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退休之前的高光時刻
曾有人說,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也是享受生活的載體。
2017年,我的職業生涯的終點已清晰可見。在主持人崗位上干了30多年,青春的枝葉正嘩嘩飄落,能光榮退休何嘗不是件幸事?而《星空朗讀》的火爆,把我又推上了人生高點。
《星空朗讀》是浙江之聲首創的全媒體戶外朗讀節目,以中外經典名篇美文為題材,集合主播、素人共同參與。以朗讀的形式,融入山水實景呈現好聲音、好意境。
2017年9月17日,作為《星空朗讀》首發,我們6位主播一起去往4700多公里外的新疆阿克蘇,慰問在那里的浙江籍援疆干部。首演非常成功,被譽為高品質文化援疆活動。四天行程一萬多公里、如快閃般的阿克蘇之行,給我們留下了感動與美好,從此我和《星空朗讀》結緣。

2018年5月26日,王萍在臺州三門亭旁起義舊址參加“星空朗讀·浙江紅旗第一飄”專場朗誦會。
我和許一零搭檔主播的《老人與海》,被業界稱作教科書式的精品典范,也成為《星空朗讀》演出活動的保留節目,因而每場《星空朗讀》演出活動,我基本上都會參加,僅2018、2019年就各有20多場,同事們調侃說,王老師去過的地方就是《星空朗讀》的路線圖。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說,展示了老人與命運抗爭永不服輸的精神。我們選取其中四分多鐘的片段來朗讀,小說的精神氣概契合我們的浙江精神,而且小說知名度高,因而容易產生共情。
從直播臺走向大舞臺,對習慣面對話筒的廣播人來說是升級換代。熟悉的話筒變成了炫酷的舞臺、華美的燈光、動人的音樂,展現在我眼前的一切是那么鮮活、生動、新奇又陌生。一次次從幕后走向臺前,一場又一場的歷練、學習、總結,從膽怯走向沉穩、走向成熟。和搭檔的配合越來越默契,每一場,我們都情緒飽滿、全情投入。
我們用聲音演繹作品,感動觀眾,他們用掌聲、用微笑、用眼睛里閃爍的淚光給我們以激勵。
主播維琳在她的朋友圈寫道:王老師和一零的《老人與海》陪著《星空朗讀》從南疆朗誦到東海。今晚聆聽,眼睛濕潤了。冬天的星空,冷嗎?冷。我們在一起,暖嗎?暖。終有一天我們會老去,回望星空之下,我們會不會熱淚盈眶?臺上、臺下感動于這種人文精神,這種人與人之間心靈的共鳴。這是經典的魅力,也是真情的力量。
2017年11月,《星空朗讀》走進杭州西湖區龍塢茶鎮。那天冷空氣突然降臨,天氣很冷。劇場里音樂響起,許一零用他低沉、渾厚的聲音深情朗讀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以沉靜的力量和人文情懷觸動觀眾的內心。主播的傾情演繹讓人們真切地體會到了《星空朗讀》的魅力所在,臺上、臺下每個人的眼睛里都滿含淚花。在我看來,這淚花意義非凡,那是對我們付出的認可和肯定。2018年,《星空朗讀》獲秉持高標準嚴要求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點名表揚。
通常接下一場活動,就像按下了流水線的開關,即刻建群開始高速運轉:聯絡、溝通、落實場地,準備文案寫串詞、選作品找配樂,大到做大屏,小到做手卡……忙到六親不認、日夜不分。沒有專職人員,而且每天日常播出的節目不能停,參加活動的主持人的付出可想而知,臺上他們是朗讀者、主持人、美好聲音的傳播者,臺下他們變身成策劃、編劇、導演、場記、舞臺監督。沒有經驗,沒有現成的路子可走,就邊干邊學。
出差的機會多了,和同事們待在一起的時間久了,發現后臺很有戲,那是另一種忙亂。我試著用手機拍一些有趣的照片發朋友圈,居然大受歡迎,每場活動結束,小伙伴會坐等我的朋友圈。其中有三張照片上了《浙江城市廣播電視報》,題目是“《星空》下的三個鏡頭”。

2018年6月26日,王萍在臺州椒江參加《星空朗讀》活動。
鏡頭一:一張模糊的照片
7月15日,《星空朗讀》走進寧波溪口,當天氣溫38℃,一個標準的高溫天。夜幕降臨,演出準時開始,工作人員來催場。我從一位媽媽身邊走過,她遠遠地站在觀眾席旁,眼睛盯著舞臺,懷里抱著一個熟睡的嬰兒。我不禁心里犯嘀咕,又熱又吵帶這么小的孩子來干嗎?匆匆走過又似乎有些眼熟,便轉過頭又看了一眼。是我們頻道的業務員陳虹,剛生完孩子四個月,一個正在哺乳期的年輕媽媽。業務員的工作每天東奔西走,陳虹出差到哪里就把孩子帶到哪里,只為不影響工作。鼻子一酸,我拍下了一張模糊的照片。
鏡頭二:一張不雅的照片
還是在寧波溪口,為了保持最好的狀態,主持人登臺前通常不吃飯。那天演出結束已經晚上九點多了,為節省開支,距杭州三小時以內車程,我們都是連夜趕回不在當地住宿。緊張了一天,此時已饑腸轆轆,沒時間吃飯,更別說坐高桌、低板凳了。實在太餓了,在等人的間隙,金話筒維琳、主播崔麒就蹲在馬路邊扒拉幾口盒飯對付。這一幕被熱心的觀眾看到,非要拉我們去飯店,我們婉言謝絕。他們不知道日常播出是不能耽誤的,這些主播有的要趕回去直接上夜班,有的凌晨5點要上早班。于是我拍下了這張“不雅”的照片。
鏡頭三:一張怪異的照片
8月18日,《星空朗讀》來到湖州,那是一個光芒萬丈、氣溫40℃的高溫天,沒有一絲風。演出是在愛山廣場,白天走位彩排,舞臺無遮無攔,大家都暴露在火辣辣的陽光下,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主持人思寧日光過敏,曬得滿臉通紅,為了保證晚上的演出,她把白色的紙巾貼了滿臉,只為眼睛留了條縫。我拍下了這張怪異的照片。
臺前幕后的同事們就像流水線上的一顆顆螺絲釘,在崗堅守盡職盡責。只有在熱愛工作的情況下才能把工作做好。正是這樣一個不計得失、忘我奉獻的團隊使得《星空朗讀》一路走來熱度不減,拿獎拿到手軟。
幕后花絮前前后后我拍了有上千張,有輕松詼諧的,也有感人至深的。這些隨手拍還為頻道年終總結提供了不少素材,年會上使用的圖片80%出自我的隨手拍,還有人因此評上了季度之星。小伙伴們說,干了多少活領導看不見不要緊,一定得讓王老師看見。

2019年5月25日,王萍與中國之聲播音員忠誠(右一)在浙江廣電事業70年“聲動中國”主題晚會上朗讀。
除了一年幾十場的活動,我的本職工作是主持一檔日播節目《天天服務臺》,這是浙江廣播媒體中創辦最早的公益養生節目。365天播出365期,我一天都不落下。過去,每天上班下班編稿錄音,時間的流逝是模糊的;現在,一場接一場的《星空朗讀》讓每天都不一樣,特別珍惜每一次和同事們相處的時間。每場活動拍花絮、拍錄像、剪視頻、發抖音成了我的拿手戲,各種軟件功能玩得比年輕人還熟練。
2018年頻道人員調整,節目中心成了年輕主持人扎堆兒的地方。隨著老同事一個個退休,我成了節目中心最年長的姐姐。我就把花絮拍攝延伸到辦公室,還搞了個《編輯部的故事》抖音搞笑系列,都是主持人工作之外的事兒。他們活潑開朗、精力充沛,能說會道、能唱會演,還喜歡惡搞。我一舉起手機他們就戲精附體,各種現編現演,誕生了一段段搞笑又滑稽的視頻。大家開心,我也自得其樂,日子也變得有滋有味。
我們騰出一張辦公桌當茶桌,買來茶壺、茶葉。做健康節目十幾年,我知道茶是最好的飲品,知道什么季節喝什么茶。每天早上一到辦公室,我就拎個大水壺去打水、洗茶,提早把茶煮好。同事們出差、采訪回來都會帶一些當地的土特產放在茶桌上。后來,零食、小吃、時令鮮果應有盡有。小伙伴開玩笑說,出差回來都別忘了給王老師“交租子”啊。小小茶桌有吃有喝,小伙伴累了、渴了、餓了,都會來這里吃點喝點,聊上幾句,放放輕松。其他辦公室的同事看著眼饞,也紛紛來湊熱鬧。他們說,只要王老師在,辦公室就有煙火氣,有家的感覺。我挺感動,生活會因為熱情而明亮,這也是我在找的感覺。
活動是全年接續、戶外展開的,其間有風和日麗,也有臺風暴雨,有高溫酷暑,也有冰天雪地。中秋家家團圓時我們在路上,新年鐘聲響起時我們在現場。前一場活動還沒結束,下一場活動就已建群。當忙碌成為一種常態,日子反而變得簡單了,只剩下工作在無縫銜接。
每天和年輕的同事一起東奔西跑,彼此感情越發深厚。在2020年年會上有一個環節:說出過去一年你認為重要的一件事。問到主持人瀟磊時,他說:“過去這一年最大的事就是王老師要退休了,也說不上她哪兒好,她在就很舒服,我覺得這是大事。”當時就淚目了,我的本意是年齡到了就靜靜地畢業(退休)離開,最后竟成了高光時刻。很欣慰生命中有這么一段時光和同事們一起度過,在工作上獲得了信心,在生活上仿佛也找到了快樂的源泉,沒有什么能讓我有如此的充實感。
面對新生活,內心保持沸騰,世界會為我綻放。我沒有遺憾,只有千般不舍。謝謝你們,親愛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