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對提問中隱藏的前提條件進行提問

相信大家都已經完成了從開放性提問到封閉性提問的轉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在提出封閉性問題時,會添加很多前提條件和信息。例如“是郵局的工作人員來清掃紅色的郵筒嗎?”里面就隱含著“既然是郵筒那肯定是郵局的工作人員來清掃”這一提問者的心理活動。有了這樣的前提條件,就很難想象提問者會問出“是路邊的野貓來清掃紅色的郵筒嗎?”這種問題。畢竟單從形式上來看,“是明信片來清掃紅色的郵筒嗎?”作為提問來說也是成立的。

我們從第一人稱提問的效果考慮這里的提問。把“是明信片來清掃紅色的郵筒嗎?”轉換成開放性提問“明信片為什么要清掃紅色的郵筒?”,被問到這種問題會如何進行思考呢?

順著這個提問,小說家可能會發揮想象寫出一個虛構的故事,不過一般人還是要以“清掃郵筒的一定是人”為前提,才能繼續思考下去。也就是說這個例子中,前提條件指明了思考的范圍。

但是為了提高提問的準確度,必須重點關注提問中存在或隱藏著什么樣的前提條件。

“誰來清掃紅色的郵筒?”這一提問中隱藏的前提條件就是“確實有人在清掃紅色的郵筒”。而“郵筒為什么是紅色的?”這一提問的前提條件則是“郵筒是紅色的”。不過,放眼全球,實際上郵筒不一定都是紅色的。

前提條件指明了方向,讓人更容易順著提問思考,同時也限定了范圍,讓人不會思考范圍之外的情況。所以才要關注提問中存在或隱藏著什么樣的前提條件,有意識地判斷到底應該在前提條件限定的范圍內思考,還是也要思考范圍之外的情況。

如果對自己以外的人(第二人稱提問的情況)提出存在不恰當的前提條件的提問,可能會讓對方誤解,讓人覺得提問的人說話偏離主題,從而無法獲得對方的信任。而對團隊或班級里的人(第三人稱提問的情況)提出這種問題,可能會不利于成員思維發散,難以得到多樣化的意見,無法推動話題的進一步發展。這樣一來,沒有了思維的碰撞,得出的結論只能是表面上和諧的。所以意識到提問中前提條件的重要性至關重要。

現在再來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提出的每一個開放性問題和封閉性問題中,都有哪些前提條件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凌源市| 祁东县| 庆元县| 宁强县| 蚌埠市| 河源市| 平塘县| 彰化县| 淳化县| 海口市| 晋江市| 略阳县| 荔浦县| 罗山县| 平度市| 凤城市| 宣化县| 城口县| 宜丰县| 安新县| 玉山县| 宕昌县| 桑植县| 文山县| 鄂托克前旗| 宜兰市| 衡阳市| 横山县| 包头市| 日土县| 藁城市| 道孚县| 广河县| 贵州省| 景宁| 武隆县| 皮山县| 双辽市| 张家界市|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