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伽利略的邀請,成為助手之后。
不管是在住處,還是在比薩大學的課堂,亦或者是被認為發瘋的念頭的實驗。
能夠看到陳帆的地方,就能夠找到伽利略,兩人幾乎變得形影不離。
他們兩人之間,往往有著說不完的話,討論不完的問題。
這對陳帆來說,是一種很新奇的體驗,是一種與科學巨匠直接對話的爽快。
往往他在交流中帶入一個新的觀點,伽利略很快就能接受,并完全理解。
隨后再帶著思考,與他展開這方面的討論。
這份卓越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直讓他感到佩服。
同時也讓他對伽利略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
如果按照六維能力來形容的話,他覺得伽利略應該是個不折不扣的六邊形戰士。
至于各項能力的數值,雖不好評判,但絕不會低。
陳帆很是沉浸于這種交流學習的爽快。
唯一令陳帆感到有些遺憾的是,受限于“無法說出和使用超越當前知識范疇的內容”,對一些更深入的知識,他沒法將其表達出來。
就像利用擺的運動軌跡,徹底證明了地球一定在自轉的傅科擺。
陳帆就覺得,伽利略一定會感興趣。
可惜,這個在1851年,由萊昂·傅科設計,可以沿任意方向自由擺動,擺動時會在一層細沙上留下痕跡的,一個巨大的擺,他無法說出來。
自然,在這份交流中,他也沒有忘記模擬的要求。
他所帶入的新的觀點,便是為了引導伽利略,往基礎力學的研究方向上去靠攏。
包括伽利略已經研究的重力、重心的內容,還有擺錘模型實驗中,所打破的重物輕物下落快慢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陳帆也發現,伽利略對當前力學的觀點,也就是亞里士多德的運動學說,早就有了很多不同的看法。
這也是伽利略能夠快速接受陳帆觀點的最大原因。
和陳帆的感受不同,對伽利略來說,他只覺得與陳帆是相見恨晚!
他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有一個人,能與他聊得這么投機,有這么多共同的語言。
而不是把他再視為一個“瘋子”。
他也從來沒有為一個人的想法,感到過如此的天才,感到過如此多的贊嘆。
就算是其他人奉若圣賢的亞里士多德,他都不曾有過這種感覺。
要不然,他也不會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產生質疑,進而提出不同的看法。
但從陳帆身上,從那不斷冒出的新的觀點上,卻是讓他不斷地驚嘆,這是真正天才的想法!
甚至令他有種錯覺,就像看到了真正的科學真理一般!
隨著交流的加深,這種感覺也在逐漸加深。
陳帆從伽利略的眼神和語氣中,也能夠感受到一些對方的心理變化。
他雖然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忍不住在心里偷著樂。
畢竟,該引導還是得引導嘛……
要說成為伽利略的助手后,最令人煩心的,大概就是伽利略的遭遇,部分承接轉移至了陳帆身上。
維維亞尼這個名字,和伽利略一樣,成為了不受待見的代名詞。
說實話,在這種環境里生活、學習和研究,是一件十分糟糕的事情。
陳帆雖然跟伽利略說過“寧與智者爭高下,不跟愚者論短長”。
但對十六歲的陳帆來說,卻很難真正做到。
好幾次,他都沒忍住,與周圍人,與比薩大學的教授、學生,發生了爭吵。
最終,自然是被伽利略所制止,并代他向這些人道了歉。
往往這個時候,陳帆的心里都憋著股氣,十分的憤懣不平。
伽利略也清楚這些,每次爭吵過后,他都會對陳帆進行開導。
讓他忽視周圍的環境,將注意力放在真正有意義的事上。
只不過,他很奇怪,為什么陳帆能夠隨口說出警句,卻又好像根本做不到一樣。
畢竟,在這之前,他還沒有聽過這一警句。
伽利略倒也沒有深究,他也明白,說出來容易,做到難的道理。
實際上,他自己也并不是個泥人脾氣,尤其是以前,他也會氣憤的與人爭論。
只是后來,在這種環境中經歷的多了,才慢慢磨到了現在這樣。
才能做到不受外物所影響,不與愚者論短長。
除非是在科學的問題上,他絕對會一爭到底!
就像陳帆所見,有位比薩大學的教授,拿著《固體的重心》一文,告訴學生這是毫無意義的論文。
然后,伽利略就拉也拉不住的,立馬就上去與人爭論了。
那架勢,陳帆打心底覺得,比他爭吵時,要有氣勢……
也是這一次,讓陳帆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伽利略,也讓他明白該為何爭論。
他也開始試著學習伽利略,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觀察和研究之上。
慢慢的,他的爭吵開始減少,越來越少。
他也仿佛在朝著另一個伽利略成長……
此外,在這段時間里,陳帆和伽利略一塊,分別又設計了更多組的擺錘模型實驗,進一步驗證和確認了擺的等時性原理。
并且,兩人終于完成了關于這一原理的研究論文。
房間里。
“這篇論文必然會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還有這一學派的人造成沖擊,您做好應對的準備了嗎?”
陳帆放下已經撰寫好的論文,扭頭看向一旁的伽利略,這篇論文必然會帶來不可避免的爭論。
“追求科學,本就需要有特殊的勇敢!”
伽利略淡然一笑,繼續道:“雖然我說過,希望能夠避免與他們發生正面的爭論,但在科學的真理面前,我可不懼這種爭論!”
陳帆微微一笑:“我就知道,您會這么說!”
他最佩服的就是伽利略這種,對科學真理的執著追求。
這也是以前,他在書中了解的伽利略。
等到現在通過“科學模擬器”,真正接觸之后,這種感受也越加深刻。
尤其是伽利略會去避免無意義的爭吵,但會去捍衛科學真理的爭論。
“行啦,你不用擔心我,倒是你自己,不怕因此陷入麻煩之中?”
伽利略擺了擺手,認真看向陳帆。
如果說,成為他的助手,所遇到的困境,還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頂多和他一樣,不怎么受周圍人的待見。
可這篇論文一旦發表,那就變了一種味道。
因為論文上面也有陳帆的署名。
等于是向世界宣告,他們一起,挑戰了亞里士多德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