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深海探查
- 核災變,我的虎鯊能無限進化
- 黑白滾滾
- 2038字
- 2023-11-03 20:32:59
下午,
炎國的“大洋一號”已經來到了菲國東部,下方有海底火山存在的海域。
這邊的海底并不算太深,只有三千多米。
按照之前定好的計劃,“大洋一號”將一個深海探測機器投入了海中。
船上的科研人員,全都聚集在一起,看著大屏幕上,深海探測機器拍攝的畫面。
三十米......一百米......三百米......
大屏幕上的海水,依舊一片赤紅。
眼見隨著探測機器下潛得深度越來越深,但海里得赤潮,卻不僅沒有絲毫減弱,反而有越來越濃厚得趨勢。
“奇怪,”
副主任鄭雅萱詫異道。
“按照咱們的估計,赤潮的影響范圍,應該局限在洋流之中?!?
“但現在,探測機器的深度明明都已經超過洋流了,怎么赤潮還是這么濃?”
“這就說明,咱們正好找對地方了,”
林老看著大屏幕,神情凝重地說道,
“從海底得火山地帶,到上方得洋流,可能存在一條向上輸送赤潮得通道?!?
“探測機器現在或許就在這條通道之中下降,所以赤潮的濃度才會不降反增。”
“先不要讓探測機器繼續下潛了,讓它橫向移動,看看能不能離開這個赤潮通道的范圍?!?
“是!”
徐芊應了一聲,趕忙操作探測機器停止下沉,轉而直接向前移動。
十分鐘后,大屏幕上的畫面忽地一變。
原本赤紅色的畫面,忽然一下變得黝黑深邃了起來。
“探測機器離開赤潮了!”徐芊立刻匯報道。
深海四五百米,太陽的光線基本上就已經照射不到這里了。
探測機器全是靠著自帶的燈光,確定它現在身處的環境。
“老師,你的猜測果然是對的,”
老所長吳海驚喜道,
“在現在得海域下方,果然存在一個通道,將海底火山得微生物,輸送到海面的洋流,最后形成了赤潮?!?
“按照探測器的速度,十分鐘它差不多前進了兩公里,”
鄭雅萱推測道,
“如果探測器一開始下落的地方,就處在通道的正中間,那這個赤潮通道的直徑,差不多應該在兩公里到四公里左右。”
“這片海域的水深差不多在三千多米,這個水下通道也太巨大了吧?”
“如果這個通道不巨大,也不足以影響整個太平洋的洋流了,”
梅教授笑道,
“繼續下潛吧,咱們距離這次赤潮的真相,可是越來越近了?!?
徐芊點了點頭,不再讓探測機器前進,而是繼續讓它朝著深海下潛。
五百米......一千米......兩千米......
隨著下潛深度越來越接近三千米,原本一片漆黑的深海,逐漸開始出現微弱的光芒。
這是海底火山那熾熱巖漿發出的光亮,也讓原本孤寂的深海多了一絲溫暖。
只是“大洋一號”上的眾人,此刻卻全都緊皺著眉頭,死死盯著大屏幕。
“這是什么?”
鄭雅萱喃喃自語,
“海底火山的上方,怎么會出現這么一個東西?”
其他人的神情,也都和她差不了多少。
只見大屏幕上,在海底火山得光芒映襯下,一個赤紅色、宛如巨蛋一般的東西,正漂浮在海底火山得上方。
在巨蛋之上,還連接著之前發現的赤潮通道。
“這就是洋流中赤潮的起源?”
老所長吳海皺眉道,
“這個看起來像是蛋的東西,應該是由那些赤潮里的微生物高濃度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下方海底火山噴發和溢出得氣體,在上浮時經過這個赤潮聚集體,然后帶著它的一部分繼續上浮,形成了赤潮通道,等它到了海面后,因為上方正好是洋流,又被卷了進去,最后形成了環太平洋得赤潮帶?!?
“但這些微生物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常來說,海底的微生物,怎么也不該這么高濃度聚集吧?”
“或許還真讓老朱猜對了,”
林老沉聲道,
“這里的微生物,因為某些原因,發生了基因突變,導致它們的行為也出現了異常?!?
“小徐,讓探測機器過去,采集一些微生物的樣本?!?
“好的,”
徐芊控制著深海探測機器緩緩向那個赤紅色的巨蛋靠近,
一百米......五十米......十米......
眼見探測機器就要進入那個由微生物組成的巨蛋,鄭雅萱叮囑道,
“小心一些?!?
“放心吧,鄭姐,”
徐芊信心滿滿的笑了笑,
“不會有什么事......”
一句話還未說完,大屏幕上的畫面,便忽地出現了條紋和雪花,
這邊的徐芊趕忙控制著探測機器后退,但卻依舊是遲了。
隨著大屏幕上的畫面一黑,探測機器徹底失去了聯系。
“這......”
徐芊滿臉驚詫,又重新試了好幾遍,但卻依舊聯系不上深海探測機器。
“怎么回事?”
鄭雅萱皺眉道,
“是不是碰到什么東西了?”
“沒有啊,”
徐芊緊張得搖了搖頭,
“就算是碰到了什么,也不該那么快就失去聯系的?!?
這次海底火山得探查,顯然是重要無比,眼見馬上就能成功取得樣本,結果卻因為自己得原因,導致任務失敗。
徐芊得心中自然是自責不已,
“抱歉,所長,鄭姐,都是因為我......”
大廳里一片沉默,眾人顯然都沒想到,這次的探查居然會在最后關頭失敗。
“現在最要緊的是弄清楚深海探測機器失去聯系的原因,”
擔心徐芊被其他人責怪,鄭雅萱趕忙插話道,
“小徐,你是操縱者,你先說說自己的看法。”
“看剛才大屏幕上圖像的顯示,”
徐芊仔細想了想,
“探測機器似乎是受到了某種能量的干擾和破壞?!?
“如果那些微生物真的發生了基因突變,”
朱教授沉吟道,
“那肯定也是因為海底火山的環境先發生了變化,比如說輻射環境的增強?!?
“大洋一號上的深海探測機器,并沒有進行過防輻射處理,”
鄭雅萱說道:“如果那個微生物巨蛋里的輻射量真的很大,那探測機器確實有可能因為輻射的影響而發生失聯。”
“我記得船上不是還有一個探測機器嗎?”
老所長問道,
“有辦法讓它在高輻射環境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