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抑欲木僵——為什么你找不到愛與被愛的快感
- 婚姻心理學:你要的是幸福還是對錯
- 于思成
- 10361字
- 2023-09-22 15:50:33
愛和被愛,都是一種幸運和幸福。可是,很多人好像缺少愛的能力和勇氣,內心似乎有一道鴻溝,阻礙自己愛人和享受他人的愛。
◆ 愛情,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這天,陳湘和相戀五年的男友分手了。晚上,她約了幾個朋友去KTV喝酒、唱歌,“慶祝”自己恢復單身。
陳湘一邊歇斯底里地唱著情歌,一邊大口地喝著啤酒。她本身酒量就不好,沒一會兒,幾瓶啤酒下肚,便開始變得有些醉了。
這時候,陳湘借醉酒把壓在心底的情感徹底爆發出來。她宣泄似的大哭大鬧起來,嘴里不停地說著自己的委屈:“我和他在一起5年了,從來沒有聽他對我說過‘我愛你’三個字。有時候,我強迫他對我說‘我愛你’,他也說得不情不愿。我現在終于想明白了,他就是不愛我,所以才不會對我說情話,而這也不是我想要的愛情……”
陳湘和男友李安是大學同學,她從見到李安的第一眼起,就不可自拔地喜歡上了他。
陳湘是個勇敢的行動派,喜歡了就會大聲說出口。當她找到機會向李安表白時,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李安竟然答應了。就這樣,兩人確定了戀愛關系,成為人人羨慕的校園情侶。
一眨眼,陳湘和李安走過大學四年。畢業后,兩人去了同一座城市,一起進入職場打拼,憧憬著美好的新生活。因為生活方式上的驟然改變,也因為接觸到的人群不再相同,漸漸地,陳湘開始懷疑李安到底愛不愛自己,自己和李安之間的感情究竟是不是愛情。
情人節、七夕節或是愛情紀念日等表達愛意的節日里,辦公室里未婚的、已婚的女性都會收到來自愛人的鮮花或禮物,朋友也會在朋友圈曬愛人的表白、收到禮物的驚喜或浪漫的約會。回想這些年來,李安只會在陳湘生日那天送上禮物,在其他節日則沒有一點兒動靜。
拿求婚這件事來說,別人的求婚都是創意滿滿、浪漫不已,恨不得向全世界的人宣告他們愛的誓言。可是,李安不但沒有這些驚喜和浪漫,甚至根本沒有向陳湘求過婚,只是隨便地詢問她想什么時候結婚,然后直接問她想要什么樣的婚禮。更重要的是,她發現這些年來李安從來沒有對自己說過愛的甜言蜜語。
陳湘和李安分手的前一天是七夕節,陳湘要求李安對自己說“我愛你”三個字,并讓他在社交賬號上發布一條對自己表白的動態。
李安敷衍地對陳湘說了一句“我愛你”,但怎么都不愿意發布動態。為此,陳湘既生氣又難過,開始質疑他們之間的感情究竟是不是愛情。最終,她傷心地向李安提出分手,然后約了幾個朋友出來喝酒、唱歌,發泄內心的悲傷。
最后,陳湘喝得酩酊大醉。當朋友問她還愛不愛李安了,她依舊給出肯定的回答,并且傷心地說:“若是不愛,我就不會如此傷心!”
愛情究竟是什么?愛情是一種情感,具體體現為依戀、向往、親近、無私等。當我們對陌生的異性產生依戀、向往、親近之心,并能為對方無私奉獻時,愛情的種子就已悄然發芽。
愛情可以發生在個體與個體之間,也可以發生在一個人身上,所以兩個人相戀是愛情,一個人單戀也是愛情。
李安愛陳湘嗎?當然是愛的。
在陳湘提出分手的那一刻,李安并沒有同意。他清楚地知道陳湘為什么會提分手,所以妥協了,他馬上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發布了一條對她表白的動態,并且想方設法地挽回這段感情。
陳湘愛李安嗎?當然也愛。哪怕陳湘已經提出分手,她的內心依然愛著李安,會為愛買醉,傷心不已。
所以,當李安開始妥協并想辦法挽救愛情的時候,陳湘也選擇了復合。經歷了這一次分手事件,李安開始改變自己的情感表達方式,兩人的感情也增進許多。
事實上,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夠具體、明確地闡釋出愛情究竟是什么。就像對于《哈姆雷特》的解讀,1000個人就有1000種理解,對于愛情,每個人的理解也并非一樣。所以,有時候,當戀人的表現與你期待的愛情模樣不一致時,也不能說明對方不愛你。
為什么人對愛情的理解有所不同呢?其實,這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性格、表達情感的方式等因素息息相關。因為對愛情的見解不同,所以對愛情的期待、需求也有所不同。
陳湘是個性格外向、果斷勇敢的姑娘,她想要的是轟轟烈烈的愛情,希望李安能夠勇敢地把愛說出口。當李安對她說“我愛你”這些甜言蜜語,在重要的節日里制造愛的驚喜時,她才能感受到被愛的愉悅和甜蜜。
李安是個性格內向的大男孩,眼里的愛情是內斂的,是細水長流的。他不愿意將“愛”字掛在嘴上,更愿意用實際行動向陳湘表達愛意。所以,在大學期間,他會輔導陳湘的課業、幫她打飯送水、在她冷的時候為她披上外套、在寒暑假先送她回家然后自己再回家……
步入社會,他努力工作賺錢,不希望陳湘太辛苦,并為兩人的將來作打算,想辦一場讓陳湘滿意的婚禮……他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對陳湘的愛。
雖然每個人對愛情的見解、要求不同,但真正愛情的特質是相同的——愛情是甜蜜的,也是苦澀的。沒有一段愛情全程甜蜜,與戀人相處時也不可能永遠如膠似漆,總會發生一些矛盾和爭執。
愛情是一種責任感。或許很多愛情始于容顏、荷爾蒙的激情沖動,但是當你發現伴侶身上的缺點后依然能夠不離不棄,這就是真正的愛情。
愛情需要溝通和理解,需要彼此的妥協。
陳湘和李安彼此相愛,但是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會好好地溝通,以至于發生了矛盾和誤會。好在兩人及時做出了改變:當陳湘明白李安的愛情是內斂之情后,不再要求他將愛說出口;李安明白陳湘希望的愛情是熱烈的、浪漫的之后,也學習著盡量表現出來,制造一些小情趣和浪漫。
愛情是一種長情的守候。如同結婚時的莊重宣言:無論貧窮或富貴,無論身體健康或不適,無論容顏美麗或逝去,都愿意攜手相伴一生。
愛情也是如此,無論伴侶變成什么模樣,我們都愿意與他(她)走到生命的盡頭。所以,不管你和伴侶的個性、性格如何,只要能真心去愛、用心去愛,就可以收獲真正的愛情。
◆ 墜入愛河,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趙曉是個溫柔、美麗的姑娘,進入公司第一天,同事邵梁就被她所吸引。在以后的日子里,邵梁會以各種借口接送她上下班,在周末約她吃飯、看電影,在節日里給她準備小驚喜。
不過,邵梁從來沒有向趙曉表白過,這也使得趙曉捉摸不透邵梁對她的感情,也弄不清楚自己對邵梁的情感。所以,到目前為止,兩人都處于曖昧的狀態——友達以上,戀人未滿。
但是,在旁人看來,邵梁和趙曉早已墜入愛河。
首先來說一說邵梁。邵梁是個理工男,不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沒有認識趙曉之前,他每天都穿著運動鞋、牛仔褲、T恤衫上班,頭發經常不修理,給人一種不修邊幅的感覺。但是,他認識趙曉之后,每天他都會將頭發打理得根根分明,身上穿的每一件衣服、腳上穿的鞋子也都經過精心搭配。現在,整個人看上去就是一位職場精英,非常有吸引力。
邵梁單身時很愛睡懶覺,幾乎每個工作日都踩點到公司,還偶爾遲到。哪怕領導批評了他很多次,他也改不了這個壞習慣。自從他認識了趙曉,他就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每天都能在鬧鐘響起之前起床,因為他需要從城南開車到城東接趙曉一塊兒上班。
之前,很多朋友認為邵梁會“注孤生”,因為他身上有個特別大的缺點,就是說話直白,一點兒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比如,跟女性朋友相處時,他會直接說出對方哪里不好,而不是委婉地指出。但是認識趙曉之后,尤其是跟趙曉說話時,他總是斟酌再三才開口,說出來的話語也能讓人如沐春風。
至于趙曉,雖然沒有弄清自己對邵梁的感情是怎么回事,但是一言一行都昭示著她已經墜入愛河。
比如前段時間,邵梁要做一份加急的策劃方案,領導希望有同事能留下來和邵梁一起加班。幾個同事互相看了幾眼,各自說著無法加班的理由。這時候,趙曉突然舉手表態,說她晚上有空能留下來加班。
其實,那天是趙曉的生日,她已經和父母約好一塊兒慶生,但是想到邵梁要孤零零地一個人加班,便想也沒想就選擇留下陪他。
再來說一說趙曉。之前,趙曉習慣了素顏出門,在穿著上不會花過多心思,只求簡單、干凈。但是認識邵梁后,她開始捯飭起美妝,比如去做好看的指甲、修一修眉毛、涂一個很提氣色的口紅等。尤其是她和邵梁出門吃飯、看電影時,更會精心打扮自己。她不清楚自己為什么會突然注重外貌,只是一心想給邵梁留下好印象。
趙曉雖然個性溫柔,但也有一些小性子,很多時候會不分場合地發作,比如她很不喜歡別人碰她的東西。有一回,她買了一個漂亮的馬克杯,有個同事覺得漂亮就拿起來欣賞一下。趙曉竟然毫不客氣地奪回杯子,然后拿出濕巾將杯子里里外外擦拭了一遍,這個舉動無疑讓同事尷尬不已。但是趙曉認識邵梁后,她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小性子,不想在邵梁面前暴露缺點。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雖然邵梁和趙曉不清楚彼此之間是否產生了愛情,但在旁人眼里,他們早已墜入愛河。
愛情就像冬日里的陽光,照在身上,能讓人覺得暖洋洋的;愛情又像夏日里的柔風,輕輕吹過,能將人那顆燥熱的心瞬間涼爽。愛情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但能夠讓人感受到。
那么,墜入愛河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墜入愛河時,我們會對對方產生好感,不自覺地悸動——看不見對方的時候,會十分想念,打開手機看看對方是否發來短信,回想與對方相處的美好時光;看見對方的時候,又會莫名緊張、害羞,但內心是歡喜雀躍的。我們會覺得與對方在一起的時間是那么短暫,恨不得時間能夠暫停,與對方分別時則戀戀不舍。
墜入愛河時,我們會用欣賞、崇拜的眼光看待對方。比如,對方的言行很幼稚或在他人看來難以理解,但在你看來卻是完美、可愛的。又如,對方各方面的素質明明很普通,外表也不出眾,但在你看來卻是無人可比的。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最好證明。
墜入愛河時,我們會迫切地想把最好的自己呈現在對方面前。就像邵梁和趙曉,他們會精心打扮自己,也會收斂和克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力求在對方面前呈現完美的形象。
墜入愛河時,我們會變得患得患失,猜測對方言行背后的深意。比如,對方的情緒不好,你就會想是不是自己造成的,迫切地想要弄清楚對方心情不好的原因;對方忽然有一天沒有了消息,你的內心會惶恐不安,想要急于聯系對方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墜入愛河時,我們不希望對方與異性有過密的接觸。因為愛情是自私的,尤其是對剛剛陷入愛河的人來說更為霸道,占有欲更強,會變得很不像平時的自己;看到對方跟異性暢聊,因為對方拒絕與自己的約會,你的內心會無比嫉妒,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墜入愛河后,我們會為對方改變自己,因為愛一個人就會以對方為中心,為了對方做出改變。比如,你愛的人喜歡節儉,你就會為了對方而努力改掉鋪張浪費、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
這些墜入愛河的體驗,對墜入愛河的雙方來說都是通用的。
徐志摩在《再別康橋》中寫了一句很唯美的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愛情的來臨是靜悄悄的,稍不留意就會溜走。所以,我們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仔細審視自己的內心,若是發現自己有上述“癥狀”,就好好地抓住和享受愛情,不要因為自己的懵懂而錯失愛的人。
◆ 異性恐懼癥,心底無法言說的傷痛
李笑是個長相漂亮、氣質溫婉的女孩,事業發展得也很不錯。可以說,她這樣的女孩應該是很多男性追求的對象,但事實上,已經28歲的她感情依然沒有著落。
其實,李笑在大學畢業后有過一段為期一年的短暫婚姻。離婚后,同事和朋友總是會時不時地給她介紹異性朋友,但每次她都如臨大敵,用各種理由拒絕。
前不久,李笑參加了閨蜜的婚禮,發現身邊的朋友不是已經結婚,就是有了穩定的交往對象。這讓她開始正視自己的感情問題,想了很久后,她決定開展一段新的戀情。
朋友給李笑介紹了一名優質男性。看到男方的照片后,李笑覺得很合自己的眼緣,男方也不介意她有過一段婚姻。于是,雙方約好在一家西餐廳見面。
雙方見面這天,李笑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漂亮之外也很有氣質。當她走進餐廳,看到男方向自己招手時竟然不自覺地緊張起來,有些局促不安。當她走近桌邊,男方忽然站起來并向她走來,她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不自覺地向后退了幾步,雙手抱緊皮包。
男方見李笑的反應如此大,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紳士地說:“你不要緊張,我只是想為你拉開椅子。”盡管如此,李笑依然沒有放松下來,忐忑不安地坐在椅子上,抓起桌子上的水杯喝了一口。
聊天的過程中,李笑始終低著頭,不敢跟男方有目光上的接觸,沒有主動說一句話,只是男方問什么就回答什么。男方給她遞餐具或紙巾時,她也表現得很緊張,滿是防備和抗拒。用餐結束后,男方提出送李笑回家,但被李笑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這次見面后,男方沒有再聯系李笑。其實,李笑對男方的印象很不錯,覺得可以進一步了解,但是她沒有勇氣直接聯系對方,而是讓朋友詢問對方的想法。男方給出這樣的回答:“一番接觸下來,我發現女方似乎并不喜歡我,并且表現出很抗拒的樣子。”
李笑得知后,不由苦笑起來。
在此之后,李笑又與幾個男性見過面,但每次都沒有下文。漸漸地,李笑也知道問題不在男方身上,而是在自己身上——雖然自己想開始新的感情,但是控制不住對異性的恐懼。
明白是自己的心理出現問題之后,李笑去看心理醫生,被告知自己患上了異性恐懼癥。之前同事、朋友給李笑介紹男性時,她之所以果斷拒絕,也是因為異性恐懼癥在作祟。
異性恐懼癥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會在潛意識中渴望與異性接觸,但又會因和異性接觸產生焦慮心理。這種焦慮表現為緊張、恐懼,甚至會出現異性關系妄想等心理癥狀。
生理上表現出來的癥狀,有口干舌燥、出汗、發抖、臉紅等。因為緊張,異性恐懼癥患者總是覺得自己很渴,并用喝水的舉動緩解自己的尷尬與緊張。在與異性接觸時,異性恐懼癥患者的神經通常是高度緊繃的,身體控溫系統失衡,額頭、鼻尖出汗。當感到過度緊張和恐懼時,他們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腳,出現渾身發抖、臉紅、心悸的狀況。
身體上表現出來的癥狀,首先是不敢與異性有目光上的接觸。異性恐懼癥患者與異性交往時總是低著頭,不敢看對方的眼睛。當不小心跟異性的視線對上時,會面紅耳赤、慌亂不已,并立馬移開視線,四處張望。
其次,這種人不敢與異性交談。在與異性交談時,從不主動找話題,總是異性問一句答一句,回答時會表現得局促不安、結結巴巴。
最后,這種人不敢與異性有肢體接觸。當與異性有肢體接觸時,身體會立馬僵硬,表現得很不自然。當與異性的接觸過于親密時,會表現得非常抗拒,甚至做出過激的舉動,如猛然推開對方、因恐懼而尖叫等。
那么,患上異性恐懼癥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笑之所以患上異性恐懼癥,與她失敗的婚姻經歷有關。李笑和前夫是大學同學,在大學戀愛期間,前夫對她非常寵愛,一度讓她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所以,大學剛剛畢業,她就選擇與對方步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結婚之后,李笑發現丈夫變成了另一個模樣,脾氣暴躁、喜歡酗酒,每次喝醉了都會與她爭吵,有時還會對她拳腳相向。婚后的每一天,她都生活在噩夢里,每天都擔驚受怕、小心翼翼。
后來,李笑離婚了。但是,這段噩夢般的婚姻經歷使得李笑害怕并抗拒與男性接觸,漸漸地對男性產生恐懼和不信任感,甚至有了“男人沒一個好東西”“男人都靠不住”的思想,最終逐漸發展成異性恐懼癥。
當然,患上異性恐懼癥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從小到大鮮少與異性接觸,可能是在成長中對異性有極其不好的印象,也可能是在與異性交往、婚姻中的體驗十分糟糕……可以說,每一個異性恐懼癥患者的心中都有一抹無法言說的傷痛。
然而,不與異性接觸,又怎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愛情呢?
當我們發現自己與異性交往會有緊張和恐懼的情緒或癥狀時,就應審視自己是否要去看心理醫生,檢查自己是否患上了異性恐懼癥。如果癥狀并不嚴重,僅僅是因為與異性接觸有些緊張、恐懼,則需要正視自己的情感,改變自己的心態和思想,然后通過與異性多接觸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克服對異性的恐懼。
如果癥狀已經很嚴重,心理上有過巨大創傷,就需要進行心理治療。一方面,需要做心理輔導,正視自己的心理創傷;另一方面,需要用藥物來輔助治療。
當然,最好的特效藥是重新開啟一段愛情,用愛和被愛的感受抹去心底的傷痛,克服對異性的恐懼。
◆ 為什么你總是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
李佩結束一天的工作后,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同事劉遠喊住她,臉上帶著笑,嘴角邊的酒窩使他看上去非常年輕,仿佛校園里的大學生一般。
劉遠的手里拿著三張電影票,有些興奮地對李佩說:“最近新上映了一部口碑很好的動漫電影,你今天晚上有時間嗎?我們帶妮妮一起去看吧,妮妮一定會喜歡的!”
李佩冷冷地說:“我晚上沒有時間,妮妮也要學習,你還是找別人去看吧!”
劉遠有些失落,但依舊溫和地笑著說:“沒關系,我可以等你和妮妮有時間了再一起去看。”
李佩看了一眼劉遠,嘴唇動了動,遲疑了一下沒有說話。劉遠再次開口想要送她回家時,她依然拒絕了。
劉遠離開后,跟李佩關系要好的張姐忍不住問道:“小劉長相帥氣,性格又溫柔,你干嗎不接受他的追求呀!我告訴你,這樣的人你不去珍惜,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家店了。”
聽了這話,李佩露出苦澀的笑。她知道劉遠是個非常好的人,但是像她這樣的女人還配得到愛情嗎?
李佩今年32歲,有個5歲的女兒。在孩子出生的那年,丈夫在感情上背叛了她,并且毫不猶豫地提出離婚。李佩骨子里是個很保守的女性,她不愿意離婚。但是,即使她向丈夫表示只要他能回歸家庭,可以既往不咎,可丈夫依舊選擇拋棄她和孩子。
在去民政局領離婚證的那天,丈夫還說了一番至今讓她自我質疑、難以釋懷的話。丈夫說她是個無趣、不懂得浪漫的女人,是個糟糕的伴侶。之后,身邊有個孩子的她,更不會得到愛情。
李佩離婚后,也有人追求過她,但是知道她離過婚且有一個孩子后,便紛紛放棄。這越發讓李佩陷入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很糟糕,不配得到幸福。當然,在這些追求者中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劉遠。
劉遠比李佩小5歲,畢業于名牌大學,性格溫和,長相也很帥氣。李佩清楚地記得劉遠剛來公司那會兒,很多年輕女孩追求他,對他示好。可是,他對那些女孩都不來電,反而被李佩吸引,并且展開不懈地追求——哪怕劉遠知道李佩離過婚且有一個孩子,也沒有退縮。
但是,李佩仍過不了自己內心的那一關,始終對劉遠很冷淡,除了工作上的接觸,幾乎不給劉遠任何機會。即便劉遠直接表白,表示會照顧李佩和孩子,她也無情地拒絕了。
然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劉遠的追求與關心下,李佩的內心其實早已軟化。
一次,劉遠追問李佩:“我明明感受到你已經對我有了感情,可為什么還要拒絕我呢?”李佩痛苦地對他說:“我覺得自己不再配獲得愛情,你很年輕、出色,值得更好的人愛你。你還是放棄我吧,我們之間不會有結果的!”
劉遠對李佩的話不以為然,他告訴李佩,每個人都有獲得愛情的權利,在他的心中,她就是最好的那個人。
愛情是一種情感,它可以發生在任何人的身上,每個人都擁有獲得愛情的機會和權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像李佩這樣的人總是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情,以至于拒絕去愛,也拒絕接受別人的愛。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其實,無外乎是以下幾個原因。
比如,經歷了數段愛情都沒能修成正果,漸漸地就會質疑自己是不是不配得到愛情。然而,這樣的質疑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個世界有幾十億人口,想要在這么多人中一下子找到對的那個人,概率極小。所以,很多人會在經歷一些錯的愛情后,才能找到那個會陪伴自己一生的人,甚至有的人在愛情里兜兜轉轉一輩子,也沒有找到對的那個人。但是無論怎樣,每個人都值得被愛,都能收獲屬于自己的、對的愛情。
又如,當一個人的內心無比自卑時,也會懷疑自己不配得到愛情。就像李佩,她不敢接受劉遠,就是因為自卑心理在作祟——她會為自己的年齡而自卑,會為自己離過婚且有一個孩子而自卑。同時,她還受到前夫以及那些對自己避而不及的追求者的影響,真的認為自己是非常糟糕的一個人,不配擁有美好的愛情。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前夫那些否定李佩的話,只是為自己的理直氣壯掩飾罷了;追求者的放棄,只是存在思想偏見,并未真心愛上李佩而已。
李佩長得不錯,性格溫柔,但骨子里有著堅強和執著,對工作如此,對生活也是如此。面對丈夫的背叛和決絕,她傷心入骨,但是很快就振作起來。
單親媽媽一人照顧孩子,日子過得很苦、很累,可是李佩從來沒有抱怨過,也沒有耽誤工作,并且把自己和孩子都照顧得非常好。劉遠之所以愛上李佩,正是被她身上這一份溫柔和堅強所吸引。
可以說,李佩很優秀,值得更好的人來愛。問題就在于,她依舊帶著前夫和其他人留下的傷疤,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認為沒人會愛上自己。李佩還害怕繼續受到傷害,害怕劉遠也如其他人一般把自己的傷口扯得更疼。
劉遠知道了李佩的心結,更加堅定了好好愛她的心,并且暗暗承諾:一定要給李佩幸福。他好好地跟李佩談了一次心,讓她知道自己的真心真意,也讓她知道她自己真的非常優秀,值得被更好的人愛。
慢慢地,李佩接納了劉遠,并且開始接納自己,勇敢地相信愛情、走入愛情。后來,李佩和劉遠結了婚,又生下一個兒子。劉遠平等地對待兩個孩子,非常寵愛他們,一家四口過著美好的生活。
每當看著這個幸福的家,李佩都慶幸自己并未真正放棄愛情,還能再次勇敢去愛。
愛情具有不確定性,你可能會遭到背叛,可能會受到傷害。但是,請記住,他人的離開,不意味著你不配得到愛,更不意味著你是個糟糕的人。就算你身上真的有些缺點,也不要自我懷疑和否定,接納、相信自己,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好的人和愛情自然隨之而來。
到那個時候,你只需勇敢地去愛就好了!
◆ 創傷后,你要學會自己療愈
林菀在北京經營著一家建材商店,生意一直不錯,小有財富。然而,她的情緒一直處于不穩定狀態,動不動就發脾氣,時常一個人暗自哭泣。她認為身邊沒有人能夠理解自己,自我價值感非常低,常常感嘆生活過得毫無意義。
這段時間,林菀感覺自己已經無法控制情緒,每次情緒發作時就好像變成另一個人。她滿腦子想的都是丈夫如何虧待她、騙她,甚至認為婆婆和丈夫就是自己的仇人,母子倆一直都在對付、坑害自己。
情緒來時如洪水猛獸,令她百般糾結;情緒去時,她又感覺自己好像瘋了,不知為何會變成這般模樣。這令林菀痛苦不堪。
其實,林菀之所以這樣,與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關系。
林菀出生在一個物質富足的家庭,父親算得上當地的成功人士,但性格暴躁,唯我獨尊,對林菀的管教非常嚴厲,經常責罵斥責,有時也會打她。母親的脾氣也不好,經常跟父親吵架,氣急之下就打罵林菀。
林菀從小就很怕父母,擔心他們一不順心就拿自己出氣。
到了青春期,父母對林菀的管教更加嚴苛,不允許她單獨出去玩,不管接觸的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規定放學以后必須準時回家,不許到處亂跑。這使得林菀從小就很乖順,不諳世事,愛幻想。
剛剛工作那會兒,林菀結交了第一個男朋友,雖然父母明確表示反對,但她終于“勇敢了一次”——第一次反抗父母。
在父母的責罵聲中,林菀離開了家,開始與男友同居。前面兩個月,兩人的關系還算融洽,之后就開始爭吵不斷。男友變得喜怒無常,時常罵她、羞辱她,甚至動手打她。她要離開他,他又開始懺悔,跪下來求她,情真意切,痛哭流涕。
每當這個時候,林菀就心軟了,想到平時男友對自己真的很體貼,所以就選擇了原諒。
這是林菀的初戀,她真的很珍惜這段感情。然而,男友總是時好時壞,好的時候處處體貼她、關心她,壞的時候簡直不可理喻、不近人情。就這樣,他們在一起相互折磨了6年,林菀再也無法忍受,最終提出分手。男友當然不愿意,但她決心已定。
林菀逃離了那座城市,孤身來到北京。兩年前,她結識了現在的丈夫,他們很合拍,對彼此也有好感。她覺得這個人很可靠,性情溫和,隨著接觸的增多、好感的增加,兩個人確立了戀愛關系。第二年,他們步入婚姻的殿堂,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婚姻和愛情畢竟有所不同,林菀不再無憂無慮,而是被瑣事、壓力糾纏和困擾。這也勾起了她的回憶,影響了她的情緒——她之所以來到北京,就是想與過去做個了斷,擺脫心中的陰霾。然而,這個陰霾越來越重,越想忘記,越揮之不去。為此,她常在夢醒時分輕輕抽泣,還會莫名其妙地對丈夫發火。
丈夫不理解林菀為什么會這樣,關心地詢問,可是她又不愿意講,怕丈夫知道她的過去。有時丈夫保持沉默,她就更火大、更傷心——她會不知不覺地拿前任與現任做比較,總覺得現在的丈夫沒有前任對她那樣體貼、細心。她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做,但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婆婆現在獨自居住,母子兩人自然會相互關心。考慮到母親一個人生活可能會孤獨,丈夫就經常打電話問候,陪她聊天。
就因為這一點,林菀非常煩惱、生氣,認為婆婆搶走了丈夫對她的愛。漸漸地,她的嫉妒發展成猜疑,認為兩個人如此頻繁地通電話是在合謀要害她,開始懷疑丈夫當初與自己結婚是有所圖,確切地說是為了她的錢。
冷靜下來后,她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可理喻,但就是無法自控。
不可否認,林菀的遭遇是不幸的。過嚴的家庭教育,缺乏溫情的成長環境,造就了她單純無知的心,也在某種程度上注定了她的不幸經歷。
透過人格特征,基本可以判斷她的前男友具有偏執型人格障礙,可是她并不了解,忍受了6年不堪回首的折磨。在這6年中,她始終按照他的意愿做事,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幾乎喪失了自我。同時,她還忍受著他的暴力、精神折磨。
雖然林菀猛然覺醒,斷然離去,然而,她這樣單純如白紙的一個人已經被偏執的前男友所影響,她的人格被同化了,變得敏感、多疑、自我為中心甚至是神經質。她的依賴性非常強,希望被關注,但幾乎不愿相信任何人。
其實,林菀表現出來的是典型的創傷后遺癥,帶有很強的偏執色彩,既跟別人較勁,也跟自己較勁——以往的不幸,在她內心留下了嚴重的創傷,大多時候,她在本能地壓抑對這件事情的氣憤與恐懼,而結婚后的家庭生活則激起她對那次創傷的回憶,以至于無法自控。
客觀地說,有過異常痛苦的經歷,這個人可能會產生一點兒偏激的想法,這是正常的。但是說說狠話、發泄一下就算了,我們千萬不能讓這些痛苦停留在自己的潛意識中,使之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同時,不能自我懷疑,更不能失去信任的能力。
在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心理問題就是不信任。一個人如果不信任這個世界,就等于把自己隔離在這個世界之外,偏執、孤獨、焦慮、痛苦就會隨之而來。
我們需要內省,正視自己的心理障礙,主動接受治療并做好自我調節。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從陰霾中走出來,成為心靈上的強者。