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只用了一輪覆蓋性的打擊,朱瞻坺就讓朱明揮動旗子,指揮將士們停止進攻。
此刻的朱瞻坺終于是體會到了火力不足的那種捉襟見肘的感覺。
鋁太珍貴了,格陵蘭西海岸的冰晶石儲量有多少他不知道,或許后世被開采完的冰晶石礦脈如果單獨供他自己使用的話綽綽有余,但朱瞻坺只敢想想,不敢真的這么認為。
一來是冰晶石的獲取太過困難,就算是將儲量問題排除在外不算,從大明到歐洲的路途也過于遙遠了,無論是獲取的數量還是所需的時間,對于朱瞻坺來說都是極為高昂的成本。
二來是朱瞻坺還有很多需要鋁的地方。
如果鋁的數量任他予取予求,他會給倭島用燃燒彈全部燒一遍。
不止如此,那些曾經對種花家造成過無法挽回的傷害的人,比如晚清時期的那八個強盜,再比如曾經背刺種花家遠征軍的人妖和面甸,他都想用燃燒彈燒一遍。
然而,難以制取的鋁成了他最大的掣肘,讓他不得不精打細算的使用。
這里的倭寇太少了,不足以讓他傾盡家底,只為了身心舒暢一把。
……
指揮著船隊一直在灘滸山轉圈,在確保不會有人逃走的情況下,等灘滸山上的火焰熄滅之后,朱瞻坺才下令讓將士們登島。
經過一輪炮轟,灘滸山的海岸已經面目全非,周遭已經完全看不到活人的蹤跡。
“搜山。”朱瞻坺下了船,看著滿目瘡痍的灘滸山,冷冷地下令。
“不要任何活口,找到一個殺一個!”
“是!”朱明躬身領命。
……
對于朱瞻坺那濃郁的殺伐之氣,所有人都覺得有些陌生。
此前朱瞻坺雖然算的上是以殺聞名,但無論是最初的出塞還是后來的北征,朱瞻坺的“殺”其實都是有道理的。
出塞的時候,朱瞻坺必須殺伐果斷,因為他不能被任何事情給絆住,那時候他的任務是接十萬大軍回家,沒有任何事情比十萬大軍的份量更重。
北征的時候,朱瞻坺是屬于殺雞儆猴。
大明北疆連年遭受蒙元余孽的劫掠,邊關百姓苦不堪言,唯有殺雞儆猴,才能讓邊關真正的安寧下來,哪怕只是暫時的。
然而現在,朱瞻坺的殺不說是毫無理由,但按理來說是不應該如此過分的。
東南海商私通倭寇,劫掠大明海疆,的確是該殺,但是不像是在草原上筑京觀,在這灘滸山上濫殺,起不到震懾的作用。
最起碼,在絕大多數人的角度看來,眼下應該得抓住一個算一個,盡可能的揪出幕后的人,這才是利益最大化。
當然了,想歸想,朱瞻坺才是能夠做主的人,他們的任務就是執行命令。
“朱凌,你在這里看著。”看了一會兒,朱瞻坺轉頭對著一名護衛說到。
“務必要將這灘滸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搜干凈,除了我們的人之外,一個活人不許留下!”
“小人領命!”朱明心下一凜,但還是低頭領命。
“朱明,我們走。”最后看了一眼灘滸山,朱瞻坺轉身登船。
……
拓林。
朱慎正在帶人清理戰場。
倭寇襲擾,雖然一直都是一個讓大明頭疼的問題,但實際上,倭寇和北方草原不同。
倭寇每次侵擾,基本上都是以幾百人頂多幾千人為單位,但他們向來都是瞄準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人,連殺帶搶,搶完就跑。
大明不是拿他們沒有辦法,只是在權衡利弊之下選擇了置之不理。
首先,倭寇侵擾雖然都是在春夏或者是夏秋之際,但正所謂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
其次,海戰和陸地上的戰斗不一樣,海軍和陸軍每年所需要的軍費也不一樣。
大明的財政已經捉襟見肘,再平添一筆開支,而且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國庫受不了。
最后,別說北方草原了,就說南邊的交趾都比倭寇的威脅大。
你以為大明真就拿倭寇沒有辦法?歷史上永樂九年,安遠侯柳升在巡視大明海疆時正好遇上了倭寇南下,柳升當即下令追擊,一直追擊到了青州海面,千余倭寇被盡數殲滅。
還有之前在北征時朱瞻坺極為欣賞,冒用父名參軍的劉江,歷史上在永樂十七年的時候,于遼東埋伏倭寇,殲滅倭寇千余人,俘虜一百余人。
所以,大明不是拿倭寇沒有辦法,而是權衡利弊之下選擇了暫時不處理而已。
……
“你們是何人!?”
就在朱慎帶人清理戰場的時候,一個聲音讓他抬起了頭。
轉頭看去,一個身著大明官員官袍的人正被攔在外面,高聲喊著。
朱慎轉身,走到了來人面前:“敢問閣下是?”
“本官乃是浙江按察使周新。”來人不卑不亢,并沒有被趙王世子護衛的裝扮和氣勢嚇到。
“原來是周按察使,在下失禮了。”朱慎聞言拱手一禮,但也沒有卑躬屈膝。
“小人朱慎,乃是趙王世子殿下的護衛,奉趙王世子殿下之命,抽調備倭軍前來抗倭。”
“半個時辰之前,侵擾拓林的倭寇已經被盡數殲滅,眼下正在打掃戰場,幫助百姓盡可能地修復家園。”
“趙王世子殿下?備倭軍?”周新聞言眉頭一皺。
“調用備倭軍,你們的憑證呢?”
“憑證在此。”朱慎說著,從懷中掏出了朱瞻坺交給他的金牌信符。
……
周新看著面前搖晃著的金牌信符,一言不發。
作為大明的按察使,而且還是先后被建文、永樂兩位皇帝接見過的人,周新自然知道這金牌信符是什么。
但是,他也知道,按理來說,這金牌信符不應該,也不能用在這里。
猶豫幾許,周新再次開口:“你說你們調用備倭軍,調用的是青浦還是華亭的?備倭軍守將和當地知府在哪里?”
“回周按察使,此次倭寇突襲,我等從太倉劉家港出發,先是到了青浦,帶著青浦的備倭軍一路趕往這拓林,中途正好順路,在華亭調用了華亭的備倭軍。”
“青浦和華亭的備倭軍守將都在協助將士們打掃戰場,至于青浦和華亭的知府……”
朱慎說著,轉頭看向了不遠處的縣衙:“在那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