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凡私底下幫助許陽三人的事情,雖然被王教授從代碼細節看出來了,可卻也沒有戳破。
在用了齊凡的法子改進模型之后,識別錯誤率已經到了16%。這個數字相比之前的42%已經是質的飛躍。
齊凡也看過許陽三人目前的模型,確實已經沒啥可改進的地方了。也就是說,用目前這種原先提取特征配合SVM支持向量機的方法,已經沒有什么改進的空間了。
做到這個效果,許陽三人畢業是沒有問題了。齊凡也沒有閑心再花在這件事上,他要準備AI符號識別大賽。那可是關乎著自己能否保研。
為了讓自己事半功倍,齊凡勢必就想到借助AI系統的力量。
于是,會獎勵中級轉盤的任務,就必須提上日程,優先完成。
【任務--將一個屬性提升至Lv1,獎勵:經驗、積分、一次中級轉盤獎勵。】
齊凡如今經驗最高的自然就是計算機分支,他正好還有不少計算機專業課還沒學。此時正好一箭雙雕,未雨綢繆學習計算機專業課的同時,獲取計算機經驗將這個主屬性提升上去。
思慮既定,齊凡去實驗樓301的次數就少了很多。因為許陽三人已經在寫論文了,只是偶爾需要齊凡幫著小改下代碼。
按照計劃,等許陽三人完成論文后,四人小組就正式組建,之后會在王教授的指導下,針對符號識別做集訓。
而趁著許陽三人寫論文的這半個月空擋期,齊凡正好就正好進行自己的學習計劃。
所以他大量的時間都泡在了圖書館。
-----------------
人工智能是和計算機強相關的領域。可以說,如果不掌握計算機知識,那在AI領域會走得很難,許陽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齊凡如今對編程已經完全掌握,可編程不過是計算機領域的其中一部分。準確來說,對編程語言的掌握,不過就是會執筆寫字,這離寫好一篇文章還差得很遠。
齊凡對軟件行業已經做了充分調研。寫一個酷似微信界面的小軟件,和真的寫一個微信那樣支持上億用戶的大型軟件。這其中的差距是天與地。
外行看到的是一個軟件的殼,而對于大型軟件來說,表面的外殼連冰山一角都算不上。
就拿微信來說。每一條消息傳輸的背后,是無數臺勤勤懇懇工作著的服務器。而要讓這些服務器正常工作,就需要大量的開發人員為其開發代碼,又需要大量的運維人員伺候這些服務器。
而如果深究下去,開發和運維又可以細分出很多不同的職能。
總之,IT這行彈性非常強。最小型的軟件就如拿積木搭一個房子,而最復雜的軟件就如蓋一幢上百層的摩天大樓。這個比喻一點都不夸張,差別就是這么大。
不過,齊凡對IT行業并無多大興趣。IT對他來說,那不過就是工具,是用來喚醒AI能力的工具。
既然是工具,那就只需要用到什么學什么就行了。
齊凡從圖書館借了三本書。
《數據庫原理解析》
《數據結構》
《網絡及web應用開發(java版)》
這三本上的大F圖標都是黃色的,說明對齊凡來說有一定難度。
數據庫和網絡編程,是開發一個完整程序必不可少的部分。AI模型再強,也得和人產生交互才能使用。既然要交互,那就少不了數據庫和網絡編程的知識。
齊凡捧著那本《數據庫原理解析》一陣頭大。
光數據庫種類就有一坨。mysql、MongoDB、oracle、sql server。。。
齊凡嘗試著去看mysql的源代碼,因為mysql是完全開源的,他想了解下數據庫實現的原理。
當齊凡用手機查了下mysql的源碼規模后,他果斷選擇了放棄,因為尼瑪有上百萬行。不要說理解那些源代碼,光是從頭到尾瞄一遍,那都是海量的時間開銷。
不知道系統后續有沒有快速閱讀理解代碼的好東西,可就算有,齊凡也不打算耗費在閱讀數據庫源碼上。因為他發現,干嘛要去理解數據庫如何實現,就像食客只要會吃就行了。
理解數據庫和會用數據庫,這里頭差別太大了。反正自己又不搞數據庫研究,干嘛要去理解它呢。
如果是這樣的,那使用數據庫就剩下運維工作了。因為數據庫這類IT產品,安裝部署完之后是沒法放任不管的,需要有人長期伺候才行。
齊凡想了下,既然理解數據庫可以拋開,那運維數據庫為什么不能拋開呢,難道市面上就沒有哪家公司提供這類服務?
于是齊凡搜索了下。好家伙,最大的那個電商平臺竟然已經開始布局了。遠程的數據庫和服務器的這類產品,被賦予了一個形象的名字--云計算。
你不用買一臺實實在在的服務器或者數據庫,只需在云計算平臺購買后,通過網絡遠程訪問使用即可。然后服務器和數據庫的運維的工作可以整個拋掉,只要你持續付錢就行。
這對齊凡來說簡直就是天降福音。這就好比廚師可以不用自己磨刀了,用完刀具后也不用自己收拾了,只要專心做菜即可。
于是,《數據庫原理解析》被他放到了一邊。因為使用數據庫只要會用幾條sql語句就行了,這個分分鐘就能學會。
王教授魔鬼書單上的書籍減少了一本。
齊凡又拿起了《數據結構》。
關于數據結構,他早已看過一部分,因為寫代碼繞不過這玩意兒,就像廚師必須要有餐具來盛菜,數據結構就是程序員的餐具。
但之前齊凡只看到了常用的部分--數組、鏈表、隊列、哈希,其他的內容并未去涉及。
這回他打算系統完整地學習下。隨后他發現貌似也沒有必要。
因為常用的數據結構就那么幾種,復雜一些的如“樹”和“圖”,如果不是寫算法的話,一萬年下來也用不到幾回。
齊凡出于慎重,特地跑到機房,親自動手實現了一個自平衡的二叉樹,又寫了個紅黑樹。寫完之后他對著電腦屏幕直發愣,他僥幸腦汁也想不到自己會在何處用得到這種擰巴成麻花的東西。
或者說,當用到這種擰巴東西的時候,一定是程序本身的設計出問題了。
于是齊凡把《數據結構》也收了起來,等用到時再回過頭來翻吧,暫時還是不浪費時間了。
齊凡還在心中吐槽了番。就數據結構這玩意兒,值得專門開一門來講嗎。隨后他發現,貌似連編程都不值得專門開課來講。因為都尼瑪太簡單了。
可他又反思,為什么那么多人學不會呢。比如李月,簡簡單單的C語言,齊凡恨不得拿腳指頭都能敲出來,可李月就是不懂。
好吧。這或許就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王教授魔鬼書單上的書籍又減少了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