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記 直播的樂趣

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元宵節后,遲遲等不到開學返校的通知,校園里的木棉獨自開,寂寞落,又是一個被隔離的春天。不久,接到教育局的通知,準備開展線上教學,學校也進行了線上教學的培訓。

疫情暴發前,我做過不少網絡直播課,那個時候的直播課和疫情下的直播有很大的不同,疫情前的直播是逐步推進,不停反思改進的過程。最初是為了給自己的課留下資料,上課時,用手機錄像。后來直播平臺興起,就開始利用“微吼”平臺直播,主要是面對學生家長,讓家長看到老師和學生上課的狀態。直播中有很多的樂趣,這一切要上溯到2010年。

(一)

我們常說老師是個擺渡者,送走一批學生后,又迎來了新的一批學生。2010年秋天,我又回到七年級教學,每天備課上課,充實快樂。那天,科組長突然告訴我,國慶節后,學校要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我表示知道了。科組長接著說他們決定讓我和小黃老師代表語文科組參加。

我驚訝地說道:“不是青年教師的比賽嗎?”“對呀!40歲以下都算青年,何況你連35歲都不到!”科組長笑瞇瞇地說道。好吧!原來在他們心中我還年輕。于是,我和剛剛畢業的小黃老師開始備課,準備國慶節后的比賽。

時光流轉,歲月不居,和2002年相比,我早已褪去了青澀,心態大不相同。2002年時年輕氣盛,想在比賽中一展風采,結果在備課組內都沒能出線。現在只是把賽課當成一項任務,所以選參賽篇目的時候順其自然,課上到哪個單元,就選哪個單元的課文,最后決定拿《山市》參賽。

盡管沒有把勝負放在心上,但課總歸是要上好,不然既對不起學生,也對不起自己。《山市》是文言文,作為比賽課,自然不能按照常規流程上課,必須要有點新意,如果能有亮點那就最好不過了。怎樣才能出新呢?我陷入了沉思。《山市》選自《聊齋志異》,記錄了一場海市蜃樓,如果發生在今天,會是一番怎樣的場景呢?

媒體一定會蜂擁而至,長槍短炮對準海市蜃樓,記者繪聲繪色描述現場的狀況。文言文教學中,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是教學的重點,我為什么不采用新聞播報的形式來進行翻譯教學呢?心中有了頭緒,教案很快就完成了。后來看到深圳有位老師也如此教學,不謀而合,真是有意思。

把“海市蜃樓”這種自然現象解釋清楚,也是《山市》教學的一大重點,地理老師的解釋最權威,于是我邀請教地理的胥老師幫我錄了一小段視頻解釋海市蜃樓的顯現,上課時直接播放,也算是個小彩蛋。畢竟是賽課,有些環節需要提前準備。自習課的時候,我叫了幾位同學出來,告訴他們公開課的事情,并且要以記者的身份向同學和聽課老師播報這場“海市蜃樓”,給他們布置了具體的任務。

幾位同學領命而去,開始構思如何播報了。其實他們的任務還挺重的,首先要透徹理解原文,不僅要把原文翻譯為現代文,還要轉變為口語,符合新聞播報的特點。說實話,對于初一的孩子來說,還是有挑戰的。第二天,幾位同學過來復命,鄺岳馳同學張口就來:“各位觀眾!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奐山電視臺的記者,現在由我為大家播報這個奇特的自然現象,我就在酒樓的上面……”播報結束后,戲精上身,又給自己加詞:“請大家不要走開,稍作休息,廣告之后馬上回來!”聽了他的播報,我們個個都忍俊不禁。

他有那么強的表現欲,何不充分發揮他的特長呢?于是,我又重新修改了設計,完成本課字詞教學任務后,再讓他以記者的身份,分別采訪觀看到這場“山市”的觀眾,同學們分別以客人、店家、商販的角度作答,然后播放地理老師的視頻,解釋海市蜃樓的成因,最后讓學生提筆給蒲松齡寫信,告訴他山市是一種光的折射現象。

比賽的時候,上課氛圍極好!當投影上出現地理老師的視頻時,連評委都驚呆了!最后,這堂課被評為一等獎。當然,上面還有特等獎。《山市》后來編入小學教材,我再也沒有上過此課了,這堂課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直播,只能說是一種模擬,給我后來的直播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

2018年學校為迎接區“高效課堂”的復評,安排我執教語文活動課《朗讀者》,這是第一堂真正意義上的直播課。當時在“微吼”直播平臺上,有600多位家長和同行圍觀了這場教學直播活動,影響較大。直播的起因很簡單,就是吸取《變臉》的教訓,上公開課時想為自己錄像。后來了解到“微吼”平臺既可以錄像,也可以直播,就干脆把這堂課變成了直播課。

直播完成得很順利,和平時上課相比其實并無特殊之處,不過是借助信息技術把上課的場景推送出去。家長通過手機能夠看到自己小孩上課的樣子,所以他們的評價很高。后來又陸續直播了幾次,發現還是有一些不足:1.課堂教學是開放的,帶有不確定性,而直播課的基本流程是預先設計好的;2.直播的時候,師生精神高度緊張,老師不僅要關注學生,還要關注鏡頭和家長,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發現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所以,后來采用直播形式的主要是名著分享課。有一次直播的時候有很多家長送花,刷禮物,發彈幕,學生也會通過鏡頭和家長打招呼,看著大家開心的樣子,一個想法逐漸在我心頭形成:既然“微吼”平臺有這么好的互動效果,可不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到我們的課堂,共同分享親子閱讀體驗呢?

心動不如行動,我查看了名著分享會的安排,下周由六位同學分享:1.潘奕懷《一個人的朝圣》;2.王喆越《射雕英雄傳》;3.伍雨茜《解憂雜貨店》;4.張笑凡《人間失格》;5.張逸天《明朝那些事兒》;6.許歡睿《解憂雜貨店》。于是,我在班群發了一則通知,詢問下周名著分享的時候,有無問題需要孩子回答。家長們很積極,提供了很多的問題,考慮到直播的時長,最后將家長們的提問整理成7個,打印出來后張貼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做好準備:

1.人要學會在遺憾中成長,《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在這方面給了你哪些啟示?(潘奕懷家長)

2.假如讓你為《一個人的朝圣》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書評,你會從哪些方面進行闡述?(曾鳴家長)

3.看金庸的武俠小說你學到了什么?假如你穿越到《射雕英雄傳》里,你愿意化身誰?為什么?(王喆越家長)

4.當你迷惑時,何以解憂?書中哪些語句能助你解憂?(伍雨茜家長)

5.《解憂雜貨店》里如果沒有那神奇的時間穿梭信箱,故事會是悲劇嗎?你對眼見也不為實的誤解如何處理?(李至家長)

6.《明朝那些事兒》屬于正史還是野史?有何歷史意義?(張逸天家長)

7.如果你身邊就有這么一個解憂雜貨店,你會將什么困惑寫成信投進雜貨店?又會期待什么奇妙的事情發生?為什么?(曾鳴家長)

同學們看到家長提出的問題后,一下炸開了鍋。這些問題緊扣名著,而且還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回答,真是太有挑戰性了,特別是下周分享的六位同學,眉頭緊鎖,陷入了深思。看到他們的狀態,我心中竊喜,這正是我需要的效果。我也和家長們一樣,期待他們的表現。

(三)

這周的時間仿佛特別漫長,好不容易盼到星期三第三節,那是我們每周一次的名著分享課,雷打不動。我拿著三腳架提前進了教室,架好手機,點開鏡頭進入直播間,一堆學生圍了過來,看著直播間問:“天外是誰啊?”“天外就是我!”學生一聽樂了,上課鈴響了,學生們紛紛回到了座位。

“上課!”他們大聲說,“我愛語文,我愛孫老師!”我笑了,他們也笑了,我們大家都笑了,家長們陸陸續續進了直播間,直播正式開始了。第一位分享的是潘奕懷同學,前段時間他腳趾骨折,他早早地就站在了講臺上,我讓他坐著分享,他堅持站著,拐杖就放在椅子旁邊。

他為我們分享了蕾秋·喬伊斯的《一個人的朝圣》,他先從佛山市50公里的徒步活動聊起,請他的同桌葉睿明同學談談徒步的體驗,然后指出50公里的徒步其實和朝圣有相同的地方,都是朝著一個目標不停地走下去。緊接著,他又投影出三組朝圣的照片,自然過渡到對《一個人的朝圣》介紹。介紹故事情節,感情真摯,講到主人公要徒步把信送到老朋友的療養院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沉浸在他的介紹中,當然也包括我。

“他兒子十二歲的時候溺水,按照常理,父親肯定是不顧一切地沖過去,然而他卻彎下腰,先去解鞋帶,這個動作深深傷害了他的兒子,父子之間從此有了隔閡。”他娓娓道來,我們都靜靜地聽他講解。“最后,他用85天的時間走到了療養院,見了朋友最后一面!”至此結束了對整個故事的介紹。

緊接著,他拋出了一個問題:“朝圣的含義到底是什么呢?”謝皓晴同學如此回答:“朝圣不僅是徒步,也是在徒步中走向新生,感受生活的過程!”潘奕懷很滿意,他又繼續補充:“字面意思是朝拜圣像,多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動。通常,它是一個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他重要地點的旅程。許多宗教認為特定地方有靈性和重要性。它也用來比喻一項具有重大的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同學們都很吃驚,沒想到他的感悟如此深刻。他有點不好意思地告訴大家,這段話是從資料中查找的。

關于朝圣,他也有自己的理解,于是他飽含深情地讀了起來:“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場朝圣之旅,的確,死亡確實是目的地,這段旅程也確實很累很辛苦。但朝圣有一個要求:只要開始,就必須無違初心,一直走下去。朝圣的真正目的是在艱苦的旅途中,向神展示你堅定不移的內心,或在艱苦的路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再或感受陌生人美好的幫助。”

他頓一頓,最后強調:“我們現在的學習壓力很大,有些人覺得自己付出了也沒有收獲,于是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其實,所有的努力都會扎根,最后送給大家四個字:永不言敗!”家長們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他的真誠!最后,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我扶著他回到了座位。

在王喆越、伍雨茜分享完自己心儀的作品后,我把家長的問題展示出來,請同學們做出解答。其中王喆越同學的回答尤其精彩,她這樣說道:“金庸的武俠小說側重家國情懷,古龍的小說側重俠義精神。如果讓我穿越到金庸的小說中,我最愿意做洪七公!首先,洪七公特別仗義;其次,他特別有管理智慧;另外,他還是一個美食家,收了黃蓉這樣一個會做菜的弟子之后,他就能吃到更多美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聲和掌聲。張笑凡和張逸天分享后,已經快要下課了,討論完剩余的問題,下課鈴就響了。許歡睿同學只能留到下周再和同學們分享,他略顯失望,但沒有辦法,不能影響到下一堂課的教學。

這次嘗試很成功,學生開心,家長滿意,我們圍繞共同的話題暢所欲言,充分領略文學的美妙,我用直播收到的打賞買了書籍獎勵給孩子們,他們更開心了!后來,名著分享成了我們班的保留節目,本來規定每位同學五分鐘,結果所有的人都會超時。以后的分享課就只能安排五位同學,還必須要提前上課。

(四)

春節之后“遇上”新冠,然后隔離在家上網課,每天都在直播,上課平臺換成了騰訊教室,互動效果并不好!返校上課時已經5月初了,網課期間知識點落實不好,很多內容需要重上一遍,因為課時關系,上學期開展得很好的名著分享課也不得不停了下來,轉眼就是6月了。

我準備上《在長江源頭格拉丹冬》,這是一篇新選入教材的課文,記敘作者跟隨攝制組在格拉丹冬游覽的經歷,描寫了長江源頭的壯美景色,抒寫自己兩天之內在不同地點的不同感受。我反復研讀課文,如果以時間順序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未嘗不可,但學生剛剛月測完,效果未必好。

看到課后有道練習題,要求引導學生觀賞記錄片《話說長江》或者《再說長江》,聯想到作者是跟隨攝制組去的,這篇課文可否采用電視紀錄片的形式展開呢?我又搜索了一下其他老師關于本課的一些教育設計和課堂實錄,發現真的有老師采用這樣的形式上課。于是,《在長江源頭格拉丹冬》的課堂結構也就很清晰了:

1.朗讀課文,落實字詞。

2.默讀課文,作者描繪了哪些畫面?請歸納。

3.如果你是導演,要拍攝一部《話說格拉丹冬》的紀錄片,你會選出哪些畫面?你拍攝的角度是怎樣的?你會配上怎樣的解說詞?

4.你眼中的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上課時學生在草稿紙上默默完成第二個環節時,我在教室巡視,發現每個小組至少有兩位同學對我布置的作業特別投入,于是下課前指定了小組長,9班的組長是:羅圣壹,何承敏,謝謙,王煒鋒,謝樂天,張逸天,王喆越,曾鳴,潘奕懷,皇甫昕豫,李至,梁馨安,周芷明。10班的組長是:袁奕舒,鄭洋祺,劉子著,陳心妍,鄧粟堯,王佩瑤,李文杰,趙玥,肖瑞麟,林詠詩,陳雨果,梁曦雯。

我要求小組長收集每位組員的創意,每位組員至少要提供一個鏡頭的素材。小組長們很負責,這項作業實際上要求每位同學都要認真研讀課文,小組長收集整理組員素材的過程,就是自學提升的過程。

下午第八節是自習課,我從辦公室出來,彩霞滿天,南風習習,這是個美好的下午。看到鄭洋祺同學坐在走廊的輔導桌上,很認真地寫著什么,我經過他身后時,看見了他桌子上面翻開的語文書,正是《在長江源頭格拉丹東》那一課,他很投入地在寫解說詞,本想和他打個招呼,但看到他脖子上細細的汗珠,沒有忍心打擾他。來到9班,看到謝樂天同學也在很認真地畫著結構圖,他們對待作業的態度真的感染了我,這一刻我覺得自己是個特別幸福的老師。

回到辦公室,我重新梳理了上課的思路,然后召集這些小組長開會,向他們闡明上課的思路,并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所有的鏡頭必須以課文為依據,根據自己的理解,對素材進行裁剪,分享的時間為五分鐘左右,形式可以多樣。于是他們回去繼續準備。

(五)

第二天,又是一個晴天,好天氣,好心情。這天的課堂異彩紛呈。上課是一種相互促動的活動,同學們的分享深深地吸引了我。剛開始想用手機錄下他們的精彩瞬間,后來發現這嚴重干擾了我上課,于是干脆把手機交給了同學。以前總是對自己的教學用語不滿意,這堂課上,他們精彩的表現點燃了我的激情,我從來沒有覺得我的教學用語如此順暢。下課后憑著回憶整理了同學們的發言,其實好多話說過就忘記了,可能有張冠李戴的地方。

學生展示片段節選:

王佩瑤:長江,浪花翻騰的江水涌動著華夏千年的文明。官場失意如杜甫,曾駐足江邊眺望,慨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之一望無邊;仕途不順如李之儀,曾攜摯愛臨江,抒發“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之脈脈深情;心高氣傲如李白,曾與孟夫子江樓闊別,高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之離愁別緒。今天,我們將拜訪流過歷史滄桑變遷、蹚過王朝興衰更迭的滾滾長江的源頭——格拉丹冬。

王煒鋒:想象一下這人間煙火的跪拜圖,在格拉丹冬這個人跡罕見的地方,如果我拍攝這個鏡頭的話,一定選擇從人的角度拍攝,為什么呢?大家想,在四周的冰川白雪中,有多個人影跪拜在地上,虔誠行禮,一種嚴肅莊嚴的神秘感油然而生。在這萬年寒川,白雪覆蓋中依稀見到幾個人影,他們跪在地上,虔誠行禮,好像在祈求著什么,接著他們起身,向冰川深處走去。

謝謙:此處有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天地間浩浩蒼蒼,一覽無遺,讓人不禁感嘆造物主無所不能的創造力,靜穆的晶瑩和皓白,風不停地呼嘯,冰河上的雪粒掃蕩著,冰體奇形怪狀,在太陽下熠熠生輝,光彩奪目,永恒的陽光與風的刻刀,漫不經心地雕琢著,冰體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形態,變成自然力所能刻畫成的最漂亮的模樣。

鄭洋祺:山下礫石灘中,冰開始融化,在堅冰之下多出了清澈的流水,雖細,雖緩,卻是長江的源頭。長江從此發源,一路向東,跨越三級階梯,涌向大海,演出只屬于長江的故事。格拉丹冬,在自然界中可能只是一座高山,一座雪山,但卻不止步于雪山,這也是長江的平凡開局,是一條河,但不局限于只是一條河。

李文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從苦寒來。長江造就中國,藏北造就長江。

肖瑞麟:礫石灘是冰雪中的奇觀,它是遠古留給格拉丹冬的標志,時間在此停留,它就默默見證格拉丹冬的歲月變遷。

何承敏:它一刻不停,從這座千山之巔,萬水之源,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我對學生的點評:

點評鄭洋祺:感謝鄭洋祺同學精彩的解說!從營地到冰川,從冰河到巖石,所有的畫面都源自課本,鄭洋祺同學的解說是對文章的再創作。這也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突然想起鄭洋祺同學是重慶人,長江的波濤早已深入他的血脈,他是長江之子啊!再次感謝他對母親河的解說。

點評劉子著:感謝子著同學的用心,特別欣賞他對藝術的領悟能力和對鏡頭的把控能力。設計中處處體現著對比藝術,用人的渺小襯托山的偉岸,用冰原的荒蕪襯托生命的蓬勃。節目的最后他設計了一個冰川消融的特寫鏡頭,汩汩冰川融為浩浩長江,這一鏡頭的設置,恰恰呼應文章的標題:格拉丹冬,長江之源。

點評謝謙、王煒鋒:如果說圣壹同學的分享是對節目的建構和思考,那么謝謙和煒鋒同學分享的則是節目的文案和演繹了。他們分工合作,配合默契。一莊一諧,一張一弛,恰到好處。王煒鋒設計了笑對牛糞的鏡頭,謝謙想到了作者骨折后依然堅持的情節。其實,這兩個鏡頭正好詮釋了生命的堅韌和偉大,堅韌和偉大是創造文明的必要條件,是否說明格拉丹冬既是長江之源,也是文明之源呢?

點評王佩瑤、鄧粟堯:畫面的選擇,鏡頭的切換,文案的設計,自然而富有詩意。詩意的目光在探尋詩意的生活,詩意的火炬點燃詩意的人生。在兩位同學的視野里,蒼涼酷寒的長江源頭,流過歷史的滄桑巨變,蹚過王朝的興衰更迭。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里只是一方小小的講臺,卻在兩位同學的視野里,裝進了整片青藏高原。

點評王喆越、溫子洋:世界就是這么神奇,叫人很難解釋。也許是巧合,鄭洋祺、劉子著、王佩瑤,他們的家鄉分別在四川,成都,武漢,都在長江邊上,他們是從文化的角度在探尋格拉丹東。冥冥之中,他們對這篇文章抱有敬畏之情。而子洋和喆越都在廣東長大,子洋說他從未見過冰雪,所以,他們的設計里,子洋說要用雙手感受冰川的溫度,喆越要穿著大紅的衣服在格拉丹冬跳舞,他們是在用好奇的目光探尋這片未知的世界。

《在長江源頭格拉丹東》是這段時間上得最順的一篇課文,可以說有點出人意料,好得有點猝不及防。首先是我的設想吸引了學生,然后是學生的態度感染了我,師生雙方不停地調整,不停地相互感染,才有了成功的課堂。

附:教學手記

《大雁歸來》

受疫情的影響,從2月底到5月初,差不多上了十周的網課,師生雙方都經歷了從手足無措到駕輕就熟,從新奇興奮到厭倦懈怠的過程。網課階段上了差不多四個單元的新課,成功課例不多,糟糕課例不少。成功與否取決于師生互動的程度,回看之前的錄像,《大雁歸來》可以勉強歸為成功課例。

《大雁歸來》選自《沙鄉年鑒》,是一篇有濃郁抒情色彩的科學觀察筆記。文章既介紹了大雁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又抒發了作者的愛鳥情懷,“愛”字貫穿全文。因此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從詩化語言中體會作者的濃濃深情就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了。

因為是線上教學,小組學習,朗讀,討論,歸納等教學活動都不好開展。我使用騰訊課堂上課,舉手發言區只有6個位置,但是討論區沒有限制,可以暢所欲言。我教學時決定充分利用討論區的功能,設置了三個環節,最大限度地開展師生互動,從教學效果來看還是不錯。

1.你能想出幾句關于大雁的詩句或者成語?請打在討論區。

2.你能告訴我,這個句子在課本的第幾頁,第幾自然段和第幾行?請在討論區搶答。

3.請自選圖片,模仿作者的語言風格,請在寫好后發布在討論區。

活動1很容易,關于大雁的詩歌不少,學生們很快就在討論區打出了詩句,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的目的達到了。活動2選用的都是課本上的經典句子,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快速熟悉課文,這實際上是搶答的形式,學生參與熱情高漲,找到句子后,師生繼續品讀文章的詩化語言。活動3則是寫作訓練,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至于大雁的生活習性、作者的寫作目的,因為是網課形式,只能在導入新課后快速解決。寫作訓練效果好,每位同學都在討論區完成了作業,一度刷屏,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

每位同學都參與到了教學活動,每位同學都順利地完成了學習目標,這是我最滿意的地方,下面精選了十二位同學的課堂練筆展示。

冷雋描繪類

大雁扇動著烏黑的翅膀,翹起雪一般的尾羽,悄悄地銜走了白皚皚的冬幕,不忘融化冰封的河流水洼,向鉚足了勁冒尖的綠芽兒問好。他們憂郁而不孤寂,守序地站隊呈“人”字形,撲棱撲棱,剛好踏著冬的韻腳,趕上春的開篇。春至。大雁歸來。

(學生:曾鳴)

大雁的身子就像一艘飛船,它的翅膀上下有節奏地閃動著,橘黃色的腳蹼掛在白白的羽毛肚子上,讓人看了挪不開眼。大雁還那么守紀。它們的隊形從來不會亂,大雁在前帶頭,小雁在中間,老雁在后面保護小雁,一直這樣有序地飛。它們有時會飛成像“人”字的隊形,有時會飛成像“一”字的隊形,那整齊的隊伍,你看了肯定會贊不絕口。

(學生:溫子洋)

落葉滿地,秋進入了煞尾階段,空氣中飄浮著明凈、高遠和悠遠的氣息,與澄靜的湖水融為一體,與闊遠的田野心神相合。群雁在霞光中抖擻著翅膀,悠然地從草地中飛起。它們排著“一”字飛上天空,像出征的戰士,呼喊著,歌唱著,聲音里充滿了必勝的信念。

(學生:梁文煒)

大雁是一種恒溫動物,所以受不了寒冷的侵襲,因此每到秋天的臨尾與冬天的開端之際,大雁就會來一次集體的遷移,從它們的故鄉西伯利亞起程,結成一隊團結的隊伍,離開這北方寒冷的地區,向溫暖的南方振翅飛去。在長途飛行的旅途中,大雁的團隊是很守紀律的,雁群里的每一只大雁整整齊齊地排成一列,有規律地向遠方飛去,年長的大雁總是飛在最前邊,它們用它們的飛行經驗領導著一些飛行能力較弱的小雁們,讓這些較弱的小雁們在這一次飛行的旅途當中,領會飛行的技巧和汲取飛行的經驗,讓它們成為下一代的引導者。

(學生:周楚軒)

融情于景類

一塊黑色大巖石上,一只年輕而健壯的雄雁正眺望著遠方海與天的交界處,眺望著它們將要去的樂園,盡管它看不到。它只能看到海面上彌漫著的薄霧,只能看到一次又一次涌來的浪花,只能看到天邊被云霧遮蔽的朝陽微微泛紅。現在,天云邊,彩霞依舊,眺望著沉思:下一次再見時,便是春天。

(學生:陳銘超)

夕陽的余暉像畫家的顏料一般灑滿了天空,金色是這個時刻的代名詞。枯藤下,一群大雁展翅而飛,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排成人字形。夕陽西下,它們的影子時隱時現。誰又會想到馬致遠那傳承千古的名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學生:古雋宇)

黃昏,暮色沉沉。天空在此時無限高遠,仿佛一張無窮盡延伸的畫,讓人不禁好奇目之所能及的更遠處究竟有些什么。忽然,在那個視線最終匯聚的焦點處躍出一個黑色的剪影;那一個剪影后,又整齊地躍出兩個、三個……共同在空中排列出一撇一捺,正好是一個“人”字。天空期待已久的主角終于到來。黑色的人字緩慢而寂寥地劃過天與地。“雁,可算把春捎來了。”人們這樣感嘆道。然而春還需要一個晚上換上盛裝,于是她拜托雁把黑紫色灑向天空,夜色沉沉。

(學生:梁馨安)

天際,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能暢游在天空中,讓風放肆地掠過頭發,穿過衣衫,流進體內;讓空靈玄幻的藍色天空離自己更近,體會那自由無往的感覺;讓白云輕輕地撫摸自己,呼吸著仿若仙氣的煙云。這些,都是多么令人愜意的事啊!他充滿了自由,透出一種怡人的恬靜,透出一種莫名的歡愉。

(學生:梁家麒)

情景交融類

大雁啊大雁!雁啊雁,雁群掠過,劃破天際,用自己弱小的身軀證明自然的輪回;大雁啊大雁,雁啊雁,重重危險,煢煢孑立,用自己孤獨的意志飛躍九萬里的路程。我愛大雁,卻無從知曉,從不迷茫的大雁時而流下傷心的淚!

(學生:潘奕懷)

又是一個黃昏,被云霧籠罩的朝陽微微泛紅,將湛藍的天空染成血紅色,一彎明月掛在天上。在血紅色的天空中,一群黑色的身影突然出現,給寂靜的天空帶來些許生機。大雁是那么的守紀,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成一字形,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它們在霞光中抖擻著翅膀,似是永不怕累,義無反顧地向南飛去。它們擁著理想和信念,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地前進。

(學生:張夢瑤)

夕陽西下,一輪火紅的赤日正緩緩落入地平線,一群正排成人字形的大雁,正在這血色的天空中井然有序地翱翔著,一旁孤獨的枯樹映襯著它們的身影,更顯清冷孤寂,卻何嘗不是一份傲然挺立著的堅守。春天將至,大雁南飛,它們整齊的身姿如一幅靜謐的畫卷,給人們帶來春和新生的希望。

(學生:謝沅芷)

金烏西墜,落日熔金。夕陽的余暉將半邊天染成了橙紅色,整個火紅的世界仿佛只剩下靜謐。在山頂處,有一棵正待復蘇的老樹。光禿禿的枝丫,充滿了滄桑與孤寂。這時,一群排著人字形的大雁從余暉中慢慢飛來,整齊有序,嘆為觀止。它們給這靜謐的世界帶來了一絲熱鬧與生機。是啊,春天將至,它們沖破暖流的霧靄,去擁抱春天。這真是一幅意境深遠的油畫!

(學生:謝皓晴)

課堂剪影

《在長江源頭格拉丹冬》上課剪影

潘奕懷同學分享閱讀體驗

學生心語

我為準備好有趣的PPT花費了許多心思,也曾對著鏡子練習,哪怕我仍處于骨折康復期,但當我拄著拐杖站在講臺時,緊張充斥著我的身體,同學們突然響起的掌聲給了我莫大的自信。我便開始講述一個關于信念和堅持的故事。孫老師坐在學生當中和同學們一起認真聆聽。我十分慶幸沒有因為骨折錯過這次機會,我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表達自我,也將自己的精神養料分享給了更多人。這堂課孫老師講得不多,但每一個人都收獲頗豐。

——潘奕懷(南海實驗中學2018屆學生)

身為一個武漢人,家鄉就坐落在長江邊上,學習《在長江源頭格拉丹冬》這篇課文時,我的內心懷著深深的敬畏之情。有幸被孫老師選中進行課上匯報,給同學們當了一回“導游”,激動中又懷著一絲忐忑,對于畫面的選擇,鏡頭的切換,文案的設計,都十分慎重。沉浸在孫老師生動的教學中,我似乎感受到蒼涼酷寒的長江源頭,流過歷史的滄桑巨變,蹚過王朝的興衰更迭;我仿佛駐足在長江邊,穿越了歷史,與杜甫、李白對話。三尺講臺,在孫老師的生動教學下,裝進了整片青藏高原。

——王佩瑤(南海實驗中學2018屆學生)

我其實一直對自己的作文水準沒有多少自信,宏哥一直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我的習作,不論在我選了多么奇怪的主題時也鼓勵我寫下去,也正因如此,我才能厚著臉皮動筆,最終也有了些許收獲。宏哥上課也很不一樣,比起單純為我們講述知識,他更希望我們能主動愛上語文,比如直播,比如上課講故事,那次學習《昆明的雨》,居然讓討厭吃蘑菇的我對蘑菇產生了興趣(笑)~

——張笑凡(南海實驗中學2018屆學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东县| 福清市| 昂仁县| 郎溪县| 萨嘎县| 郯城县| 博野县| 类乌齐县| 班戈县| 库伦旗| 临汾市| 晋宁县| 上栗县| 龙岩市| 陆丰市| 锡林浩特市| 奉化市| 建湖县| 信丰县| 辽宁省| 青铜峡市| 江陵县| 宣武区| 会同县| 扬州市| 苏尼特左旗| 怀柔区| 江安县| 包头市| 鹤山市| 航空| 庆城县| 阜阳市| 揭东县| 天水市| 河津市| 安多县| 特克斯县| 云梦县| 巩义市| 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