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講啦!中國史:清朝
- 鸮胖等編著
- 11字
- 2023-10-17 11:27:29
第二章
胸懷大志的皇太極
清朝的建立
皇太極的北京之行,最重要的收獲不是搶了多少東西,也不是消滅了袁崇煥,而是開了眼界。
這一趟,他看到了自己的女真部落和大明王朝的差距,他見識了什么是商業,就像是一個鄉下孩子來到了都市。
此后,皇太極就沒再來惹明朝了,不是不敢,而是不愿意一輩子就滿足于此。皇太極是個有理想的人,于是回到草原之后,他便開始大力發展經濟。
具體發展些什么呢?
第一,安民。這么多年來,后金和明朝已經水火不容,他統治下的漢族人更是飽受歧視和不公平的對待,一直以來,漢族人都沒有停止過抗爭,對后金很是不利。
針對這樣的情況,皇太極采取安民政策,提倡滿漢一家親,甚至在某些方面,漢族人受到的待遇比滿族人還好。
第二,入鄉隨俗。遼沈現在是自己的地盤了,進去之后,不要再像做賊似的,一番搶奪之后,就跑得連個人影兒都沒有。他要把這里視作他的家,扎下根,并且要放棄游牧精神,入鄉隨俗,以農為本。
第三,加強集權統治。皇太極深感后金的制度跟不上大明封建社會集權統治制度,說起話來,那力度是大打折扣。
皇太極為汗的第五年,根據漢官寧完我的建議,仿照明朝的政體,設立六部,讓多爾袞等貝勒分管各部。貝勒以下,每部設滿、蒙、漢承政三員,參政八員,啟心郎一員。只有工部省設蒙古、漢軍參政六員。六部是什么?就是封建制度里分割相權,加強君權的一個機構。
經過這三項強有力的措施,后金發展起來了。
轉眼間,距離皇太極那一趟北京之行已經有六年了,1635年,皇太極覺得現在再把自己叫作女真,那太不靠譜了,這名字一看就是小打小鬧的,于是便改掉,換了個聽起來還算霸氣的名字,叫作滿洲。
1636年,皇太極更是毅然決然地做出一個影響絕對深遠的決定,那就是稱帝,國號叫清,他自己也成了清太宗。
清朝國號是怎么來的
關于“清”這個國號是怎么來的,有兩種不一樣的正統說法。第一種,在滿語中“清”讀出來就是“金”,兩個讀音一樣,將“金”改為“清”,其實是改漢不改滿,是為將來打進明朝不受漢族人的排斥而做的準備。因為在這之前,這個叫“金”的經常進來打砸燒搶,改了可以欺瞞大部分漢族人。第二種,是說在確立國號之前改為滿洲,“滿洲”用滿語來發聲接近“曼殊”,而“曼殊”在滿語里的意思是“清之帝王”,皇太極干脆就選擇“清”做國號了。
這兩種說法都是比較主流的看法,還有個聲音是來自民間的。據說當時努爾哈赤被明朝軍隊打得沒命地逃,他的坐騎是匹大青馬。這匹馬幫助努爾哈赤逃出了重圍后,便累死了。
努爾哈赤非常傷心地看著這匹馬,嘴里念念有詞:“大青啊大青,將來我得了天下,就將國號稱作‘大青’了。”“大青”與“大清”諧音,后來皇太極又創造性地加上了三點水。當然,這種說法,我們一看就能知道里面編故事的成分很大。

此外,還有不少歷史學家的觀點:皇太極認為,第一,明朝的“明”字,又是“日”又是“月”的,這都是屬火的,后金不用說就是屬金的,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火是克金的。或許這太牽強,不過,皇太極還有第二個理由,那就是袁崇煥的“煥”字,那是帶“火”的,前頭父子倆都被人家打得很慘,他堅信,火克金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他就要給自己的國號改成能克火的,本來想直接將“金”改為“水”,可是這不對呀!改成水不是變成水國了嗎?于是就改成了“清”。
開國皇帝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