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修建水壩
- 明末崛起,從邊軍開始
- 干飯忠實者
- 2405字
- 2023-10-17 06:01:00
王初仁拿出昨夜畫的簡易圖紙,指著圖紙對李光高以及眾多工匠分配任務道:今天今天將人員分為兩個部分,大部分人去開挖灌溉總渠將河水引流到下游,引流成功后就開始打圍,將打圍區域水抽干凈。剩下的人員就去開鑿巖石坑。
王初仁又將總渠開挖要求以及巖石開鑿和打圍區域地點向工匠說明后。
500多人在李光高的帶領下開始分配任務開始了大壩建設。
王初仁不懂具體操作,只知道大概方向。在分配好任務之后,工匠各自帶領著青壯前往各自工地。
眾人都去干活,只剩下王初仁一個人尷尬站在那里,王初仁無聊只得一會兒去看看開鑿巖石,一會兒去看看開挖溝渠。
開挖溝渠是比較輕松的,原本就有一條灌溉總渠,只需要將閘門關掉就可以擴挖。而開鑿巖石就不那么輕松了,只有靠石匠手上的鐵錘和鏨子一點一點鑿一個深坑。這樣鑿效率很低,如果不改變方法肯定會拖累整個工程的進度。
“能不能用火藥將這些巖石炸開或者炸碎后,開鑿起來就會輕松很多”。王初仁對石匠說道。
其中一個石匠說道:“大人,這里的巖石很硬,如果用火藥的話就需要大量火藥,就會將堡內的火藥用掉一大半,我們先前請示了李大人,沒有同意”。
王初仁一想,火藥是保命的東西,可不能用完了,于是放棄了用火藥炸開巖石的想法。
突然,王初仁腦袋一轉,興奮說道:“那么能不能用采石場火燒巖石的方法”。
那些石匠頓時放下了手上的活計,表示愿意試一試。
王初仁指揮石匠先在巖石壁上劃了一個下寬14米、上寬4米、高11米左右的輪廓。讓石匠集中燒這個區域,燒紅之后就潑水。
炎炎夏日,陽光照射在勞動者身上,他們雖然都是大汗淋漓,但是沒有一個人偷懶,都是賣力的干著。
時間偷偷的流逝,工程進度也是快速推進,僅僅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把溝渠擴挖完成。打開閘門,河水快速繞過將要打圍區域流向下游。
吃過午飯之后,下游打圍區域水位已經降了下去,只剩下些許余水,雖然沒有多少水,但是還是需要打圍,避免下大雨水倒灌進深挖的基坑。
兩邊的巖石經過一個上午的焚燒已經被燒得通紅,巖石上面和巖石下面已經擺放了幾十桶水。
王初仁一聲令下,石匠將木桶里的水全部潑上去,只聽見水“滋滋”的聲音,不一會,就聽見巖石“崩崩”的聲音,表示巖石已經開裂了。
石匠們聽見巖石開裂的聲音,均是興奮不已。
巖石冷卻之后,只需要石匠用鋼釬將大塊大塊的巖石撬出來,這些巖石既可以燒石灰,也可以就地成為大壩的建筑材料。
王初仁回到操守府,想著現在自己的發展是否正確;自己先建設水庫、練兵、開荒、擴建城堡是否正確。
突然,一句經典名言竄入腦海:“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
王初仁此時豁然開朗,是的,現階段最重要的不是煉鋼鐵、賺錢,而是想辦法增加糧食收成,練兵保護自己以及勞動成果。名言糧食,整個黃甫川堡都會亂成一團,還搞毛線的建設?。『竺娴囊磺性O想都是白想。
古代的農民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飯,所以古代農民抗天災能力特別薄弱,風調雨順還好的年景農民還能勉勉強強混個溫飽,要是老天不給力,碰到天災,農民就特別苦,甚至沒有飯吃,活活餓死。每一個王朝的末期都是伴隨著各種可怕的自然災害,這些災害不是農民自己可以抗衡的,必須有一個強力的、有組織力、最重要還得有錢的中央政府才能抗衡,而現在,腐朽的明朝政府是沒有哪個能力。
皇帝成了一個沒有爪牙的皇帝,成了一個聾子、瞎子,根本不知道治下的真正情況,還以為現在大明朝國泰民安。
而朝廷的袞袞諸公、士大夫們正忙著爭權奪利,為了自己代表的商人、家族利益與本來就窮苦的百姓爭奪利益,剝削百姓。
一百多萬軍戶所剩無幾,軍田被世襲的軍官侵占完畢,軍隊戰斗力低下。
這個時候,有糧、有兵,就有地盤,有地盤就會有更多的人來投靠。所以王初仁現如今的發展是沒有問題的。
正在這時候,杜氏和小玉來了,小玉手上端著熬好的母雞湯。
杜氏看見王初仁這十多天黑了一圈,但是更壯實了。甚是心疼,對王初仁道:“仁兒,不要累壞了身子,事情交給下面人去做就行了”。
王初仁道:“娘親不用擔心,兒子身體好著呢”。
王初仁將母雞湯喝完,杜氏和小玉就走了。
李光高已在門外候著,王初仁趕忙叫他進來。
王初仁開門見山道:“我讓你推薦的人確定好了沒有”。
李光高道:“大人,下官正打算呈遞給你”。
王初仁看著文書上寫著:“采石場負責人錢仁體、周小山,煤礦負責人孫藝斌、張土兒,煉焦作坊負責人吳謙、沈遠山,水泥作坊負責人楊肄業、衛滿,開荒負責人吳小灰,木匠作坊負責人劉富貴,建筑一隊負責人趙宣昊、王小牛,建筑二隊負責人李林圖、李小天,鐵礦負責人劉國華、張小代,木匠作坊負責人劉富貴,火器作坊負責人劉金錘,盔甲作坊負責人吳鐵昊”。
除了開荒負責人外,其余負責人全都是配的兩人,一個人是讀書人,一個人是專業人士。之所以這樣,王初仁打算讓其一人管人,一人管技術方面。
王初仁看著這些名字說道:“李處長,排在前面的是讀書人吧”!這個時代普通人取名太隨意了,所以王初仁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讀書人的名字,哪些人是普通人的名字。
李光高訕訕笑道:“是的,大人”。
王初仁道:“我是相信你的,既然這樣,就以讀書人為正管理綜合事務,專業人士為副負責專業事務,兩個人有沖突可以直接來找我”。
李光高聽到暗自得意道:“看來大人還是重視咱們讀書人的”。
于是任命就這樣確定下來。
王初仁道:“每天傍晚,所有的正副負責人,都必須來我這里匯報工作進度,你通知下去并將這些人叫過來”。
李光高收到命令就下去了。
不一會兒,王初仁就看到20多人陸陸續續到來,一些跑得氣喘吁吁的身上還有許多泥土,灰塵,讓一些讀書人看得一陣鄙夷。
王初仁也沒有多說,親自將腰牌發了下去,上面刻有大使或者副大使字樣。
發放完畢之后,王初仁對眾人道:“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我黃甫川堡的一名管理人員了,正副大使之間窯相互協作,共同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想著勾心斗角,完成不了下達的任務,兩個人一起免職”。
讀書人倒是沒有多少驚訝,那些匠人或者窯工非常驚喜了。終于不是最底層的勞動者了,翻身農奴把歌唱。
王初仁又對眾人一陣鼓勵之后,就讓眾人下去各自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