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心雕龍注(全2冊)
- 劉勰著 范文瀾注
- 3379字
- 2023-10-17 15:39:42
第二 校勘所用書目
上 舊籍著錄而已亡佚者
一《文心雕龍》十卷
梁兼東宮通事舍人劉勰撰。
上見《隋書·經籍志·別集類》。
一《文心雕龍》十卷
劉勰撰。
上見《舊唐書·經籍志·總集類》。
一劉勰《文心雕龍》十卷
上見《新唐書·藝文志》。
一劉勰《文心雕龍》十卷
一辛處信《文心雕龍注》十卷
上見《宋史·藝文志》。
一《文心雕龍》十卷
梁通事舍人東莞劉勰彥和撰,勰后為沙門,名慧地。
上見陳振孫《書錄解題·文史類》。
一《文心雕龍》十卷
晁氏曰,晉(當作梁)劉勰撰。評自古文章得失,別其體制,凡五十篇,各系之以贊云。勰著書垂世,自謂嘗夢執丹漆器,隨仲尼南行。其自負亦不淺矣。觀其《論說篇》“《論語》以前,經無論字,《六韜》二論,后人追題”,是殊不知書有論道經邦之言也。
上見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文史類》。
上七種舊籍著錄并俱亡佚。今不得復見。
中 抄校注解諸專本
一敦煌本《文心雕龍》
敦煌莫高窟出土本,蓋系唐末抄本。自《原道篇》贊尾十三字起,至《諧隱》第十五篇名止。文學博士內藤虎次郎君自巴里將來。余與黃叔琳本對比,大正十五年五月,既有校勘記之作。今之所引,止其若干條耳。余所稱敦本者,即此書也。
一宋本《文心雕龍》
清何焯校本所用者,未見。
一阮華山宋槧本
明末常熟錢允治所得者。其書晚出,諸家疑其依托。未見。允治所抄補四百馀字,見《四部叢刊》刻嘉靖本卷尾。
一元至正乙未(十五年,西歷1355)刻本
刻于嘉禾者,見何焯跋語。未見。黃丕烈校元至正刊本《文心雕龍》,見孫氏詒讓《札迻》。
一明《永樂大典》所引本
紀昀所見者。未見。
一明弘治本
弘治甲子(十七年,西歷1504)刻于吳門者,見錢功甫記。又弘治本,見黃丕烈記。何焯弟子蔣杲子遵,亦獲弘治本。郴陽馮氏重刻本,見都穆跋文。并未見。又不知諸本刻時先后。
一明嘉靖本
嘉靖辛卯(十年,西歷1531)刻于建安,庚子(十九年,西歷1540)刻于新安,癸卯(二十二年,西歷1543)又刻于新安,見錢功甫記。明汪一元所校者,清何焯用宋本所校者,何焯弟子沈巖所獲者,并庚子新安刻本也。近時涵芬樓《四部叢刊》所收嘉靖本,疑是庚子新安刻本。余之所稱嘉靖本者,即《四部叢刊》本也。
一明萬歷本
萬歷己卯(七年,西歷1579)張之象刻,見沈巖所引何焯語。萬歷癸巳(二十一年,西歷1593)朱謀有校本,參考《御覽》《玉海》諸籍,補完改正,共三百二十馀字,見其跋文。萬歷己酉(三十七年,西歷1609)刻于南昌,見錢功甫記。
一吳本 歙本 浙本
上見朱謀跋。未見。
一楊慎批點《文心雕龍》十卷
原刊本未見。
一楊升庵先生批點《文心雕龍》十卷
即梅慶生音注本。天啟壬戌(二年,西歷1622)金陵聚錦堂刊,京都帝國大學所藏。余所稱梅本者,即此書也。
卷首載有萬歷己酉(三十七年,西歷1609)江寧顧起元序,天啟壬戌長至日莆陽宋穀重書,題曰《文心雕龍批評音注序》。又有己酉孟冬梅慶生識語。卷之一第一葉左端,刻“天啟二年梅子庚第六次校定藏板”字樣。又雙行署“梁通事舍人劉勰著,明豫章梅慶生音注”。
梅本載《文心雕龍》讎校姓氏如下:
楊慎 焦竑 朱謀 曹學佺 王一言 許天敘 謝兆申
孫汝澄 徐 沈天啟
音注校讎姓氏如下:
柳應芳 俞安期 王嘉弼 王嘉丞 張振豪 葉遵 許延祖
鍾惺 商家梅 欽叔陽 龔方中 許延 鄭胤驥 陳陽和
程嘉燧 李漢煃 徐應魯 曾光魯 孫良蔚 來逢夏 王嘉賓
后學儒
一楊升庵先生批點《文心雕龍》十卷
梁劉勰撰,明張墉、洪吉臣參注,康熙三十四年(西歷1695)重鐫,武林抱青閣梓行,豹軒所藏,卷頭云西湖張石宗、洪載之兩先生參注。又載有武林周兆斗所識凡例,及校讎姓氏。
校讎姓氏如下:
聞啟祥子將 顧懋樊霖調 張元徵夢珠 柴世皋式穀 錢震瀧飛卿
吳太沖默寘 江元禨邦善 柴世埏蓮生 劉士羽石 龔五韺華茂
張墉石宗 洪吉臣載之 嚴于公威 黃中吉元辰 柴世堯云倩
朱天璧子玄 陸鳴煃夢文 張埁幼青 嚴渡子岸 陸燾文垓
沈尤含英多 姜午生鎮惡
此書全襲梅本者。
一劉子《文心雕龍》五卷
萬歷壬子(四十年,西歷1612)曹學佺序,吳興閔繩初刻序,豹軒所藏。
首載曹、閔二序,及吳興凌云宣之凡例。
校讎姓氏如下:
批評 楊慎字用修
參評 曹學佺字能始
音注 梅慶生字子庾(虎曰:他本作“庚”,此本皆作“庾”。)
校正 朱謀字郁儀 王一言字民法 許天敘字伯倫 謝兆申字耳伯
孫汝澄字無撓 沈天啟字生予 柳應芳字陳父 俞安期字羨長
王嘉弼字青蓮 王嘉丞字性凝 張振豪字儁度 葉遵字循甫
許延祖字無念 商家梅字孟和 欽叔陽字愚公 龔方中字仲和
許延字無射 李漢煃字孔章 胡 □字孝轅
此書亦用梅本,移出音注,別為一卷。在本書上下兩卷中,又分上之上、上之下、下之上、下之下四支卷。校者姓字,則具錄之。黃叔琳本校,止記姓氏,而不及其字。梅本及此書,并可補其缺也。余所稱閔本者,即此書也。
一《漢魏叢書》王謨本
豹軒所藏。余所稱王本者,即指此書。諸家稱王本者,王惟儉本也。
一王惟儉本
見黃叔琳輯注,未見。
一《文心雕龍》十卷
日本享保辛亥(十六年,西歷1731)岡白駒校正句讀本,浪華書肆文海堂梓行,豹軒所藏。上下二冊,上冊自卷一《原道篇》起,至卷四《移檄篇》訖;下冊自卷五《封禪篇》起,至卷十《序志篇》訖。余所稱岡本者,即此書也。
一何焯校本
嘉靖庚子新安刻本,清何焯用宋本所校,未見。
一黃叔琳輯注本
乾隆三年(西歷1738)黃叔琳序刊。長山聶松巖云:注及評,叔琳客某甲所為。校本實出叔琳。叔琳共商之人,為顧尊光、金雨叔、張實甫、陳亦韓、姚平山、王延之、張今涪及諸同學。
輯注本所載原校姓氏如下:
楊慎 焦竑 朱謀 曹學佺 王一言 許天敘 謝兆申
孫汝澄 徐 沈天啟 柳應芳 俞安期 王嘉弼 王嘉丞
張振豪 葉遵 許延祖 鍾惺 商家梅 欽叔陽 龔方中
許延襗 鄭胤驥 陳陽和 程嘉燧 李漢煃 徐應魯 曾光魯
孫良蔚 來逢夏 王嘉賓 后學儒(虎曰:以上姓氏,亦見梅慶生音注本。) 梅慶生 王惟儉
養素堂板原本,豹軒所藏。卷頭云:北平黃叔琳昆圃輯注,吳趨顧進尊光、武林金甡雨叔參訂。余所稱黃氏原本者,此書是也。
一黃叔琳節抄本
見輯注例言。未見。
一黃叔琳輯注附載紀昀評本
道光十三年(西歷1833)兩廣節署刊本,翰墨園藏板。
光緒癸巳(十九年,西歷1893)湖南思賢精舍刊本。
民國十三年(西歷1924)掃葉山房石印本。
上三種豹軒所藏。卷首署曰:梁劉勰撰,北平黃叔琳注,河間紀昀評。紀昀評記于乾隆辛卯(三十六年,西歷1771)八月六日。《隱秀篇》評記于癸巳(三十八年,西歷1773)三月。余之所用以為底本者,即節署本也。
一吳伊仲校本
盧文弨所見者,未見。
一張松孫輯注本十卷
乾隆五十六年(西歷1791)張松孫序,豹軒所藏。卷首署曰:梁劉勰撰,明楊慎批點,長洲張松孫鶴坪輯注,男智瑩樂水校。此書據梅慶生本及黃叔琳本,略加增損,余所稱張本者是也。
一黃丕烈校元至正刊本
上見孫詒讓《札迻》。未見。
一馮舒顧廣圻校本
見孫詒讓《札迻》。未見。
一《文心雕龍黃注補正》
興化李詳審言撰,不分卷,神田鬯盦自《國粹學報》抄出。
一《文心雕龍札記》
蘄春黃侃季剛撰,民國十六年(西歷1927)北京文化學社發行,豹軒所藏。
上錄抄校注解諸專本
下 引用及摘錄校論諸本
一《文鏡秘府論》六卷
日本釋空海撰。空海承和二年(即唐太和九年,西歷835)卒。此書卷一四聲論,引《文心雕龍·聲律篇》文。蓋后人所引《雕龍》文之最古者。
一《太平御覽》一千卷
宋李昉等撰,太平興國八年(西歷983)成。余所用者,日本安政乙卯(二年,西歷1855)江都喜多邨氏仿宋槧校刻聚珍版本也,京都帝國大學所藏。《御覽》卷五百八十五至五百九十、卷五百九十三至五百九十八、卷六百一、六百三、六百四、六百六、六百八,并引《雕龍》。
一《玉海》二百四卷附《詩考 詩地理考》以下四十五卷
宋王應麟撰,嘉慶丙寅(十一年,西歷1806)康基由序,覆刻元至正本,京都帝國大學所藏。《玉海》卷二十九、三十一、三十五、三十七、四十二、四十五、四十六、五十三、五十四、卷五十九至卷六十四、卷百二、百六、百九十六、卷二百一、二百三、二百四,并引《雕龍》。
一《困學紀聞》二十卷
宋王應麟撰,道光五年(西歷1825)翁元圻注通行本,豹軒所藏。《紀聞》翁本卷二、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并引《雕龍》。
一《洪容齋筆記》七十四卷
宋洪邁撰,《隨筆》《續筆》《三筆》《四筆》,各十六卷,《五筆》十卷。民國二年(西歷1913)掃葉山房重刻明崇禎三年(1630)馬元調本,豹軒所藏。《四筆》卷十引《雕龍》。
一《抱經堂叢書》
清盧文弨撰,民國十二年(1923)傅增湘序,北京直隸書局影印本,京都帝國大學所藏。《抱經堂文集》卷十四《文心雕龍輯注書后》,及《鍾山札記》卷一,并有盧氏校語。
一《札迻》十二卷
清瑞安孫詒讓撰,光緒廿年(1894)瑞安楊衙街集古齋發行,豹軒所藏。卷十二有孫氏《雕龍》校語。
上錄引用及摘錄校論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