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應劭攔路
- 三國:不愛打仗的我只想搞基建
- 項莊舞鍵
- 2570字
- 2023-11-19 00:05:00
第一天曲城縣,第二天掖縣,等到第三天時,他們已經越過當利和盧鄉,進入了北海國境內。
在整個青州地界,北海國和平原國都是富庶之地,其土地肥沃,人杰地靈,豪強官侯大家數不勝數。
單拿北海國來說,極為出名的有劇縣官戶之家滕氏;朱虛管仲之后管氏;世傳《嚴氏春秋》的安丘甄氏;高密大儒鄭玄的鄭氏,族人遍布的頂級豪強孫氏,景王劉章之后的劉氏;被稱為“公沙五龍,天下無雙”的膠東公沙氏等等。
除此以外,北海國稀姓豪強多入累蟻,像后、淳于、慶、朁、乘、平、臺丘、留等等,皆有才學之士入仕。
蘇豫不懂這些,但是聽到太史慈給他惡補知識后才了解一些,發現跟北海一比,他那東萊郡可寒酸得不像樣子了。
可能是孔融有過交代,自從蘇豫帶兵進入北海國后,各郡縣的反應都沒有那么強烈,甚至在通過下密縣和都昌縣時也沒受到阻礙,其縣令都客客氣氣讓他過去了。
一路暢通來到劇縣,發現孔融已經在城外10里處等候了。
“豫見過孔國相!”
蘇豫看到孔融急忙跳下馬來,對著他行禮。
此時的孔國相已沒有那般嚴厲之色,笑道:“子非如約而至,可是剛剛好,我的軍馬也正集結完畢,隨時可動。”
蘇豫還以為孔融想請他看看北海兵威呢,結果卻等來對方一句“先隨我入城再說。”
孔融說完還跟太史慈打聲招呼,互相行了一禮,然后便各自上馬,和蘇豫并列而行。
“孔國相,你身側這位虎士甚是威武,不知怎么稱呼?”
蘇豫眼睛很尖,一下就看到孔融身邊跟隨的壯漢,只見他身高八尺,面目兇煞,頜下厚密之髯僨張,看著就是一位惡漢,頓時沒忍住問了出來。
孔融一聽就知道蘇豫在打什么主意,頓時撫須大笑道:“吾之大將武安國,乃龍騰虎蹴之士。”
蘇豫聽到這話后眼睛瞬間就亮了。
這武安國可是一介猛人,能在呂布手下打個十幾回合,屬實不錯了,可比那些什么俞涉、潘鳳厲害不少,算得上一員猛將。
還別說,這孔融手下確實有點人才啊。
“孔國相,武將軍威風凜凜,必有萬夫不當之勇,你懂得。”
孔融瞅瞅蘇豫,繼而“哈哈”大笑起來。
這個仙人弟子哪都好,就是眼饞這個毛病重了些,怎么看見誰都想要?
而且他眼光著實不錯,專挑好的拿,先是孫邵,后是武安國,可都是有才學勇力之人,而對他身邊的大將宗寶卻瞧也不瞧,難道真的是能力不足?
兩人邊走邊聊,很快就進了劇縣之中。
這個劇縣跟黃縣一樣都是郡府所在地,城墻也算高大,可能是北海比較富庶的緣故,四面城墻皆是完整,上面衛士站立的十分密集,個個昂首挺胸,八面威風。
蘇豫點了點頭,心里暗贊不已。
要不是自己有個超級外掛,就以黃縣那小破城墻,恐怕還真無法跟劇縣相比啊。
同為郡府,同為上郡,差距一下就出來了。
將手下安排在城外駐扎,蘇豫帶著太史慈和孫真等親衛進入劇縣,在孔融的帶領下來到官署,直接住了下來。
按照剛才孔融的意思來說,他們還不必急著離開,先在劇縣住兩天,等籌集好糧草再走也來得及。
蘇豫本以為他都準備就緒,沒想到兵馬已齊,輜重卻未妥當,頓時有些失望。
好在他也不是很著急,反正這次會盟是以孔融為主,自己只是贈送的,不可能越俎代庖替他做決定。
于是,他便在劇縣住下,每日城內城外的跑,要么就跟孔融飲宴,認識一下當地豪強。
這一待就是2天,就在第3天時,孔融終于籌齊完糧草,點齊兵馬,在校場之上一通演講,大罵董賊無道,欺君罔上,誓要打入洛陽拯救獻帝與水火。
然后,他就在全城百姓的擁護下,帶著蘇豫等人雄赳赳氣昂昂地出城了。
這次他們的路線也是十分有考究,先奔濟南國,繞過徐州后直接入兗州,從泰山郡回孔融老家魯郡,接著是任城、山陽、濟陰三郡,最后直達陳留國,前往酸棗會盟。
要說前半段在青州地界還算好說,無論齊國還是濟南國都沒有什么阻礙,蘇豫也正式跟蘇雙分別,可就在進入兗州,到達泰山郡牟縣后卻發生了狀況。
泰山太守應劭在郡內剿滅黃巾,被打得節節敗退,得知孔融引兵入郡頓時心生一計,帶著上千殘兵圍住他們不動。
孔融得知后大怒,上前與應劭理論,結果卻敗下陣來。
應劭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學者和法學家,也算一代名士,論辯論工夫誰會是他對手,就連孔融都被噴的啞口無言,蘇豫見此也不能坐視不理了,立刻上前行禮道:
“應府君,擊賊寇討黃巾的確乃我輩之責,可討董賊同樣茲事體大,不容有忽,還請府君讓開放孔國相過去,那黃巾賊寇由我來擊之。”
“你又是何人?敢為孔國相做主乎?”
應劭個頭不高,眼睛卻很大,抬眼看向蘇豫形如怒目圓睜,頗有氣勢。
蘇豫是服了,哪有求人辦事還這么理直氣壯的?
可回頭一想,古代文人大多自視甚高,講究個身份尊卑,自己這一身錦服確實看起來有些像越俎代庖了。
“我名蘇豫,青州東萊郡太守是也,可為孔國相做主,助你擊賊,若不信一問便知。”
蘇豫的話讓應劭驚了一下,繼而露出冷笑:“足下面稚,未及冠爾,今也敢稱郡守?當我好弄乎?”
這話不但回了話,也把孔融搞得有些尷尬,心里數落著蘇豫不該多嘴,這個時候提什么東萊太守?這不找噴嗎?縱觀大漢400年,還未有弱冠之年當上太守之位的,一看就是造假,這時候還找自己證明?誰會給你證明?
蘇豫看孔融訥訥不說話頓時急了,說道:“少廢話,要擊黃巾我隨你去,若是瞧不起我等,何必在此攔截?”
應劭也是個犟種,見蘇豫不耐煩他同樣也狠了臉色,高聲道:“無毛小兒也敢夸口,知黃巾勢大乎?孔國相怎會帶你這種狂妄自大之人?”
發現對方把問題又引回自己身上,孔融又不高興了,激動道:“應劭,你不知好歹,子非一人按下青州黃巾燎原之勢,豈是你等所能污蔑?若打便去打,不敢便讓開,何來在此狺狺狂吠?”
孔融直呼應劭其名,這話就等于罵人了。
兩人年齡本就相仿,當著數萬軍士面前吵得面紅耳赤,著實有失體面。
不過這事要說個誰對誰錯還真說不出來,畢竟應劭剿黃巾是為百姓,更是為大漢,拳拳之心可照日月,批判不出什么,唯一得被吐槽的只有文人的清高和那一張破嘴。
可能是見到應劭臉色越來越差,蘇豫急忙上前,擋在孔融前面,直接就行了一禮。
“應府君,董卓為國之大賊,黃巾亦為社稷之難,兩者皆要除之,如今我蘇豫響應府君號召,自然全力以赴,若不能擊敗賊子,自當提頭來見。”
蘇豫的話鏗鏘有聲,自有氣勢,應劭怒目之中也似有醒悟,剛才的確把孔融給逼急眼了。
如果說雙方敵對那互相罵一罵沒什么問題,可現在他們同為大漢效力,一個擊賊寇,一個除國賊,根本就不沖突啊,這時候要是真罵得徹底惱怒,那傳出去還真就丟人了。
想到這,他深深吸了口氣。
“好,你就點齊兵馬,與我一起擊賊,若此戰不勝,自是實力不濟,怨不得他人。”
“當然,一言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