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讓你們真的在天子面前論辯,又蹦不出個三瓜兩棗。
- 歷史名場面:開局盤點秦二世!
- 含鹽量極高的魚
- 2109字
- 2023-10-17 23:21:38
楊勇一直都不是個愚蠢的人,他立馬開始分析現在的局勢,他要換一種更能讓父親。
畢竟皇宮的嫡子那么多,他和二弟要是都廢了,很快就有新的頂上來,到時候就和他的計劃背道而馳了。
楊勇推開身旁的兩個弱柳扶風般依偎著他的美妾,表情都變得嚴肅起來。
那兩個美貌的妾室對視一眼,驚慌失措。
她們原來都是普通的宮女,靠自己的氣囊才爭下這一席之地,要是失寵了,等待她們的就是天堂到地獄的落差。
兩個美妾都用急進哀求的眼神看向楊勇,可是楊勇絲毫沒有憐惜這兩朵嬌花,只是不耐煩皺著眉頭,大臂一張嫌棄的撥開她們,好像這兩位妾身上沾有什么致命的毒藥一般。
打發走身邊的美嬌娘,楊勇走到隋文帝和文獻皇后面前“咚”的一聲跪下:“父皇,勇剛剛深刻的反思了自己,在宮中太久,不自覺迷失了自我,被惡人蒙蔽雙眼。
勇一直聽聞父皇治國有道,天下富庶,寶物盡顯,那些奸人上奉金銀奇寶,說是不過了了之物。勇現在才知道百姓用不得這些啊。”
楊勇沒有出過什么宮門,不知道百姓疾苦倒也正常。文獻皇后目光不再那么冰冷,又帶上了溫柔。
楊勇注意到了文獻皇后的目光,看到有戲,繼續說道:“母后,孩兒一直羨慕父皇母后的琴瑟之好,只覺得是母后博古通今,樂理出眾,父親文武雙全,政事通明導致。”
“太子妃不如母親優秀,我不比父皇英勇,一下子陷入僵局,執迷不悟,這才會和其他女子來往。”
“但是今日孩兒懂了母后的良苦用心,這就遣散后院,和太子妃重歸于好,今后只有她一位妃子。”
獨孤皇后看著坐下的兩位皇子,心中有些疲憊。
她身邊比較出息的孩子就這兩個,一個兩個還都出了問題,這叫隋文帝如何看她,這一次她沒有說話,只是緊緊的握住了隋文帝的手,輕輕的點點頭。
楊堅看著妻子,就知道她也不清楚自己孩子的真正情況,不過這樣也是也正常。
畢竟人心隔肚皮,沒有人知道其他人心中的想法,世事難料,太多東西沉浮易變,人也一樣,本來就容易因各種原因被蒙蔽了雙眼。
“看上蒼的旨意吧,卷軸上的事都一一顯靈了,天意昭然,我們接著往下看吧。”楊堅還是有些不滿于自己的兒子曾經哄騙于他們,如今已經開始不再信任他們了。
楊堅現在最關注的還是弒父殺兄一事,這件事情如果是真的,他也沒有必要留著這樣兇神惡煞的孩子。
楊廣品出來了父親的神色,心中慌亂了不少,他隱隱有什么不祥的預感。
-----------------
秦朝咸陽宮內。
儒家子弟坐在酒館內。
一位打扮樸素,頭上戴著儒冠的老者搖頭:“糊涂啊,有這樣的后代不斬立決,反而留下禍根,只怕會使國家葬送。”他越說越激動,開始吹胡子瞪眼。
周圍一個較為年輕的學者也附和道:“這位皇后還是心太軟。女人就是無法作出明智的決定。”
他們本來只是在酒館內游學,突然天空云彩飄過,祥云縈繞,一份卷軸在空中降落,他們一開始被嚇了一跳,但是又覺得這是上蒼的降福。
就開始讀起了上面的內容,對此展開了研究。
這時一聲巨響,酒館的大門被一腳踹開,整個酒館都顫了顫,那一群儒家學者都不由自主去看向門外。
一個歪挎著籃子的女人,手中提著一把大刀還在滴血,血緩緩流到地上。
這個婦女是當地有名的潑婦,殺豬一把好手,她剛剛殺完豬,刀上正是豬血。
她一進門就頗為鄙夷的看了幾眼大聲討論的眾人,手里的刀尖猛的插到籃子里的鮮肉里,留下一片蕭瑟的氣氛。
“人家朝代的事,你們討論的熱火朝天,讓你們真的在天子面前論辯,又蹦不出個三瓜兩棗。”婦人的聲音爽朗有力。
那幾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儒家學者,被插到肉里明晃晃的利刀嚇了一跳,他們都立馬從依靠著的欄桿離開,離得婦人遠遠的。
“你個婦人,又有什么能耐說我們治理天下的理論。”一個儒生大叫道。
其他儒生都紛紛點頭,官場本身就不應該被女子所參與。
他們想那個后世的皇后參了政,把皇朝搞得亂七八糟。
這時一位表情兇悍,滿身橫肉,連頭發都直沖天空的男子進來,手握一把長槍,樊噲看起來威風凜凜。
“何人辱罵我細君。”他說話間墟著的胡須搖晃,看起來很有氣勢。
那位如生細細觀摩了一番這位壯士。
發現他衣服間還沾有鮮血,心里馬上咯噔一下。
樊噲一進門,殺氣就籠罩在他的身上,他身上肌肉虬節,空氣中傳來他身上粘上的血腥氣。
那位儒生十指不沾陽春水,身上沒有一絲可用的肌肉,對比一下自己和對方的體格,又自主的咽了幾分口水。
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他沒必要和這樣的四肢發達的無禮之徒理論。
這位儒生蠕動了幾下,嘴唇究竟還是什么都沒有說出口。
樊噲看著他冷笑一聲。
小小書生不值一提。
......
卷軸上的字還在慢慢浮現。
【弒父殺兄,從小有才華,乖巧的楊廣真的干得出來這樣的事嗎?】
【楊廣在他的精心謀劃,善于偽裝的外表之下,終于成功得了旁人想都不敢想的成就。
他現在已被封為了皇太子,距離登基只差一步之遙。
可以說是只要再來一些時間。
九五至尊的寶座只能由他來坐。
他又為何要大費周折,弒父殺兄來保全自己的地位呢?】
【因為楊廣殘忍兇悍的名聲,隋朝的史官對于這一記載非常模糊。
后世之人對楊廣究竟有沒有弒父也持有保守態度,很有爭議。
不過他父親的事,肯定與他脫不了關系。自打隋文帝病重,楊堅可能也意識到自己命不久矣,就在壽仁宮與百官辭行。】
【可是,楊廣當時太過心急,他寫了一封書信給楊素,書信里全都是登基以后才能辦的事,包括楊堅的葬禮,登基大典是應該有什么禮儀?
一些為帝之道,但是陰差陽錯之間,這封信被送到了楊堅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