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吧,對于這次反對北征的人,朱瞻坺幾乎都沒有什么好感。
如果他不是朱瞻坺,不是趙王世子,沒有插手北方的商業,沒有窺探到這里面的彎彎繞繞,或許他還不會這么認為。
但是,事實和幻想永遠都是兩回事。
如今的朱瞻坺很清楚,那些反對北征的人,真正的理由無非就只有一個:自身的利益。
而這個利益又可以拆分成兩部分,一個是眼前的利益,一個是長遠的利益。
其實這些人也不是反對北征,他們反對的是朱棣御駕親征,像今年丘福為帥出征草原一事,他們就沒有反對。
因為戰爭對于他們來說其實就是個發財的機會,可一旦朱棣御駕親征了,那誰也不敢再發戰爭財了。
這與他們的利益相悖,所以他們不是反對北征,而是反對朱棣御駕親征,他們得把朱棣這個御駕親征的念頭給斷了,不然的話以后朱棣時不時地就來個御駕親征,他們還怎么賺錢。
而所謂長遠的利益,其實就是文武之爭。
自唐之后,文武分家,雙方斗得不可開交,最終在趙宋重文輕武的政策下,文人占據了上風,一直到現在。
一旦戰爭重啟,而且還是朱棣御駕親征,那么肯定是只有勝沒有敗,武將們取得軍功,得到朱棣的重用,武將的地位就會提升,這對于他們文臣來說是不利的。
但是!
唯有夏原吉,朱瞻坺不認為他是這么想的。
夏原吉這個人,朱瞻坺是有了解過的,而通過了解,朱瞻坺覺得這個人吧……
比較純粹。
夏原吉的發跡,其實要追溯到靖難剛剛結束的時候。
建文四年,燕王軍兵臨應天府,鎮守金川門的大明第一代戰神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開了金川門,迎燕王軍入城。
進入應天府后,朱棣殺了很多不服從他的官員,其中就包括被后世謠傳“誅十族”的方孝孺。
而當時夏原吉被帶到朱棣面前時并沒有絲毫的畏懼,只是請求朱棣多給他半天的時間。
朱棣很好奇,一個自覺生命走到盡頭的人,為什么還請求多活半天時間呢?
夏原吉回答說戶部還有很多的事情沒有整理好,只要再有半天時間,他就能把戶部的事情全部整理好,這樣一來新皇登基就能少走很多彎路,少浪費很多時間,讓天下百姓少受點兒罪。
朱棣被夏原吉的胸懷所折服,但沒有給他半天時間,而是整整二十一年。
從永樂元年到永樂二十二年,除了朱棣最后一次御駕親征時,因夏原吉極力反對而將其下獄之外,朱棣從未懷疑過夏原吉,不管是人品還是能力。
試問,這樣的一個人,會卷入那些只為私利的斗爭中嗎?
可能會,但朱瞻坺還是認為夏原吉之所以反對北征,只是單純的從國庫結余以及百姓所考慮,亦或許也可能將上次北征失利一事給考慮了進去,綜合得出了一個不值得的結論。
所以,朱瞻坺還是在第二天的中午赴了夏原吉的約。
品味齋。
朱瞻坺在商業上頗有建樹,但僅限于北方,南方雖也有他的印跡,但很少很少,幾乎都存在于運河周邊,是為了運輸的方便。
而這品味齋所在的應天府,是朱瞻坺沒有涉及的地方。
不過朱瞻坺并不在意,因為在他看來,他今天過來見夏原吉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
“世子殿下。”
提前來的夏原吉在看到朱瞻坺進門之后連忙起身,躬身行禮。
“夏尚書。”朱瞻坺拱手還禮。
“世子殿下請落座。”夏原吉伸手請朱瞻坺坐下,然后自己才坐了下來。
“沒想到,世子殿下竟然真的來赴約了。”
“怎么?我不能來?”對于夏原吉的驚訝,朱瞻坺只是笑笑。
“如果是其他的官員,或許也就只有兵部金尚書的邀請我會來,但你也知道金尚書比較特殊,他不會邀請我,我也不能輕易赴約。”
“但如果是夏尚書,我就不必忌諱了,因為我相信夏尚書不會去做那些蠅營狗茍的事情。”
“萬一呢?”對于朱瞻坺的信任,夏原吉多多少少的帶了點自豪,因為這是對他人品和能力的肯定。
然而,他所說的話卻帶著完全相反的情緒。
“萬一,世子殿下看走眼了,亦或者,下官想要和世子殿下商量的是比蠅營狗茍更加不堪的事情呢?”
“哦?”朱瞻坺眉頭一挑,臉上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來。
“那我倒是要聽聽了,到底是什么樣的事情,能讓在死到臨頭時還在關心戶部、關心大明、關心所有百姓的夏尚書愿意放棄自己的堅守?”
“世子殿下莫要再捧下官了,再捧,下官怕是真的要飄上天了。”面對朱瞻坺看似恭維但實則是打趣的話,夏原吉連連擺手。
“不過……”
夏原吉的表情從被打趣的苦笑變成了嚴肅,讓朱瞻坺也不由得收起了笑容。
“今日下官所說之事,怕是真的會超出世子殿下的預料。”
“若有可能,下官也想親自去做,但奈何身份不同、位置不同、職責不同,下官無能為力。”
“思來想去,也只有那日在朝堂上無懼所有內閣大學士的反對,一力支持北征的世子殿下方能做到了。”
“只不過……此事……”
看著支支吾吾的夏原吉,朱瞻坺愈發地好奇了。
要知道,夏原吉的人設,不說是鐵面無私,但也相差不遠,無論是誰,只要是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哪怕是朱棣,他都會據理力爭。
但現在他卻露出了這樣的神色和態度,這極大地激發了朱瞻坺的好奇心。
“夏尚書,無需如此。”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朱瞻坺開口說道。
“無論是什么事情,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總是得在知道了之后才能做決定,你說是吧?”
“世子殿下所言甚是。”夏原吉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似是下定了決心一般。
“不知道,在明年北征之時,世子殿下能否如同那日在朝堂上一般,力壓群臣,讓陛下放棄對北元余孽采取懷柔態度,而是真正的以戰爭的態度去面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