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工部量產
- 我在明朝做軍匠的日子
- 追一手
- 2266字
- 2023-11-17 08:21:26
胡元澄雖然是戰犯出身,卻在大明擁有多重身份,工部的主事,火器研究所的教習,也就是相當于技術顧問的角色。
因此對于胡元澄的建議,宋微星自然是全盤接受了,而且一個人的設計再怎么出色,也是自己認為的。
所以還是要看其他人的意見,胡元澄直接被宋微星拉下一起研究二代火鳳凰了。
一代稍加修改直接交于工部進行量產,這件事情就交給了沈從文,畢竟他也在工部任職,直接交給工部的尚書就行了。
屆時會有太子爺的手諭加持,督促工部盡快把第一批神火鳳凰打造出來試射!
隨即宋微星、胡元澄、沈從文、戴同吉等人開始研究神火鳳凰一代和二代,雖然宋微星進行了改進了,但是時間有限,加上自身的一個技術局限性,還是沒有古人對于火器研究得這么深入。
畢竟他學習火器技藝也僅僅一個多月而已,而如何跟這種經常跟火器打交道的他們比較?。?
所以說在說到改進這方面,宋微星沒有絲毫的不悅,而是盡量使得神火鳳凰一代二代都能夠正式上線。
使得神火鳳凰盡快準備神機營,從而讓火器研究所能夠真正進入到上層的眼中。
畢竟神機營要發展,關鍵在于火器,不論是更新換代,還是維護保養,都是需要有專業人士指導的。
光是一般的軍匠還無法應對,畢竟一般工部的軍匠每天都有各種瑣事要處理,無法投入到科研當中。
而且一般的匠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基本沒怎么讀書,只是依靠著祖傳的手藝在吃飯,宋微熟能生巧,手藝達到了一定程度也能夠開宗立派,被人稱呼為大師了。
可是要把這門技藝發揚光大,真正運用到軍隊內的話,就不是個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需要成立一個部門,然后投入到國家的力量。
而朱棣就是如此,神機營是他首創的,如何讓神機營真正延續下去,就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勤保障科研方面的制度。
火器研究所應運而生,并且是由朱棣的好圣孫朱瞻基全權管理,又有自己的父親太子爺這個移動國庫的支持。
各方面的資源調動會更加容易一些,畢竟大明的內政體系的文官都是太子一黨的。
所以說火器研究所初始階段就能夠得到這么多的資源也是理所當然的,一座山都被掏空了做秘密基地,這可不是普通的部門能夠做到的。
更不用說是周圍的防御力量都是大明最頂尖的錦衣衛了,明初的錦衣衛可是全能的存在。
不管是武藝還是忠誠度來說都是無可挑剔的,只是到了中后期的時候錦衣衛就變成了擺設,或者說是真正成為了保安的角色,沒有明初這么強悍。
看到眾人如此,朱瞻基也算是放心了,還怕他們交流起來不方便,現在看來,對于技術流的匠人來說,一旦涉及到了專業領域,朝堂上所謂的權謀在這里都是沒法用的。
匠人之間的關系還是很簡單,你的技術強就服你,你沒有技術就別說話,所以說搞技術的一般都是直腸子的原因,就是不怕失業。
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夠混過飯吃,但是火器研究所的話,因為前途比較光明,只要做出了成績都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
而且有朱瞻基給他們兜底,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朱瞻基能讓身為戰犯的胡元澄進入火器研究所,可是跟朱棣保證過的,絕對不會出現意外!
而且朱瞻基也有一定識人之能,知道胡元澄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只是想著有一個平臺施展自己的才華,以此名留青史。
也正是如此,胡元澄才得到“火器之神”的稱號,神機營前期能戰功如此卓越,也有他胡元澄的功勞!
后續胡元澄又研制出來了“神威烈火夜叉銃”、“單飛神火箭”等!
這些新裝備無一例外地火力兇猛、使用便捷,成為神機營的新武器,在大明軍隊與敵軍作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而如今因為宋微星的加入,使得神機營的武器更新換代更加迅猛,神火鳳凰很快在這么“技術大神”的改進下正式投入到使用。
而這支軍工科研團隊也正式成立,以宋微星、胡元澄為核心,沈從文、戴同吉為輔!
朱瞻基和王皓倒是成了局外人了,畢竟都不是專業的,王皓雖然接觸得多。
但是因為業務繁忙,又不是軍匠出身,而是錦衣衛,所以說也沒有真正系統學習過,也就不去獻丑了,而且朱瞻基身邊也需要有人。
“皓子,你覺得神火鳳凰一旦裝備了神機營,戰力幾何?”
“火力方面肯定會加強不少,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有火焰、毒氣等效果,在特殊環境下能夠使得戰場的主動權轉移我們身上!”
王皓也是錦衣衛家族出身,熟讀兵法不說,偶爾還會跟著上戰場,雖然沒有真正短兵相交。
但是經常性的跟著大人物的話,也能夠學習到不少戰略戰法,因此一眼看出了神火鳳凰的優勢。
“對,這個神火鳳凰還經過胡元澄的建議改進到了第二代,相信效果會更加突出,畢竟火銃只能單發,屬于中短距離的。
而神火鳳凰則屬于長遠距離,搭配使用的話,神機營的火銃隊能夠在組合成更多的搭配!”
朱瞻基在王皓的陪同下慢慢走出了火器研究所,一邊走一邊在規劃著接下來火器研究所的路線,上馬后的朱瞻基又囑托了幾句,說道:“皓子,你去工部立馬走一趟,我現在要馬上進宮覲見皇爺爺!”
“遵命,殿下!”
朱瞻基忍不住要把這個好消息提前告知朱棣,雖然現在還沒有真正量產,不過以現在火器研究所的進度,很快工部就能夠正式打造。
一旦出了成品,就會有試射階段,朱瞻基就是希望朱棣能夠參加試射!
這也是給火器研究所的軍匠們增加面子啊,火器研究所剛成立的初始階段就有了成果,效率之快也是讓朱棣都想不到的。
另外一方面,宋微星等軍匠經過幾日的宵衣旰食已經把一代和二代全都完善了。
一代基本上沒有什么大的改變,只是在細節上進行了處理,比如說火藥配比之類的。
這方面的話,戴同吉還是很有研究的,他本身就在兵仗局、火藥局任職過。
對于火藥的各種配比也有自己的一套搭配方法,所以說戴同吉主要是負責鳳凰內的火藥填充的配比方面。
使得沖擊力、破壞力、殺傷力等方面達到一個最佳水準,宋微星通過這些日子的觀察,慢慢把軍匠們放到了最合適的位置,使得這個火器研究所的小團隊慢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