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
在18世紀中葉以前,人類的經濟產出一直保持著相當穩定的水平。但工業革命開始后,歐洲和美國出現了新的制造工藝,情況隨之發生了變化。
機械化
從手工生產轉變為蒸汽動力機器生產,之后又轉向機械化工廠生產。

紡織、化工、冶煉、運輸等行業都受到了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經濟領域。
機械化使得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大幅提高,人口增長率也有所提升。權力也從土地所有者轉移到了資本(即機器和工廠)所有者手里。

時間軸
1760年,英國紡織工業開始實現機械化,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
1781年,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改良了蒸汽機,并獲取了專利,該蒸汽機很快被用于工廠里、蒸汽機船和火車 上。
1793年,塞繆爾·斯萊特(Samuel Slater)在羅得島(Rhode Island)上成立了美國第一家紡織廠,工業革命的浪潮跨越大西洋,來到了美國。
1793年,伊萊·惠特尼(Eli Whitney)發明了軋棉機,用機器代替手工來分離棉花纖維和棉籽。
1811年,盧德派(Luddites)襲擊了英國的工廠,以抗議機器代替人力而使工人失業。
新制度
工業革命期間,工會和公司法等新經濟制度也在不斷發展,其中英國工會在1824年實現合法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