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直播:直播實戰驅動數字化升級
- 保利威 你好金融
- 1897字
- 2023-12-27 17:29:31
1.2 思考如何做好直播
可是,這些是直播的核心嗎?并不完全,因為這些全都叫作“公域流量”。公域最核心的幾個特點是:
(1)用戶只能留在公域平臺上(比如淘寶的用戶只能留在淘寶平臺上,抖音的用戶只能留在抖音平臺上,商家很難將自己在其他平臺的用戶轉到個人微信端)。
(2)商家和用戶的溝通無法及時進行,因為用戶可以給商家發消息,商家卻很難和用戶1對1地進行溝通。
(3)大數據分析讓商家對商品轉化有了解,但是單一用戶的行為特征與數據卻無法實時跟進。
所以,直播還能怎么做?做私域。
什么是私域?定義很簡單,用戶屬于自己,可以反復觸達,可以反復喚起促進成交。當前,私域一般指微信端。畢竟,我們的朋友、同事和所有人脈都在這里。截至2020年年底,微信日活用戶超過10億,支付寶/淘寶日活用戶超過7億,抖音日活用戶超過4億,快手日活用戶超過3億,微信依然具備超級龐大的流量基礎。
問你一個問題,下面兩個選項,你認為哪個更值錢?
第一,你有1個微信公眾號(訂閱號),粉絲數10萬個。
第二,你有20個微信個人號,每個微信號有5000個好友,假設好友不重復,總好友數10萬個。
顯然是后者,因為個人微信用戶可以反復觸達,反復喚起促進成交,并且用戶都在你的關系網里。當這個時候的直播市場從公域轉到私域之后,市場的發展就從水上沉到了水下。不為外人所知,做得好或者不好,只有自己知道。做得好的,不會對外宣傳,做得不好的,更不會對外發聲。
公域直播成為各個商家血戰的紅海,而私域流量的直播,則在海平面下,對于每個人來講都是潛得越深、顏色越藍的“藍海”(未知的市場空間)。
其實,當我們入局直播的時候,首先要問問自己,這個用戶需求真的需要直播嗎?是不是一定要做直播才能滿足和解決這個需求?
例如,在客戶關系與營銷層面:
·尋找客戶,是否可以通過直播解決?
·向客戶介紹業務,是否可以通過直播解決?
·向客戶介紹產品,是否可以通過直播解決?
·接待來訪客戶,是否可以通過直播解決?
·安撫客戶情緒,是否可以通過直播解決?
·提供咨詢與答疑解惑,是否可以通過直播解決?
·維護客戶關系,是否可以通過直播解決?
·與客戶簽約,是否可以通過直播解決?
·診斷客戶賬戶,是否可以通過直播解決?
·開拓合作伙伴,是否可以通過直播解決?
·請客戶吃飯,是否可以通過直播解決?
可能除了請客戶吃飯,上述所有需求都可以在直播間或其他線上渠道解決。往深一層次講,如果你連續邀請一位客戶在1個月內看4場直播,你可以通過后臺的直播數據分析,看到他的觀看數據。如果他一次都不點擊進來看你的直播,你就應該知道,你的時間被“錯誤”地分配到了一個成交概率低的客戶。通過直播,你可以選擇后續跟進的頻率和精力,你也不一定非要請他吃飯。畢竟,還有更多更優質的潛在客戶等著你服務。
直播的出現,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但本質上,是重構了“人—貨—場”的關系。
過去,產品銷售是線下商家先通過宣傳,吸引用戶進入門店,然后給用戶介紹相關產品與服務,邏輯是“人找貨”。后來,隨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新零售模式出現,商家通過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分析用戶的各個消費場景,預測用戶的潛在需求,進而將產品陳列到用戶面前供其選擇,“人找貨”變成了“貨找人”。
但是,直播的出現,使得這一層關系又有了新的變化,從“貨找人”上升成了“人找人、順帶看看貨”的新型關系。為什么?因為商品太多了!無論是“人找貨”還是“貨找人”,找來找去時間都用了不少,用戶都懶得找,也懶得看了。這個時候,看到主播是個真人,就想著反正有人幫我篩查過了,我信他就行了!歸根結底,“懶”是社會技術前進的動力之一。
對于“場”來講,電商使得購物場景從線下轉到線上,直播主播的出現,使得購買行為在明星主播和品牌店鋪的直播間就可以完成,“公域平臺+私域流量”構成了新的營銷矩陣。
可是,直播帶來的變化,遠遠不止于帶貨,除了用于營銷,直播在企業內部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廣泛,圖1-1是保利威企業全場景直播圖。

圖1-1 保利威企業全場景直播圖
隨著企業數字化程度的不斷發展與提升,直播也已成為企業數字化能力延伸最高效的手段之一,滲透到企業業務經營的各個場景。橫向看,直播工具賦能的應用行業涉及教育、金融、醫療、汽車,等等;縱向看,企業在對內的培訓、年會與會議,對外的產品宣傳、直播帶貨、展會論壇、空中招聘等場景都在更加頻繁地使用直播。同時,無論是人數超過5000人的大中型企業,還是人數少于50人的小微企業,都在不斷思考自己的業務如何可以結合直播更好地開展。
企業直播,作為新時代數字化經濟發展趨勢大潮下的新基建,正在深入涉足每一個行業、公司與領域。
可是,企業直播的各個場景究竟如何才能運營好?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