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的博弈(2023版)
- (美)約翰·戈特曼等
- 8561字
- 2023-10-30 17:05:08
01 信任困境 信任還是不信任
你永遠不知道科學靈感何時會來敲門。我當然不指望自己看犯罪類電視劇時能喊出:“尤里卡!”(2)在美國犯罪題材連續(xù)劇《數字追兇》的某一集中,正義陣營借助一些天才設計的數學模型,或者叫作“信任標尺”(trust metric)的工具,計算嫌疑恐怖分子的忠誠度,從而阻止了一起恐怖襲擊。所以你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離間潛在恐怖分子之間的信任關系。正是這個設定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但我懷疑這只不過是編劇和數學顧問共同杜撰的故事罷了。
可是對我來說,我的數據也許是構成現實版“信任標尺”的關鍵因素——是有承諾關系的伴侶之間的信任。數學的界定不僅讓我證實了自己的理論——信任是愛的基礎,還讓我能夠在實驗室里對此展開研究。我可以通過信任缺失判斷出伴侶關系是否出現了危機,甚至比他們自己發(fā)現得還早。
在科學界,新發(fā)現總是建立在前人的成果之上。但我在探索信任的道路上,卻沒能從前人的成果中獲益。因為迄今為止,還沒有人用數學方法研究信任度。在以往的大量研究中,伴侶間的忠誠度水平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一些專家甚至把信任視為一種人格特質——你要么有,要么沒有。但我不信!我敢肯定,大多數伴侶都會夸大他們之間的忠誠度,從而保護自己不受背叛,增大他們共同擁有幸福未來的勝算。
當博弈論遇見愛情
我從博弈論的角度來考慮兩人之間的忠誠度,建立了我的“信任標尺”。為了深入挖掘信任的問題,我們要采用數學的方法。但是通常來說,數學的目標并不包括解決關系問題!博弈論在冷戰(zhàn)時期頗為流行,因為那時分析師希望通過仔細審視決策過程,幫助他們在對抗時更好地預測敵對集團或者國家的行為。博弈論的基礎便是數學,它是由約翰·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和奧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stern)在他們的重要著作《博弈論與經濟行為》(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中首次提出的。(3)數學家們如今認為博弈論存在缺陷,但是博弈論的發(fā)展仍然獲得了諾貝爾獎,并且激發(fā)了一批冷戰(zhàn)專家的預見:計算機可以被用于評估各種外交策略的優(yōu)勢。我倒是對這種想法表示懷疑。這個工具如果不被用于贏得戰(zhàn)爭而是贏得愛情,它該多么有用啊!
愛的關鍵詞 信任標尺
一種用于計算忠誠度的數學模型,戈特曼將其發(fā)展為研究信任度和伴侶間忠誠度的數據研究方法。
零和博弈可能是博弈論中最廣為人知的概念了。在零和博弈中,雙方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取最大收益,阻止對方獲得任何收益。橄欖球賽就是一種零和博弈:紐約噴氣機隊的勝利必定意味著新英格蘭愛國者隊的失利。但對手之間并非總是你死我活的關系。比如,在公司里使用零和博弈去尋求職業(yè)發(fā)展是不理智的。盡管兩位同事競爭同一個崗位,他們仍然需要為了業(yè)務而彼此合作,因為工作的成功對他們自己至關重要。在這類沖突中,雙方需要關注怎樣使雙方的收益最大化,至少使損失最小化。
大多數博弈論的場景都假設,為了讓一方得到最大化的收益,必須影響另一方的決策。以一對新人為例。想象珍妮和阿爾剛剛搬進了新家,正準備想個好辦法來處理他們最討厭的家務活。博弈論自然會認為,珍妮和阿爾會像冷戰(zhàn)時期的美國和蘇聯那樣彼此不信任。這純屬無稽之談。在通常情況下,新婚夫婦和剛剛再婚的夫婦都會比較謹慎。因為這些關系中缺乏歷史記錄,他們會相互奉獻,嘗試著去彼此信任。
作為理性博弈者,珍妮和阿爾知道他們只有4種處理家務的方法:沒人做、一起做、某一個人做而另一個人不做。雙方都想采用那個對自己更有利的方案——至于是否對對方有利并不重要。雙方都認為讓對方做家務就是讓自己收益的最大化的方式。
運用博弈論(見表1-1),珍妮展示了她是怎樣排列她的選擇的。她把這4種情況看作是可以自由選擇的,然后用0~10分對收益進行逐項評估。
表1-1 珍妮的收益

珍妮不想生活在豬圈里,所以如果雙方都不打掃,對她來說沒有任何收益,所以她認為這個選項得0分。如果只有她一個人打掃,她就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自己討厭的事情——盡管這確實可以讓她獲得一點收益,比如,一套干凈的寓所。因此這個選項得2分。她給“阿爾一個人打掃”打了4分。她知道他做不好家務,因為他總是對面前的灰塵和雜亂視而不見。盡管如此,她還是寧愿讓阿爾來打掃廚房,這總比她自己干要好。最后一個選項,雙方分擔家務活,既可以保持居所清潔,又不必讓她承擔過多的家務,所以她給這個選項打了最高分:10分。
從博弈論的角度看,你可以從表1-1中得到很多有趣的結果。至少,它說明不管珍妮做出什么樣的理性選擇,她的最高收益都必須有阿爾的參與,至少需要他分擔一點家務。請看表1-1最右邊一欄。如果阿爾做家務,珍妮的總收益是14分。如果不管珍妮有多累,阿爾連掃帚都不碰一下,珍妮的收益會直降到2分。換句話說,阿爾的行為可以給珍妮的收益造成12分的差異。這個差距是巨大的。要想讓珍妮獲得最大收益,最重要的就是,她必須讓阿爾和她一起做家務。表1-2顯示了她丈夫的情況。
表1-2 阿爾的收益

阿爾的收益和他妻子類似,盡管不完全一致。和珍妮一樣,阿爾不想讓家里太亂,但他當然不愿自己做家務。他只給自己做家務這個選項打了2分。他給“珍妮一個人做家務”打了更高的分數:7分,但不是最高分。他知道如果讓珍妮一個人干活,她會不高興,會發(fā)脾氣,會不愿跟他親近。我們再看看這張表就會發(fā)現,他的兩項最佳選擇都是“珍妮打掃”。從表中最下面的一欄可以看出,造成阿爾收益差異的根源在于珍妮是否干活,他自己干不干不重要。珍妮干活時,阿爾給出15分;珍妮不干活時,下降到4分。從總分上看,如果他改變自己的行為,則只改變了1分,相反,如果改變珍妮的行為,他就能多得11分。為了使阿爾的收益最大化,他就要說服珍妮做家務。
阿爾和珍妮也可以像敵對國那樣隔著桌子、瞪著對方來談判,都堅信如果能說服對方拆除導彈,自己就能獲得最大收益。這種不合作的態(tài)度將以永無止境的沖突而告終,就像他們總是試圖讓對方去疊毛巾或者扔垃圾。只要一句總結就夠了——如果沒人打掃或只有一個人打掃,之后不可避免會出現問題。
珍妮和阿爾分擔家務的故事看起來不太合乎邏輯,但它精確地說明了不信任的后果。如果你不信任你的伴侶,就會想通過改變對方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樣,你的伴侶也希望改變你來達到其自私的目的。當你們缺乏信任時,就不會再考慮對方的利益了。
將這個描述顛倒過來,就是我對信任的定義。信任不是一種在兩個人之間生長的模糊不清的品質。當雙方愿意為了對方的利益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時,信任就產生了。你們的關系之中信任越多,對彼此的關愛就越多。你會得到愛人的支持,反之亦然。在信任的關系中,你會為伴侶的成功而高興,會為他的憂傷而煩惱。損他利己的事情,你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愛的博弈論
信任,不是一種在兩個人之間生長的模糊不清的品質。當雙方愿意為了對方的利益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時,信任就產生了。親密關系中的信任越多,對彼此的關愛就越多。
一旦阿爾和珍妮更信任彼此,他們就不會再把洗衣籃當作燙手的山芋了。他們會合作,一起做家務,因為合作可以讓對方獲得更高的收益。阿爾關于利益最大化的想法不會再是“我最好吸一吸塵,這樣待會兒珍妮會愿意跟我做愛”,相反,他會想:“我得去吸一吸塵,我可不希望珍妮擔心自己變成她母親那樣的家庭主婦。我可不希望讓她有那種感覺。”同樣,珍妮的決定也會考慮到她丈夫的想法和需要。相信彼此并不意味著阿爾和珍妮會把對方的需要放在自己的之前——這不健康。但這意味著他們的幸福是彼此聯系的。他們會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來增加對方的收益。
在博弈論中,伴侶做出共同承擔家務的決定實現了“納什均衡”,它是由獲得諾貝爾獎的數學家約翰·納什(4)提出的。在“納什均衡”中,雙方最終會停止在一個點上,這時他們的收益均達到最大,而即使稍作改變也不會增加。但和典型博弈者不同的是,珍妮和阿爾彼此信任,他們是在試圖增加對方收益的情況下達到“納什均衡”的,而不是僅僅考慮自己。
愛情實驗室 vs. “愛情大數據”
當然,用博弈論去定義信任是一碼事,要用數學公式去實際計算任何一段關系的牢固程度又是另一碼事了。我能夠進行下去,還得感謝愛情實驗室的大數據存儲,那里有關于伴侶互動的成捆的記錄和資料。我的5個早期研究也被納入了現在的研究。所有這些資料涉及來自不同年齡、人種、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伴侶們。其中一項針對新婚夫婦的研究從他們結婚最初幾個月開始,進行了長達6年的跟蹤記錄。我的老同事羅伯特·利文森、勞拉·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和我也對160對伴侶進行了20年的跟蹤研究,從他們十四五歲開始。在第3項研究中,我分析了100對伴侶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他們年齡各不相同,對關系的滿意度也各不相同。另一項實驗中,我研究了低收入伴侶是怎樣做決策的。在第5項研究中,我在實驗室里對100對伴侶做了結構化干預。我接下來的研究都是和上述這些研究的參與者們共同進行的,也就是說,我可以將他們在實驗室中的行為和他們戀情的結果做比對。
在所有這些實驗中,我記錄下了參與者們在討論一個沖突事件時的言語和肢體語言。這能讓我了解他們在不同意彼此觀點時是如何表現的。多虧有了回放轉盤(video recall dial),我能夠記錄下伴侶們對彼此行為反應的數據(見圖1-1)。這種儀器有點類似新聞直播總統(tǒng)大選辯論時使用的那種,它可以讓現場的選民們做出及時的反饋。盡管這種儀器對于一項復雜實驗來說似乎過于簡單,但是研究證明,它在測量人們的態(tài)度時還是很精準的。

圖1-1 回放轉盤:我的“信任測量儀”
在測量信任的過程中,回放轉盤非常關鍵,它就像一個小“信任測量儀”。比如,我錄下了約翰(終于)向瑪麗承諾自己洗車的視頻。我不能就此假設他的承諾會提高瑪麗對他的信任度,也許她根本就不相信他,也許她把這個承諾當作他投下的一大摞空頭支票中最新的一張。我不可能中途停止實驗,在瑪麗臉上粘個小麥克風,問她結果會怎樣,所以我只能使用回放的方法。
視頻剛錄好,每個參與者就會分頭觀看,一邊觀看一邊扭動回放轉盤以給出積極或消極的反饋。檢查過這些信息后,我才可以說:“當約翰答應洗車時,瑪麗很高興。”因為在看到這里時,她給出了“極端積極”的反饋。
婚戀關系研究的一個挑戰(zhàn)就是,在一場談話過程中,被試者的情緒可能會在我們所認為的積極和消極之間來回變化,呈現幾個階段。即使那些最快樂的伴侶也會有看似不那么默契的時候——一個人傷心,而在另一個人的反饋中卻沒有體現出傷心。同樣,有些關系不太好的伴侶仍然可能有相互同情和支持的時候。為了創(chuàng)建一種通用的信任量表,我在研究中必須去掉這些噪聲,并且挑出那些在彼此信任的關系和危機四伏的關系中都常見的互動方式,并指出這些互動方式的類型和頻率。這些信息對于那些尋求幫助、試圖挽救自己婚戀關系的人們來說作用巨大。所以,為了方便管理這些數據,我把所有這些數據歸類進3個盒子:糟糕盒子、中性盒子和美好盒子。糟糕盒子里裝著所有消極行為,包括發(fā)火、指責、打架、威脅、防衛(wèi)、悲傷、失望、恐懼、緊張、哀怨、惡心、消極抵制和輕視;相反,美好盒子里裝著積極的情緒和行為,比如興趣、消遣、幽默、大笑、激動、愉悅、認同和同情。剩下那些既不積極也不消極的,我把它們放進中性盒子里。
如果我讓這些伴侶知道我是如何處置他們這些行為的,他們可能會不贊同我的決定。但他們的想法不會左右我,因為我在將他們的言語和肢體語言分類時采用的是心理學上所謂的“觀察編碼系統(tǒng)”(observational coding system)。這個規(guī)則手冊是心理學研究標準的一部分,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被反復驗證過無數次。(5)皺眉或嘴角向下常常被編碼為“消極”,一個由衷的笑容被編碼為“積極”,諸如此類。一旦我開始這樣描述伴侶之間的沖突,我就可以將他們的關系狀態(tài)可視化。圖1-2中,照片下面的坐標圖描述的是一對不開心的伴侶持續(xù)15分鐘的爭吵。就像你從圖中上上下下的數據中看到的那樣,他們針對對方的情緒起伏很大。我們都知道,人們在吵架時情緒是瞬息萬變的,但從總體上看,這對伴侶的趨勢是越來越消極的。

圖1-2 伴侶計分表
此圖描述了一個問題婚姻。左邊的箭頭指出的時刻,妻子正在美好盒子里(她的分數高于0分),而丈夫卻在糟糕盒子里(低于0分)。右邊的箭頭和照片展示了他們同時在0分以下的時刻——都在糟糕盒子里。
開發(fā)“信任標尺”的最后一步是讓參與者們拿著回放轉盤觀看他們的視頻。通過打分,我可以知道伴侶的幸福度會如何影響他們自己的收益。
三個盒子,三種結果
想象一下,簡和菲爾是參與我的新婚夫婦研究的一對被試。盡管他們的關系在近期內不會結束,盡管他們過得很開心,但他們吵架時的表現也不總是處在同一個盒子里。有時簡表現得“美好”,她的丈夫卻表現“糟糕”;或者簡表現“糟糕”,菲爾表現“中性”。比如有一次,簡的肢體語言和言語清楚地表現出她在美好盒子里。她身體前傾,顯然在認真傾聽菲爾說話,但菲爾的言行卻明顯地傳遞出不悅。簡看到這段互動時,調低了回放轉盤。那一刻,因為丈夫的不悅,她沒有從美好盒子中得到任何好處。同樣,當簡高興地說起她為自己事業(yè)成功而感到驕傲時,菲爾在之后的評價中對這一刻給分很高,盡管他在錄像帶中的言語和肢體語言顯得中性。這種回應顯示出他們是具有默契、高度信任彼此的伴侶。他們的回報取決于對方的感受。在對方感到悲傷和煩躁時,不管自己感覺如何,他們都會對那一刻給出偏低的評價。
當我研究中的伴侶在相互信任方面出現問題時,結果就會非常不同。我經常會看到一個人高興地回顧伴侶煩躁的片段,或者不為對方的喜悅而感到高興。除了經常能同時站在糟糕盒子里,他們的其他任何反應都不具有相關性。
研究顯示,快樂的伴侶會更多地表現出那些能夠得到高回報的行為,例如,美好和中性的混合;最少地表現出低回報的行為,例如,糟糕和糟糕、糟糕和中性的混合。另外,他們特別喜歡那些相互依賴的回報,這可以使得雙方的收益最大化。也就是說,當對方的言語和肢體語言暗示出積極情緒時,雙方對這個時刻的評價最高。通過對比長久的和沒能持續(xù)的婚姻出現于不同盒子中的頻率和伴侶所得到的回報,我最終建立了一個計算一切關系中信任水平的公式。現在,這個信任標尺讓我能夠給任何經過愛情實驗室測量的伴侶打一個信任分。
愛的博弈論
快樂的伴侶會更多地表現出那些能夠得到高回報的行為,例如,美好和中性的混合;最少地表現出低回報的行為,例如,糟糕和糟糕、糟糕和中性的混合。
你不需要用數學方法去解碼我的發(fā)現,也不需要訪問我的實驗室。在本書第14頁,你就能找到一個基于信任標尺的自測表,它會讓你知道自己的婚戀關系中的信任水平。不管你的結果如何,在接下來的章節(jié)中,你都將找到大量基于研究得出的建議來幫助你加強與伴侶之間的信任關系。
可信度:相互的犧牲
在建立了信任標尺之后,接著我又建立了另外兩個相關的量表,同樣用來預測婚戀關系的幸福水平。首先要量化雙方的可信度(trustworthiness)。可信度和信任的程度是不同的,盡管差別微乎其微。兩個人相互信任的程度是指他們感情有多深,他們有多袒護對方。相反,可信度是指一個人有多愿意為這段關系犧牲自己,有時會為了兩個人的利益而置自己的需要于不顧。信任度和可信度常常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一對伴侶的信任度很高,他們的可信度往往也很高。同樣,如果信任度低,可信度也不會高。但情況也不總是如此,新婚夫婦或剛結婚的再婚夫婦之間表現出高信任度和低可信度也并不罕見。當這樣的夫婦來到實驗室,他們常常會因為這樣一些事情爭吵,比如:“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會選擇我而不顧你的朋友們嗎?”“我傷心時你會陪在我身邊嗎?”“你會對我保持忠貞嗎?”最終,如果關系牢固,他們之間的可信度會上升。
愛的關鍵詞 可信度
是指一個人有多愿意為一段關系犧牲自己,如果一對伴侶的信任度很高,他們的可信度往往也很高。
伴侶相互可信時,會向對方發(fā)出一種信號,表明他們之間的關系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我將兩個人協(xié)商過程中的這種行為叫作“造神”,因為“神圣”和“犧牲”有共同的詞根——兩個詞都發(fā)源于早期宗教活動,“犧牲”正是宗教祭祀活動的一種形式。從長遠來看,婚戀關系中,兩個人都會同意戀愛關系高于個人利益。對于沒有情感維系的兩個人來說,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這樣的伴侶可能多年以來一直過著相互獨立而平行的不幸生活。改變這種習慣很難,但確實是可能的。
我也可以建立一個“背叛標尺”(betrayal metric)來計算伴侶不愿為對方和婚戀關系犧牲自己的程度。如果一對伴侶的背叛標尺的讀數不斷增加,他們可能面臨不誠實或者嚴重的背叛。當兩個人將他們的指針旋轉到相反的方向時,背叛就會上演。她的失就是他的得,她的得就是他的失。他們會在對方感覺糟糕時自我感覺良好,就好像他們一直在進行一場危險的跳棋游戲。我想澄清一下所謂的“我的實驗可以預測離婚”是什么意思,因為媒體有時會將我的結論和其他類型的發(fā)現相混淆。統(tǒng)計顯示,美國的離婚率為43%~67%,這個數值取決于具體研究。這些全美范圍內的數據建立在對擁有40年婚史的夫婦的離婚率的預測上。我的研究和這些計算沒有任何關系,我研究的是什么態(tài)度和行為導致伴侶分手,而不是測量或者預測長期范圍內的離婚率。我的研究聚焦于某一特定信息的出現是否能夠預測分手;如果的確如此,該怎樣精確預測。
下面談談我怎樣確定預測的準確性。想象一個碗里隨機放著130塊幸運餅干。6年后,我們得知其中113塊幸運餅干里的字條寫著“這段婚姻會長久”。另外17塊幸運餅干則寫著“這段婚姻可能走不到盡頭”。如果你想知道哪17塊幸運餅干中包著壞字條,隨機猜中的可能性為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3%。但在實驗室中,如果理論正確,它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提高挑出壞字條的概率。我知道我的新公式是有效的,因為在猜測這些伴侶的命運時,它的準確率高達85%。
你可能會想,盡管背后有復雜的數學原理,我關于信任和背叛的結論看起來卻頗為不證自明。你確實不需要專家告訴你“信任對婚姻是好的,背叛是壞的”,也沒有必要通過在實驗室里給伴侶們錄像來確認他們生活在幸福還是沖突中,有時你只要跟他們吃頓晚飯就會知道。但大多數婚戀關系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伴侶對未來感到不安很正常,即使沒有任何問題。我和很多誤判自己處境的伴侶有過合作,尤其是在需要理解他們的回報和為對方的付出之間的關系時。這時,數學給了我巨大的幫助。通過測量伴侶間任何單一互動中的信任,我能夠洞察所有婚戀關系的深層次運轉方式,包括未來不甚明朗的那些。
基于這項研究,我可以給所有伴侶提供拯救和保護愛情的有效建議。科學研究令人著迷的一點,就是你并不總能預測到結果。意外會時常發(fā)生,因此我認為那些基于個人經驗和未經證實的理論而給出的建議都很愚蠢。
比如說,不管你的婚戀關系如何,我們假設你對三個盒子都有體驗,但這對你的將來意味著什么呢?置身于中性盒子只是為了不落入糟糕盒子嗎?讓你們難以繼續(xù)留在美好盒子中的激烈爭吵是不祥之兆嗎?一不小心就掉進糟糕盒子會為你們的關系敲響警鐘嗎?這些答案也許不符合你的預期,然而對未來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下面的問題可以讓你快速了解你與伴侶之間關系的信任標尺。如果可能,讓你的伴侶和你一起回答這些問題,然后比較你們的分數。
計算你們的信任標尺的過程可以給你們提供一個討論你們之間關系的好時機——什么是有效的,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如果結果令你焦慮,則可以考慮和你的伴侶一起當著心理咨詢師的面討論一下。
與很多心理問卷一樣,其中一些問題非常明顯,但是不論如何,還是請你回答它們。過一段時間,等你看完這本書,你也許會愿意重做一遍。花一些時間一起完成吧!
測試
◆你們的信任標尺
請判斷你是否同意下面這些說法并做出選擇。注意:如果你和伴侶不住在一起或者沒有孩子,在回答相關主題時,請設想如果你這樣做,你的伴侶會有何反應。



分數計算:
1.題目4、15、25、26、31和39用下面的規(guī)則計算分數并相加得出總分:
非常反對:1 反對:4 中立:3 贊成:4 非常贊成:5
2.剩下的題目按照下面的規(guī)則計分并相加得出總分:
非常反對:1 反對:2 中立:3 贊成:4 非常贊成:5
3.將上面兩個分數相加,計算出你們的信任標尺。
0~52
你對伴侶和婚戀關系的信任度較低。不是所有的伴侶都要永遠在一起,但即使是那些受到信任危機困擾的伴侶,如果雙方在整個過程中勇于承擔自己的義務,也是可以走出危機的。(在繼續(xù)閱讀本書剩下的部分之前,可以先閱讀第10章。這一章可以幫助你辨別你的伴侶是否值得信任。)獨自閱讀本書可以幫你確定自己的處境,可以幫你在和伴侶互動時做出更加積極的轉變。但如果對方同意,試著一起來做這些練習。你們都準備好進行一場尋找心靈之旅了嗎?請在讀完這本書后再做一遍,并將這些建議付諸行動。如果分數依然很低,你們可以去尋求更多個性化的幫助。
53~105
你們之間的信任屬于中等水平。你對伴侶忠誠,但并不確定。你可以通過書中的練習來鞏固你們的關系。盡管最佳方式是你們一起完成練習,但即使是你獨自完成,這些練習也會對你們的關系有所裨益。當你們中的一個人更加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渴望時,你們就會更加關注這些方面,也更容易做出積極的轉變。如果你們的信任標尺沒有進步,反思一下你們兩人是否都把婚戀關系放到了首要位置。如果你們的信任標尺提高了,這充分說明你們彼此更加心靈相通、幸福快樂了,你們之間的關系也會更令人滿意。
106~210
你對伴侶深信不疑。這樣堅定的基礎增加了你們白頭偕老的可能性。如果你處在這一分數區(qū)間的下游,你們仍然有必要就關系問題好好談談。如果你的信任水平非常高,這本書仍然對你有用。想想你們在一起讀書,這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還會讓你們更加確信對彼此的愛,而且會教你們如何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