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卷一 王朝交魯

魯隱公元年秋季七月,周天子派遣宰咺前來饋送惠公和仲子的喪葬禮品。此時惠公死去已久,這顯然是晚了。而仲子還沒有死,所以《春秋》直書宰咺的名字以示批評。天子死后經過七個月下葬,諸侯全部來參加葬禮;諸侯死后經過五個月下葬,同盟的諸侯來參加葬禮;大夫死后經過三個月下葬,官位相同的來參加葬禮;士死后一個月下葬,姻親來參加葬禮。向死者贈送東西沒有趕上下葬,向生者吊喪沒有趕上葬后的安葬禮,人沒有死而先贈送有關喪事的東西,這都不合于禮法。

十二月,祭伯來到魯國,并不是奉周天子的命令。

三年春季,周歷三月二十四日,周平王去世。訃告上說的是十二日,所以《春秋》也記載死日為十二日。

秋季,武氏的兒子來魯國求取為周平王助喪的財物,這是由于周平王還沒有下葬。

六年冬季,京師派人前來報告成周發生了饑荒,隱公就代為向宋、衛、齊、鄭諸國請求購買谷物。這是合于禮的。

七年。從前,戎人到成周朝見,向公卿致送財幣。當時凡伯對戎人不僅不以貴賓之禮款待,也不回報。冬季,周天子派凡伯來魯國聘問。在回去的路上,戎人在楚丘對他加以截擊,并逮了他回去。

〔補逸〕隱公九年,周天子派南季前來聘問。有經無傳。

  《穀梁傳》說:天子派使臣聘問諸侯,是不符合正道的。

魯桓公四年夏季,周朝的宰官渠伯糾前來聘問。由于他的父親還活著,所以《春秋》記載他的名字。

五年,周天子派仍叔的兒子前來聘問。《春秋》所以記為“仍叔之子”而不記他的名字,是由于他年輕的原因。

  〔考異〕《穀梁傳》說:稱任叔的兒子,是記載父親的名字來代稱兒子的姓名。

八年冬季,祭公前來魯國,隨后到紀國迎接王后,這是合于禮法的。

九年春季,紀國的季姜出嫁到京師。凡是諸侯的女兒出嫁,只有出嫁做王后時才加以記載。

十五年春季,周天子派家父前來求取車輛,這不合于禮法。諸侯不應向天子進貢車輛禮服,天子也不應私下向諸侯求取財貨。

魯莊公元年秋季,魯國在城外建造王姬的行館。因為王姬不是魯國的女子,所以在城外建館是合于禮法的。

〔補逸〕魯莊公元年,周天子派榮叔前來賜給桓公策命的榮寵。有經無傳。

  《穀梁傳》說:賜給策命的榮寵,這不合于禮法。活著的時候不任命,死后卻追加賜命,這就更不合于禮法了。

三年夏季五月,安葬周桓王。下葬遲緩了。

  〔考異〕《穀梁傳》說:另行安葬。

十一年冬季,齊桓公前來迎娶共姬(即王姬)。

  〔發明〕按:魯國主持王姬的婚嫁已經很長時間了,因此齊桓公娶王姬,也要前來魯國迎娶,大概由于魯國是周王室至親的緣故吧。

〔補逸〕莊公二十三年,祭叔前來聘問。有經無傳。

  《穀梁傳》說:周天子的內臣,不認為內臣外出結交合乎正道,因此不對他使用“使”。

魯僖公三十年冬季,周天子派遣周公閱前來魯國聘問。魯國宴請他的食物有菖蒲菹、白米糕、黑黍糕和虎形塊鹽。周公閱推辭說:“一國的君主,文治足以顯揚四方,武功可以使人畏懼,因此才備有特殊物品來宴請他,以象征他的德行;進美味的食物和五谷,鹽的形狀像老虎,用來象征他的功業。我怎么能當得起這個?”

魯國的東門襄仲將要到成周聘問,于是就利用這個機會到晉國作初次聘問。

魯文公元年春季,周天子派遣內史叔服前來魯國參加僖公的葬禮。

夏季四月二十六日,安葬了魯僖公。

周天子派遣毛伯衛前來賜給文公策命的榮寵。叔孫得臣到成周拜謝。

五年春季,周天子派遣榮叔前來致送含玉和喪儀,并派召昭公前來參加葬禮,這是合于禮法的。

八年秋季,周襄王去世。冬季,穆伯去成周吊喪。

九年春季,毛伯衛前來魯國求取金貨,這是不合于禮法的。《春秋》沒有記載說這是天子的命令,是由于周襄王還沒有安葬。

二月,莊叔去成周參加周襄王的葬禮。

十年秋季七月,文公和周王室卿士蘇子在女栗結盟,這是由于周頃王即位的緣故。

魯宣公九年春季,周天子的使者前來要求魯國派使者去成周聘問。夏季,孟獻子去成周聘問。周天子認為孟獻子很守禮儀,便贈給他豐厚的財貨。

十年秋季,劉康公前來魯國回聘。

  〔補逸〕《國語》:周定王八年,派遣劉康公到魯國去聘問,向大夫致送財幣。劉康公看到季文子和孟獻子都很節儉,叔孫宣子和東門子家都很奢侈。回到成周后,周定王問劉康公魯國的大夫哪一個賢能。劉康公回答說:“季文子和孟獻子將會長期居住在魯國!叔孫宣子和東門子家將要亡命啊!如果家族不滅亡,他們自己也不會幸免于難。”定王說:“為什么呢?”劉康公回答說:“臣下我聽說過:作臣子的必然要有作臣子的樣子,作君主的必然要有作君主的樣子。寬宏、整肅、周遍、慈愛,指的是君主;恭敬、謹慎、謙遜、節儉,指的是臣子。寬宏可以保護根本,整肅可以成就時令,周遍可以施行教化,慈愛可以協和萬民。根本可以保住就必然會鞏固,順時行動而有所成就就會沒有敗績,施行教化普遍就會人人受惠,用慈愛來協調萬民則百姓財物就會豐厚。如果根本得到鞏固而且有所成就,施教普遍萬民而且財物豐厚,于是就可以長期保民了,還有什么事做不到呢?恭敬可以承受命令,謹慎可以守住家業,謙遜可以處事,節儉可以足用。恭敬地承受命令就不會違背常規,謹慎地守住家業就不會懈怠,恭謹地處事就會遠離死亡,節儉足用就可以遠離憂患。如果接受命令而沒有違背常規,守住家業而不懈怠,遠離死亡和憂患,君臣上下就會沒有矛盾,那么還有什么事承受不起呢?君上布置事情能順利下達,臣下們又能擔當重任,這是好名聲維持長久的原因。如今季文子和孟獻子節儉,他們就能財用充足了;能夠財用充足,宗族就可以得到保護。叔孫宣子和東門子家奢侈,奢侈就不會憂慮財用匱乏;財用匱乏而不憂慮,必然會有憂患。如果這樣禍難又會推廣到自身以外。而且作臣下的如果奢侈,國家就會不堪忍受,這是走向滅亡之道。”

  定王說:“還有多少年?”劉康公回答說:“東門子家的職位不如叔孫宣子高,而他卻太奢侈,他不可能事奉兩代君主。叔孫宣子的職位不如季文子和孟獻子的高,而且也太奢侈,他不可能事奉三代君主。如果他們及早死亡的話,他的家族還可以保全;如果經歷多年,他們的毒害加深,那么他們的家族也必定滅亡。”十六年,魯宣公去世,來報喪的人還沒到,東門氏就來報告遭受驅逐的動亂了,東門子家逃到齊國。周簡王十一年,魯國的叔孫宣伯也逃到齊國。

魯成公五年十一月己酉這一天,周定王去世。

八年秋季七月,召周王卿士桓公前來把命服賜給魯成公。

魯襄公二十八年冬十一月二十五日,周天子去世。王室沒有發來訃告,《春秋》也沒有記載,這是合于禮法的。十二月,周朝的使者前來報告喪事。魯國問他周天子死去的日期,使者用十二月十六日作為回答,所以《春秋》記載他,用以懲戒他誤報日期的過錯。

〔補逸〕魯定公十四年,周天子派石尚前來贈送“脤”。有經無傳。

  《穀梁傳》:“脤”是什么呢?是案板上的物品,是祭祀用的肉。祭祀用的肉,生的叫作脤,熟的叫作膰。這里記載的“石尚”,是天子的士。怎么知道他是天子的士呢?天子的大夫是不記載名的。石尚想在《春秋》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向周天子規勸說:“成周不向魯國施行禮節已很久了,請賞賜魯國祭祀用的肉。”這里的記載是贊賞石尚恢復了正道。

魯哀公十九年冬季,叔青到京師成周去,這是周敬王去世的緣故。

  臣下我高士奇評論說:當初周公輔佐周王室武王、成王兩朝,對于周王室有很大的功勞。周公的兒子伯禽被分封在魯國,該國土地和依附的小國,都超過其他姬姓諸侯的許多倍,號稱有聲望的國家。周天子娶妻和王室女子出嫁,都由魯國主持。因此周王朝最親的莫過于魯國了,而魯國所應當擁戴的也莫過于周王朝了。魯國十二位國君,歷時二百四十年,而周王朝和魯國的交往,《春秋》記載周王朝前來魯國聘問的有七次,周天子賜給魯國命服三次,贈送祭祀用的肉一次,贈送喪葬祭品四次,用銅作裝飾的金車報告崩薨、禍福等事情不記載的,也極其眾多了。而魯國向周天子陳述職守的記載,終春秋一世,只有魯僖公去過周王室兩次,成公去過一次京師,另外因為征伐秦國而前去,并不是真有接近太陽一樣的真誠了。他們執禮的殷勤,還不及事奉齊國、晉國的萬分之一,是何等的怠慢啊!

  等到了戰國時期,崇尚權詐,君臣之間的名分,已經棄置不用。于是齊威王朝覲一次周王朝,天下人就一致認為他賢良,幾乎再次稱霸,何況春秋時期天下共主、君臣之分的大義還在人們心中呢?假如魯國能統率諸多的姬姓諸侯,勤修朝覲的禮節,天下有誰敢不謹守臣道,那么王室難道不比九鼎還重要嗎?《春秋》記載王室的禮節十分多,因此大寫魯侯的怠慢。

  即使是這樣,魯國固然有罪,而周王也沒有做對。刑罰和賞賜,是君王馭御天下的權柄。賞賜過分就不會令人信服,就像濫施刑罰人們不懼怕一樣。周朝自從平王東遷以來,其予奪任免,是天下人所共同耳聞目睹的,而周天子首先加恩的,卻是生下來時手掌上有一形似“魯”字花紋的仲子和弒逆的桓公。至于不朝覲的諸侯,不對他們施加貶低爵位和剝奪封地的懲罰,反而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尊崇他們的封號,死了以后還要顯揚他們的聲名。其他去到魯國朝庭的,不是私交的朋黨,就是求取沒有窮盡的人。來而不往,怎么能知道魯國不是因此而在其中窺測,從而愈加助長驕傲和惰性呢?

  假如當時能夠端正仲子的名分,詢問寪氏其中的緣故,那么三綱九常、君臣大義就會昭然若揭。魯國害怕尚且來不及,不用等待征聘,使節便會四時絡繹不絕于周王朝的京師了。因此說魯國固然有罪,然而周王也沒有做對。考察魯國的十二公,從隱公到僖公,周、魯之間的往來還很多;文公、宣公以后,就越發寥寥無幾了。大概是因為當時魯國三桓逐漸強盛,在魯國獨斷專行,他們不知道有魯公存在,怎么能知道有周王存在呢?諸侯和王室修好聘問的禮儀越來越少,王禮也因此而倦怠了,上下之間的交往就這樣停止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锡市| 桦甸市| 彭州市| 文山县| 林州市| 班玛县| 梨树县| 望城县| 青龙| 抚松县| 黄梅县| 西畴县| 毕节市| 景洪市| 弥渡县| 象州县| 尼木县| 万安县| 卫辉市| 西贡区| 迭部县| 丹凤县| 水城县| 尼玛县| 霍邱县| 安平县| 大同市| 江安县| 漳浦县| 根河市| 邛崃市| 伊金霍洛旗| 商河县| 沙田区| 常熟市| 大关县| 丰原市| 夏津县| 元朗区| 泰和县| 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