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簡介
《詩經》的名稱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世界上最古的詩集之一。戰國中期以前《詩經》并不稱“經”,而是單稱《詩》或《詩三百》。在先秦的典籍中,《詩經》被稱為《詩》最為普遍,如在《左傳》《國語》《論語》《孟子》中都是如此。《論語》和《墨子》中還稱為《詩三百》,如《論語·為政》記孔子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墨子·公孟》說“弦《詩三百》,歌《詩三百》”。這是因為《詩經》有三百零五篇,取其整數而言。
最早稱《詩》為“經”的是戰國中后期的《莊子》。《天運》篇說:“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不過,《莊子》所說的“經”是書籍的意思,“六經”即指“六部書”,并非“經典”之意。雖然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已將《詩》作為教授學生的教材,但真正把《詩》尊為經典還是漢代尊崇儒術以后的事。從兩漢到唐宋,“五經”“七經”“九經”“十三經”,《詩經》都是為官方肯定、頒布的主要經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