃走,各持石斧,跳躍圍上,猛砍一陣。這時鹿群進退無路,只有哀鳴亂竄。最后,除了許多被砍倒外,其余也都墜入澗底淹死,人們便大獲全勝,將鹿抬了回去,把皮剝下當衣服,把肉切來大嚼。還有鹿角,也拿來略略切削,當器具用。這時候,他們已經留下獸骨、獸角來使用了。
逐漸他們覺得骨角比石頭還要合用,他們就把它切削做了槍尖,安在木棒上面,拋擲過去,便成了一種標槍。這是他們獵取較遠野獸的利器。
但是那些厲害兇惡的虎、豹、熊、狼都還在森林山洞里住著,天天出來獵食,尤其是劍齒虎最殘暴。人們一不小心,單獨行走,遇著了它,就往往被吃掉,只有合群帶了武器,拼力抵御,才能逃脫。這是人們最煩惱的事情。
終于有一天,一個奇跡發生了。有一個人正在澗邊開剝一個獵得的扁角鹿,忽然一只劍齒虎由后面林里搶出,張牙舞爪地徑向這人撲來。這個人慌得抓起鹿就跑,一直往自己洞穴逃去。劍齒虎更不肯舍,張開大口,咆哮追趕。他惶急無措,忙把手里石刀回頭拋去,卻沒有拋著,劍齒虎仍然征吼跳躍著奮力追趕。一時狂風大起,更加助長了劍齒虎的兇焰。看看將要趕上,這個人只得格外拼命地跑。正好跑到洞前,卻碰著女人在洞口生火,預備燒鹿吃。一堆枯葉敗薪,正在畢畢剝剝地燒起來,狂風一刮,火勢大盛。敗葉給風一卷,紛紛帶著紅焰滿天飛舞,霎時滿地滿空都彌漫著黑煙紅火,嚇得劍齒虎踉踉蹌蹌地連蹦帶跳逃下山去。這個人跑到火邊喘著氣回頭一看,劍齒虎不但沒有追來,反竄下山去了。這才定一定神,想起剛才的事情,宛如做了一場噩夢,才知道火有這般的威力,連吃人的劍齒虎都怕得這樣。從此,他們又獲得了一種新武器。
他們不但生火取暖,燒熟獸肉,他們也生火來防御野獸,用火來狩獵,火被普遍地應用起來。為了防御野獸來傷害他們,只消在男人出去的時候,讓婦女或小孩在洞口燃起了一堆火,把一枝一枝的枯木慢慢地添上。這種省心省力的事情卻比任何刀槍都要厲害,沒有任何兇猛的動物敢來窺伺。這個偉大的發明使人類文明更進了一步,達到了燧人氏的時代。
他們漸漸對于火的知識更加豐富了。在一個大風的早上,許多樹木都給風吹得東歪西倒地顫動不息。那些繁密的森林中無數樹枝互相擊撞摩擦著,陣陣風聲像澎湃的海潮般呼嘯著。到了近午時候,忽然林里發出黑煙來,起初不過一縷,轉眼越來越濃,在罩滿黑煙的樹上透出了一伸一縮的紅焰。霎時間,風催火勢,全林燒著,化成了一片火海。
這樣偉大的奇觀,他們已經看慣了,在黑煙初透的時候,就指指點點地談論著。等火焰伸出時,仿佛看焰火一般,漠不關心地任它自生自滅,至多,等到火熄了去拾幾枝火種。可是這次有一人偶然把拾得的兩個半焦樹枝,也模仿著樹枝摩擦的樣子,試驗它是否因為摩擦的緣故而發生火焰。摩擦了一會,似乎越磨越熱,漸漸也發出煙來。他覺得很有意思,便繼續摩擦著。摩擦到最后,果然也生出火來。從此,他們又學得了鉆木取火的方法,不必專靠一些難得的燧石了。
可是每次火滅,必須鉆木來生,還不算十分方便。他們經過許多年的經驗,又發現了木屑是很不容易燒完的。如果在火的上面撒了厚厚的木屑或是燒過的炭灰,火焰就會給它們壓弱,只在灰下慢慢地燃著,可以經過許多時間不會熄滅。他們便用這個方法來保留火種,等到要用的時候,再把灰屑撥開,添上枯枝,又可以燃燒起來。
這個時代,他們的生活是蓬勃向上而快樂的。他們常常帶了石斧和燃著火的樹枝到深山里耀武揚威地尋覓野獸,有時一不小心燒著了枯草,立刻便滿山燃燒起來,像火海一般,把所有樹木都燒著了。這時他們便急急地突出火陣,跑到山下喘息地看著。一陣陣濃煙夾著野獸哀號的聲音,在紅焰里卷著。一向找不到的狐、獾、鹿、兔都紛紛由山里冒煙突火,四散奔逃。他們便趁這機會截住路徑,掄起石斧,把野獸都趕到崖旁,讓它們紛紛跌下崖去。這樣,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大家都歡歡喜喜地扛著、抬著回去,堆積得像小山一般,留著慢慢吃。再過一二日,等到山里火勢熄滅以后,再糾集多人,上山查看,那時滿山一片焦枯,橫躺直臥著許多燒殺的飛禽走獸。尤其使他們歡喜得幾乎發狂的是往往燒死了幾個最兇猛的野獸,像劍齒虎、大熊、毛象、犀牛之類。他們歡天喜地地抬了回來,轟動了多多少少人來搬取,個個都滿載而歸。然后開剝獸皮,團聚圍坐,大吃起來。那種快樂,說也說不盡。吃到后來,大家就圍成圓陣大跳大舞,一面還表演他們追趕野獸時候的身段和架勢,表示得意,口中也發出呼喊的聲音;有時還拿了石塊、鹿角來敲敲打打,盡量享樂。那些年齡還小的青年便露出羨慕的眼光,圍了上來,模仿著攻擊的身段,跳舞著,歡呼著,由娛樂中間學到了獵獸的技術。
吃慣熟肉以后,再吃生肉,覺得十分不可口,于是人們就生起火來,圍坐四周,把獸肉烤得香美無比。大家又大大歡樂一回。從此,每次得到野獸,人們便生起火來,烤熟了吃。吃夠了,便圍著火歌唱跳舞,成了一種習慣。這便是后來音樂歌舞的起源。
人類智慧發展到了這一階段,那些野獸已經不是人類的敵手了。漸漸人類住的地方越擴越大,野獸住的地方便越縮越小。每個洞穴里都鋪著溫暖的獸皮,堆著尖銳的石刀、石斧,還掛著獸角和獸的頭骨,這些都是那時代必需的器具。
因為他們吃了熟肉以后,嘴里干得很,必需找水來喝,大家常常成群結隊地到溪水旁來喝一個夠。一開始,他們是用雙手捧水喝,后來漸漸懂得用獸角和獸的頭骨來舀水,倒也十分合用,所以就當作日用器具,掛滿了每個洞穴。冬天還生了一堆火,大家圍坐著取暖。
盡管這樣擴大地盤,天然可住的洞穴還是有限,趕不上年年增加的人口。他們有的跑上樹去,搭個巢來住。有的便把樹木搭在地上,倚崖靠石,架上許多杈丫,也還勉強住得;只是禁不起狂風暴雨,一吹就倒。他們又想了種種方法,把木頭削得尖銳,連接起來,再敷上泥土,上面鋪上獸皮,這便是原始的房屋。
生產發展了,他們現在只要狩獵一次,可以吃得許多天。生活一寬裕,就漸漸動起腦筋,把狩獵用具來改良。首先,他們覺得石刀綁在木棒上太容易掉下來,便想出方法,在石刀上刻了道,可以容易縛緊一些,漸漸把道刻得更深。最后便發明了在刀中心鉆了個孔,安上木棒,便成了一柄堅固的石斧。漸漸他們又知道把石斧磨得光滑,可以更加銳利。這種磨光和鉆孔的發明使他們的文明更進了一步,便由舊石器時代進到了新石器時代。
既然會磨制石器,漸漸也會磨制骨器了。除了磨制日用必需的石器、骨器外,有空時候也磨制一些玩耍的東西,像石珠、貝殼之類。在獵到大批野獸的時候,高興起來,也用尖銳的石刀在洞穴里刻出野獸的形狀,有時還把射在它們身上的標槍也畫了下來,用以娛樂自己和小孩子。這種最古的刻畫就是人類最初的藝術。
漸漸因為偶然發現了紅色像丹砂般的紅土,他們便拿來涂在圖畫上面,作為流血。這時候,他們的腦筋已經聰慧得令人驚異。不但如此,他們還發明了許許多多奇妙的用具和藝術品。
他們穿的衣服本來只是一整張獸皮,披在身上取暖,后來漸漸感到需要束縛在身上,并且要把幾張獸皮拼湊起來,才能遮蔽全身。他們想了又想,改了又改,過了許多年,好容易才做到把獸皮穿了許多洞,另用獸皮切成細條,由洞穿過,一一結了起來。這種工作非常繁難,因為穿洞的時候需要尖銳的工具。他們起始是用魚骨,或把獸骨磨尖了來用。這樣用了許多年,有一位聰明人忽然感到要是在骨端鉆一個孔,就更容易帶進皮條。他使用了尖銳的石片,在骨的另一端挖了一個小孔,這是非常艱難細致的工作,但是他居然做成了。這一根骨針是世界上第一根針。有了它,縫制獸皮就便利了許多,漸漸獸皮衣服便越制越好了。
自從有了火以后,獵取野獸可以不消許多人力了。漸漸就由男人出去打獵,女人因為哺乳幼兒的關系,常常留在家里,照顧小孩,縫制獸皮,或從事采集,預備燃料。等男人們歡呼歌唱地拖著野獸回來的時候,女人們就動手開剝獸皮,讓男人們坐下休息。日子一久,無形中便造成了男女分工的習慣。
一天,他們采集了許多枯枝,預備帶回來燒火,隨手拔了一根長的草來捆著。到了家里,發現這根草堅韌非常,捆得十分結實。這就引起一個女人的注意,她把這根草拿來細看,草里露出白色的纖維,用手一撕,堅韌得和皮條差不多。她就把它另外放起,預備下次當作帶子用。過了幾天,當她縫制獸皮的時候,偶然把皮條用完了,急切找不到,便把這白色纖維擘下一綹來用。想不到它比皮條更要合用,要粗要細,都可以隨意分擘。從此她們便開始尋找這種植物,擘出它的纖維來縫紉獸皮。漸漸知道把它搓成繩子,就更光滑結實。從此,麻類就成為人類日用不可缺少的東西。
他們每天除了打獵外,有的采掘野果球莖,有的收集枯枝落葉,有的縫制獸皮,有的砍伐木材,有的捕捉魚、鳥、蟹、貝,有的磨雕石器、骨器,男男女女,整年整月,沒有一個不是忙忙碌碌地為生存而奮斗。經過了許多萬年,由努力勞動而克服了一切困難,由斗爭而產生了無窮智慧。他們所做的工作也日益精巧細致。石器和骨器都做得非常工整光滑,有時還在器物上雕刻了許多花紋,又把圓形石子挖了孔穿成一串,掛在身上;還有獸類的牙齒和海濱的貝殼,也都是光滑可愛的,也把它穿起孔來掛著。吃飽了起來跳舞的時候,就發出了鏗鏘悅耳的聲音。有時也把美麗的鹿角戴在頭上,來增加跳舞的姿勢。這些東西都是那時最美麗貴重的裝飾品。
因為他們長期吃著燒熟的肉食,穿了溫厚的獸皮,自己身上御寒的長毛便漸漸脫落。過了許多萬年,便露出了人類的皮膚,再不是毛茸茸的猿猴模樣了。
在幾十萬年的靈生代里,經過了三次冰川時期,無數的鷙鳥猛獸都死亡的死亡,滅種的滅種,只有人類,靠了勞動,靠了合群,靠了斗爭,戰勝了自然。在快樂的燧人氏時代,發明了火,擴展了石器時代的文化,還滋生了千千萬萬的子孫。正是:進化端由勞動始,成功全賴斗爭來。
(1) 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決議從九大行星中開除了冥王星,將冥王星歸入矮行星之列。至此,太陽系九大行星就變成了八大行星。
(2) 經過不斷發現,除“北京人”外,云南元謀、陜西藍田、山西芮城以及貴州、湖北、河南等地區,都發現了遠古人類的遺骸或遺物。——原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