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十三經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經典,更是中華文化賴以存在的基石與根底。十三經由西周的王官之學——六經演變而成,它們曾經主導和影響了中華文化兩千多年。十三經的思想與觀念對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中的哲學、宗教、道德、倫理、科技、經濟、教育、政治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即使在今天,我們反復強調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候,十三經依然是傳統文化的根底與基石。畢竟,十三經在中國古代是經典中的經典,是思想文化的源頭。可以說,不了解十三經,就不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在精神及思想特質。

盡管十三經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價值如此之大,但在不同歷史時期它們各自發揮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如在漢代,董仲舒借助陰陽五行學說對《春秋》進行解釋,并建構了天人感應的思想體系,《春秋》學由此成為漢代經學的核心。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經學的玄學化,《周易》成為當時的重心所在,很多學者借助《周易》來闡發關于宇宙自然的形而上學。在宋代,由于內憂外患,《春秋》學一度成為顯學。但當時儒者出于應對佛老之學的挑戰、重建新儒學思想體系的需要,開始借助《周易》《四書》來建構新的儒學思想體系,《易》學、《四書》學由此成為宋代經學的核心。宋以后,《四書》學、《易》學一直影響甚大。到了清代,隨著經學考據的興起,五經再一次成為經學研究的核心,清代中后期,《春秋》學也一度成為顯學。總而言之,隨著不同時代社會政治需要的變化,人們對經典的依賴也有所不同,這就決定了經學的發展重心隨著時代而改變,儒學也隨著經學的不同詮釋而展現為不同的形態,比如漢代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清代考據學等等,經學的不同形態成為各個時代最為核心的學術思想,也是最為核心的價值體系。

十三經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哲學、政治、倫理、道德、宗教、經濟、藝術、文學、歷史等各個方面,而且對不同方面的知識與思想,它們都提出了具有范式意義的觀點及思想,由此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周易》的宇宙生成論一直是中國古代認識宇宙萬物、天地及人類社會起源的基本觀點;《尚書》則提出了以德治國的基本理念,這個理念是對上古以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圣賢王治國理政思想的繼承與發展,由此也對中國古代以德治國、修身明德等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詩經》則是先秦時期的詩歌精選集,它在文學表達形式、敘事內容及以文載道的思想等方面都對中國古代的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禮》更是對中國古代各方面的禮儀包括國家制度、設官分職、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等各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此使中國成為禮儀之邦;《春秋》三傳則通過歷史敘事的形式,傳達了上古三代的禮治傳統,同時也對后來歷史敘事與編纂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論語》更是對中國古代的政治、人倫道德、教育等各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孝經》是古代以孝治天下的經典依據;《爾雅》則為中國古代語言文字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孟子》一書為宋代以后理學的興起提供了重要的經典依據,成為中國近世思想文化的源泉,等等。

可以說,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綿延不絕傳承下來的文明體系,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文化的貢獻。中華文化具有多種特征,比如注重人文精神、強調民本思想、突出以德治國等等,這些自然得到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民眾的支持與傳承、踐行。作為中華文化的根底與基石——十三經則始終規范、引領著中華文化,并促使中華文化不斷地傳承、發展,并最終成為世界上非常有影響的文化體系。

正是由于十三經是中華文化的基石與核心所在,所以得到了歷朝歷代上至皇帝、下至普通民眾的廣泛重視,并最終成為經典中的經典,進而得到了很多人的研習,由此圍繞著十三經產生了浩如煙海的著述,這些著述之中有普及的、思想的、哲理的等等各種類型。這些文本,有的被立為官學或被科舉考試列為必讀書,比如鄭玄《周易注》、杜預《春秋左傳集解》、孔穎達《五經正義》、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胡安國《春秋傳》、程頤《程氏易傳》、蔡沈《書集傳》,等等。這些著述,不僅是對十三經的注解,更是借助對十三經的注解發表了撰著者對天人之際、治國理政、修身明德等方面的看法。

總之,十三經是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根底,離開了十三經,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就無從下手,也難以真正把握中華文化的精神與精髓。所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離不開對十三經的關注,更離不開對它們所蘊含的思想哲理的深入發掘。可以說,唯有繼往開來,基于十三經的研究及思想發掘,才能真正建構出獨具特色、滿足當今中華民族需要的新文化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超| 民勤县| 宁武县| 云阳县| 昭苏县| 中超| 化德县| 阳朔县| 湘阴县| 宜黄县| 淮阳县| 马鞍山市| 石城县| 莱阳市| 民县| 新龙县| 西平县| 黄山市| 三门县| 泗阳县| 淮阳县| 长子县| 双牌县| 侯马市| 淮北市| 东莞市| 昌图县| 永清县| 桑植县| 滦南县| 壤塘县| 沙湾县| 大丰市| 广丰县| 东兴市| 汉源县| 比如县| 曲沃县| 安吉县| 津市市|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