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攘外則先安內(求追讀)
- 三國:我撿到了一本三國演義
- 獨居者
- 2028字
- 2023-10-23 21:58:04
攘外必先安內!
今大將軍仍為何進,朝野中的忠臣良將依舊在觀望中,天子的改變,他們怕猶如昨日曇花,一閃而過。
荀攸深知當今天子與桓靈二帝不同,勵精圖治,欲要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公達,朕等你的消息。”
荀攸沉穩,做事一向有條不紊,行事皆深思熟慮,故劉辯對荀攸相當的放心。
..........
“大哥,十常侍已被陛下誅殺,大哥乃中山靖王之后,大哥還不如去雒陽尋一份功名。”
說話的是一個環頭豹眼、身高八尺的壯漢,黝黑的臉,猶如一尊煞神,而一旁這個壯漢的身邊的乃是一身高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的壯漢微微頷首。
“翼德,非為兄不愿,實乃時局所迫。”
說話的是一身高七尺五,雙耳垂肩,雙手過膝看似有天人之象,他姓劉名備,乃是中山靖王之后,亦是尚書令盧植的學生,只是自中平四年,他們兄弟三人桃園結義,欲要闖蕩出一番功名,然因督郵貪財,他們身上有無銀錢,傷了督郵,故而舍了功名前往其同門師兄的涿郡太守個公孫瓚麾下做事。
相比于公孫瓚,劉備如今可以說是渾渾噩噩一事無成,公孫瓚在幽州中有著白馬將軍的美名,異族遇見他如遇見索命的閻王,在公孫瓚的槍下,不知多少賊人命喪黃泉。
“大哥!三弟所言甚是,與其在公孫伯圭麾下碌碌無為,不如前往雒陽,搏取一番功名!”
“當今天子誅殺十常侍!想來不會如靈帝一般昏庸,且大哥老師尚書令尚在雒陽,大哥為何不去試試,若天子非明君,你我兄弟三人大不了從頭再來,又有何懼!”
“云長....”劉備仰頭望天,自中平四年起,這些年來,他一直怨蒼天不公,何其無情,為何不曾給予他一點一滴的希望!
令其碌碌無為多年!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劉備終于下定決心,一咬牙朝著關羽、張飛二人:“云長、翼德,為兄且到伯圭府邸上,和伯圭辭別后,你我兄弟三人再去雒陽,博取一番功名!”
“好!”
“好!就在等大哥這句話!”
張飛、關羽二人面露笑容,在公孫瓚麾下,二人不過是一馬前卒,這讓本心高氣傲的兩人如何能忍受的了,還不如前往雒陽,博取一番功名!
.....
公孫府邸內,公孫瓚得知劉備的去意后,回頭看向劉備,粗獷的臉上卻有著一絲的精明,作為遼西公孫家的子弟,公孫瓚則看出劉備的心思:“玄德,前往雒陽,見到老師,替我向老師問好。”
“好。”
劉備則是點頭應允后,遂離去,而公孫瓚則是注視著劉備離去的背影,嗤笑:“劉備雖胸有大志,但時運不濟,空有關張二人相助,卻一事無成,老師一向不喜他,非因其出身,乃劉備擅藏拙,永遠是一副謙謙君子的樣子,謙虛禮讓,令人看著作嘔。”
“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凡所求皆去爭!”
“不爭何以榮華加身,富貴到手!”
“兄長所言甚是。”
公孫越遞過手絹給公孫瓚擦拭額頭上的汗水,劉備這幾年在涿郡的所為,公孫越皆看在眼里,所行所舉看似拱讓謙厚,實則是以退為進,欲的謙謙君子美名,又想得到利益。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總要舍棄才能有所收獲。
“兄長,越有一事不明,今天子誅十常侍后,并未舉動,這是為何?”
對于雒陽發生的事,公孫越也有所耳聞,只是,已過去月余,朝堂中仍無動作,倒是讓公孫越看的迷糊。
“叔潁,依為兄看,今天子真為明君,必罷免何進大將軍之位,換皇甫嵩、朱儁之流,若只是假象,當你我兄弟的機會!”
公孫瓚野心勃勃的看向公孫越,他相信不僅僅是他在等,天下各地州郡的州牧、郡守在等待著機會,也在關注,關注雒陽中的風吹草動。
“不過,無論天子如何,這幽州乃我公孫瓚的幽州!”
公孫瓚極其自信,身上流露出自信,讓公孫越心神一震,恰如兄長所言,無論天子如何,這幽州之地,仍姓公孫!
炙熱的陽光落在公孫瓚的臉上,顯露出公孫瓚無比的自信,對于未來,公孫瓚他依舊充斥著自信!
他正當年,未來可期!
相對于幽州公孫瓚的自信,駐兵在河東郡的董卓卻陷入愁苦中,自先帝薨逝后,董卓一直在等待著機會,等待雒陽大亂,他可以趁亂而起,甚至在謀士李儒的策劃下,未嘗不能入主雒陽!
“文優,老夫還需繼續觀望乎?”
時不待我!
董卓總覺得時機在流逝,他要是再不把握住機會,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主公。”李儒身著一身青衫,束發,面容陰鷙,讓人一眼見到就覺得這個人不好對付,李儒面色平靜,黑白分明的眼珠轉動著:“主公,眼下局勢不宜操之過急,不過,主公如今擁兵三萬,可先率兵回涼州。”
“為何?”
董卓有些不明所以,不明白李儒所言何意。
“主公,天子初登大寶,除十常侍,給天下士人一個希望,然桓靈二帝,數十載光陰,令士人對劉氏深感無望,故今士人都在觀望,等待天子的下一步舉動。”
“若天子賢明,則入朝為官,士人歸心,天下歸心。”
“若天子無為,主公的機會就到了。”
“何意?”
董卓乃一介武人,少時為游俠而縱橫涼州,看不透其中的彎彎繞繞,聞言,李儒手中的羽扇輕輕搖曳,驅散酷夏帶來的炙熱:“主公,天子所行,皆在大將軍何進。”
“何進何人也?”
“一屠夫耳!”
“何以能為大將軍乎?”
董卓驚起,一雙幾乎看不見的眼睛瞪的老大,久久不語,等其回過神后,則吐氣:“文優所言,乃天子欲罷免何進大將軍之位乎?”
“正是。”李儒頷首,緊接著說了一句:“不管如何,主公先率領兵馬回涼州,無論雒陽發生任何事情,主公進可攻退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