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里,每個科室似乎都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必須有實習生同時在崗。這個月,急診檢驗科就是我們的天下,我和農溪、雯莎三個人輪番休息,每個人輪流休息兩天。農溪休息完,輪到我,然后是雯莎。
今天,輪到了農溪休息,我和雯莎并肩作戰。不得不承認,女生在窗口工作總是有優勢。患者情緒激動,大聲喧嘩的場景,在女生窗口出現的概率似乎比男生要低得多。雯莎的聲音又柔又甜,與患者交流時,她總是能輕松地化解矛盾,讓對話順利進行。
雯莎其實也不喜歡守在窗口。于是,我們兩個坐在窗前,開始了一段輕松的聊天。我們一邊閑聊,一邊熟練地貼著快速術前四項的試紙條。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多貼一些,我們兩個人專門負責這項任務,而順香老師則負責處理標本。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已經貼了兩百套,共計六百根試紙條。這些試紙條應該能用好長一段時間。
雯莎告訴我,她有強迫癥,看到試紙條貼得不夠整齊,就會忍不住把那根歪歪扭扭的撕下來,重新貼上去。我本以為她有密集恐懼癥,我們一邊開玩笑,一邊認真工作。在這樣的氛圍中,時間仿佛過得飛快,我們甚至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如果不是順香老師提醒我下班,我可能真的會不知道時間可以過得如此之快。仿佛一轉眼,我就已經貼完了試紙條,準備下班了。
回到宿舍,我靜靜地聽著老覃和老母講述他們今天在臨床上的經歷。老覃說,今天一早進入手術室,就在里面待了六個小時。我驚訝于手術竟然需要這么長時間,老覃卻說,這還算短的,還有更長時間的。對于手術,我算是個門外漢,也可以說是無知。但我相信他們的話,或許這就是醫生的日常,嚴謹而漫長。
2021年9月4日
今天,我深刻體會到了“急救”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和平時一樣,我坐在窗前,專注地看著電腦屏幕,尋找是否有危急值或者異常的數據。一切似乎都很平靜,沒有危急值,也沒有任何難以處理的樣本。我終于可以稍稍安心了。
就在我拿出手機,準備放松一下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有一個習慣:每次打開手機,我幾乎不需要經過思考,就會不自覺地點開抖音。我也發現,每次拿出手機,我總會刷一會兒抖音,才會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人們常說抖音有“毒”,或許這就是原因,刷抖音真的會上癮。
然而,今天,我的習慣被一位大姐打斷了。她突然跑到窗前,眼中含著淚水,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哀求:“醫生,醫生,這里是急診嗎?我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剛剛被車撞了,已經昏迷了。”
“就在這里!快過去!”我意識到情況的緊急,立刻指引她到旁邊的急診科。大姐沒有猶豫,直接沖了過去。緊跟在她后面的是一個青年男子,他抱著一個小女孩,跑得氣喘吁吁,一邊跑一邊對懷里的女孩說:“不要睡,不要睡,堅持住,爸爸帶你去醫院。”
男子的聲音清晰地傳進我的耳朵,我也看到了他飛揚的淚水,和他胸前的血跡。這一幕,我在電視上見過,但從未想過會在現實生活中親眼目睹。而我,卻什么都做不了。
過了一會兒,急診科的護士送來了幾份標本,不用想也知道是那個小女孩的。我立刻將標本放入離心機,進行離心,然后進行實驗操作。當檢驗報告出來時,我看了看,除了血常規有幾項數據異常外,其他一切都在正常范圍內。
看到這樣的結果,我舒了一口氣。或許,這是最好的結果。
“醫生,你幫我看看我兄弟,我兄弟暈倒了!”突然,又有人呼救。我以為今天可以順利下班,但現實總是出人意料。
我出去一看,有兩個小伙子架著一個昏迷的人走過來。我沒有臨床診斷的基礎和經驗,但我覺得他可能是中暑了。醫院里有空調,自然感覺不到熱,但外面的大太陽可能會讓人活活曬倒。
那人的體溫很高,而且現在疫情局勢還未完全平復,我也擔心,也有些慌亂。我這里沒有任何措施,我能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將暈倒的小伙子送到急診中心去。
由于疫情,現在進出醫院看病是一件麻煩的事情。醫院有嚴格的規定,必須查看患者近期的核酸檢測記錄,以及是否去過中高風險地區。如果沒有近一周內的核酸檢測記錄,是無法進入醫院的。我幫助患者躺在一張床上,護士立刻過來詢問是否有近一周內的核酸檢測記錄,健康碼是否為綠色。
我知道,這是件麻煩事,但也不是我能夠解決的。我們實習生和醫院的所有員工每周都要進行一次核酸檢測,這是防護的要求。
在課堂上,老師告訴我們:“急在分秒,救在生死邊緣。”雖然我不是臨床專業,無法直接參與搶救,但急診檢驗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份急診標本,包括胸痛、創傷、卒中中心的標本,都需要我們第一時間進行離心、上機,并及時發放報告,以便臨床醫生能夠做出最快的救治反應。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2021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