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秦王府底蘊
- 大明:三千佳麗的我都不算暴君?
- 葉皇陛下
- 2280字
- 2023-11-29 22:47:17
崇禎拿起一枚銀幣,正對嘴巴吹了一口氣,嗡~一道清越悅耳的聲音響起,甚是好聽。
眾人大呼奇哉,孫傳庭嘆息:“臣以為西夷人,乃是蠻夷之地,未曾想鑄造的銀幣如此精美,我中華未有。”
秦良玉也道:“是啊,我們平素使用的銀子,不僅成色不一,還得用剪子剪開使,非常不方便,若是大明也能鑄造這種銀幣多好啊!”
崇禎隨手丟了銀幣。
“我大明并非不能鑄造銀幣,而是太祖當年下令,不許金銀鑄幣,已至于大明丟了鑄幣權,國家財政捏在了豪族手里。”
崇禎一句鑄幣權,令在場眾人聽不懂,崇禎淡淡道:“這些西夷的銀幣,含銀量不過百分之九十,卻比金花銀看起來更加精美。”
眾人知道,金花銀,是一種純度極高的白銀,此銀元含銀量不過百分之九十,卻比金花銀更精美,估計也會更值錢。
“我大明若是能夠鑄幣,當財政緊張的時候,在銀幣成色上做點小手腳,便能大大緩解財政壓力。”
崇禎一番話,眾人終于明白了,鑄幣權的好處,不過,中華儒家思想一直教導的禮儀仁義,這種欺瞞百姓之事,想想還真有點不好意思干。
崇禎大約看出了眾人心思,冷笑:“我中華以禮儀著稱,可方知,當今之世乃大爭之世,弱肉強食,一味的禮儀仁義,換來的是挨打,是屈辱。”
“眾愛卿有所不知,那西夷人,全無半點禮儀廉恥之心,他們制造大船,遠航海外,圖的就是利益,有時是商,有時是海盜,甚至,他們的國王親自參與海盜搶劫。”
“我大明,若是繼續沉迷于天朝幻想中,遲早,讓這些西夷人轟開國門。”
孫傳庭急道:“那如何是好?”
“放心,待朕理清了國內事務,必重鑄銀幣,重新開海,我大明的堅船利炮,必將踏平五洲四洋,征服世界。”
重鑄銀幣,開海,征服世界?
孫傳庭,秦良玉,等一眾人面面相覷,無不驚駭,這是何等偉大的壯舉,若真能成,只怕遠邁漢唐,這些事,在他們這一代能夠實現嗎?
孫傳庭更是感嘆,天子大才華,大志向,大見識,以前他孫傳庭恃才傲物,瞧不起天下人,如今看來,比起咱的這位天子,他不過螢火之光。
大明二百五十余年的帝王之家,果真底蘊深厚,帝王見識,凡人莫比。
崇禎也懶得解釋,他如何知曉這些知識的,他現在也明白了,他是皇帝,無論他表現的多么妖孽,這些個大臣都會自動腦補,找到最合理的原因。
“好大的冬瓜,秦王當真富甲天下,這些銀冬瓜,只怕一個有幾百斤了?”
金銀庫中間,擺放了十幾個銀冬瓜,圓滾滾,胖嘟嘟的,只是表面發黑了,想必存放了很多年。
“這些銀冬瓜,名沒奈何,每一代秦王都會鑄造一個銀冬瓜,共有兩百五十萬兩。”
孫傳庭點點頭:“你不是說這是金銀庫嗎,怎么只見白銀,黃金并不多?”
架子上,只有一些碎金子,純度看起來挺高的,只是數量很少。
“陛下,諸位大人,下面還有地窖,大量的黃金便藏在地窖里。”
李甲急忙解釋,走到庫房角落,摸索著,打開一處地磚,丟了一根火把下去,火光中,一塊塊赤色金磚,若隱若現。
“金銀庫藏有西夷銀元,碎銀子,銀錠,銀冬瓜,共計五百萬兩左右。”
“藏有碎金子,金元寶,金錠,各種純度極高的金器,共計五十八萬兩。”
孫傳庭咋舌。
山河五省賦稅最重,可這五省賦稅加起來,也沒秦王府地窖藏的金銀多。
怪不得國家總缺銀子,原來銀子都藏在了這些人的地窖里。
白芍也流露出悲傷神情,她想起了她的爹娘,辛辛苦苦種地累的吐血,一年也賺不到幾兩銀子。
她的死鬼夫君,也算有錢商人,一年也不過賺個百來兩銀子。
而秦王府的銀冬瓜隨意擺放,銀元滿箱滿箱堆的冒尖,金錠子藏了滿地窖,這般高高在上,富甲天下的秦王,還想造反當皇帝,人心實在不足。
“這頂帽子,真精巧。”
秦良玉忽然發現,最角落的,架子上擺著一頂明晃晃的帽子,細看,居然是一根根極細的金絲編的,還有二龍戲珠,龍的鱗片纖豪具現,且不說黃金珍貴,就這種技藝,也是罕見。
孫傳庭走過去,打量片刻,臉色大驚:“此乃金絲翼善冠,違禁之物,秦王好大膽,這種冠子也敢私藏?”
“陛下,孫大人說的違禁之物,是不是說這種金冠只有您能戴?”
白芍挨著崇禎,小聲道。
崇禎點點頭。
“啊,此冠甚是華麗,陛下戴上一定好看。”白芍一臉的崇拜。
崇禎一愣,回頭翻了個大白眼,嘴巴對著她耳朵,也小聲道:“哪個活著的皇帝戴這玩意兒,這是冥器,懂不?蠢姐姐。”
白芍俏臉剎那變白,再不敢說話了。
眾人又來到寶玉庫,但見和田羊脂玉無數,有螭紋玉牌,青白綠玉斗,玉臥鹿壽星山子,青玉帶皮異獸,玉組佩,造型古樸雅致。
除了玉,還有各種寶石。
有金鑲寶石帽頂,金鑲藍寶石帽頂,金累絲鑲寶石帶飾。
桃形金鑲寶石簪,云形金累絲鑲寶石簪,各種各樣的寶石制品隨處可見,大顆粒的寶石,貓兒眼,碧瑩瑩,紅燦燦,黃橙橙的,各色寶石看的人眼花繚亂。
“臣也算見過世面,卻不曾見過這般大顆粒的寶石,太罕見了,一顆足以驚世,這得多少顆?”
李甲急忙告訴孫傳庭,寶石庫里共有大寶石一百顆,碎寶石十斗,寶石首飾兩千八百五十件,價值無法估算。
就在眾人驚嘆之時。
崇禎拿起一顆寶石細看,又想起之前的西班牙雙柱銀元。
“朱誼漶不止藏匿過江洋大盜,只怕也同海盜做過生意。”
李甲暗道天子明察秋毫,老老實實稟告,這些寶石確實來自海外,這些年秦王府一直同福建海域,一名姓鄭的海盜往來。
“可是鄭芝龍?”
崇禎隨口說出一個名字,李甲搖搖頭:“小人不知,只知此人名一官。”
崇禎想了想,回頭對王承恩道:“傳朕旨意,順著這條線索,尋到鄭芝龍,朕要招安他。”
“這……?”
眾人再次驚訝,皇帝也不打聽打聽這位海盜秉性,說招安就招安嗎?
李甲道:“啟稟陛下,小人曾經聽左長史說過,海盜鄭一官,聚眾數萬,有大船上千艘,縱橫福建海域,一些小國家說滅就滅,他的家產達到了千萬兩白銀,性格極為跋扈,連秦王也不放在眼里,只怕,只怕,……”
李甲想說,這名海盜勢力這么大,只怕不會接受朝廷的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