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訪談
書名: 回檔之2001作者名: 九月頑童本章字數: 2047字更新時間: 2023-11-30 18:00:00
“蘇總,這是臺本。”
“張總,這是您的。”
先后有工作人員前來講解節目后續流程,為了避免節目事故,這是必然的流程。
不多時,謝林走了過來,說道:
“兩位對節目流程還有疑問嗎?”
蘇航看了眼臺本,說道:
“節目的定位是互聯網的創新與挑戰,還有分享創業經驗?是要說創立公司的過程?”
臺本上只有大概的流程,更詳細的問題并沒有列出來。
“不錯。蘇總莫非有顧慮?”
謝林直接問了出來。
其實,與一般的企業相比,互聯網公司的經歷很容易查到,資金等各方面也相對透明很多,所以才有了這些問題。
“那在美利堅的一些事情?方便在節目上說嗎?”
蘇航顧忌的是這些事情,最后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
“蘇總放心,不該問的我們不會問,而且后期還會有領導審核,有爭議的內容不會播放的。”
來了這么多互聯網企業,謝林自然知道如何去做。
一旁的張朝陽點點頭,說道:
“還有創新與挑戰,節目會問哪些問題?”
謝林再次作了解釋。
……
十分鐘之后,節目正式開始。
“歡迎大家準時收看……我是……”
主持人上臺,說道:
“如今在世界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不安于現狀,敢于創新,打破壟斷,夢想改變世界,少有人能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也許光環滿身,也許充滿爭議……”
簡單說了主題后,主持人一一介紹了到場的嘉賓。
“薪浪的茅總裁,在薪浪陷入危難之際,帶領薪浪走出了困境,如今已經開始在盈利……”
“如今的互聯網第一人,狐廠的老板張朝陽,畢業于……”
……
“接下來的是熊貓科技的創始人蘇航,大家應該都使用過熊貓導航、熊貓交友,或者聽過農場游戲……”
隨著主持人的介紹,臺上屏幕也展示了,各個互聯網公司的經典事跡,演播廳那的掌聲也沒有停過。
“茅總,薪浪經歷了這么多的事情,您覺得是什么,讓您堅持到了現在?”
面對支持人的提問,茅道臨沉聲說道:
“是一種信仰吧,或者說,能堅持到現在的互聯網企業,對互聯網的未來都有一種信仰,我們都認為互聯網……”
一旁的張朝陽等人頻頻點頭,十分認可茅道臨的話。
外人或許覺得企業老板很風光,但只有他們知道,企業最艱難的時候,遇到了太多糟心的事情。
比如小馬哥,想五十萬賣鵝廠,都沒有接手。
或許除了蘇航外,其他人也都有這種經歷。
“丁總,豬廠此前停牌,投資人也沒有了信心,但如今幾個月過去,豬廠股價已經開始提升,您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些的?”
丁三石聞言,看了眼蘇航,說道:
“一來是大方向上,互聯網寒冬正在過去,各個企業的情況都在好轉,比如美利堅的一些互聯網公司,原本三個月裁員數千人,但這兩個月幾乎很少裁人。
再者,是我們內部轉變了經營方向……”
幾個問題過后主持人又問了張朝陽。
如今三大門戶雖然股價不行,但他們的地位擺在那里,這就是品牌的無形力量,是熊貓科技、鵝廠等無法比擬的。
“馬總,你從創業之初到現在,已經過去好幾年了,是什么驅使你一直在互聯網內奮斗的?”
馬蕓對采訪得心應手,說道:
“首先不是財富,我對錢從來不在意,不攢錢,我也沒有多少錢。有人問我占了多少股份,我從來沒有關心過,我只想創立一個屬于華國的五百強企業,這是時代賦予我的機會……”
主持人又問了幾個問題,便問向了小馬哥:
“馬總,聽說有人賣了鵝廠的股份,但今年三月份,你們的注冊用戶又到了一億,您是怎么看待這種情況的?”
小馬哥扶了一下眼鏡,說道:
“任何一家企業,股份轉換是常有的事情,只能說彼此間沒有合作的緣分,如今鵝廠注冊用戶是國內第一,而且也有了新的投資者,也開始盈利……”
小馬哥低調謹慎,很給IDG以及香江李的面子。
接連幾個問題回答,蘇航在一旁看得服氣,這口才與應對方式,在他看來是不輸馬蕓的。
“蘇總,當初是什么事情,讓您決定走出國門的,而且《憤怒的小鳥》與魅族都大獲成功,在國際上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這個問題,蘇航早有腹稿,說道:
“其實,不少人都問過我類似的問題,那我就再次談談吧,如今咱們國家加入世貿,與各國接觸的機會會越來越多,在我看來,與其想辦法賺國人的錢,不如想辦法走出國門。
大家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能知曉,國際上的企業,也在想辦法進入國內。
他們資本充足,市場經驗更多,一旦進入國內市場,很多企業根本不是對手……”
主持人接著問道:
“但走出國門,面臨的麻煩也不少,比如近些時日的6c事件,還有鋼產品、燈具、汽車擋風玻璃、打火機以及部分農產品反傾銷等等,蘇總覺得該如何應對這些事情?”
說一句,造成燈具反傾銷的,還是以飛利浦為首的海外公司。
“首先是最根本的態度問題,國內廠商積極應訴,聯系律師尋找證據,大家不要怕麻煩,不然會損失更多,國外企業間的官司很正常,就說燈具反傾銷吧,去年才出了結果,8家應訴的華國企業被征收0——59.5%的反傾銷稅,而其余所有華國節能燈企業被征收66.1%的反傾銷稅……”
見不少人沉思,蘇航繼續說道:
“再者,就是提升技術壁壘,提升產品的品質,避免被人卡脖子針對,2000年我國因為技術性貿易壁壘損失達17.6億美元;去年我國僅因不符合國際環保標準損失已超過100億美元……”
“這種事情絕對不可能避免,以后必然也會經常發生,希望所有的企業能引以為戒,提早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主持人頻頻點頭,覺得這段采訪不錯,收視率可能會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