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袁紹向其他人發去求援的消息之前,在河南尹以及河內郡活動的劉備就已經有所準備了。
對于上黨郡的局勢,劉備原本是不怎么關心的,畢竟自己家小業小,鞭長莫及,那邊又是袁紹的勢力范圍,自己貿然過去不太好。
但是隨著李部鮮卑的南下,劉備不得不重視起上黨郡的局勢了。如果連上黨郡都丟了,那李部鮮卑就能從并州向冀州大舉進攻,到時候局勢就將一去不復返了。
因此劉備帶著徐庶、關羽、張飛還有幾個護衛直接找到了白波軍的首領們,希望能和白波軍談判。
此時的白波軍并未遭到什么沉重的打擊,雖然在壺口關面前消耗了一段時間,但是對于白波軍而言并不算什么,他們實力尚在,對外仍舊號稱百萬之眾。
即便是面對著號稱百萬之眾的白波軍,劉備依舊敢只帶幾個人就孤軍深入,前去和白波軍的首領談判。
理論上來講,白波軍的首領乃是郭太,郭太也是最早率領白波軍起義的人。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以及郭太本人能力問題,白波軍內部早就分裂成了多個部分。
郭太、楊奉、韓暹、李樂、胡才,這五個人乃是現在白波軍實際上的五個掌權者、話事人,郭太只能掌控白波軍其中的一部分。
近一段時間以來,因為楊奉手下的薛剛、薛葵父子表現亮眼,作戰英勇,遠近聞名,楊奉的勢力也跟著迅速膨脹,現在已經是五個人里勢力最大的那個。
對于郭太、楊奉等人來講,生活方面肯定是不需要發愁的,現在的生活雖然說不上有多好,但也比之前做農民的時候好得多了。
不過總有他們發愁的地方,最讓他們感到焦慮的,便是他們后代的身份了。
他們已經是反賊了,就算再怎么不想承認這個事實,他們也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但是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后代也背負著反賊的罵名。
有句話說得好,造反就是為了招安,如果能開出他們足夠心動的籌碼,他們前一天還是白波軍反賊,第二天就能變成忠君體國的賢良。
劉備先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向他們講述了接受詔安之后的種種優待,又站在民族大義的立場上,告訴他們鮮卑的來襲是多么嚴重的問題,大漢已經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了!如果現在不和朝廷同心同德,那別說他們的后代如何如何,他們能活過這波鮮卑南下都算運氣好。
遠在陳都的劉協在收到荀彧的匯報之后,也非常配合的給出了自己的價碼,郭太封為安北將軍,楊奉為平北將軍,韓暹為興義將軍,李樂為征虜將軍,胡才為蕩寇將軍。
除了郭太和楊奉是重號將軍之外,其余幾人都是雜號將軍。不過這也已經很讓他們心動了,畢竟普通人可能一輩子都混不到將軍的稱號,能被稱為將軍,就已經是軍隊之中的高層干部了。
在劉備的不懈努力之下,就在袁紹的求援信抵達劉備這里的第二天,郭太以及楊奉等人率部向劉備投降。立下如此功勛的劉備當然也有獎勵,除了節制所有白波軍士兵之外,還加封劉備為司空。
袁紹是乾元二年八月十六向其他人發出求援的,劉備的援軍八月二十就已經到了冀州了。
由關羽、張飛統帥,徐庶作為軍師,在抵達冀州的第一天,就馬不停蹄的前往了樂成前線。
對于袁紹和袁術的為人,劉協還是比較了解的。這兩個人向來自持身份,不肯輕易向別人低頭,哪怕他是皇帝也如此。
現在袁紹和袁術都低下了高傲的頭顱,袁術甚至本人都跑到了劉協這里,那這說明局勢很可能比信里寫的還要危急。
于是劉協片刻都不敢攜帶,袁術是上午到達陳都的,劉協號召天下兵馬匯聚并、冀二州共同抵御鮮卑的詔書下午就發了出去。
由于劉協的部隊軍糧基本上都是靠劉協一個人,從各地收上來的糧食基本上都沒什么消耗,只需要派遣后勤部隊押送即可,因此劉協的部分部隊在袁術到達陳都的第二天就出征了,前去上黨郡幫助劉備。
為了確保戰斗力,劉協不僅調集了自己的精銳,集結了自己身邊所有的猛將,同時還在陳郡及周邊幾個郡征集了五萬大軍。
好在有劉協這段時間以來的賢君名聲的加持,即使征調了足足五萬大軍,也沒有激起什么民憤。
同時,為了最大限度的激發軍隊的戰斗力,劉協在深思熟慮之后決定御駕親征,畢竟從士氣的角度考慮,皇帝親臨和下旨能起到的效果可完全不一樣。
從內政的角度來講,蕭何、范蠡等人是完全足夠了,而且他們也有一定的軍事素養。在陳郡周邊暫時還不存在能威脅到陳都的勢力,劉協大可放心的去御駕親征。
乾元二年九月初一,由劉協掛帥,李靖、李牧、衛青、霍去病、張良作為軍師,李存孝、冉閔作為先鋒,麾下集結了后羿、陸壓、李哪吒、賈復、亞瑟、蘭斯洛特、高文、高繼能、高順、典韋、刑天、李進、李整等猛將的天子親軍浩浩蕩蕩的從陳郡出發了。
在這之前的一天,曹操率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巨無霸、許褚等人,集結了兩萬大軍自潁川出發,以陳平、郭嘉、荀悅為軍師,作為天子的先鋒向冀州出發。
除了劉協和曹操、劉備之外,其他的諸侯自然也是需要有所表示的。
討董聯軍尚且在世的諸侯們也都各自派出了自己的軍隊,雖然實力不強,數量也不算多,但也算是盡了一份心意。在這些人之中,最亮眼的要數孔融的援軍了。
孔融的援軍由孔融親自率領,麾下不僅有趙云和太史慈這兩員大將,甚至還將活動于大野澤之中的趙公明和管亥給招降了,跟著孔融一起來到了冀州。
除此之外,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的劉表為了表示自己對于大漢的支持,也不得不派出了自己的援軍。
同樣由黃忠率領,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數量足足達到了兩萬五千,數量上不輸于除劉協以外的任何一路援軍。
弘農楊氏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也為了證明自己對大漢傾其所有,足足征調了五千楊氏子弟,由楊堅率領。
楊堅的軍事水平并不怎么樣,但是他身邊的楊素、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等人即使放在全史之中也無愧于名將的稱呼。更何況還有宇文成都的護衛,哪怕楊堅打了敗仗,也能保證性命無虞。
而弘農楊氏的出兵方向也很刁鉆。劉備的援軍是去并州上黨郡,劉協、曹操以及其他人的援軍去冀州,而楊堅率領的援軍從弘農繞了個圈子,自關中出發,向北而出進入上郡,直接威脅李部鮮卑的側翼。
讓劉協感到意外的是,除了弘農楊氏做出了表率之外,剛剛沒了孫堅的孫氏居然也湊齊了一支部隊前往冀州。
這支部隊由孫悟空率領,從吳郡出發,沿長江逆流而上,先是到達九江郡,隨后穿過汝南直達陳郡,將一部分族人留在陳郡之后,直接北上,跟在了劉協部隊的身后,美其名曰為天子后軍。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就是孫氏要搬家了,要跳出吳郡這個絕地。但是其他人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攔著孫氏不讓他們走,畢竟人家的理由多么光明正大,這可是在響應陛下的號召。
乾元二年九月十五,來自全國各地的援軍紛紛抵達了既定位置,劉協根據每個人所在方向的不同,將楊堅任命為西路軍主帥,劉備為中路軍主帥,自己則親自統帥東路軍,目標只有一個,驅逐鮮卑!
此時冀州的局勢已經爛的不能再爛了,慕容廆率領兩萬人正在強攻常山國,常山王劉暠于乾元二年九月十一殉國,全家老少無一幸免。而整個常山國上下,也只剩下了欒城以南的寥寥幾個縣城。
在此之前,中山王劉稚、河間王劉陔已經先后殉國,中山國以及河間國全境淪陷,慕容恪以及慕容皝從兩個方向上直接威脅中間的安平國,一旦安平國被攻破,那冀州的局勢就將不可挽回。
好在提前從樂成撤下來的關羽、張飛部并未受到損害,此時正駐守在安平國東北部的饒陽和武遂,奮力抵擋來自河間方向上慕容皝的進攻。
在安平國的西邊,袁敘率領顏良、文丑以及袁圣、黃獅、狻猊、摶象獅、白澤、伏貍、猱獅、雪獅等人駐守在安平。起初在和慕容恪的交手中袁敘吃了點虧,所以一直龜縮于安平,慕容恪缺少攻城的猛將,一時間也拿袁敘沒辦法。
袁紹則親自率領重兵駐守在巨鹿郡的治所廮陶,指揮麾下將領抵擋著來自中山國以及常山國的進攻。好在袁紹和袁術麾下猛將眾多,短時間內只要不犯低級錯誤,就不會有什么問題。
在劉協的安排下,孔融和一些小諸侯并沒有直接進入冀州,而是駐扎在了平原。平原的北邊便是冀州的渤海郡,孔融駐扎在這里不僅能分擔冀州的壓力,還能直接威脅渤海郡的慕容垂,使之不敢分兵。
慕容恪對于援軍的到來早有準備,甚至對于援軍的方向也有所預料,因此當各路援軍按照計劃進入提前規劃好的地點時,慕容恪也指揮著鮮卑各部開始移動了。
慕容垂直接放棄了大半個渤海郡,將所有軍隊都集結在了渤海郡和安平國相鄰的修縣。只要孔融進攻慕容垂,那慕容垂就往北邊的河間國撤退,如果孔融沒有動作,那慕容垂就騷擾安平國和南邊的清河國,又或者是南邊的東郡。
慕容廆放棄圍攻欒城,留下慕容軍和慕容翰盯著南邊的趙國和東邊的巨鹿,自己則親率主力前往中山國和常山國接壤的九門,和中山國率領慕容恪主力的慕容儁匯合,合兵一處猛攻巨鹿北部的下曲陽。
見慕容恪主力去往了西邊,駐守安平的袁敘下意識的認為這是一個反攻的好機會,于是親率袁圣以及文丑進攻慕容恪。
慕容恪敢于只給自己留下少量兵力,自然是有所準備的。袁敘甚至都還沒踏出安平國的地界,就遭到了慕容恪的埋伏。袁敘本人受傷,文丑被俘,幸虧有袁圣拼死殺出一條血路,袁敘才得以活命。
好在袁敘在返回安平縣之后,遇到了李牧率領的兩萬援軍,在李牧的指揮以及李哪吒、李金吒、李木吒、李進、李整的浴血奮戰之下,愣是殺得慕容恪的追兵不敢前進一步。
袁敘這邊沒能取得任何進展,可不代表慕容恪也沒有進展。慕容廆和慕容儁合兵一處之后,三天之內就攻下了下曲陽,此時駐守下曲陽的乃是高覽,見下曲陽城破,只能率領敗軍且戰且走。
好在高覽并沒有撤太遠就遇到了烏云率領的一萬援軍,于是兩人合兵一處,返回了下曲陽。和袁紹交手了這么久,慕容廆和慕容儁自然明白烏云的強大,剛打下來的下曲陽還沒捂熱乎,就直接還給了高覽和烏云。
慕容恪在這個方向上有進展,但是約等于沒有。在慕容恪的預想之中,本來應該趁下曲陽被攻破,一鼓作氣直接拿下巨鹿北部,然后讓安平國腹背受敵的,可惜烏云的出現終結了這個可能,也讓慕容恪的部署功虧一簣。
不過慕容恪也并不氣餒,會出現如此數量的援軍,代表漢朝軍隊主要的防守方向乃是冀州北邊以及青州北部,也就是說其他方向上的援軍數量一定不會多。身為天才軍事家,慕容恪怎么會不做二手準備呢?
幾乎就在下曲陽反復易手的同時,駐守在欒城附近的慕容軍和慕容翰便有了動作。趁欒城守軍不備,慕容翰直接拿下了欒城,而欒城南部的幾個縣城也被慕容軍橫掃。
廮陶不僅駐扎著袁紹,還駐扎著劉協,因此常山國前往巨鹿的這個方向上必定是困難重重。不過守軍都去守衛劉協了,那趙國就沒人了吧?于是慕容翰直接進攻趙國,慕容軍則留賊常山國為慕容翰確保后路。
事情正如慕容翰和慕容軍所料,趙國的守備果然空虛,慕容翰甚至一路打到了趙國的治所邯鄲。不過也就止步于此了,邯鄲作為幾百年歷史的堅城,可不是慕容翰孤軍深入就能拿下的。
事實上前面一路的輕松也并不是慕容翰有多強,而是李靖專門給慕容翰設計的圈套。
在慕容翰長驅直入的同時,李靖早就準備好的軍隊也在從兩側緩緩包抄過去,試圖將慕容翰圍殲在趙國之中。身處欒城的慕容軍當然發現了慕容翰所部的異常,慕容軍也來不及多想,便親率大軍前往支援慕容翰。
慕容軍前腳剛離開欒城,霍去病后腳就和李存孝一起斷了慕容軍的后路。慕容軍情急之下急忙回軍,企圖殲滅這一股小部隊。可是他的軍隊剛一轉身,就被身后過來的衛青以及賈復、高順、刑天、典韋給重創,腹背受敵的慕容軍只能向北狼狽逃竄,再也顧不得慕容翰的死活了。
能被李靖這么花心思的算計,慕容翰應該感到光榮。事實上慕容翰是有點統兵才能,如果換一個人這樣誘敵深入,慕容翰早就發現了。
可是李靖一切都設計的恰到好處,每一次敗退,每一次潰敗都顯得那么合情合理。每一次勝利都使得慕容翰的自信心更加高漲,最終在邯鄲城下迎來了自己的結局。
“慕容翰,投降吧!投降尚且有一條生路!”
當邯鄲的守將露面時,慕容翰就知道自己今天可能是沒法活著回去了。駐守邯鄲的不是別人,正是大漢皇帝劉協,劉協身邊還跟著曹操。
“城頭上的人便是漢朝皇帝,拿下大漢皇帝者,賞萬金,封萬戶侯!”
深入趙國的時候,慕容翰一共帶了一萬兩千人的部隊,在不斷的消耗之中只剩下了九千人。看著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的包圍過來的數不勝數的伏兵,慕容翰決心要最后瘋狂一次。
慕容翰幾乎放棄了防守,任由其他方向上的伏兵進攻自己的士兵,而慕容翰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城墻上的劉協,只要能拿下劉協,當前的死局自然不攻自破。
可是劉協會出現在這里,就代表他有絕對的信心不會受到傷害,又怎么會被慕容翰的九千人威脅到呢?
“留他一命,不要傷及要害。”
在吩咐完后羿以及陸壓最后一句之后,劉協便和曹操退到了眾人身后。
慕容部鮮卑的實力并不強,人數也并不多,能湊夠這么多人入侵漢朝,基本上都是因為他們給其他的部落畫的大餅太誘人了。現在慕容翰死路一條,其他人當然不可能跟著送死。
慕容翰麾下九千人,足足三千人跪地乞降,另有四千多人想方設法突圍,根本不聽慕容翰的。慕容翰身邊只剩下了幾百人,在慕容翰被后羿一箭放倒之后,這些人也紛紛跪在了地上。
袁圣會出現在安平,這就代表著井陘已經失守了。其實袁圣在井陘的時候,井陘本身的情況并沒有太糟,想要守住還是不難的。可是隊友實在不給力,常山國的大片淪陷逼得袁圣不得不撤出井陘,將井陘拱手讓給了李部鮮卑。
李世民占據了井陘之后,并沒有第一時間追擊,畢竟那邊就是慕容鮮卑的地盤了,李部鮮卑暫時還不具備徹底擊敗慕容鮮卑的實力,雙方以井陘為界,各打各的比較合適。
事實上不僅僅是慕容恪的部署沒能取得什么實質性的進展,即使是有著諸多人才的李部鮮卑在拿下井陘之后,也沒能取得什么較大的進展。
上黨郡處于山間盆地之中,換句話來講就是上黨郡周邊都是山,想要進入上黨郡,就必須穿過這些山。
在平時,這些山或許還不怎么起眼,但是一旦爆發戰爭,只需要拿下幾座關鍵的山頭,守住幾個關鍵的縣城,就能將整個上黨北部連成一體,構筑一條堅不可摧的防線。
由于白波軍已經歸屬劉備,高干和廉頗也不再需要一直守在壺口關之中。在劉備的邀請下,廉頗和高干走出了壺口關,分別把守上黨郡北部的幾個縣城。
劉備自認軍事水平不如廉頗,于是直接將指揮權交給了廉頗。而廉頗也投桃報李,盡可能的將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
高干駐守沾縣,高寵負責把守沾縣附近的沾山,兩者遙相呼應,互為犄角。劉備和余化、薛剛駐守涅縣,余元駐守谷遠,楊奉率領薛葵駐守陭氏,四個縣城連成一條線,共同構筑了上黨北部的防線。
負責進攻上黨郡的乃是李孝恭和李道宗,這兩個人也都是名將之資,聯起手來也并不落于廉頗下風。可是廉頗的對策很簡單,就是防守,只要我不出去,那你們就拿我沒辦法。
李孝恭和李道宗無可奈何,只能望城興嘆。畢竟他們也不可能發動士兵去猛攻這些城池,用人命去填是不可取的。畢竟李部鮮卑內部也不僅僅只有他們李家一家。
由于廉頗的防線構筑的實在是天衣無縫,李孝恭和李道宗實在沒辦法,只能從另一個方向考慮,即河東郡。
駐守河東郡的乃是徐晃以及郭太等人,這里確實沒有廉頗那種統帥,徐晃的水平距離廉頗還有一段距離。也沒有高寵、余元、薛葵那種猛將,但是這里的白波軍有一個優勢——人多。
郭太能在河東號召如此數量的白波軍是有理由吧,除了那些所謂的黃巾余孽之外,白波軍之中相當一部分人都是河東郡本地人。現在大家要保衛的真的變成了自己的家園,爆發出的戰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白波軍就算再怎么熱情高漲,和鮮卑之間單兵素質的差距也是難以彌補的。但是白波軍人多啊,比鮮卑多了不知道多少。于是在領教了一波白波軍保家衛國的熱情之后,李道宗默默地撤出了河東。
對于弘農楊氏五千人的援兵,李世民一開始并不放在心上,上郡方向的防守只是交給了其他的部落首領。結果就是這五千人,在楊素的統一指揮,賀若弼、韓擒虎、史萬歲等人的自由發揮下,直接打穿了上郡和西河郡,逼得李世民不得不率軍回防。
見李世民要動真格的了,楊素立馬見好就收。要知道西河郡是有南匈奴的勢力的,萬一因為這個得罪了南匈奴可就不好了。
在楊素的指揮下,弘農楊氏的援軍駐扎在了西河郡的治所離石,與上黨的廉頗、河東的徐晃等人遙相呼應,大有圍殲李孝恭、李道宗等人的架勢。
李孝恭很清楚,哪怕是廉頗、楊素、徐晃三方合起來,在野戰之中也不會是鮮卑的對手,他們的優勢只在于防守,因此李孝恭也不著急,除了向離石方向增派援兵之外,其余部署照舊。
李孝恭可以不著急,但是李世民不能啊,如果這一次南下不能拿下整個并州以及河東郡,不能在并州建立起一個穩固的政權,那他們就白來了。
更何況現在雖然拿下了一半的太行山,但是山那邊是慕容鮮卑,李世民總不能指揮大軍去進攻慕容部吧?這也太不講究了。
無可奈何之下,李世民派出了他的大殺器——李元霸。
到底是李元霸,一出手就帶給了其他人極大的震撼。有幸被選為第一個對手的乃是離石的楊素,對于李元霸的到來,楊素并不在意,畢竟李元霸只是一個人而已,能有多強?
然后他就親眼看到了這個面如病鬼,枯瘦如柴的家伙有多么可怕的實力。離石的東大門,再怎么說也是以沉木打造,外面包裹著鐵皮的極為堅韌的大門,可就是這樣的大門,居然被李元霸幾錘就打碎了。
楊素還想指揮軍隊圍剿李元霸,可是深知李元霸有多恐怖的韓擒虎、賀若弼等人直接架著楊素就走,只要楊素還活著,就還有希望。可惜楊堅還在上郡,宇文成都也在上郡,不然就讓宇文成都來試試這個李元霸了。
楊素敗逃,接下來就該南邊的河東郡了。
駐守河東郡蒲子縣的乃是郭太和韓暹、李樂、胡才四人。由于李元霸的外貌實在是沒什么威懾力,因此四人也沒想著防守,打算直接槍挑李元霸。
然后他們就見識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按照五維的數值來表示,幾人之中最強的郭太,武力值也不會超過九十,這種貨色李元霸一錘一個,隨后蒲子告破。
駐守在永安的徐晃布置了一個陷阱之后,也放棄了永安,率軍向南部撤退。
徐晃本來想水淹永安,將李元霸溺死在永安縣。可是現在徐晃畢竟不能親自指揮,許多漏洞李世民一看便知,這樣粗淺的布置又怎么能傷到李元霸呢?
河東北部淪陷,這就代表著上黨郡的西邊暴露給了敵人,廉頗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選擇收縮防線。
劉備回防屯留,高干回防襄垣,廉頗駐守長子,楊奉和薛剛把守壺口關,為眾人確保撤退的后路,余元、高寵、薛葵三大猛將則守在長子附近的發鳩山上,只要李元霸敢來,三大猛將便一起出手,給李元霸一個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