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明科學家
- 大明皇宮升級改造計劃
- 貓跑跑
- 2035字
- 2023-10-26 06:15:15
崇禎二年二月初八上午,袁崇煥終于姍姍來遲,黃明懶得聽他忽悠什么三年平遼的計劃,直接打發他上路去了遼東。
而下午,又一個名人出現在了御書房。
看著跪倒在地的徐光啟,黃明趕緊跑過去給他扶了起來,這位老人今年已經66歲了,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高壽。
徐光啟是明朝少有的,能夠稱之為科學家的人。
在人均以儒學為尊的社會,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要是明朝能多幾個像徐光啟這樣的人,并得到重視的話,那么大明,甚至是整個世界的歷史都會被改寫。
“徐愛卿坐,現在不是朝會,不用多禮。”
“謝萬歲。”徐光啟對于黃明的禮遇有些受寵若驚,他是萬歷年間的進士,經歷了三個皇帝,還第一次遇到如此禮賢下士的皇帝,頓時有些感動。
“徐愛卿,圣旨你已經看過了,以后工部就交給你了。”徐光啟是黃明欽定的工部尚書。
“臣定當竭盡所能,為萬歲分憂。”
“不,你不是為朕分憂,你是要為天下百姓分憂,妮要用你從西洋人那里學來的知識造福天下百姓。”
徐光啟有些驚訝:“萬歲不覺得那些是歪理邪說?”
“當然不是,朕比任何人都知道科學是什么。”
這個時代沒有科學這個概念,英語中也還沒有science這個詞,但當聽到科學這詞的時候,徐光啟突然感覺腦海中有靈光閃過,突然就明白了科學是什么。
徐光啟站起來,執師禮,對著黃明鄭重一拜。
“徐愛卿如果有什么認識的人也懂科學的,不妨都請來京城,若有真才實學,朕必定重用。”
“回萬歲,臣還真是認識幾個這樣的朋友,而且這一次剛好有一人跟隨臣來到了京城。”
“哦?叫什么名字,現在何處。”
“他叫宋應星,是萬歷四十三年的舉人,可惜至今未能考中進士,但其人確實是有才能的,只是可能不太善于圣人的學說。”
宋應星,又一個明朝可以稱之為科學家的人!
想到宋應星,黃明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天工開物,被稱為中國古代農業,工業技術百科全書,被視為中國科學史的代表作,影響十分深遠。
“他在哪,王承恩,立即傳宋應星來見朕!”
…………
宋應星此刻正蹲在田邊仔細觀察著地里的小麥和泥土。
土質一般,也就撲通田地的水平。
但這些小麥長的出奇的好,莖桿粗壯,葉片碧綠,生機盎然,產量一定不低。
一顆兩顆,甚至一畝地的小麥長成這樣其實也沒什么。
關鍵是,抬頭遠眺,入目所及,所有的小麥都長勢良好,這就有些厲害了。
莫非是什么新的良種?
宋應星按耐不住心中好奇,偷偷的揪了幾棵麥苗準備回去種下好好研究。
田間有老農走來,宋應星趕忙迎了上去:“這位老先生,在下有幾個問題,不知能否請教一二。”
“這位老爺您客氣了,有什么問題您盡管問。”
“這邊的麥苗是什么新品種嗎,看上去長的特別的好。”
“什么新品種啊,就是普通的麥種,我們年年都種,不過今年確實長的特別好,據說是圣上施了仙法。”
“仙法?”宋應星對于仙法的說法不太相信,但再三提問,老農也始終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就在這時,一隊錦衣衛騎著馬跑了過來:“閣下可是宋長庚宋舉人?”
“正是在下,不知幾位有何貴干。”看著來人穿著錦衣衛飛魚服,宋應星有些緊張,不會是偷麥苗的事東窗事發了吧?
“圣上召見,隨我等進宮吧。”
…………
御書房,宋應星有些忐忑的走了進來,圣上應該不會管幾株麥苗的事吧。
“學生宋應星叩見圣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宋愛卿平身吧。”
宋應星不是官身,喊愛卿其實不合適,但黃明才不管呢,而且這官,不馬上就是了嗎。
“謝萬歲。”
“來人,賜坐。”
宋應星忐忑的心情逐漸平復,圣上這么和顏悅色,甚至是禮賢下士,應該不是來問罪的。
“聽說宋愛卿去城外看麥田了?”
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果然還是因為麥苗嗎?
想到這里,宋應星趕緊跪下:“學生知罪!我不應該偷那幾棵麥苗的!一會兒我就還回去!”
“哈?”黃明有些懵逼,啥玩意就偷麥苗了?
“宋愛卿你在說什么?”
“臣看城外的麥苗長勢極好,一時沒忍住,偷偷揪了幾棵,想拿回去研究。”宋應星一邊說著一邊從袖子中抬出幾棵連根帶泥的麥苗。
黃明愣住了。
一旁的徐光啟連忙出來打圓場:“還請萬歲勿怪,長庚就是如此,有時有些呆愣不知變通,但他并沒有壞心思的。”
說完看向宋應星:“你也是的,看中那幾棵麥苗,找主家買下便是,何必要偷呢。”
黃明卻突然哈哈大笑:“無妨無妨!宋愛卿真乃性情中人,科學研究要的就是這股銳意進取不斷求知的精神。”
“萬歲有所不知,長庚此人雖是讀書人,但對農事卻格外感興趣。”
“對農事感興趣好啊,所謂民以食為天,百姓只有吃飽了,這個天下才能太平,才能繁榮。”
“傳朕旨意,任命宋應星為工部右侍郎,另成立農科院,宋應星為農科院院士,宋愛卿你第一個任務就是組建農科院,要什么人,盡管跟朕說。”
“臣領旨謝恩。”
一道光幕突兀的出現在宋應星眼前。
“萬歲這~~~”
“徐愛卿你跟宋愛卿解釋一下。”
在此之前,徐光啟已經被正式任命為工部尚書,加入了各種群聊。
“萬歲您莫非真的會仙法?”
“為什么這么問。”
“城外老農說的。”
宋應星一番解釋,黃明也就明白了:“對,朕在那些風車磨坊上施了仙法,磨坊周圍一片區域,農作物產量會大大提高。”
宋應星眼神一亮:“萬歲,臣從西洋人那里得到一物,本就產量驚人,如果能在磨坊范圍內種植,那產量更是不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