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章戰場上徐盛的表現非常勇猛,很快就得到了孫策的青睞和重賞,被調到親衛營統兵,之后隨軍駐守丹徒。
計劃渡江攻取許昌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有很多細節需要準備,其中調運糧草就非常耗時。
孫策把此事交給了周瑜去辦,自己閑著無聊常去山野打獵。
他自持武力高強,每次出行只帶三兩人,徐盛多次提醒小心刺客卻被笑當上親衛統領膽子就變小了。
徐盛不是膽子小了,而是因為擔心裴遠說的話會成真。
二人分開的時候裴遠告知許貢的門客正預謀暗殺孫策,而當徐盛當上親衛統領之后才發現,想殺孫策的人還真不少。
這幾年孫策靠著幾千兵馬起家席卷江東,可謂是殺伐果斷,因此江東的世家豪門,被滅諸侯軍閥的部將或親族,都對孫策恨之入骨。
為了確保孫策的安全,徐盛不敢怠慢每次都會親自跟在左右。
可惜萬事小心難免一疏,這日午后孫策睡醒后渾身乏力,想著出去活動一下筋骨。
徐盛有任務在身不在營中,孫策只帶幾名親衛出發打獵,等到徐盛返回見孫策不在,慌忙帶人去尋。
而此時孫策正在山野間策馬狂追獵物,不知不覺便把親兵摔在了身后,突然一支冷箭飛射而至正中面頰,孫策受傷被重重摔下馬背。
只見三名兇狠之徒沖出,孫策強忍傷痛奮力反擊,然而對方三人全是不要命的打法,拼死也要拉著孫策墊背。
孫策大怒奮起反殺一人,卻被另外二人刺中,又拼了幾個回合孫策再殺一人,卻也因傷到了體力油盡燈滅的程度,面對最后一名兇殘的刺客,他竟感覺無法完勝。
就在這時徐盛趕到,殺死了最后一人,并及時將孫策送回營中醫治。
箭上有毒,傷情甚劇,孫策見傷口一直不能愈合感覺可能不久于人世,便請來張昭、周瑜等人托以后事。
孫策說若不能愈,便讓孫權繼承江東基業。并告知二弟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權悲哭不止,連說兄長一定不會有事。
孫策又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
孫權聽完更是悲傷,但心中暗下決心如果真由他繼承江東基業定要完成父親和兄長的大志。
又過幾日孫策病情突然好轉,傷口膿水漸消,孫策也能逐漸進食,醫者直呼奇跡,但告知必須靜臥療養百日以上。
如此一來北上攻打許昌的計劃就無法實施了,這時孫權請求二次率兵攻打廣陵。
孫策同意了,又傳令周瑜讓他帶領丹徒之兵進軍廬江,防御江夏仇家黃祖的偷襲。
徐盛也以校尉身份跟隨統兵。
…………
半個月后劉備和關羽安全到達汝南。
裴遠建議張飛去古城迎接,因為那里是汝南最北,其實心中想的是不要破壞了古城相聚的經典鏡頭。
還特意提醒張飛待會一定要先沖過去迎接。
隔著二里地三兄弟便看到了對方,張飛激動的朝天怒吼,快步沖出,劉備和關羽見了也都各自棄了手下狂奔而來,見面后熱淚盈眶彼此相擁,基情滿滿。
張飛率先給兩位哥哥行了大禮,接著是關羽也單膝跪地,朝著劉備一拜,最后劉備也跪了。
此情此義感動了兩邊的兵卒,而裴遠更是不由想起了一首歌來。
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含笑映祭臺。
這一拜,報國安邦志慷慨,建功立業展雄才。
這一拜,忠肝義膽,患難相隨,誓不分開。
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壯我情懷。
古城相聚讓劉關張兄弟之情再次升華,輔佐劉備匡扶漢室的遠大志向也再次明確,唯一有些遺憾的是少了一個人。
桃園是三結義,古城重聚其實應該算是四人,而現在少了一個趙子龍。
十天前趙云到達了許昌城。
尋到一落腳處便等著甄孟兩家的人去找門路。
進許昌城不難,進皇城可就沒那么簡單了。
一等在等始終沒有消息,終于在半個月后一位名叫荀悅的官員前來探問。
他此來是要驗明正身,查一下劉茂是否真是陳王劉寵的兒子。
荀悅字仲豫,時任秘書監、侍中,乃是荀彧的堂兄,而孟家的女婿跟荀悅的妻弟是連襟,能靠上這層復雜的關系也算運氣不賴。
為了劉茂的身份甄家做足了功夫,荀悅查看了一番沒有發現什么不妥,然而僅靠一面之詞和所謂的族譜并不能讓荀悅相信。
除非有名士為其擔保。
年邁的鄭玄現在青州不便詢問,好在華歆已奉召來京出任議郎,最多半個月就能到達。
荀悅告知眾人稍安勿躁,只等華歆確認便會幫劉茂入朝面圣。
眾人只能繼續等下去,而趙云也想促成此事從而幫到劉備,因此也留了下來。
…………
劉備能得知張飛下落,以及順利離開冀州,這其中甄家幫了不小的忙。
所以劉備南下的時候同意護送一部分甄家人以及財物一起去汝南。
這一部分甄家人正是甄堯的直系親屬,他們在老家被各種針對已無法立足,得知甄堯真的當上了上蔡縣令,便決定放棄家業前來投奔。
到了上蔡甄府,驚奇的發現甄洛竟然未死,眾人有喜有怨,但是事已至此誰也不敢泄露,因為可能會關系到整個家族的生死存亡。
新來的家人中有個甄堯的堂兄,他知道甄堯的能力一般,便想要競爭一下新族長。
甄洛知道后直接出手調來兩千士卒在府外聽令,嚇的族中老人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年輕一輩人則對甄堯和甄洛兄妹敬佩有加,紛紛表示愿意效忠。
就這樣有了更多的甄家人加入和財物支持,甄洛開始派人到陳地打探和布局。
…………
這一日是劉備入主鮦陽城的第二天。
上午的時候他便召來了親信,商討著攻打平輿。
太守府里劉備端坐主位,右方坐著糜竺、孫乾、簡雍。左邊依次坐著關羽、張飛、陳到。
然后還有兩人站立旁聽,一個是站在關羽身后的關平,另一個就是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