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魏忠賢
- 重生之大明王朝
- 解藥1985
- 2134字
- 2011-09-11 18:01:04
“大人,我們還進去不進去”?王玉石在一邊問道。
李天放這才從震驚中清醒過來,對著王玉石怒道。“混蛋,你想死,我還不想死。你沒有看見宣讀圣旨的皇差進張府了嗎?這時候進去找張衛國的麻煩,不是找死嗎?走,回你的縣衙,派兩個機靈點的守在張府外,打聽打聽,這皇差帶的是什么圣旨?”
話說當日南京巡撫曹坤,得知廬州轄內無流民造反作亂,無百姓餓死,全是因為一個叫張衛國的搞的慈善券。雖不知道慈善券為何物,但是,能讓一方安寧,并能取得政績,又何樂而不為。于是召見廬州知府李天放,與張衛國。才知道,這慈善券,不管可以救人,還可以賺銀子,當天,他就進賬一萬幾千兩銀子。(張衛國與李天放送的)。心思更活絡了起來。于是,上奏朝廷,請皇上讓天下相仿之。
這萬歷皇帝,歷史評價褒貶不一。但是他沒有一般皇帝那么古板,而且,最愛干的事,就是不去上朝,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翹朝”。這日,萬歷皇帝朱翊鈞又罷朝了,只是難得的在批改一些了奏章。其中有本奏章引起了萬歷的興趣,這本就是南京巡撫曹坤的奏章。
隔日,萬歷皇帝出奇的早早上朝,讓文武百官商議這慈善券的事。萬歷皇帝讓人把南京巡撫曹坤的奏章一讀,一時間引起滿廷熱議。反對者有之,認為這是不良商販,借機發財。支持者有之,認為好處有三,其一可以對其收重稅,其二,可以讓其安撫流民百姓,免的淪為賊寇,其三,讓慈善券已皇家的名義來實行,讓當今百姓知道,皇上心中時刻惦記著百姓疾苦。萬歷皇帝不愛上朝,卻愛收稅,和愛惜天朝的面子。支援朝鮮抗日,就是為了天朝的尊顏,不惜與倭寇死磕。現在有現成的好事,哪里還有不為的道理,于是就下了道圣旨,宣廬州人氏張衛國,進京面圣。
“圣旨到,張衛國接旨。”
這一聲圣旨到,不僅嚇到了李天放,也嚇壞了張府的家丁。他們何時見過這場面?一時間對著來的馬車發呆。
“都沒聽清楚嗎?快讓張衛國出來接旨,晚了就是對當今皇上不敬,小心把你們張家滿門抄斬。”見張府的家丁在那發呆,一侍衛出言嚇道。滿門抄斬?額,這還了得。幾個家丁連滾帶爬的跑進去找老爺和二少爺去了。那侍衛很享受張家家丁對他的畏懼,看著家丁的模樣,滿臉鄙視之色,面露冷笑。
張老爺與自己的大兒子張治國,正在商議與施家結親的事宜。張老爺的意思是,張治國還沒有娶親,張衛國與施芳的親事,先定下來,等張治國完婚以后,在來操辦張衛國的婚事。畢竟,老大沒娶親,哪有老二先娶親的道理。正在商議定親的細節,幾個家丁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
“老爺,大事不好了。門外來了一群兇神惡煞,說讓二少爺快去接旨,還說什么滿門抄斬。”
一般百姓,有幾個見過宣讀圣旨的皇差?一聽是圣旨,嚇的膽都快破了,生怕不提滿門抄斬,張老爺就不會重視似的。
“圣旨?快去找衛國來。希望是福不是禍。”張老爺雖然知道自己家,沒有做什么犯王法的事,但畢竟心中無底。“下官民團百戶張衛國接旨,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張衛國跪在地上,磕頭說道。這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電視上都是這么演的。他身后,跪著張老爺,張治國,楊洛和一眾家丁。
一位身高七尺,圓臉,身穿宦官服的太監。站在張衛國等人面前,宣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與。廬州人氏張衛國,發行慈善券,救助貧苦百姓,替朕分憂。朕聞之,心中甚慰,其忠君愛民之心可表。特封張衛國為錦衣衛千戶,已表彰其忠君之心。欽此。”
只要有銀子拿,有民心取,封一個有名無權的千戶,對萬歷來說,還真不算什么。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跪著的張家上面,齊聲說道。
那太監把圣旨交到張衛國手上,笑道。“恭喜張人人了,現在榮升千戶啦,大明朝能年不到二十,就能榮獲千戶的,開國以來,就沒幾個。在下在這個您賀喜啦。”張衛國知道,他說完這句,就在等紅包了。就像“恭喜發財,紅包拿來”一樣,地球人都知道。
其實也不用說,張老爺聽到是福不是禍,心中的大石早已經放下。這時見張衛國已經接旨。起身上前一步說道。
“公公一路辛苦了,快去進寒舍休息,我這就讓人給準備酒菜。”說完,把一疊銀票塞在那太監手里。那太監一看,手中銀子少說有千兩之多,那臉上笑的,就跟皺皮狗的臉一樣。
張老爺見那太監拿了銀子,就放下心來,問道。“不知道公公名號是?”
“好說,好說,雜家姓魏,得皇恩浩蕩,賜名忠賢。”魏忠賢說完,一臉的驕傲。(提前出場,虛擬)沒有發現他身后的張衛國,聽到這句,手中的圣旨都差點掉下來,嘴張的可以放進一枚雞蛋了。
魏忠賢,原名進忠,曾從繼父姓李。他結過婚,妻子姓馮,有個女兒,嫁于楊家。他有些武功,左右手均能挽弓,箭法很準;家中貧窮,卻喜歡賭博,賭運不佳,常常受到凌辱。從他的家境和經歷來看,活脫是一個市井無賴。后來在沒有其他出路的情況下,魏忠賢恚而凈身,入宮當了宦官,這是在萬歷年間。他先在司禮太監孫暹名下,后在甲子庫辦事,有些油水,因而逐漸富裕了起來。
九千歲,魏忠賢,如此聞名的人物,張衛國哪能不知道?看的出,如今的魏忠賢還沒有像以后那樣把持朝政,權傾朝野。還沒有成為以后的九千歲。如今因為自己來到淮南城,自己應該想想,怎么樣好好把握這次機會。明朝有幾個不貪的官?要不貪,明也不會亡了,張衛國決定,要好好打打糖衣炮彈,狠狠的轟轟這未來的九千歲。
離他們不遠的地方,王玉石留下的兩名便衣衙役,也聽清了張衛國被皇上封為錦衣衛千戶的消息。回縣衙,向知府和王縣令回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