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理,一個錦衣衛百戶家里不應該有太多的文檔、資料。
奈何,李瑞在轉入錦衣衛之前屬于京營,而且更是當代撫寧候朱永的親兵出身。
機緣巧合之下,就存留了一些有關大明各地駐軍和衛所的資料。
整整半個時辰之后,李正終于在成堆的案牘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資料確實查到了,但是一邊斷句,一邊閱讀,艱難的看完了之后,李正卻懵了。
建寧確實查到了,在福建,府城建安。
但是,建寧衛卻不存在。
父親留下的資料里面記載的很清楚,大明在在洪武四年,在建寧府設立建寧都衛,在洪武八年將建寧都衛升格為福建(行)都指揮使司。
福建(行)都指揮使司下有,建寧左衛,建寧右衛,但偏偏沒有建寧衛!
既然沒有建寧衛,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建寧衛指揮使,那楊曄那個建寧衛指揮使是什么鬼……
雖然有個行字,但是在級別上福建(行)都指揮使司和福建都指揮使司沒有任何區別,都是正兒八經的正二品,下設衛指揮使司、千戶所、百戶所,至少在理論上都掌握著數萬兵馬。
這是妥妥的軍方實力派!
只要不是謀反,就算他們真的犯事了,又能怎么樣,誰敢隨便動他們?誰愿意去招惹他們?
自家舅舅汪直高舉“皇權特許”張揚跋扈,目中無人,堪稱宦官界的泥石流,但是,在沒有利害沖突的情況下,也未必會去主動招惹這種實力派的軍方大佬吧。
自家親爹是那種沉穩,細膩的性格,這一點從理順的資料中就有可以看出來,所以他留下的文檔資料更不可能有錯誤。
而汪直呢,李正清清楚楚的記得,汪直在說楊曄職位的時候用的就是建寧衛指揮使……
也就是說,汪直很可能是故意的,汪直不僅僅想拿自己當幌子,更是準備把自己獻祭出去?
就連李正都沒想到,竟然在這里又對應了起來,還好自己早就做好了決定,否則……
當然,現在自己也需要接手楊曄的案子,因為調查楊曄一案是汪直幫自家調入北鎮撫司的條件。
一個二品的武官,顯然不是可以輕易調查的,恐怕自己需要從其他的途徑了解一點。
苦思冥想之后,李正悲催的發現,是大明的心臟,能知道楊曄情況的人絕對不少,但是真正能幫助自己的人卻著實不多。
汪直這個特務頭子肯定知道,而且在自己的提示之下,大概率已經掌握了楊曄的部分情況。
但是,這條路已經被自己堵死了,而除了汪直之外,李正能想到,而且有可能幫助自己的就只有兩個人。
在刑部觀政的候補官員費瑄,以及督團營的撫寧侯朱永。
………………
費瑄,看起來樣貌堂堂、博古通今,而且以觀政進士身份在刑部觀政的他大概率掌握了楊曄案件的準確資料。
問題在于,這家伙有前科啊,在李正的眼中,告密者、二五仔的身份已經貼在費瑄的腦門上了。
風口浪尖上,這家伙就敢打著探望的名義跑到自己這里傳信,鬼知道自己去完了,會不會把自己也給賣了?
相比較費瑄這個多少讓李正不太放心的二五仔,撫寧侯朱永無疑就好了太多。
李正未曾蒙面的親爹李瑞是朱家的家丁出身,作為親兵隨朱永征戰多年,作戰之時護佑朱永身側,替朱永擋下了數不清的刀槍劍戟。
而李瑞也因此,落下了一身的傷病,否則也不會在三十多歲的壯年就從京營轉入錦衣衛,饒是如此,也沒能讓李瑞活過四十。
雖然李瑞早在兩年之前就病死了,但是這份情誼,朱永卻沒有忘記,逢年過節也從未忘記過汪氏和李正這孤兒寡母。
這位身份夠高,地位夠穩,人脈足夠廣,更重要的是深得朱見深的信任,朱永或許不知道楊曄到底是什么案子,但是他肯定能查到楊曄的真實職位和身份,說不定還能提供一些別的信息。
不過,朱永也不是完美無缺的。
在原本李正的印象里,親爹李瑞去世之后,李家和侯府的走動并不多,除了撫寧候家的老七。
在李正看來,朱永會幫助自己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便宜親爹留下的情分。
憑借李瑞遺留的情分,在不威脅朱永自身的情況下,朱永肯定愿意幫忙。
但是情分這東西終究不是無限的,李瑞終究已經死了,用一次就少一次,如果全部用完了,自己就失去了一張真正的底牌。
當然,這并不是說,朱永這邊就絕對不行,而是要由自己來判斷,因為這件事麻煩朱永到底值不值!
……………………
表明表面上看,自己需要選擇的是費瑄還是朱永?
但是,李正很清楚,自己要選擇的是他們背后的力量,文官集團,還是武勛集團?
在拒絕了舅舅汪直的安排,堅決不當閹黨之后,文官集團,武勛集團就是自己唯二的選擇了。
如果這兩個,自己都不選呢,那會怎么樣?
這個念頭單閃過的一瞬間,李正笑了,兩條路都堵死了,這跟找死有什么區別,除非……
一個除非的念頭想起,李正突然發現,自己還真的有第三條路可選只不過,自己現在距離那條路還有點距離。
輕輕的搖了搖頭,李正發現,自己又回到了那個問題,費瑄還是朱永?文官集團,還是武勛集團?
而現在的自己呢,然后,李正就笑了,問題還是那個問題,但是目的轉換之后,選擇自然不一樣,更重要的是,兩條路未必就不能殊途同歸。
這時候,李正想起了前世的一句話,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自然都要。
只不過,費瑄那邊還好,撫寧候那邊還是需要先跟母親汪氏溝通一下。
一刻鐘之后,李正出現在汪氏的面前。
“娘,我想去拜訪一下侯爺和費先生。”
“嗯,是應該去見見侯爺了,侯爺應該等了你很久了,至于費先生,回訪一下也算說的過去,記得寫好拜帖,不要缺了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