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2 行業準則

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引發方方面面的社會問題,如改變就業結構、沖擊法律與社會倫理、侵犯個人隱私、挑戰國際關系準則等,這些問題都對政府管理、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甚至全球治理產生深遠影響。

目前各國都十分重視研究人工智能準則,中國、美國、日本、新加坡、歐盟、澳大利亞等國家和組織都加大了對數據濫用、侵犯個人隱私、違背道德倫理等行為的懲戒力度。

阿西洛馬人工智能23條原則是于2017年1月阿西洛馬會議上由來自全球各地的頂級行業領袖討論后制定的,旨在確保人類在新技術出現時能順利規避其潛在的風險。

2019年6月17日,我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動指南,強調了和諧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隱私、安全可控、共擔責任、開放協作、敏捷治理八條原則。

(1)和諧友好

人工智能發展應以增進人類共同福祉為目標;應符合人類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促進人機和諧,服務人類文明進步。

(2)公平公正

人工智能發展應促進公平公正,保障利益相關者的權益,促進機會均等。通過持續提高技術水平、改善管理方式,在數據獲取、算法設計、技術開發、產品研發和應用過程中消除偏見和歧視。

(3)包容共享

人工智能應促進綠色發展,符合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要求;應促進協調發展,推動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縮小區域差距;應促進包容發展,加強人工智能教育及科普,提升弱勢群體適應性,努力消除數字鴻溝;應促進共享發展,避免數據與平臺壟斷,鼓勵開放有序競爭。

(4)尊重隱私

人工智能發展應尊重和保護個人隱私,充分保障個人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在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使用等各環節應設置邊界,建立規范。完善個人數據授權撤銷機制,反對任何竊取、篡改、泄露和其他非法收集利用個人信息的行為。

(5)安全可控

人工智能系統應不斷提升透明性、可解釋性、可靠性、可控性,逐步實現可審核、可監督、可追溯、可信賴。高度關注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提高人工智能魯棒性及抗干擾性,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評估和管控能力。

(6)共擔責任

人工智能研發者、使用者及其他相關方應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自律意識,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倫理道德和標準規范。建立人工智能問責機制,明確研發者、使用者和受用者等的責任。人工智能應用過程中應確保人類知情權,告知可能產生的風險和影響。防范利用人工智能進行非法活動。

(7)開放協作

鼓勵跨學科、跨領域、跨地區、跨國界的交流合作,推動國際組織、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教育機構、企業、社會組織、公眾在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中的協調互動。開展國際對話與合作,在充分尊重各國人工智能治理原則和實踐的前提下,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

(8)敏捷治理

尊重人工智能發展規律,在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有序發展的同時,及時發現和解決可能引發的風險。不斷提升智能化技術手段,優化管理機制,完善治理體系,推動治理原則貫穿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的全生命周期。對未來更高級人工智能的潛在風險持續開展研究和預判,確保人工智能始終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化县| 合阳县| 缙云县| 油尖旺区| 石泉县| 巴林左旗| 衡东县| 蒙阴县| 海城市| 乾安县| 临湘市| 诏安县| 杭锦后旗| 嘉祥县| 慈溪市| 扎囊县| 界首市| 当涂县| 三都| 临泉县| 比如县| 绥芬河市| 建昌县| 菏泽市| 嵩明县| 呼伦贝尔市| 红安县| 政和县| 汝城县| 山阳县| 习水县| 南部县| 确山县| 南阳市| 呼玛县| 宁安市| 靖远县| 壤塘县| 普陀区| 射洪县|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