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世界的科學家:生物學家的發現
- 果麥編 瞻云撰文
- 12字
- 2023-09-27 10:53:04
血液循環發現者威廉·哈維
近代科學的前夜,他用手術刀尋找真理
1602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學,一位個子不高的圓臉學生正在學生宿舍里專注地解剖一條魚。雖然環境陰冷,但他那小小的眼睛卻黝黑透亮,炯炯有神。
他的法國同學不懷好意地走上前來,陰陽怪氣地說道:“恐怕你有記憶障礙吧!前天才說塞爾維特的肺小循環有道理,但在博士論文答辯時又說血液通過心隔間小孔,從右心室滲入左心室。睜大眼睛看看心膈上究竟有沒有孔!”
這位英國醫學博士裝作沒有聽見,繼續做他的解剖實驗。
此時正值歐洲文藝復興后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世界日新月異,但教會和學術保守派的存在,卻讓人們對自然科學的認知還停留在古典時期。尤其是關于人體生理學的知識,當時的歐洲信奉的還是1500年前古羅馬醫學家蓋倫的學說。
蓋倫學說曾在人類文明的古典時期閃耀過智慧的光芒,但同時也充滿了神學色彩,甚至到了普通人不可褻瀆的地步。然而,隨著近代生理學的發展,蓋倫學說的錯誤認知已經逐漸成了生命科學發展的阻礙,尤其是關于心臟和血液工作原理的部分。
這位英國醫學博士想要打破傳統,尋找真理,但為了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他不得不背誦蓋倫學說的經典理論。此時此刻的無奈之舉,化作了他尋找真理的強大動力。在未來的20多年中,他通過大量的解剖實踐,最終創建了血液循環理論。
他便是在后世被尊稱為近代生理學之父的威廉·哈維。
1578年4月1日,哈維出生于英國肯特郡福克斯通鎮上一個家境頗為優渥的家庭。父親曾是該鎮的鎮長,對身為長子的他寄予厚望,從小嚴格教育,10歲時便把他送進坎特伯雷的國王學校。這是英國最著名的私立學校之一。
當然,哈維也不負父親的期望,10多歲時便獲得獎學金,進入了世界聞名的劍橋大學,攻讀文學、哲學、醫學和自然科學。大學求學期間,因為過于勞累,哈維病倒了,不得不輟學治療。這一次的治病經歷,成為他人生最為重要的一場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