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引蛇出洞
- 高武:九萬萬弟子助我修行
- 無物
- 2138字
- 2023-10-16 17:00:00
一擊得手,不再理會這人手捧喉嚨,驚懼倒下。
弘英腰一擰,身一欺,左臂順勢翻轉滾推,一股強力的抖勁,連帶著身體欺壓而上的推勁,另一個刺青壯漢正是揮拳撲來,那臂膀頓就又是被她推彈抖開,中門一下大開。
如鶴入林,欺近,短打,右手肩催肘,肘催拳,一記鉆勁,直中刺青壯漢心口。
白鶴拳攻防一體,卻也因此,爆發難免就是有著不足,與虎拳和熊拳之類是相差不少,便是與小羅漢拳的猛力攻擊,都是有著差距。
但這可不意味著白鶴拳當真殺傷力不行。
白鶴拳最為擅長彈抖之勁、縮繃之勁,以及那撞抖之勁,能在交手之中,輕易洞開對手中門,進而欺身短打,直擊要害。
爆發力也許有著不足,但又有幾人能吃得住鶴拳這刺喉鉆心戳眼?
攻中有守,守中帶攻,招招都是殺招,這便是白鶴拳打法的基本綱要。
弘英此時就是如此。
一記鉆天拳,打碎一人喉嚨。
一記入林拳,打得一人心跳驟停,眼前一黑。
甚至弘山和王大錘還沒沖到,又是一記的翻身拳,臂隨身動,旋勁又繃勁,再次崩開最后一人臂膀的同時,貼身短打,身一矮,肘連錘,腰腹三連擊。
“不錯,弘英的千竹手,差不多是大成了。”
眼見弘法弘英二人轉眼功夫,就是將所有刺青漢子都擊倒,尤其是弘英,那行云流水的打法,便是元妙道人在暴怒之中,都也不禁是稍歇怒氣,點頭贊許了一下。
白鶴拳的功力如何,有一半都是在于手上的抖勁。
那歌訣“手如千竹繩”,便是此意。
故而白鶴拳的抖勁,也是被稱為“千竹手”。
以元妙道人的眼光,弘英這千竹手正是已經大成了,便是與他,都能來推手過招了。
陳澤對此則沒有意外,師兄妹的拳法水平如何,他可說是對每一人都了如指掌,弘英的白鶴拳造詣,正是所有師兄妹中,僅次于他的。
眼見著那邊,所有幫會中人都被擊倒,又見王大錘過去,奉元妙師叔此前之命,將每人都打斷一條腿。
陳澤心中微有沉吟,又是問道:“師叔,這城中縣衙對命案是如何看的?”
雖并未接觸過這個時代的醫療技術,不過,想必這縣城也不可能有什么神醫,所以,他大致是能確定,那喉骨破碎之人當是死定了。
如此,對一些事情,卻是也有著了解清楚必要了。
“幫會之人,死傷歸幫會。”
“外城之人,命案不必究。”
“村野小民,眼不見為凈。”
“江湖仇殺,無關乎朝廷。”
“唯有六扇門,才是會追查重大事件,緝拿江洋大盜和綠林山賊,便是他們的本職。”
“飛魚衛的目標,則主要是與朝廷對立的勢力。”
元妙道人一邊是說著,一邊是走向了武館大門。
陳澤自是緊跟而上,又琢磨著師叔話意。
六扇門和飛魚衛且不說,只看衙門,便是可見,這大蒼朝早已失去了威懾力。
村野,外城,內城,這是不同的階層劃分。
百姓,幫會,江湖,這也是有著明顯區分。
刺青幫的這幾人,這便是全部打死,也無關縣衙的事情,唯有看刺青幫自己會不會為他們出頭。
倒是……他暫時還沒法判斷,武館之事,這是算江湖事情、幫會事情,還是如何?
不過無論如何,既然那虎威拳館能欺到師叔這邊來,可見,就是不算江湖事情,這縣衙也是一樣可欺!
“這么看的話……師叔只是打斷這些人的一條腿,這便不是顧忌衙門,而多半是要引蛇出洞,看能否將王老虎引來拳館這邊了。”
引蛇出洞,這自又是需要設伏來配合為最好。
他們這幾人,自然不可能布下埋伏圈,此時又還未聯系陳楊兩家,所以……
“應該是師叔要拿出他的壓箱手段了!”
陳澤心中再次是一動。
元妙師叔莫看不理俗事,卻是道觀之中的藥師,再加上那手神香本事,陳澤有懷疑,這方面恐怕正應該是他混江湖的拿手本事。
要說引蛇出洞,并設下埋伏的話,應該也只有這個可能了!
“待此回之事結束,也該向師叔請教請教了。”
藝多不壓身,尤其,他有著武道靈源,在武學的修行上,是能駕輕就熟,完全是能分些心思到醫學藥學毒學之上的。
便他們這邊走至武館,弘山他們也回頭了。
“師伯,我來叫門。”
武館大門緊閉,門后應該還撐著東西,王大錘重重拍了兩下,見一動不動,就大喉嚨喊了起來:“師娘……杜嬸子,快開門,我把師伯和師兄請來了。”
師娘?
雖急著元稹的傷勢,元妙道人和陳澤他們卻是也都神色微妙了一下。
不過倒也無人此時多問什么。
李元稹本就是火居道人,不禁葷,可娶親,便是真給他們找了個弟妹師嬸,這也沒什么。
只不過大錘這欲蓋彌彰,是來得有些突然罷了。
“大錘?是你嗎?”
王大錘連喊幾聲,里邊終于有個小心翼翼的聲音,從門后探了出來。
“杜嬸子,是我,我把觀中元妙師伯他們請來了,快開門,師伯要去探望師父。”
王大錘連忙應聲。
元妙道人卻有數,這“杜嬸子”當然聽得出是大錘回來了,只不過是怕萬一大錘也不可靠,故而小心謹慎罷了。
隨也開口道:“杜施主,貧道白鶴觀林元妙,乃是元稹師兄。”
哪怕不見人影,他的聲音也自有一種獨特的氣度。
就聽里面是長松了一口大氣,那杜嬸子的聲音:“太好了,你們終于來了。”
除了她,里邊應該還有著一人,隨就是一陣搬挪的聲音。
很快時間,武館厚重的大門,終于是由內而外地打了開來。
杜嬸子是個三四十歲的婦人,容貌不差,最主要氣質溫婉,此時雖有驚神,卻還能理事。
打開大門,見果然是道人,她心神終于定下了,又急聲說道:“道長,老爺他還在昏睡,醫館楊老爺指派了一位坐館大夫過來,現在還在屋里盯著。我這便帶你們過去。”
一邊說,一邊引路,一邊,她還又道:“娟子,快叫師伯師兄師姐。”
娟子是個十三四歲少女,穿著練功勁服,面貌上與她有著幾分相像,多半應是她的女兒。
也不怕生,娟子立即就是叫起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