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拉毛文龍進群
- 大明皇宮升級改造計劃
- 貓跑跑
- 2078字
- 2023-10-21 06:30:06
十一月,也被稱為冬月,真正的寒冬時節。
皮島上亦是寒風凜冽,毛文龍縮在草堆里一邊曬著太陽,一邊遠遠的眺望著海的對岸,不知在想著什么。
“毛帥,我們的糧草快吃完了,天也越來越冷了,該怎么辦。”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跑了過來,身上掛著一件破舊的軍服,臉上的皮膚黝黑開裂。
“元吉啊,來坐”,毛文龍往里使勁縮了縮:“朝鮮人不是說要給咱們送糧食的嗎?”
“那幫狗日的說話不算話。”尚可喜氣呼呼的一屁股坐在草垛上。
“他喵的,那幫孫子果然不能相信!”毛文龍猛的站起來:“走,召集兄弟們,干他丫的,他們不給咱糧食,咱就自己去拿!”
就在毛文龍抄起刀子往外走的時候,耿仲明歡快的跑了過來,一邊跑還一邊大呼小叫:“毛帥,毛帥!”
“你小子是在海里撿到婆娘了嗎?樂什么?”
“朝廷~~~”耿仲明氣喘吁吁:“朝廷來船了,好幾條大船。”
毛文龍頓時一愣,朝廷?真是好久不見,自從他們退守皮島,已經很久沒有收到朝廷的消息了。
“娘希匹的,皇帝終于想起老子來了?走,去看看。”
一行人很快來到港口。
朝廷的大船也剛剛停穩。
一名穿著朱紅色官服的老人從船上走了下來。
毛文龍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孫督師?”
“振南啊,好久不見。”孫承宗微微一笑。
“孫督師,您怎么來了。”
“老夫現在已經不是遼東督師了。”孫承宗說著還頗有些唏噓,當遼東督師是臨危受命,但他也確實在遼東這片土地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
收回思緒,孫承宗拿出一份圣旨:“毛文龍接旨。”
毛文龍趕緊跪下:“臣毛文龍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毛文龍鎮守皮島,勇克建奴,使其不得寸進,功在社稷,封為東江伯,賞白銀萬兩,布百匹,絹十匹,其余東江部眾均官升一級,欽此。”
毛文龍有些懵逼,本以為能給他送來一些糧食就不錯了,沒想到竟然還給他封了個伯爵,另外還有一萬兩銀子,簡直就跟做夢一樣。
“臣叩謝吾皇,吾皇萬歲!”
毛文龍激動的接過圣旨,他從小就有著建功立業,封侯拜相的志向,可惜現在的大明朝軍事廢弛,想要建立軍功談何容易。
更別說是因功授爵,那簡直比登天還難。
孫承宗上前扶起毛文龍:“振南啊,圣上對你可是推崇備至啊,說你毛帥是大明的守護神!”這純粹就是孫承宗給黃明刷好感動了。
毛文龍聽后卻是大喜,這新皇可真是慧眼如炬啊!
“多謝萬歲器重”,毛文龍對著京城的方向納頭一拜,然后回過頭來:“還請孫師代為轉告圣上,臣毛文龍定當竭盡所能,不讓建奴犯我大明河山!”
“轉告就不必了,振南的決心不妨親自跟圣上訴說。”
“啊?”在毛文龍的疑惑中,孫承宗給他拉進了大明聊天群和東江聊天群。
毛文龍看著眼前突然出現的光幕正懵逼呢,突然一條信息跳了出來。
大明皇帝:毛愛卿終于來了,朕等你好久了。
大明皇帝:可惜現在只能以這樣的方式交流,要不然朕必然要與愛卿痛飲幾杯。
“這這這~~~”毛文龍一副見鬼的表情。
孫承宗笑了笑,開始教毛文龍使用聊天群。
毛文龍(東江伯、東江鎮總兵):臣毛文龍參見萬歲。
大明皇帝:毛愛卿,在群里就不用多禮了。
大明皇帝:毛愛卿在東江可好,有什么需要盡管說,朕一定會滿足的。
毛文龍(東江伯、東江鎮總兵):臣目前什么都不缺。
大明皇帝:不缺就好,有什么需要千萬不要跟朕客氣。
毛文龍(東江伯、東江鎮總兵):臣遵旨。
大明皇帝:毛愛卿,你去把皮島眾將士都拉進群里,這樣朕就可以跟這些保家衛國的英雄說說話,以后要有戰事,也方便毛愛卿你指揮。
毛文龍動作很快,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就把皮島眾將士都召集了起來,然后拉進了群里。
大明皇帝:眾將士們,你們幸苦了,朕沒能第一時間給你們送去糧食衣物,讓你們受苦了,朕愧對你們。
毛文龍(東江伯、東江鎮總兵):圣上言重了,保家衛國本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大明皇帝:保家衛國是你們的責任,而讓你們沒有任何后顧之憂是朕的責任,從今天開始,皮島的將士,餉銀翻倍!
大明皇帝:眾位將士,朕欲建立大明忠烈祠,凡戰死沙場者皆可進忠烈祠,大明不滅,祭祀不絕!
劉三(東江鎮士兵):真的?我們這種泥腿子也能進忠烈祠?
毛文龍(東江伯,東江鎮總兵):混賬東西,圣上金口玉言,還能騙你們不成。
張鐵蛋(東江鎮伍長):小人愿為萬歲粉身碎骨!
大明皇帝:你們不是為朕,而是為了這大明,為了你們的家鄉,為了你們的父母妻兒。
周黑:吾皇萬歲!
錢多多:吾皇萬歲!
趙四:吾皇萬歲!
…………
聊天群瞬間被刷屏,黃明對此非常滿意,不管毛文龍以后有什么心思,都將無法逃出他的掌心。
拿捏的死死的!
糧食已經卸完,孫承宗告辭離去,從皮島回去,剛好可以從錦州一路向南,巡視一下關寧錦防線。
也順便給關寧錦防線的將士們送去餉銀和糧食。
這一巡視便是大半個月,等孫承宗回到京城的時候已是年關將近。
京城里面到處都是張燈結彩,各種店鋪的生意也十分紅火,到處都是置辦年貨的人。
而黃明則是冒著寒風帶著一隊人馬來到了鐵冶廠。
鐵冶廠是明代規模最大,投產時間最長的官營鐵廠。
位于北直隸薊州境內遵化縣(今屬河北)西八十里。
始建于中唐時期,起初名為白冶莊,經歷宋元兩代,再到明朝,規模不斷擴大,后改名為白冶廠。
直到明萬歷九年,因為周圍山林伐盡,碳源斷絕,加上附近礦石產量減少,煉鐵成本增高,白冶廠被關停。
為了紀念這歷經千年的冶鐵歷史,官方將其改名為鐵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