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胸懷大志的皇太極

清朝的建立

皇太極的北京之行,最重要的收獲不是搶了多少東西,也不是消滅了袁崇煥,而是開了眼界。

這一趟,他看到了自己的女真部落和大明王朝的差距,他見識了什么是商業,就像是一個鄉下孩子來到了都市。

此后,皇太極就沒再來惹明朝了,不是不敢,而是不愿意一輩子就滿足于此。皇太極是個有理想的人,于是回到草原之后,他便開始大力發展經濟。

具體發展些什么呢?

第一,安民。這么多年來,后金和明朝已經水火不容,他統治下的漢族人更是飽受歧視和不公平的對待,一直以來,漢族人都沒有停止過抗爭,對后金很是不利。

針對這樣的情況,皇太極采取安民政策,提倡滿漢一家親,甚至在某些方面,漢族人受到的待遇比滿族人還好。

第二,入鄉隨俗。遼沈現在是自己的地盤了,進去之后,不要再像做賊似的,一番搶奪之后,就跑得連個人影兒都沒有。他要把這里視作他的家,扎下根,并且要放棄游牧精神,入鄉隨俗,以農為本。

第三,加強集權統治。皇太極深感后金的制度跟不上大明封建社會集權統治制度,說起話來,那力度是大打折扣。

皇太極為汗的第五年,根據漢官寧完我的建議,仿照明朝的政體,設立六部,讓多爾袞等貝勒分管各部。貝勒以下,每部設滿、蒙、漢承政三員,參政八員,啟心郎一員。只有工部省設蒙古、漢軍參政六員。六部是什么?就是封建制度里分割相權,加強君權的一個機構。

經過這三項強有力的措施,后金發展起來了。

轉眼間,距離皇太極那一趟北京之行已經有六年了,1635年,皇太極覺得現在再把自己叫作女真,那太不靠譜了,這名字一看就是小打小鬧的,于是便改掉,換了個聽起來還算霸氣的名字,叫作滿洲。

1636年,皇太極更是毅然決然地做出一個影響絕對深遠的決定,那就是稱帝,國號叫清,他自己也成了清太宗。

清朝國號是怎么來的

關于“清”這個國號是怎么來的,有兩種不一樣的正統說法。第一種,在滿語中“清”讀出來就是“金”,兩個讀音一樣,將“金”改為“清”,其實是改漢不改滿,是為將來打進明朝不受漢族人的排斥而做的準備。因為在這之前,這個叫“金”的經常進來打砸燒搶,改了可以欺瞞大部分漢族人。第二種,是說在確立國號之前改為滿洲,“滿洲”用滿語來發聲接近“曼殊”,而“曼殊”在滿語里的意思是“清之帝王”,皇太極干脆就選擇“清”做國號了。

這兩種說法都是比較主流的看法,還有個聲音是來自民間的。據說當時努爾哈赤被明朝軍隊打得沒命地逃,他的坐騎是匹大青馬。這匹馬幫助努爾哈赤逃出了重圍后,便累死了。

努爾哈赤非常傷心地看著這匹馬,嘴里念念有詞:“大青啊大青,將來我得了天下,就將國號稱作‘大青’了。”“大青”與“大清”諧音,后來皇太極又創造性地加上了三點水。當然,這種說法,我們一看就能知道里面編故事的成分很大。

此外,還有不少歷史學家的觀點:皇太極認為,第一,明朝的“明”字,又是“日”又是“月”的,這都是屬火的,后金不用說就是屬金的,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火是克金的。或許這太牽強,不過,皇太極還有第二個理由,那就是袁崇煥的“煥”字,那是帶“火”的,前頭父子倆都被人家打得很慘,他堅信,火克金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他就要給自己的國號改成能克火的,本來想直接將“金”改為“水”,可是這不對呀!改成水不是變成水國了嗎?于是就改成了“清”。

你知道嗎?

開國皇帝的稱謂

雖然清朝是皇太極建立的,努爾哈赤也只是建立了后金,但是在清朝12位皇帝中,努爾哈赤卻是排在第一位,史稱清太祖,名義上的清朝第一任皇帝;皇太極則稱清太宗。這一祖一宗,算是后世清朝王室的祖宗。

太祖這稱謂前面加上朝代的國號,便是開國皇帝的意思。也許有人要問,唐太宗的上一任李淵卻是唐高祖,再往前推,劉邦也稱漢高祖。高祖和太祖,要說沒什么區別,也沒必要咬文嚼字。從宋朝謀權篡位的趙匡胤開始,朝代的首任皇帝便稱太祖,之后各個朝代一直沿襲下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市| 华坪县| 井陉县| 洛隆县| 咸宁市| 宜宾市| 公安县| 湘潭县| 扶沟县| 南岸区| 石台县| 方正县| 永清县| 普洱| 开远市| 汶川县| 东平县| 东海县| 藁城市| 五峰| 岚皋县| 崇阳县| 闽清县| 五家渠市| 苍南县| 容城县| 华蓥市| 华阴市| 固安县| 山西省| 苗栗县| 舒兰市| 新密市| 静乐县| 眉山市| 峡江县| 齐河县| 静安区| 临朐县| 象山县|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